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侠五义 第十九回 巧取供单郭槐受戮 明颁诏旨李后还宫
热门推荐:
老子和你一战到底
贵族学院:炮灰是大佬们心尖团宠
救命!纯情世子总想笨拙地勾引我
惊悚游戏:开局帮鬼怪做选择
灯年
重生大唐成为安禄山的私儿子
斩神,拿你们当兄弟,居然都想泡
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
骑砍草原帝国
包公将郭槐拿下后,公堂之上衙役们齐声喊起堂威,声势震天,仿佛要把这恶贼的罪行都给震出来。包公端坐在公堂之上,旁边特意设了个侧座,让陈林坐下。包公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郭槐,厉声喝道:“郭槐,把当初陷害李后,如何用计抵换太子的事,从实招来!”
郭槐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狡辩道:“大人何出此言?当初明明是李妃生下妖孽,惹得先皇震怒,才被打入冷宫,哪里有什么抵换太子的事呢?”陈林紧接着反驳道:“既然没有抵换,那为什么叫寇承御抱出太子,要用裙带勒死,还丢到金水桥下呢?”郭槐听了,恼羞成怒,对着陈林吼道:“陈总管,你怎么还质证起我来了?你我都是在宫中侍奉的人,难道太后娘娘的性格,你会不知道吗?要是太后懿旨来了,只怕你也吃不了兜着走!”
包公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说道:“郭槐,你竟敢拿刘后来欺压本阁?你不提刘后也就罢了,既然提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随即吩咐道:“拉下去,重责二十板!”左右衙役齐声答应,那声音如同炸雷一般,震得人耳朵嗡嗡响。他们一拥而上,将郭槐翻倒在地,板子噼里啪啦地打了下去。这二十板打得结结实实,只打得郭槐皮开肉绽,像被开了花的烂西瓜,他呲牙咧嘴,疼得哀声连连,那声音仿佛是被宰杀的牲畜发出的惨叫。
包公冷冷地问道:“郭槐,你还不招认吗?”郭槐到了这个时候,心里明白此事干系重大,便横下一条心,死也不招,说道:“当日就是李妃生下妖孽,是她自己招来的灾祸,和我郭槐有什么相干!”包公道:“既然没有抵换之事,那为什么又把寇承御处死?”郭槐狡辩道:“那是因为寇珠顶撞了太后,太后方才对她用刑。”陈林在一旁又说道:“这话你可又说错了。当初拷问寇承御的时候,还是我掌的刑杖。刘后紧紧追问她把太子抱出后放在了什么地方,你怎么能说是顶撞呢?”郭槐听了,双眼一瞪,像个发怒的公牛,吼道:“既然是你掌刑,分明是你下了毒手,把寇承御打得受刑不过,她才触阶而死,怎么反倒来问我?”
