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130章 分利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130章 分利

    此时的朝殿一片静谧。

    所有人都默不作声的低着头,回味着王潜的最后那句话。

    免费的东西,往往是最贵的!

    这些人为官多年,王潜说的这些东西,他们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清楚。

    但知道归知道,却少有人愿意去接受并面对这些事实。

    毕竟,面对免费的东西,又有谁能忍的住呢?

    而今,王潜突然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立时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刘宏猛的站了起来,“师父,您是说,征发徭役,最终会使我大汉亡国?”

    “不错!”

    王潜深吸了一口气,“昔日的秦王朝,就是因为劳役过甚,方才惹的民怨沸腾。

    为此,董仲舒曾言:“日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在秦之前,各国的百姓们,因多年的战乱,早就疲惫不堪。

    可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非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开始大肆征发六国民夫开始筑长城、建驰道、休宫室、征戍卒。

    这一系列征发民夫的举动,最终导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民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这也是为什么,陈胜、吴广再喊出“诛暴秦”的口号之后,无数百姓争相而起的原因。”

    听闻此言,众人再次一阵默然。

    沉默片刻,许训有些不甘心的问道:“那依王大匠的说法,想要避免百姓动乱,就只能出钱雇佣人手了?”

    “不错。”

    王潜点头回道:“徭役之苦,在于百姓付出而没有回报,在于百姓会为此家破人亡。

    因此,只要保证百姓在做工之时,能够赚到足以养活家小的钱粮,自然可以免除一应的隐患。”

    听闻此言,许训却突然笑出了声,“鄙人不才,倒也翻看过一些秦王朝的徭役律令。

    据我所知,秦王朝征发民夫,好像也是给钱的吧?而且若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延期,也不会有什么责罚。”

    “这些律令,与王大匠方才所提之法,并无二致。”

    “由此可见,您所谓的方法,并无任何效用。”

    “而秦王朝的覆灭,与徭役也并无关系!”

    “不知,王大匠以为然否?”

    说到最后,许训突然提高了音调,并一脸得意的看向王潜。

    虽然许训并不否认徭役对于百姓的压迫,也不否认徭役会损耗国朝寿命。

    但眼下这种种情况,对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只有驳倒王潜,才能使自己这些人占据有利的态势。

    面对许训的质问,王潜也不禁愣了一下。

    他也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知道这么多,还立马从中抓住了漏洞,并发起了犀利的反击。

    这帮家伙,果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王潜深深的看向许训一眼,淡淡的说道:

    “不错,你说的那些律令,确属事实。”

    “但你要知道,一道政策,其制定与施行是两码事!”

    “秦始皇在世之时,威压四海,每日处理的奏章,都以担计数,其所颁布的政令,自然无人敢有丝毫违逆!”

    “也正是靠着那些律令,秦始皇才能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筑长城、建驰道、休宫室等一系列壮举,且没有出现任何动乱。”

    “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在秦始皇死后,却全都变了。

    胡亥继位、赵高乱政,二人的胡作为非,使得朝局混乱,秦始皇的那些政令,也被改的面目全非,使得秦王朝变的只有暴虐严苛,最终方才惹民怨四起。”

    “让你说,秦王朝的覆灭,到底是律令不行,还是人不行?”

    听到王潜的反问,许训顿时哑口无言。

    他也没想到,王潜三言两语,就将问题转移到了“人”的身上,而且还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让人无从反驳。

    毕竟事实就摆在那,人家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再怎么折腾,那都是好好的,可等胡亥一继位,不过两年的功夫,秦王朝立马就乱了起来。

    许训沉默良久,突然抬头问道:

    “好,就算问题的确出在了人的身上,可关键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雇佣人手,但有些事情,又总要有人去做。”

    “倘若无人服兵役,那边关谁去守卫?”

    “无人服徭役,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又有谁去维持?”

    “没有这些,国家最后,还不是一样会灭亡?”

