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133章 九原吕布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第133章 九原吕布

    漫天的黄沙中,一股股黑色的狼烟,笔直的刺向天空,远处的长河之上,一轮浑圆的红日散发出血红色的光芒。

    一面残破不堪的“汉”字大纛,无力的耷拉在高地上,旗杆歪歪斜斜。

    殷红色的地面上,躺满了尸体,这些尸体当中,有匈奴人、有鲜卑人、也有汉人,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儿。

    呜呜呜~

    远方响起阵阵的凄厉号角,紧接着,无数黑点儿,出现在了北方的地平线上,朝着大汉的疆域滚滚而来……

    “杀!!”

    洛阳城西的驿站内,突然传出一声愤怒的吼声,惊的周围人身子一颤。

    吕布猛然从床榻上坐了起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在五原塞,而是来到了洛阳。

    “呼……”

    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吕布随即下了床榻,然后开始穿戴起了衣物。

    刚刚穿好衣物,一名容貌俊朗的少年,便推门走了进来。

    吕布扭头看了来人一眼,脸上露出一抹歉意,“抱歉伯珪兄,又吵到你了!”

    “无妨!”

    公孙瓒摆了摆手,“怎么?奉先兄这是又做噩梦了?”

    吕布点头“嗯”了一声,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出生在五原郡九原县,因为地处边塞,再加上又是汉匈杂居,当地民风甚为彪悍。

    吕布从小又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武学天赋,加之家境还算殷实,也不乏名师教导,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其弓马娴熟、骁勇尚武的名声,已然传遍了整个五原郡。

    在他名声鹊起之后,吕布便依照其父的要求,加入了并州的边军,驻守于五原塞,肩负起了守卫大汉边疆的职责。

    五原塞,始建于前汉时期,位于五原郡以北,是大汉抵御草原南下的一座军事重镇。

    不过,随着近几十的朝局混乱,加之羌乱的拖累,这座军事重镇已然年久失修,驻守的兵力也越来越少。

    直到吕布加入的时候,偌大的一座军事要塞内,仅仅只驻守了不到两千人。

    好在当时有张奂驻守在并州,草原上的鲜卑人倒也不曾轻举妄动。

    不过,去年冬季,张奂被朝廷调离并州去平息东羌的叛乱,鲜卑人得知消息之后,开始蠢蠢欲动。

    为了防备鲜卑人的进犯,五原郡都尉便挑选了一批精干之士,化作探马深入到草原之中,监视着鲜卑人的动静,而吕布正在其中。

    今年年初,吕布跟十名同伴深入草原之时,不幸被一支五十人的鲜卑骑兵队发现并包围。

    那一战打的甚为惨烈,虽说五十名鲜卑人全被杀死,但代价却是吕布的战友无一幸免,而他自己也身负重伤。

    要不是后来被其他队友发现,只怕他自己也会交待在那里。

    这是吕布人生中的第一次战斗,影响不可谓不大,自那以后,他便经常重复同样的梦境。

    就在半月前,一队羽林军士兵带着天子的诏书,找到了正在五原塞养伤的吕布。

    虽然诧异天子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但能得天子征辟,那可是无上的荣耀,于是吕布便跟随羽林军一路来到了洛阳,于前日住到了这家驿站内,并结识了住在旁边的公孙瓒。

    公孙瓒看着神情有些伤感的吕布,上前道:“奉先,咱们此番得陛下征辟,凭你的本领,日后定能统领一军,届时杀入草原,为战友报仇不在话下!”

    吕布闻言,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那就承伯珪兄吉言了。”

    “哈哈,奉先你就放心吧!”

    公孙瓒拍了拍吕布的肩膀,“当今天子,连对游侠都能一视同仁,你我何愁不能出人头地?”

    听到这话,想起那道招募游侠的诏令内容,吕布胸中不由一阵热血翻涌。

    “奉先、伯珪,宫里来人了,你们动作快些!”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声高呼,二人朝外望去,只见同住驿站内的黄忠、朱儁、徐荣等人,已然穿戴整齐的跑到了院中。

    “哎,来了!”

    公孙瓒冲着外面应了一声,然后对着吕布笑道:“走吧,莫让陛下久等!”

    “嗯。”

    吕布点了点头,随后与公孙瓒一同走出了房间。

    很快,众人集合,然后跟随前来的羽林军士兵,一同朝着皇宫赶去。

    ……

    德阳殿。

    “师父,这帮家伙,还真有钱呐,这才几日而已,就凑出了三十多亿钱!”

    刘宏拿着手中的一份清单,脸上洋溢着兴奋至极的笑容。

    自从那几道诏书颁布之后,洛阳及周边的一众士族、豪强,甚至是一些富商,便纷纷携带巨款来到了洛阳,想要获取一个亲卫营以及铁器私营的名额。

    亲卫营还好,因为要拉拢那些中小家族,最终定价只限制在了二十万钱,收到的钱财并不算多。

    而袁逢为了抱紧天子和王潜的大腿,更是咬牙拿出了六千万钱,购买了一张铁器经营许可证,直接将铁器经营门槛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不过,即便如此,那些家族们依旧是趋之若鹜。

    铁器可是国家、和百姓们都离不开的东西。

    刚需,还是消耗品,这种稳赚不赔,且利润惊人的生意,即便花费再大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

    况且门槛高了,相应的竞争对手也就少了,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

    所以,余下的家族在表示“诚意”的时候,也全都将最低价格定在了六千万钱。

    钱多的自己出钱,而钱少的,则几家合伙儿凑钱,只为能够获得一个经营资格。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让刘宏得以在短短的几日内,狂赚了三十多亿。

    最主要的是,这还只是洛阳周边的家族贡献出来的,等消息传开,大汉其他地方的士族、豪强也加入其中的话,收入只会更多。

    平息羌乱的经费有了,顺带着国库也充盈了。

    自打登基开始参与政务以来,除去朝堂之上的一系列争斗之外,最让他烦心的,莫过于各地接连不断的灾害。

    之前由于国库空虚,每当刘宏看到奏疏上那些地震、旱灾、水灾、饥荒、易子相食等内容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斥着难以言表的无力感,搞得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寝。

    而今,国库有钱了,朝廷总算有了能力进行赈济事宜,各地的灾民也终于不用再易子相食。

    想到这些,刘宏自然开心至极!

    看着小刘宏手舞足蹈的模样,王潜面露微笑的坐在一旁,眼中带着一丝疼惜。

    在他的印象之中,刘宏如此开心的表现,好像还是在三年前。

    那时候他还没教会刘宏如何去爱民,如何去做一个好君主。

    不过,刘宏的开心并未持续多久,放下清单之后,他便拿起一份奏疏看向王潜。

    “对了师父,您举荐的那个崔寔,昨日上了一份奏疏,说年春耕日期,比去年缩短了将近五日,使得百姓们翻耕不足,很有可能发生饥荒,提醒徒儿做好准备!”

    “什么?春耕日期竟缩短了五日之多?”

    听完刘宏的讲述,王潜顿时脸色大变,忍不住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