包公听了,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好你个恶贼!竟敢如此狡赖!”又吩咐道:“左右,给我拶起来!”衙役们又是一声呐喊,如同一群饿狼扑食一般,将郭槐的双手并齐,套上拶子,然后把绳子往左右两边一分。只听见郭槐发出杀猪般的惨叫,那声音简直能冲破屋顶。包公问道:“郭槐,你还不招认吗?”郭槐咬着牙,硬气地说:“没什么可招的!”只见他满头大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包公见此情形,吩咐卸刑,松开放开拶子。郭槐又是一阵哀声连连,整个人神魂不定,包公只好暂且把他收监,打算明日再继续审问。先让陈林把今日审问的情况,暂且回禀圣上。
包公退堂后,来到书房,便叫包兴去请公孙先生。不多时,公孙策来了,他早已知道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参见包公后,便在一旁坐下。包公道:“今日圣旨宣读的时候,先生想必已经明白此事了,我也不用再多说了。只是郭槐死也不招认。我看拶他的时候,他头上直冒汗,脸色都变了,我担心他会有什么变故。这可是奉旨查办的钦犯,他又经不住大刑,这可如何是好?所以请先生来,想个办法,只伤皮肉,不动筋骨,能让他招供才行。”公孙策道:“容晚生思索一下,画成式样,再呈给大人过目。”说完,便退出书房,回到自己房内。
公孙策冥思苦想了许久,突然灵机一动,急忙提笔,刷刷几下就画了出来,还拟了个名字,然后来到书房回禀包公。包公接过来一看,上面注明了尺寸,这东西看起来像个大熨斗,却又不是平面的,上面全是垂珠圆头钉儿,是用铁打造而成的。使用的时候,要把炭火燃烧得红彤彤的,将这个刑具烧红,往犯人肉厚的地方烫炙,这样就不会损伤筋骨,只会让皮肉受伤。包公看了,问道:“这个刑具有名字吗?”公孙策道:“名叫‘杏花雨’,取其落红点点之意。”包公笑道:“这样凶狠的恶刑,却有这么文雅的名字,先生真是个有才之人!”随即让公孙策立刻传铁匠打造。
第二天过去了,第三天,这个刑具就打造好了。到了第三天,包公便升堂提审郭槐。
且说郭槐在监牢里,手疼得像被千万根针扎着,板子打的疮口也疼得厉害,他不停地呻吟着,饭也吃不下,才过了两天,整个人就憔悴得不成样子,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他心里暗自思量:“我都在这儿关了三天了,为什么太后懿旨还不见来呢?”突然又想到:“太后身体欠安,想来这件事她还不知道。我就咬定牙根,死也不招。没有口供,包黑子他也难以定案。只是圣上怎么突然想起这件事来了呢?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一个提牢官走了过来,说道:“老爷升堂了,请郭总管过去呢。”郭槐一听,就知道又要审讯了,心里顿时像揣了只小兔子,突突地乱跳。他只得跟着差役上了公堂。只见公堂之上,红通通的一盆炭火里烧着一个东西,他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只好硬着头皮朝上跪倒。
只听包公问道:“郭槐,当初为什么定计害了李后?用什么东西抵换了太子?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郭槐还是嘴硬,说道:“真的没这回事,让我从哪儿招起?如果真有这事,别说耽搁这么多年,早就败露了,还望大人明察。”包公听了,气得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惊堂木,那声音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人心里直发慌,喝道:“恶贼!你的奸谋已经败露,连圣上都知道了,你还敢推诿,实在是可恶!”吩咐道:“左右,把他的衣服剥了!”上来四个差役,像一群饿虎扑食一样,把郭槐的衣服剥了个精光,露出了他的脊背,左右两人紧紧把他按住。只见一人用布帕连着头发,把他的头按了下去;那边一人从火盆里抓起木把,拿起杏花雨,站在了恶贼背后。
只听包公问道:“郭槐,你还不招吗?”郭槐横了心,紧闭着嘴,一声不吭。包公吩咐用刑,只见杏花雨猛地落了下去,刹那间,郭槐的皮肉就被烧焦了,一股难闻的臭味弥漫在公堂之上,就像烧焦的烤肉味,却又更加刺鼻。郭槐疼得浑身乱抖,像筛糠一样,一开始还能发出哀叫的声音,后来就只剩下大口喘气了。包公见此情形,只得吩咐:“住刑,让他喘口气再问。”左右把他扶住,郭槐哪里还站得住,早就瘫倒在地上了。包公便让人把他搭下去。公孙策早已暗暗吩咐差役,让他们把郭槐搭到狱神庙内。
