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112章 凯旋归来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112章 凯旋归来

    张奂怎么也没想到,天子传来的诏书,居然是一道封赏诏书,而且还封了一个万户侯,这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其实,依照张奂过去的战功,早就够资格封侯了,但就因为他与侯览等人不合,故而迟迟没能得到应有的封赏。

    可是这位新天子刚刚登基后不久,便立马传来了加封诏书,圆了他的封侯梦。

    尽管这是他早就应得的,但当他确认这不是做梦之后,却还是忍不住激动到颤抖了起来。

    “张将军,还不接诏?”

    就在张奂激动的同时,张让也笑眯眯的捧着诏书走到了他的面前。

    “哦,臣拜谢陛下天恩!!”

    回过神来的张奂,赶忙接过诏书,并朝着洛阳方向躬身一拜,原本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是落回了肚子里。

    在他看来,新天子既然能够给他传来这道封赏诏书,想必并未被那些宦官所掌控。

    如此一来,洛阳那边的局势,定然比自己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跟随在张奂身后的董卓及一众将领,此刻也不禁兴奋不已。

    毕竟,自家将军升官了,那他们这些手下,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此时的他们,正当年青热血之时,想的最多的,也不过是建功立业而已。

    “张将军,看这样子,这是打胜仗了?”

    看着不远处的战场,张让不由眼睛一亮,满是惊喜的问道。

    “是啊,幸赖陛下护佑,我军才得以一战覆灭此番来犯之敌……”

    张奂点点头,随后将大概的战况及战果,说与了张让。

    “好啊,好,张将军不愧于“凉州三明”之称,果为我大汉一代名将啊!”

    听得张奂打了一场大胜仗,张让也不禁开心不已。

    他此番前来,除传诏之外,还有着督促张奂尽快结束战事之责。

    毕竟,张奂能够早一日回京,那自家师弟,便可早一日从窦武手中夺回军权。

    随后,张让一脸笑意的对着张奂说道:“张将军,陛下还有交待,希望您此番获胜之后,能够尽快率军回京,陛下要当面封赏一应有功将士!

    还有那些俘虏,也不要杀了,将其全部带回洛阳,陛下留有大用!”

    听闻此言,张奂心中一喜,当即道:“好,本将这就准备!”

    随后,张奂转身看向董卓,“仲颖,传令下去,奉天子令,全军立刻收拾一下,准备班师回朝,接受天子召见,并向天子献俘!!”

    “喏!”

    董卓兴奋的答应一声,随即将张奂的命令传了下去。

    “天子万年!”

    “大汉万年!!”

    接到传令之后,汉军的将士们,一个个顿时激动万分,纷纷齐声欢呼了起来。

    他们在边地作战多年,还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居然有机会可以上雒去参拜天子。

    得天子召见,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尤其是对这些普通的士兵来说,绝对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儿。

    跟随汉军一同欢呼的,还有那些羌人俘虏们。

    虽然不知被带到洛阳之后会是什么下场,起码现在不用死了不是?

    很快,整个战场,便被打扫干净,大军随即浩浩荡荡的朝着洛阳赶去。

    大军开拔后的第三天,便有几匹快马,持捷报先一步赶到了洛阳。

    “云阳大捷!!”

    “汉军一战破敌,斩敌四千,俘敌两万余!”

    “大军正班师回朝,准备向天子献俘!”

    随着消息传开,朝野内外,顿时一片沸腾!

    新君登基,前脚刚刚下诏解党锢、纳贤良,后脚便有此等喜讯传来,这无不说明着天佑大汉。

    一时间,无数百姓争相奔走庆贺,使得刘宏的名望再次大涨。

    ……

    时间一晃,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三月十日。

    就在前几日,大行皇帝刘志被安葬进了宣陵之中,刘宏也正式移居到了德阳殿。

    这一日午时,经过半月的赶路,张奂所率领的大军,也终于来到了洛阳城西二十里外。

    凯旋之军回朝,无论放在何时,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因此,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刘宏便将一众大臣,召集到了朝议殿,商议起了迎接事宜。

    跪坐在帝座上的刘宏,先是看了王潜一眼,而后对着一众大臣说道:“此番大捷,乃是朕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胜,为彰显汉威,朕决定亲自出城迎接,不知诸卿以为如何啊?”

    “陛下不可!”

    刘宏话音刚落,窦武便立马跳了出来,“陛下,此番大捷,固然可喜可贺,但您贵为天子,怎可轻动?

    依臣之见,未免有损天家威严,您只需派一使者前去相迎即可,万不可亲自出城!”

    “大将军此言差矣!”

    陈蕃这时站了出来,“将士们不顾危险,为我大汉浴血奋战,方才保得我等平安。

    天子亲自出城相迎,不仅不会折损天家威严,反而还会使将士们深感天子之恩!”

    “太傅此言甚是!”王潜起身附和道:“将士们忠勇为国,无论如何礼遇,都不为过!”

    看到王潜同意了陈蕃的提议,殿内诸多大臣,不禁有些愕然。

    谁也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也能达到意见一致。

    刘宏趁势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以为可行!!”

    眼看王潜和陈蕃都同意了,其余大臣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至于窦武,有心想要反对,可是在瞄了一眼何休之后,还是识趣的退了回去。

    ……

    望着洛阳城的轮廓,无论是张奂还是军中的普通士卒,脸上尽皆露出一丝激动。

    就在这时,董卓策马来到张奂身边,低声道:“将军,经末将派人打探得知,当今陛下有一师父,名叫王潜、字伯渊。

    此人不仅深得陛下敬重,而且还才学过人,开创出了一个,本心良知的学说,人称“王子”,可谓是荣宠至极……”

    “哦?想不到,我大汉竟出了这样一位人物?”

    听着董卓打探来的情况,张奂也不禁为之动容。

    董卓:“将军,您说,当今陛下之所以能够诛杀侯览、王甫之徒,并使得窦武、陈蕃辞去录尚书事一职,是不是,靠的就是这个王伯渊的辅助?”

    “嗯,很有可能!”张奂点点头。

    董卓神色一动,“您看咱们此番入京,要不要去拜访一下这位帝师?”

    “这个嘛……”

    张奂略微迟疑了一下,就在他准备开口的时候,一阵马蹄声突然传入了他的耳中。

    抬眼望去,只见一从洛阳方向而来的名羽林骑兵,正朝着这边疾驰而来。

    董卓见状,随即策马迎上去,与对方开始交谈了起来。

    片刻后,羽林骑兵策马离去,董卓则一脸兴奋的来到了张奂面前。

    “将军,据那羽林士兵来报,天子率文武百官,正朝城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