下书看 > 穿越女毁我全家,重生夺空间粮满仓 > 第129章 告别远舟哥哥

穿越女毁我全家,重生夺空间粮满仓 第129章 告别远舟哥哥

    苏璃目光灼灼,“远舟哥哥,出门在外不比在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战火或许很快就要蔓延开来,波及寻常百姓的生活。

    可乡下不比府城,有驻兵把守,总归更加太平些。

    林远舟犹豫了片刻,转身从背篓里取出一只不起眼的小盒子,缓缓打开,里面竟是一对精致的银钗。

    银钗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显得格外美丽。

    他将银钗递到苏璃跟前,神色十分坦然,

    “璃儿,这对银钗,我一直想找个机会送给你。你这段时间如此照顾我娘,我心里实在感激,这对银钗你就当做是哥哥给你的一份念想,希望你能好好收下。”

    苏璃看着那对银钗,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连忙摆手拒绝道:

    “远舟哥哥,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我照顾伯母是心甘情愿的,你不用这么客气。”

    林远舟却冷不丁伸手握住苏璃的手,缓缓将银钗放在她的手心,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坚持,

    “这是我做哥哥的一片心意,你叫了我那么多年的哥哥,难道连哥哥的心意都不肯收下?”

    “况且,我在府城读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收下,往后我心里也能踏实一些。”

    苏璃看着林远舟那真诚的眼神,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收下了银钗,认真地说道:

    “远舟哥哥,那我就先收下了。你在府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写信回来。”

    林远舟看着苏璃收下了银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点点头说道:

    “好,我一定会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千万别一个人扛着,一定要告诉我。”

    两人聊了几句,见日头高悬半空,时候实在不早了,林远舟便动身出发了。

    苏璃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手中紧紧握着那对银钗,暗自想着,等林远舟离开后,她可以找个机会悄悄地把银钗还给伯母,或者暂时保存着,等他回来再做打算……

    送别林远舟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生意的谋划当中。

    虽说码头的铺子已经关闭,但村里的药草田在众人的努力下,早已初见规模。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打理药草田的事务也不需要她过多操心。

    可这并不意味着她能安于现状,相反,苏璃清楚地意识到,必须要尽快谋求一条新的路子,才能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站稳脚跟。

    在苏璃的记忆中,前世,先是南方爆发战乱,战火迅速蔓延,继而波及到中部地区,紧接着一场天灾降临,整个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而皇城之中,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整个朝堂一片混乱。

    如今,眼前的局势,与前世如出一辙,战火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

    这让苏璃敏锐地察觉到,那场天灾或许很快就会降临。

    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资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准备充足的药材,以备不时之需,还要储备足够的生活物资,而且这一切都得在不引起他人注意的前提下进行。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灾祸。

    苏璃明白,自己暂时没有办法夺取苏珍的物资空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想办法限制她使用。

    倘若事情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她也只能一刀将苏珍送回现代世界了。

    这段时间,苏珍一直无法与九王爷取得联系,二伯娘几次进山都无功而返,显然,天道只允许“女主”苏珍成为“男主”九王爷的救命恩人。

    所以,苏璃断定,九王爷要么已经被困死在了山中,要么就是被部下接走,离开了这里。

    但无论九王爷的命运如何,苏璃都明白,自己接下来必须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应对天道给自己出的难题……

    然而,眼下摆在她面前的难题便是——

    到底要做什么生意呢?

    思来想去,她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也就是种地和做饭。

    可码头的铺子已经关闭,她又能去哪里做饭呢?

    总不能去人家酒楼当大厨吧,她心里清楚,自己的厨艺水平还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

    苏璃坐在院子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她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眼前不断浮现出前世战乱时期百姓们艰难求生的画面。

    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抓住了什么关键的东西。

    她猛地一拍脑袋,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想起了在码头开面馆的日子,那时候往来的商人、行脚商众多,客源十分充足,所以生意十分红火。

    可如今,受战火的影响,码头变得冷冷清清,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顾客也少了很多。

    但她转念一想,那些行脚商们依然在四处奔波做生意,只是不再来他们这个码头落脚了。

    行脚商们走南闯北,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路上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大多数时候只能啃一些硬邦邦的干粮。

    想要埋锅造饭,条件十分苛刻,往往只能选择忍一忍,等到下一个落脚点,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

    这也是当初他们码头生意那么好的原因——

    行脚商们急需一个能让他们吃上热乎饭菜的地方。

    “要是能做出一种方便保存和携带的菜就好了!”苏璃喃喃自语道。

    这种菜不仅存放的时间足够久,还要方便携带。

    这样一来,那些往来的商人,在行途中就不必再如此辛苦地挨饿受冻了。

    而且,她在码头上经营了这么长时间,积累了不少人脉,这可比一穷二白的从头开始创业要好得多!

    想到这里,苏璃的思路愈发清晰。

    她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常常会做一些坛子菜,那些菜经过腌制后,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味道独特,十分下饭。

    坛子菜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不高,正适合批量生产。

    如果她能做出各种口味的坛子菜,不仅能满足行脚商们的需求,说不定还能打开一片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