郭槐到了狱神庙,只见提牢官手捧盖碗,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到他跟前,悄悄地说道:“太辅老爷,您受惊了。小人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好不容易寻得一服定痛丸药,还备了一盅黄酒,请太辅老爷服下,保管能益气安神。”郭槐见他言辞恳切,态度温和,心里一暖,不由自主地接了过来,说道:“真是麻烦你了。咱家要是有出头之日,一定不会忘了你。”提牢道:“老爷说的哪里话。要是您出了开封,到时候求太辅老爷稍微帮衬一下,小人就感激不尽了。”这一句话把郭槐奉承得心里乐开了花,像吃了蜜一样甜。他把药和酒服下后,立刻觉得心神安宁,便问道:“这酒还有吗?”提牢道:“有,有,多着呢。”便让人赶紧送酒来。自己接过酒,仍让那人退下,又恭恭敬敬地给郭槐斟上。
郭槐见他如此周到细致,心里十分欢喜,一边喝酒,一边问道:“你这几天可曾听说朝中有什么事情?”提牢道:“没听说什么。只听说太后欠安,说是寇宫人作祟,如今已经痊愈了。圣上天天在仁寿宫请安。估计再过一两天,太后的懿旨肯定就来了,到时候太辅老爷肯定就没事了。就是我们大人,也不敢违抗懿旨。”郭槐听了,心里一下子舒畅起来,一连喝了好几杯。
谁知前两日郭槐肚子里没怎么吃饭,今天又一连喝了几碗空心酒,不一会儿就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双眼朦胧,整个人醉醺醺的,走起路来前仰后合,像个不倒翁。提牢见此情形,便把酒撤了下去,自己也回避了。只留下郭槐一个人,孤孤单单,冷冷清清。虽然喝了不少酒,但他心里还是一直牵挂着自己的案子,怎么也放不下,暗自琢磨道:“刚才听提牢说太后欠安,是因为寇宫人作祟;幸好现在已经痊愈了,太后的懿旨过不了多久也就下来了。”又想:“寇宫人死得确实冤枉,难怪她会作祟。”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觉得一阵阵凉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尘沙簌簌地落在窗棂上。而且此时正是春末,面对这凄凄惨惨的景象,他突然看见前面好像有人影,若隐若现,还传来咿咿唔唔的声音。郭槐一见,心里顿时害怕起来,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刚要喊人,只见那人影来到面前,说道:“郭槐,你别怕。我不是别人,正是寇承御,特意来求太辅你对质一句话。昨天我已经和太后在森罗殿对证过了,太后说这件事都是太辅你主使的,所以才放太后回宫。而且查得太后和太辅你都还有十二年阳寿,我不能久在阴间,今天特意来和太辅你辩明当初的事,我好超生去了。”
郭槐听了,吓得毛骨悚然,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刺猬。又见面前之人披头散发,满面血痕,听声音却是细声细气的,心里明白这肯定是寇宫人显魂了,正好对上了刚才提牢说的话,不由自主地答道:“寇宫人,真是委屈死你了。当初确实是我和尤婆定计,用剥皮狸猫换出太子,陷害李后。你当时并不知情,却含冤而死。如今我既然还有十二年阳寿,要是能出狱,我一定请高僧高道超度你。”又听女鬼哭道:“郭太辅,你要是有这份好心,我真是感激不尽。一会儿到了森罗殿,只要太辅你把当初的事说清楚,我就能超生,哪里还用得着僧道超度;要是忏悔不真诚,反而会增添罪孽。……”
寇宫人鬼魂的话刚说到这儿,突然,鬼语啾啾,像寒夜中的风声般阴森恐怖,两个小鬼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手里拿着追命索牌,声音尖锐地说道:“阎罗天子升殿了,立刻召郭槐的生魂,跟着屈死的冤鬼去对质。”说完,像拎小鸡似的,一把拉住郭槐就走。郭槐到了这个时候,神志恍恍惚惚,身不由己地跟着走。一路上弯弯曲曲,像在迷宫里穿梭,来到一座阴森的殿上。只见四周黑凄凄、阴惨惨的,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根本辨不出东南西北。突然,小鬼大声喝道:“跪下!”郭槐吓得一哆嗦,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郭槐,你和刘后做的那些事,地府的册籍上都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了,本来你应该堕入轮回;但你阳寿还没到尽头,必须得回阳世。只是寇珠的冤魂,地府不便收留这个游荡的女鬼。你必须把当初的事情说清楚,她才能超生。事到如今,你可别再隐瞒了。”郭槐听了,连忙朝上叩头,像捣蒜一样,然后便把当初刘后图谋正宫之位,用剥皮狸猫抵换太子,陷害李妃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一遍。
