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第103章 少府章 邯

    谷铭解释道。

    “章少府精通律法,熟知兵事,有他在,臣能更好地处理军中事务,也能及时根据军情调整策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臣此去,平叛只是其一,安抚百姓才是关键,若是处置不当,恐激起更大的民愤。章少府对律法的理解,必能助臣妥善处置。”

    扶苏点点头,觉得谷铭所言甚是,便应允道。

    “准奏!宣章邯少府,即刻入宫!”

    ……

    须臾,章邯大步流星走入宫殿,行礼如仪。

    “臣章邯,参见陛下!”

    扶苏将大泽乡的民变之事告知章邯,并将谷铭的分析也一并相告,最后问道。

    “章少府,依你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

    章邯略作沉吟,答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需谨慎处理,安抚为主,镇压为辅。大泽乡民夫皆因徭役繁重,不堪忍受而揭竿而起。若一味强压,恐激起更大的民愤,反而不利于朝廷的统治。”

    扶苏听着章邯的分析,心中暗暗点头,这章邯的见解,与谷铭竟是不谋而合。

    看来这谷少府的确有识人之明,举荐章邯同行,实乃明智之举。

    此番平乱,这章邯,可用!

    他心思缜密,见识不凡,更难得的是,他并非一味主张强硬镇压。

    而是以安抚百姓为先,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此人才,正该委以重任,或许,日后还能委以更大的重任……

    此时。

    谷铭点头表示赞同。

    “章少府所言极是。臣也认为,应先安抚百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再行镇压不迟。”

    他转向扶苏,拱手道:“陛下,臣愿与章少府一同前往大泽乡,安抚民心,平息叛乱。”

    扶苏朗声笑道:“章少府,此番平乱,乃是谷少府向朕举荐于你,言你熟知兵事,可为良佐。”

    章邯闻言,连忙向谷铭拱手致意:“多谢谷少府举荐之恩,邯感激不尽。”

    谷铭亦回礼道:“章少府不必客气,你之才能,举世皆知,铭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此去大泽乡,你我二人当同心协力,共辅陛下,还大秦一个朗朗乾坤。”

    扶苏龙颜大悦,朗声道。

    “两位爱卿忠君爱国,朕心甚慰!然平乱之事,需得主次分明,令出必行。朕思虑再三,决意拜谷少府为中郎将,全权负责此次平乱之事。章少府为副贰,襄助谷少府,共商大计,平定叛乱。”

    章邯闻言,连忙跪地叩首。

    “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谷中郎将,平定叛乱,不负陛下厚望!”

    谷铭亦拜。

    扶苏上前一步,亲自将二人扶起,语重心长地说道。

    “谷爱卿,此番平乱,责任重大,朕将大秦的安危,百姓的福祉,都交付于你。”

    谷铭拱手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扶苏又转向章邯,说道。

    “章爱卿,此番辅佐谷爱卿平乱,正是你大展宏图之时。望你尽心竭力,辅佐谷爱卿。”

    章邯躬身应道。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谷中郎将,平定叛乱,不负陛下所托!”

    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

    “好!你二人皆为朕之股肱之臣,此番平乱,朕对你们寄予厚望。望你二人精诚合作,莫要辜负朕之期望。”

    ……

    二人退出大殿后,便开始商议具体的行动方案。

    谷铭率先说道:“章少府,此去大泽乡,路途遥远,且民情复杂,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方能确保此行顺利。”

    章邯点头称是。

    “谷少府所言甚是。依臣之见,我们需备足粮草、军械以及安抚百姓所需的钱财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谷铭沉吟片刻,又道:“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支精锐部队,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大泽乡民变已成气候,恐非寻常军队所能轻易镇压。”

    “谷少府此言正合我意,”

    章邯赞同道,“只是,从咸阳附近抽调军队,一来一回,时日颇多,恐怕会贻误战机。”

    谷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章少府,我倒有一计,不知可行否?”

    章邯洗耳恭听:“谷少府请讲。”

    “骊山刑徒,皆为身强力壮之辈,虽犯律法,却也可用之才。我们可以从中挑选一部分精壮之人,加以训练,组成一支特殊的作战队伍。”

    章邯闻言,双眼一亮,击节赞叹:“妙计!谷少府真乃神人!此举既能迅速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又能减少朝廷的开支,真是一石二鸟之计!”

    他心中对谷铭更是高看了几分,暗道:这谷少府,不仅熟知律法,对军事也颇有研究,真乃不可多得之人才!

    章邯哪里知道,谷铭此计,正是借鉴了他后世的操作。

    商议妥当之后,谷铭和章邯便分头行事,各自准备所需的物资和人员。

    谷铭负责招募和训练骊山刑徒。

    而章邯则负责筹备粮草、军械以及安抚百姓的钱财。

    翌日清晨,谷铭来到骊山脚下。

    骊山脚下埋葬着无数的冤魂,这些人都是被秦律所害。

    而如今,他却要从这些冤魂中挑选精壮之人。

    组成一支军队,去镇压同样遭受秦律压迫的百姓。

    这种感觉,让谷铭感到无比的矛盾和沉重。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杂念抛诸脑后,迈步走进了骊山大牢。

    大牢之中,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刑徒,如同行尸走肉般,蜷缩在牢房的角落里。

    谷铭的到来,并没有引起这些刑徒的注意。

    他们似乎已经麻木了,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谷铭走到一个牢房前,看着里面一个身材魁梧的刑徒,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刑徒抬起头,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谷铭,嘶哑着嗓子问道:“你是谁?”

    “我是新任中郎将谷铭,奉陛下之命,前来挑选精壮之士,组建一支军队,平定大泽乡叛乱。”

    “平定叛乱?”那刑徒冷笑一声。

    “朝廷的军队,只会屠杀百姓,何谈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