    面对许训的一系列反问,殿内众人也不禁点了点头。

    尽管王潜说的如何在理,但其实就摆在了眼前。

    朝廷和官府的收入,根本就不足以维持招募人手的花费,再加上一些人的贪欲作祟,徭役这东西,根本就取消不了。

    看到人们如此模样,王潜脸上倒是没有太多的失落,更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格局、眼界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盘子太小,顾得了这个、就会失去那个,根本无法做到两全。

    因此,尽管明知前方是深渊,但人们却依旧停不下来!

    不过,这一切对于王潜来说,却又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盘子太小,把它做大就是了,有啥?

    缓缓扫望众人一眼,王潜随即沉声说道:“诸洛阳近日出现了纸张、琉璃、肥皂这三样新东西,不知诸位可曾听说过?”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不由点了点头,王潜所说的这三样东西,如今可谓是风靡了整个洛阳,似他们这些人自然都是接触过的。

    他们不仅知道这三样东西是曹家、荀家所经营的,还清楚的知道,这三样东西,全都是王潜捣鼓出来的。

    毕竟,王潜在城西大建作坊之事,可没有瞒着任何人,随便一打听就能知道的清清楚楚。

    要不是因为王潜和天子才是最大的受益人,怕是早就有人忍不住要强取豪夺了。

    “实不相瞒,这三样东西的成本极低、利润却极高,就目前而言,每日的收入,至少可达四百万钱……”

    “什么?”

    听闻此言,在场众人尽皆神色一动。

    一日四百万,一年差不多就有十四亿多。

    要知道,全国赋税总收入也才不过六十亿而已,单这几样东西,就占了全国总收入的两成还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个店铺、三个作坊而已,地点也只局限于洛阳。

    这要是将其扩展到整个大汉,那一年得赚多少钱?怕是几百亿都挡不住吧?

    想到这些,在场众人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了起来,看向王潜的目光,也炙热无比。

    就在众人眼热的时候,却听王潜高声道:

    “因此,为了解决朝廷用钱困难的问题,经陛下与在下商议,特准许地方官府,一同经营这三个生意……”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顿时呆若木鸡!

    谁也没想到,王潜竟真的舍得将琉璃、纸张、肥皂的经营给分享出来。

    看到众人的模样,王潜也无奈的叹了口气。

    当初的光武帝刘秀,为了度田成功,将盐铁专营改成了官营,这才让那些地方豪族,放弃了对土地和人口的把持。

    而今,自己想要取消徭役,也只能效仿刘秀的做法,用琉璃、纸张、肥皂的利益来换取地方对徭役的把持了。

    至于地方官府如何经营,会不会向后世某些企业,搞的年年亏损,他倒真不在乎。

    毕竟,人都是有贪心的,谁也拦不住。

    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取消徭役。

    如今正值小冰河时期,未来的大汉各种天灾不断,徭役若再不取消,过不了几年,百姓该起义还是会起义。

    而且这个时期的政治环境摆在这里,摊丁入亩、一体纳粮、一条鞭法等改革,完全就是不现实的。

    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吗?

    王潜承认是有的,但他也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好办法了。

    再者自古以来,任何政策的成功推行,除了靠着拳头大之外,最主要的还利益的分配问题。

    只要利益分配到位了,那么政策的推行,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况且,有了地方官府的一同经营,产业链就会进一步扩大,不仅可以为更多人提供一份活计,提升人们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能提高赋税的收入。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随着经营的扩大,纸张的普及速度也会加快,更方便王潜下一步的动作。

    总之就是,分利出去,他们或许会血赚,但自己却永远不亏。

    王潜看向众人:“当然,你们也不要急着高兴,我这里还是有些条件的!”

    “不知有何条件?”有人问道。

    “条件嘛,就是永久取消徭役,且地方官府经营的收益,两成归少府、四成归国库、最后四成归官府。

    除此之外,朝廷还要颁布新的法令,地方官府在经营之时,必须要保证当地的土地耕种及粮食产量。

    倘若有人只顾赚钱而荒废了土地、造成了粮食减产,便一律予以严惩,轻则罢官、永不叙用,重则抄家斩首。

    最后就是,不得再强征百姓,所用人手,也必须花钱招募。”

    “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