突然,灯光大亮,晃得郭槐眼睛都睁不开。他定睛一看,上面端坐着的正是包公,两旁衙役整齐罗列,那场面,真像传说中的森罗殿一样威严恐怖。早有书吏把口供呈了上去;还有狱神庙内的书吏一名,也将郭槐和女鬼说的话一并呈上。包公一同看完,吩咐道:“把他带下去,让他画押。”郭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毫无办法,心里明白自己掉进了圈套,只能乖乖地把供词画了押。
你知道那个女鬼是谁吗?原来是公孙策暗中派耿春、郑平,到勾栏院把妓女王三巧找来。多亏公孙策耐心细致地教导演练,她才假扮女鬼套出了真情。公孙策赏了她五十两银子,就打发她回去了。
此时,包公把郭槐依旧寄押在监狱,还派人小心看守。等到第二天五更,包公上朝,向仁宗奏明此事,并把供词恭敬地呈给仁宗御览。仁宗把供词藏在袖子里,朝会结束后回宫,就前往仁寿宫。只见刘后在昏沉之中,手脚胡乱地动着,好像在拼命招架什么。突然,刘后猛地醒来,看见天子站在面前,便说道:“郭槐是先皇的老臣,希望皇儿能格外赦免他。”仁宗听了,也不回答,从袖子里把郭槐的供词拿出来,像扔垃圾一样扔到刘后面前。刘后看到这个情景,拿起供词一看,顿时吓得胆裂魂飞,感觉一口气堵在咽喉,喘不上来。她本就是久病之人,怎么能承受得住犯下天条这样的惊吓,这一吓,竟然一命呜呼了。仁宗吩咐把刘后抬到偏殿,按照妃嫔的礼节殡殓,简单地处理了后事。又传旨立刻打扫宫院。
第二天,仁宗升殿,群臣行三呼万岁之礼后,圣上宣召包公,说道:“刘后因惊惧而死,就由包卿代朕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匡正国家典章。”从此,天下百姓和内外臣子,才知道国母太后姓李,而不是姓刘。当时,圣上让钦天监挑选了吉日,斋戒沐浴,告祭各庙;然后安排了盛大的銮舆,带领满朝文武,亲自前往南清宫迎接太后回宫。所有的礼节都按照礼仪典章进行,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太后娘娘乘坐御辇,狄后贤妃也乘坐宝舆,跟随入宫。仁宗天子迎请太后之后,先行回宫,在宫内等候。此时,王妃和命妇们都入朝,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太后凤驾。太后入宫,升座接受众人的朝贺完毕,起身更衣,传旨宣召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妻子李氏夫人进宫。太后和狄后仍然以姐妹之礼相见,还重重地赏赐了她们。仁宗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酬谢,这些都不必细说。
外面的众臣朝贺完毕,天子传旨,将郭槐处以凌迟之刑。此时尤婆已经去世,照例被戮尸。又传旨在仁寿宫寿山福海的地面上丈量妥当,在左边敕建寇宫人祠堂,取名为“忠烈祠”;右边敕建秦凤、余忠祠堂,取名为“双义祠”。工程竣工后,仁宗亲自前往拈香祭拜。
一天,老丞相王芑递上一本奏章,说自己年老力衰,情愿告老还乡。圣上怜悯这位元老,仍然赏赐他享受全额俸禄,批准他养老。随后将包公加封为首相。包公又奏明公孙策和四勇士多次有参赞的功绩。仁宗于是封公孙策为主簿,四勇士都赏赐六品校尉的官职,仍然在开封府任职。又奉太后的懿旨,封陈林为都堂,范宗华为承信郎;把破窑改建成庙宇,钦赐白银千两,香火地十顷,让范宗华担任庙官,春秋两季祭祀,让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故事的后续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郭槐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狡辩道:“大人何出此言?当初明明是李妃生下妖孽,惹得先皇震怒,才被打入冷宫,哪里有什么抵换太子的事呢?”陈林紧接着反驳道:“既然没有抵换,那为什么叫寇承御抱出太子,要用裙带勒死,还丢到金水桥下呢?”郭槐听了,恼羞成怒,对着陈林吼道:“陈总管,你怎么还质证起我来了?你我都是在宫中侍奉的人,难道太后娘娘的性格,你会不知道吗?要是太后懿旨来了,只怕你也吃不了兜着走!”
