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97章 伯渊阁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97章 伯渊阁

    荀家,书房内。

    “你是说,那袁逢竟亲自去拜见王伯渊了?”

    听到荀采回报的消息,荀爽也不禁脸色一变。

    荀采点点头,“没错,女儿亲眼所见,那人就是袁家的家主袁逢!”

    “哼,这个袁家,真是哪里都少不了他们!”

    荀爽哼了一声,似乎很是不爽袁逢撬人的行为。

    荀采却是凝声道:“父亲,您也不必担忧,在伯渊先生眼里,袁家应该只是他的一个合作工具而已,今日是朋友,说不定明日就会成为敌人!”

    “唔,原来是这样!”

    荀爽点点头,而后意味深长的看向荀采,“女儿啊,你觉得那王伯渊他对你,有没有那种……嗯……”

    “哎呀,父亲~,您再说什么呢……”

    听到荀爽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荀采也不禁羞红了脸颊。

    荀爽却是不管不顾,依旧语重心长道:“女儿啊,为父让你与王伯渊多多接触,不仅只是为了家族考虑,更多的还是为了你呀。

    那王伯渊不仅才学无双,未来更是不可限量,乃是难得的良配,您若就此错过的话,可再难找到第二个了……”

    听到这话,荀采不禁点点头,而后说道:“父亲放心,您说的这些,女儿都晓得的,难得遇到伯渊先生这样的人,女儿自然不会错过。”

    “嗯,好,那就好!”

    看到荀采也中意王潜,荀爽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眉眼之中充满了欣喜的神色。

    随后,父女二人,便细细商议起了与王潜接下来的合作事宜。

    ……

    荀采虽是一女子,但其做派却是雷厉风行,第二日一大早,便亲自带人到东坊市内盘下了一间店铺,其名称倒也别有深意——伯渊阁。

    对此,王潜也是有些哭笑不得,想让荀采换个名字,奈何对方一再不肯,最终只能作罢。

    除琉璃杯之外,王潜还让人将昨日做好的肥皂送了过来,一同进行售卖。

    临近午时的时候,一名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来到了店铺门前。

    “伯渊阁,好奇怪的名字!”

    看着店铺的牌匾,男子脸上露出一抹奇色,而后抬眼朝着店铺内望去。

    当看到里面柜台上摆放着的六个琉璃杯之后,那男子顿时眼睛一亮,随即迈步走了进去。

    看到来人,荀采当即迎了上去,“欢迎客官来到伯渊阁!”

    “那是……?”

    面对迎上来的荀采,那男子并未过多理睬,一双眼睛却是直勾勾盯着琉璃杯。

    荀采倒也不以为意,笑着回道:“客官,此乃本店产品,琉璃杯!”

    “琉璃杯?”

    那男子神色一动,当即快步走到了柜台前。

    看着眼前那剔透精美的琉璃杯,男子忍不住一阵心动,当即问道:“掌柜的,不知你这琉璃杯售价几何?”

    荀采:“这琉璃杯六只为一套,售价十万钱!”

    “十万钱……倒也不贵,不知贵店有多少套?”

    听到荀采的报价,那男子非但没有露出任何惊奇的神色,反而关心起了具体数量。

    “这位客官,这琉璃杯极为难得,本店这里只能限量售卖,每日每人最多只能买一套!”

    荀采并未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直接将话题转移到了售卖规则上面。

    “竟还有这等规矩?”

    那男子皱了皱眉头,面上露出一抹失望。

    见此情形,荀采立马明白了对方的心思,笑眯眯的解释道:

    “这位客官,您有所不知,这琉璃杯可是难得的珍品,放眼整个大汉,也再难找出比它更好的,您若只想拿去倒卖,岂不是太可惜了?”

    听到这话,男子顿时眼睛一亮,立马明白了荀采的话中之意。

    正所谓买的不用,用的不买!

    似这种罕见的珍品,拿去送礼的话,可比送一堆铜钱要有面儿的多了。

    “多谢掌柜提点,这套琉璃杯在下要了!”

    “对了客官,本店还有另一种新品,您要不要看看?”

    “什么新品?”

    “肥皂,专门用来清洁身体,送给您的夫人最为合适……”

    “哦?这肥皂售价几何?”

    “一块一百钱,客官若是要的多,可以预定!”

    荀采笑着回道,这个所谓的“预定”便是王潜教给她的办法。

    “好,我就预定两千块,不知何日能够交货?”

    “最多五日!”

    “那就行,那在下五日后,再来取货!”

    与荀采签订了购买文书之后,那男子便迫不及待的捧起装有琉璃杯的木盒,然后朝着一位朝中高官的家中走去。

    随着男子离开,伯渊阁售卖琉璃杯和肥皂的消息也快速传开,许多商人、富豪,也纷纷闻讯赶来抢购。

    一时间,无数预定文书,如同雪花一般,飞到了王潜的案头。

    与此同时,袁逢的一封奏疏,也送到了尚书台。

    而奏疏的内容,正是关于铁器私营化一事。

    消息一经传出,立马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紧接着,便有无数官员纷纷附和,请求铁器私营化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飞到了天子的御案上。

    这些附和的官员,除去依附袁家的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与地方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如王潜、袁逢猜测的那样,在那些地方豪族眼里,虽然铁器私营化会给他们增添许多对手,但实际上获利最大的依旧是他们。

    毕竟,几十上百年的底蕴摆在那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他们根本就不怕有人跟他们竞争。

    不过,也有不少正直的官员提出了反对铁器私营的意见。

    虽说铁器官营只是一层表皮,但起码还沾着一个“官”字,不至于让那些地方豪族胡来。

    可一旦私营化,那些地方豪族便会彻底没了顾忌,说不定还会串联在一起,做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事情。

    如此一来,百姓和国家,怕是又要遭殃了。

    其中,反对最为激烈的,非陈蕃莫属。

    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仅跑到宫中向刘宏一阵哭诉,更是跑到了袁家门前,不顾形象的对着袁逢一阵破口大骂,直言其是祸国殃民之徒。

    有了陈蕃的带头,诸多清流党人,也纷纷跟进,一同对袁家开始了口诛笔伐。

    此时的清流党人,先后经历了几次挫败之后,急需做出一件大事来挽回他们的声望。

    王潜他们是不敢惹了,因此也只好跟在陈蕃身后,将攻击目标对准了袁家。

    面对清流党人的攻击与谩骂,袁逢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当即便联系了袁家的诸多门生子弟,与清流党人展开了一场正面对决。

    一时间,整个洛阳,也因为双方的争斗,而变得热闹无比,朝野内外,到处充斥着双方的驳斥声与谩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