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31章 人都是可以改造的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31章 人都是可以改造的

    第二日一早,张让与程昱便告辞离开了。

    在回去的途中,张让也依照了王潜的要求,在选择步行。

    行至黄昏,一行人来到了一处村庄内。

    村口有一座小石桥、桥边两棵大树,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直通村内。

    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张让脸上闪过一丝恍惚,不禁回想起了小时候的家乡。

    这天下的村庄,似乎都是一个样?

    在进村之前,张让也扭头看向身后的一众随从,高声道:

    “你们都给咱家听好了,进了村之后,吃、喝、住宿,都必须给钱,要是有哪个敢欺负百姓,休怪咱家翻脸无情!”

    听到这话,一众随从也不由面面相觑,不明白张让这是抽了什么风。

    “进村!”

    招呼一声之后,张让便与程昱一同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张让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便有一老翁,拄着拐杖缓缓走了出来。

    不待老翁开口,张让抢先一礼,“老人家,咱……我等路过此地,想要求些吃食,您看这……”

    “哦,好好好,快请进!”

    老翁笑着点了点头,引着二人朝屋内走去,似乎很欢迎有人能来做客。

    刚一进屋,张让便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这屋子低矮漏风、阴冷潮湿,坑坑洼洼的土地面,又黑又亮。

    尤其是屋内腐朽的味道,更让张让眼睛发红。

    像,太像他小时候的家了!

    “两位客人稍坐,老朽这就为你们准备饭食!”

    那老翁说着,便颤颤巍巍的准备去生火做饭了。

    “老人家勿动,还是让我们来吧!”

    张让赶忙叫住老翁,然后喊来一名随从,前去生火做饭。

    程昱则是扶着老翁坐下,然后问道:“老人家,这家中只有您一人吗?”

    老翁:“老朽膝下倒有一子,只因天气渐冷,便去隔壁镇上的张大户家做些短工,赚些过冬的木柴!”

    张让却是皱了皱眉头,“我看那村外,遍地都是草木,怎的连些许木柴都要靠做工赚取?”

    “唉,衙门的人说了,这林中草木,都归官府所有,想要收取,需得上缴些税钱才行,我等交不起,便只能靠做工了。”老翁无奈的回道。

    “哼,这帮狗东西,难道就没人管吗?”

    听到这些,张让也是忍不住骂了一声。

    “这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谁管谁啊?”老翁却是习以为常道。

    闲聊了许久之后,随从也将做好的饭食,端到了几人面前。

    看着陶碗中那发黑的粟米饭,张让不由呆了呆。

    这种已经发了霉的饭食,他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不曾吃过了。

    老翁见状,只以为张让是嫌弃自家的饭食,面露难色道:“对不住贵客,家中仅剩这些了!”

    “没……没事儿,挺好的!”

    张让笑了笑,随即端起碗,往嘴里大口大口的扒拉着。

    边上的程昱见状,眼中闪过一抹异色,暗自点了点头。

    吃过饭后,张让也从怀中掏出一串五铢钱,然后向老翁递了过去。

    看着递过来的钱财,老翁的脸顿时沉了下去,“两位贵客这是何意?老朽若不想接待你们,自不会引你们进来。

    而今,既然招待了贵客,你们又何必如此羞辱于我?”

    程昱也上前解释道:“老人家莫怪,我们只是见您生活不易,那些吃食想必是您家中口粮,若我等白白食用的话……”

    “休要多言!”

    老翁却是是固执的摆了摆手,“若你等执意给钱,那就请往别处去吧,老朽这里不接待!”

    眼见老翁如此,张让无奈,只得将钱收了回去。

    夜晚,张让躺在床上,呆呆的看着顶上漏风的屋顶,眼睛竟有些模糊了。

    第二日清晨,天边刚刚出现一丝鱼肚白,张让便起了床,然后将钱财偷偷的藏在了被褥之中,这才带着人们继续上路了。

    接下来的行程,也如之前一般,难以下咽食物、四处漏风的房子,让张让吃尽了苦头的同时,也是切实体会到了百姓们的疾苦。

    正所谓不深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去,你就永远无法体会到百姓的艰难。

    目睹了百姓们艰难求活的模样之后,张让忽然觉得,那些残害百姓的家伙们,包括他的弟弟在内,那是真的该死啊。

    “这人呐,都是可以改造的啊!”

    通过程昱的书信,了解到张让的情况之后,王潜也不由感慨不已。

    ……

    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之间,便来到了十一月。

    这一日清晨,一支马队,出现在了饶阳县的官道上。

    马队前方,是一名十来岁的少年,只见其皮肤黝黑、眉毛浓密,一双黑亮的眼睛,格外有神。

    少年骑在马背上,一脸惬意的看着道路两旁的风景,好似出来郊游一般。

    走了一会儿,看到路边的几个村民,少年随即策马赶了过去。

    待到近前,少年翻身跳下马背,朝着村民拱手一礼,“敢问几位,王伯渊先生的居所位于何处?”

    “小公子也是去拜师的?”一名村民问道。

    “正是!”

    少年笑着点了点头。

    原来,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从洛阳而来的曹操。

    原本他的父亲曹嵩,是准备派人将王潜请到洛阳去教导曹操的。

    不过,在得知王潜在为母守陵的事情之后,曹操便极力请求,亲往河间拜师。

    一是为了彰显诚意,二则是为了离家远一些,方便自己好好玩耍。

    向村民问好了路之后,曹操也随即牵着马,以步行的方式,朝着王潜草庐走去。

    在行进期间,曹操也遇到了不少解渎亭的百姓们。

    只见这些百姓们,一个个都面色红润的,身上的衣物也是干净厚实。

    见此情形,曹操不由感到一丝诧异。

    他一路走来,遇到的百姓也不在少数,但大多都是面露菜色、衣衫褴褛,与这边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

    “呼,这今年的冬天,似乎更冷了!”

    “是啊,我听说豫州那边今年闹了灾,好多逃过来的流民,已经开始四下劫掠了!”

    “难道官府就不管管吗?”

    “呵,官府除了搜刮百姓之外,还会干啥?”

    “唉,也幸亏咱们都在君侯的治下,不然咱们的日子,怕也好过不到哪去呦。”

    “要我说,除了君侯仁义之外,也少不得伯渊先生的功劳啊,若不是伯渊先生教的好,我们哪能跟着君侯一块享福啊?”

    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声,曹操也是微微有些动容,对于这位伯渊先生,也多了几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