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14章 为什么会这样?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14章 为什么会这样?

    “嗯。”

    朱辰点头道:“因为封建王朝独有的封建制度,所以决定了一个封建王朝无论如何,最终都会走向灭亡的结局。”

    “封建制度?”朱元璋眉头一皱。

    看着老黄那迷茫的眼神,朱辰知道这个老黄又开始有些听不懂了。

    老黄的文化水平还真是忽高忽低啊。

    实在搞不懂,他究竟有没有经过九年义务教育?朱辰感觉是没有,但是他对历史又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历史确实让人着迷,国家大事,王权天下,谁又不爱呢?

    朱辰也愿意跟老黄分享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

    “封建一词,其实古已有之,出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指的是帝王分封王侯,集权中央的制度。”

    “但是这个词在现在又有了新的含义,特指一种社会形态。”

    “中国的王朝经历了夏商之后,从周开始,便进入了封建社会形态,虽然各个朝代的制度有些许差异,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施行权利高度集中的君主制,继承者用立子立嫡之制,在经济上,以土地小农经济为主导地位;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讲究三纲五常;在社会结构上,以地主和佃农为主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朱元璋听了个大概。

    大概就是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形态进行了总结,君主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地主佃农,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最显着的特征。

    但是凭这些,就断定大明必然要走向灭亡?

    这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你说的这个什么封建制度已经传承了千年,千百年来这套制度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为什么说无论如何,都会走向灭亡呢?”

    朱辰倒也不急,喝了一口茶后,慢悠悠的反问道:“那我问你,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历朝历代的国祚是多少年?”

    “嗯……”

    朱元璋想了想,回道:“大秦国祚一十四年。”

    “西汉国祚一百九十四年。”

    “东汉国祚一百七十五年。”

    “西晋国祚五十一年。”

    “东晋国祚一百零四年。”

    “大隋国祚三十八年。”

    “北宋国祚一百六十七年。”

    “南宋国祚一百五十二年。”

    “蒙元国祚九十七年。”

    “大明……”

    看着对王朝国祚侃侃而谈如数家珍的老黄,朱辰整个人傻了。

    不是。

    你还真懂啊。

    他原本打算自问自答的,这些年他看的书多,记了不少知识,加上写历史小说的缘故,要经常查资料,大概是记得住的,只是没想到,这个老黄记得比他还清楚。

    老黄的知识结构还真是奇葩。

    朱辰实在搞不懂,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老黄这样奇葩的知识结构。

    恐怕不简单吧。

    朱辰也不好问,毕竟这是别人的隐私,也许还是带着伤疤的隐私,否则怎么会这么奇葩?

    朱辰被老黄的知识结构给震惊到了,所以也就没有在意他并没有将最后两个王朝的国祚说出来。

    “明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清朝国祚二百九十五年。”

    朱辰将后面两个王朝的数据补充了上去。

    随后,朱辰问道:“那你发现一个什么规律了没有?”

    “规律?”

    朱元璋闻言一怔,不解道:“什么规律?”

    朱辰道:“大秦一统六国之后,历朝历代,没有一个王朝的国祚超过三百年。”

    话音落下,朱元璋目瞪口呆。

    还真是。

    无论是他记忆中的王朝,还是他的大明,乃至后世女真族建立的清朝,都没有超过三百年。

    怎么会这样?

    难道说在历史长河中,还蕴藏着这么一条王朝兴亡的规律?

    朱辰看着惊呆的朱元璋,又问:“你觉得这是偶然吗?”

    朱元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如果说,是一两个朝代,那还可以说是偶然,但是现在十几个朝代,甚至还不包括类似于五代十国那些零零星星的小朝代,这真的还能是偶然吗?

    可如果不是偶然,那是不是说,即使他现在知道了大明的一切,并想尽一切办法去拯救大明,大明还是不过三百年?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突然想明白了什么。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他看完明史后,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感觉大明就这样慢慢的滑入深渊,即使知道了这个过程,却又无能为力。

    那种感觉让他很痛苦。

    没想到这种感觉,竟然被朱辰以历史为依据,说了出来。

    但是朱元璋还是不甘心。

    他当然不甘心。

    因为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历史的进程,相当于有了先知的能力,这是多少帝王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当然想要改变一切。

    不对。

    既然朱辰能够推出这一切,他难道有办法?

    想到这里。

    朱元璋的眼中露出精光,目光灼灼的看向朱辰:

    “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