包公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说道:“郭槐,你竟敢拿刘后来欺压本阁?你不提刘后也就罢了,既然提了,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随即吩咐道:“拉下去,重责二十板!”左右衙役齐声答应,那声音如同炸雷一般,震得人耳朵嗡嗡响。他们一拥而上,将郭槐翻倒在地,板子噼里啪啦地打了下去。这二十板打得结结实实,只打得郭槐皮开肉绽,像被开了花的烂西瓜,他呲牙咧嘴,疼得哀声连连,那声音仿佛是被宰杀的牲畜发出的惨叫。
包公冷冷地问道:“郭槐,你还不招认吗?”郭槐到了这个时候,心里明白此事干系重大,便横下一条心,死也不招,说道:“当日就是李妃生下妖孽,是她自己招来的灾祸,和我郭槐有什么相干!”包公道:“既然没有抵换之事,那为什么又把寇承御处死?”郭槐狡辩道:“那是因为寇珠顶撞了太后,太后方才对她用刑。”陈林在一旁又说道:“这话你可又说错了。当初拷问寇承御的时候,还是我掌的刑杖。刘后紧紧追问她把太子抱出后放在了什么地方,你怎么能说是顶撞呢?”郭槐听了,双眼一瞪,像个发怒的公牛,吼道:“既然是你掌刑,分明是你下了毒手,把寇承御打得受刑不过,她才触阶而死,怎么反倒来问我?”
包公听了,怒不可遏,大声喝道:“好你个恶贼!竟敢如此狡赖!”又吩咐道:“左右,给我拶起来!”衙役们又是一声呐喊,如同一群饿狼扑食一般,将郭槐的双手并齐,套上拶子,然后把绳子往左右两边一分。只听见郭槐发出杀猪般的惨叫,那声音简直能冲破屋顶。包公问道:“郭槐,你还不招认吗?”郭槐咬着牙,硬气地说:“没什么可招的!”只见他满头大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包公见此情形,吩咐卸刑,松开放开拶子。郭槐又是一阵哀声连连,整个人神魂不定,包公只好暂且把他收监,打算明日再继续审问。先让陈林把今日审问的情况,暂且回禀圣上。
包公退堂后,来到书房,便叫包兴去请公孙先生。不多时,公孙策来了,他早已知道了此事的来龙去脉。参见包公后,便在一旁坐下。包公道:“今日圣旨宣读的时候,先生想必已经明白此事了,我也不用再多说了。只是郭槐死也不招认。我看拶他的时候,他头上直冒汗,脸色都变了,我担心他会有什么变故。这可是奉旨查办的钦犯,他又经不住大刑,这可如何是好?所以请先生来,想个办法,只伤皮肉,不动筋骨,能让他招供才行。”公孙策道:“容晚生思索一下,画成式样,再呈给大人过目。”说完,便退出书房,回到自己房内。
公孙策冥思苦想了许久,突然灵机一动,急忙提笔,刷刷几下就画了出来,还拟了个名字,然后来到书房回禀包公。包公接过来一看,上面注明了尺寸,这东西看起来像个大熨斗,却又不是平面的,上面全是垂珠圆头钉儿,是用铁打造而成的。使用的时候,要把炭火燃烧得红彤彤的,将这个刑具烧红,往犯人肉厚的地方烫炙,这样就不会损伤筋骨,只会让皮肉受伤。包公看了,问道:“这个刑具有名字吗?”公孙策道:“名叫‘杏花雨’,取其落红点点之意。”包公笑道:“这样凶狠的恶刑,却有这么文雅的名字,先生真是个有才之人!”随即让公孙策立刻传铁匠打造。
第二天过去了,第三天,这个刑具就打造好了。到了第三天,包公便升堂提审郭槐。
