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权路相争 > 第122章 谁在搞鬼

权路相争 第122章 谁在搞鬼

    财政改革的风暴愈演愈烈,顾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攻势。各地市政府借助媒体施压,民营企业家们在社交平台上发声,甚至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开始对改革提出质疑。

    这一切,显然不是偶然的舆论反应,而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舆论战。顾晨知道,对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动摇财政改革,而是要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使他的改革步伐陷入停滞,甚至让他在政治上遭受重创。

    但他不是一个会轻易退缩的人。

    如果对手选择用舆论战来攻击,那他就必须反击。

    ---

    省委的介入

    就在舆论持续发酵的第三天,省委书记赵鸿儒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专门讨论财政改革的舆论问题。

    “财政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赵鸿儒目光扫过在座的省委常委,语气不容置疑,“现在舆论对改革产生了强烈的质疑,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在背后推波助澜,我想知道,这究竟是谁在搞鬼?”

    省委宣传部长李承杰缓缓说道:“赵书记,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多个地市的宣传部门都在默许负面报道的传播,甚至有地方政府私下联系了部分媒体,希望扩大影响。”

    “哼!”赵鸿儒冷笑一声,“这些人是真不想要改革,还是另有目的?”

    省委秘书长徐东林轻声说道:“恐怕两者皆有。他们有的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害怕财政改革影响他们的权力;有的则是趁机发难,想借此向省里施压,以获得更多的财政资源。”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赵鸿儒语气坚定,“财政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容动摇。李部长,宣传口要加强对正面报道的引导,不能让舆论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掌控。”

    李承杰点头,“我们会立即安排。”

    赵鸿儒看向顾晨,“顾晨,这件事你怎么看?”

    顾晨神色镇定,缓缓说道:“赵书记,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他们想用舆论来攻击我们,那我们就主动出击,把财政改革的真正成果展现出来,让社会看到改革的必要性。”

    赵鸿儒点点头,“好,你打算怎么做?”

    顾晨沉吟片刻,道:“第一,财政厅将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详细说明财政改革的背景、目标和阶段性成果。我们不能让民众只听到负面声音,而要让他们明白,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财政运行更透明、资金使用更高效。”

    “第二,我们会邀请一批真正受到改革影响的企业代表、基层财政官员、民众代表发声,让他们谈谈财政改革带来的实际变化。”

    “第三,我们会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推出一系列关于财政改革的深度报道,揭露改革前存在的种种弊端,以及改革后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

    “此外,我还建议,省政府可以联合省委宣传部,组建一个专门的舆论引导小组,确保改革的正面信息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出去。”

    赵鸿儒听完,缓缓点头,“你的思路很好,既然有人想借舆论对付我们,那我们就用更强的舆论反击他们。”

    “这件事,你全权负责,我会让宣传部全力支持你。”

    ---

    舆论的反转

    两天后,财政厅召开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

    顾晨亲自上台,详细阐述了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并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证明改革并没有伤害地方经济,反而在逐步改善财政运行的效率。

    在现场,一些企业代表和基层官员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财政改革的支持。一位企业家甚至当场表示:“以前我们申请政府补贴,手续繁琐,还要找关系,现在财政厅的资金管理系统上线后,我们只需要网上提交申请,审批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

    这场发布会的内容迅速传播到各大媒体平台,很快,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支持改革的声音。

    与此同时,省委宣传部也开始发力,多家主流媒体同步推出了一系列关于财政改革的深度报道,详细揭露了改革前财政管理上的各种乱象,比如专项资金滞留、资金流向不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透明等问题。

    随着正面舆论的增多,那些原本占据主导的负面声音逐渐被稀释,一些之前批评改革的媒体,也不得不调整报道方向,以保持“客观性”。

    到了第三天,舆论已经出现明显的反转,社会各界对财政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度明显提高,甚至有人开始质疑那些制造负面舆论的地方政府。

    “原来是地方政府自己财政管理混乱,才会觉得改革带来了压力!”

    “支持财政改革,这种不透明的财政管理制度早就该改了!”

    “那些反对改革的人,难道是怕自己没办法再随意支配财政资金了吗?”

    这种舆论风向的变化,让那些推动负面舆论的地方政府感到措手不及。

    ---

    地方政府的应对

    在某地市政府的会议室里,几位官员正神色凝重地讨论着最新的舆论形势。

    “该死,财政厅的反击太快了!现在舆论都站在他们那边,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局势对我们不利,省委也开始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继续推动负面舆论恐怕不现实。”

    “那我们只能暂时退一步,观察局势。”

    “但我们不能就这么认输了!财政改革如果彻底落地,我们以后在资金调度上就会被彻底限制,到时候,谁还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运作?”

    “放心,顾晨虽然赢了舆论战,但这场改革还远未结束,我们还有机会。”

    会议室里,几双眼睛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

    顾晨的警觉

    尽管舆论已经扭转,但顾晨并没有松懈。他知道,改革的阻力不会轻易消失,反对势力也不会因为一次舆论战的失败就彻底放弃。

    更重要的是,这场风暴的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博弈。

    当晚,他再次接到了李庆东的电话。

    “顾晨,最近你身边要小心一点。”李庆东的声音低沉,“有人在调查你的过往履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有人在散播一些关于你的负面消息。”

    顾晨眉头微皱,意识到这可能是反对势力的另一个动作。

    “他们既然在舆论上斗不过我,就想用别的手段来对付我?”他冷笑道,“看来,我真的触碰到某些人的底线了。”

    “不错。”李庆东沉声道,“所以,你要有所准备。”

    挂断电话后,顾晨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

    舆论之战虽然告一段落,但更激烈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