且说郭槐在监牢里,手疼得像被千万根针扎着,板子打的疮口也疼得厉害,他不停地呻吟着,饭也吃不下,才过了两天,整个人就憔悴得不成样子,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他心里暗自思量:“我都在这儿关了三天了,为什么太后懿旨还不见来呢?”突然又想到:“太后身体欠安,想来这件事她还不知道。我就咬定牙根,死也不招。没有口供,包黑子他也难以定案。只是圣上怎么突然想起这件事来了呢?真是让人想不明白。”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一个提牢官走了过来,说道:“老爷升堂了,请郭总管过去呢。”郭槐一听,就知道又要审讯了,心里顿时像揣了只小兔子,突突地乱跳。他只得跟着差役上了公堂。只见公堂之上,红通通的一盆炭火里烧着一个东西,他却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只好硬着头皮朝上跪倒。
只听包公问道:“郭槐,当初为什么定计害了李后?用什么东西抵换了太子?从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郭槐还是嘴硬,说道:“真的没这回事,让我从哪儿招起?如果真有这事,别说耽搁这么多年,早就败露了,还望大人明察。”包公听了,气得怒发冲冠,猛地一拍惊堂木,那声音如同晴天霹雳,震得人心里直发慌,喝道:“恶贼!你的奸谋已经败露,连圣上都知道了,你还敢推诿,实在是可恶!”吩咐道:“左右,把他的衣服剥了!”上来四个差役,像一群饿虎扑食一样,把郭槐的衣服剥了个精光,露出了他的脊背,左右两人紧紧把他按住。只见一人用布帕连着头发,把他的头按了下去;那边一人从火盆里抓起木把,拿起杏花雨,站在了恶贼背后。
只听包公问道:“郭槐,你还不招吗?”郭槐横了心,紧闭着嘴,一声不吭。包公吩咐用刑,只见杏花雨猛地落了下去,刹那间,郭槐的皮肉就被烧焦了,一股难闻的臭味弥漫在公堂之上,就像烧焦的烤肉味,却又更加刺鼻。郭槐疼得浑身乱抖,像筛糠一样,一开始还能发出哀叫的声音,后来就只剩下大口喘气了。包公见此情形,只得吩咐:“住刑,让他喘口气再问。”左右把他扶住,郭槐哪里还站得住,早就瘫倒在地上了。包公便让人把他搭下去。公孙策早已暗暗吩咐差役,让他们把郭槐搭到狱神庙内。
郭槐到了狱神庙,只见提牢官手捧盖碗,满脸堆笑地走了过来,到他跟前,悄悄地说道:“太辅老爷,您受惊了。小人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好不容易寻得一服定痛丸药,还备了一盅黄酒,请太辅老爷服下,保管能益气安神。”郭槐见他言辞恳切,态度温和,心里一暖,不由自主地接了过来,说道:“真是麻烦你了。咱家要是有出头之日,一定不会忘了你。”提牢道:“老爷说的哪里话。要是您出了开封,到时候求太辅老爷稍微帮衬一下,小人就感激不尽了。”这一句话把郭槐奉承得心里乐开了花,像吃了蜜一样甜。他把药和酒服下后,立刻觉得心神安宁,便问道:“这酒还有吗?”提牢道:“有,有,多着呢。”便让人赶紧送酒来。自己接过酒,仍让那人退下,又恭恭敬敬地给郭槐斟上。
郭槐见他如此周到细致,心里十分欢喜,一边喝酒,一边问道:“你这几天可曾听说朝中有什么事情?”提牢道:“没听说什么。只听说太后欠安,说是寇宫人作祟,如今已经痊愈了。圣上天天在仁寿宫请安。估计再过一两天,太后的懿旨肯定就来了,到时候太辅老爷肯定就没事了。就是我们大人,也不敢违抗懿旨。”郭槐听了,心里一下子舒畅起来,一连喝了好几杯。
谁知前两日郭槐肚子里没怎么吃饭,今天又一连喝了几碗空心酒,不一会儿就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双眼朦胧,整个人醉醺醺的,走起路来前仰后合,像个不倒翁。提牢见此情形,便把酒撤了下去,自己也回避了。只留下郭槐一个人,孤孤单单,冷冷清清。虽然喝了不少酒,但他心里还是一直牵挂着自己的案子,怎么也放不下,暗自琢磨道:“刚才听提牢说太后欠安,是因为寇宫人作祟;幸好现在已经痊愈了,太后的懿旨过不了多久也就下来了。”又想:“寇宫人死得确实冤枉,难怪她会作祟。”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只觉得一阵阵凉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尘沙簌簌地落在窗棂上。而且此时正是春末,面对这凄凄惨惨的景象,他突然看见前面好像有人影,若隐若现,还传来咿咿唔唔的声音。郭槐一见,心里顿时害怕起来,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刚要喊人,只见那人影来到面前,说道:“郭槐,你别怕。我不是别人,正是寇承御,特意来求太辅你对质一句话。昨天我已经和太后在森罗殿对证过了,太后说这件事都是太辅你主使的,所以才放太后回宫。而且查得太后和太辅你都还有十二年阳寿,我不能久在阴间,今天特意来和太辅你辩明当初的事,我好超生去了。”
郭槐听了,吓得毛骨悚然,浑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刺猬。又见面前之人披头散发,满面血痕,听声音却是细声细气的,心里明白这肯定是寇宫人显魂了,正好对上了刚才提牢说的话,不由自主地答道:“寇宫人,真是委屈死你了。当初确实是我和尤婆定计,用剥皮狸猫换出太子,陷害李后。你当时并不知情,却含冤而死。如今我既然还有十二年阳寿,要是能出狱,我一定请高僧高道超度你。”又听女鬼哭道:“郭太辅,你要是有这份好心,我真是感激不尽。一会儿到了森罗殿,只要太辅你把当初的事说清楚,我就能超生,哪里还用得着僧道超度;要是忏悔不真诚,反而会增添罪孽。……”
寇宫人鬼魂的话刚说到这儿,突然,鬼语啾啾,像寒夜中的风声般阴森恐怖,两个小鬼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手里拿着追命索牌,声音尖锐地说道:“阎罗天子升殿了,立刻召郭槐的生魂,跟着屈死的冤鬼去对质。”说完,像拎小鸡似的,一把拉住郭槐就走。郭槐到了这个时候,神志恍恍惚惚,身不由己地跟着走。一路上弯弯曲曲,像在迷宫里穿梭,来到一座阴森的殿上。只见四周黑凄凄、阴惨惨的,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笼罩,根本辨不出东南西北。突然,小鬼大声喝道:“跪下!”郭槐吓得一哆嗦,连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传来:“郭槐,你和刘后做的那些事,地府的册籍上都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了,本来你应该堕入轮回;但你阳寿还没到尽头,必须得回阳世。只是寇珠的冤魂,地府不便收留这个游荡的女鬼。你必须把当初的事情说清楚,她才能超生。事到如今,你可别再隐瞒了。”郭槐听了,连忙朝上叩头,像捣蒜一样,然后便把当初刘后图谋正宫之位,用剥皮狸猫抵换太子,陷害李妃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详细说了一遍。
突然,灯光大亮,晃得郭槐眼睛都睁不开。他定睛一看,上面端坐着的正是包公,两旁衙役整齐罗列,那场面,真像传说中的森罗殿一样威严恐怖。早有书吏把口供呈了上去;还有狱神庙内的书吏一名,也将郭槐和女鬼说的话一并呈上。包公一同看完,吩咐道:“把他带下去,让他画押。”郭槐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毫无办法,心里明白自己掉进了圈套,只能乖乖地把供词画了押。
你知道那个女鬼是谁吗?原来是公孙策暗中派耿春、郑平,到勾栏院把妓女王三巧找来。多亏公孙策耐心细致地教导演练,她才假扮女鬼套出了真情。公孙策赏了她五十两银子,就打发她回去了。
此时,包公把郭槐依旧寄押在监狱,还派人小心看守。等到第二天五更,包公上朝,向仁宗奏明此事,并把供词恭敬地呈给仁宗御览。仁宗把供词藏在袖子里,朝会结束后回宫,就前往仁寿宫。只见刘后在昏沉之中,手脚胡乱地动着,好像在拼命招架什么。突然,刘后猛地醒来,看见天子站在面前,便说道:“郭槐是先皇的老臣,希望皇儿能格外赦免他。”仁宗听了,也不回答,从袖子里把郭槐的供词拿出来,像扔垃圾一样扔到刘后面前。刘后看到这个情景,拿起供词一看,顿时吓得胆裂魂飞,感觉一口气堵在咽喉,喘不上来。她本就是久病之人,怎么能承受得住犯下天条这样的惊吓,这一吓,竟然一命呜呼了。仁宗吩咐把刘后抬到偏殿,按照妃嫔的礼节殡殓,简单地处理了后事。又传旨立刻打扫宫院。
第二天,仁宗升殿,群臣行三呼万岁之礼后,圣上宣召包公,说道:“刘后因惊惧而死,就由包卿代朕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匡正国家典章。”从此,天下百姓和内外臣子,才知道国母太后姓李,而不是姓刘。当时,圣上让钦天监挑选了吉日,斋戒沐浴,告祭各庙;然后安排了盛大的銮舆,带领满朝文武,亲自前往南清宫迎接太后回宫。所有的礼节都按照礼仪典章进行,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太后娘娘乘坐御辇,狄后贤妃也乘坐宝舆,跟随入宫。仁宗天子迎请太后之后,先行回宫,在宫内等候。此时,王妃和命妇们都入朝,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太后凤驾。太后入宫,升座接受众人的朝贺完毕,起身更衣,传旨宣召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妻子李氏夫人进宫。太后和狄后仍然以姐妹之礼相见,还重重地赏赐了她们。仁宗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酬谢,这些都不必细说。
外面的众臣朝贺完毕,天子传旨,将郭槐处以凌迟之刑。此时尤婆已经去世,照例被戮尸。又传旨在仁寿宫寿山福海的地面上丈量妥当,在左边敕建寇宫人祠堂,取名为“忠烈祠”;右边敕建秦凤、余忠祠堂,取名为“双义祠”。工程竣工后,仁宗亲自前往拈香祭拜。
一天,老丞相王芑递上一本奏章,说自己年老力衰,情愿告老还乡。圣上怜悯这位元老,仍然赏赐他享受全额俸禄,批准他养老。随后将包公加封为首相。包公又奏明公孙策和四勇士多次有参赞的功绩。仁宗于是封公孙策为主簿,四勇士都赏赐六品校尉的官职,仍然在开封府任职。又奉太后的懿旨,封陈林为都堂,范宗华为承信郎;把破窑改建成庙宇,钦赐白银千两,香火地十顷,让范宗华担任庙官,春秋两季祭祀,让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故事的后续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