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26章 经典的问题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26章 经典的问题

    去书店?

    朱标一怔,上一次朱元璋就跟他说,他在书店认识了一个朋友,这本《马哲的基本原理》就是书店那朋友送的。

    他有种感觉,父皇的改变和他的那个朋友有关。

    释放叶巨伯,坚决剿寇,这些一反常态的决定,也是因为那个人的推波助澜。

    朱标早就想问一问了。

    但是他又不敢,也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没想到朱元璋竟然主动提起了要带他去见一见他的那个朋友,而且还带上刘伯温一起前去。

    他心中有无数的疑问,不吐不快。

    相信刘伯温也是一样。

    没有犹豫。

    朱标便派人去请刘伯温。

    另外一边,刘府。

    刘伯温已经连续几天都在看《马哲的基本原理》,但越看越是迷茫,越看疑惑越多。

    而他最大的疑惑,则是这本书究竟是从何而来?

    当听到太子派人来传话,说皇上要带他们去书店见个朋友,刘基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这是要带他去见卖这本书的人。

    他同样有许多疑问,所以在收到消息后,便迫不及待的动身进宫……

    ……

    “见过皇上。”

    刘基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已经在宫门前等他了。

    三人在宫门前集合。

    “上车吧。”

    朱元璋准备了一辆大马车,让朱标和刘基都坐他的车,因为去见朱辰之前,他有些话想对这二人说。

    “书你看了?”

    “嗯。”

    “没看明白?”

    “嗯。”

    朱元璋一问刘基一个点头。

    刘基想了想,道:“不过这书里面的有些观点,臣不敢苟同。”

    “哦?”

    朱元璋倒是不在意,微微笑道:“没事,咱一会带你们去见卖这本书的朋友,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但是咱先跟你们把一些事情说清楚了。”

    朱元璋的话,让朱标和刘基侧耳倾听。

    “那个书店是咱偶然发现的,就在栖霞行宫里,书店里面的很多东西都很奇怪,包括书店的主人,但是你们无需奇怪,也无需担心,书店的主人是咱的朋友,可以信任。”

    朱标和刘基听得有些莫名其妙。

    什么叫很奇怪,却又无需奇怪?又凭什么可以信任?

    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皇上这么说了,他们照做便是。

    朱元璋补充道:“还有,在书店里,咱并没有暴露咱得身份,咱希望你们也不要暴露身份,免得有些话不好说,明白了吗?”

    两人点头:“明白。”

    交代完这些,朱元璋便不再说话。

    事实上,朱元璋并没有对这二人说出,那间书店其实是一间未来书店的真相。

    这是最关键的信息,但是他不想说出来。

    至少现在他不想说。

    因为,试问世上任何一个人,谁都想窥见未来?即使是那些帝王先贤,只是为了窥见一点点,便无所不用其极。

    更何况是现在一整部《明史》都在那里,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无价之宝。

    好在那里的《明史》已经被他买走了。

    他之所以带刘基一起来,也正是因为他看了刘基的生平,知道刘基对大明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当初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刘基几乎排在了功臣之末,只封了一个诚意伯,差另外一个谋臣李善长好几个档次。

    相较于李善长,朱元璋心底里并没有那么的喜欢刘基。

    但是在看了《明史》之后,朱元璋对身边的几乎所有人都有所改观。

    一路无话。

    三人来到栖霞行宫。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三人进入了书店。

    虽然在来之前,朱元璋已经打过预防针,但是刘基和朱标看着这间藏于栖霞宫中的书店仍旧是一脸好奇与震惊。

    书店的布置倒是古色古香,整齐摆放了一排排书籍。

    书店里只有一个人,而且看起来很年轻。

    “老黄,来啦?”

    朱辰见书店门打开,抬头望了一眼后问道。

    其实只要书店门打开,他就能大概猜到是老黄,因为他的书店就老黄一个忠实读者,其他时间都鲜少有人会来,特别是老黄来了以后,就几乎没有其他客人来了。

    不过今天老黄倒是带了另外两个人来。

    一个是年轻人,十六七岁的样子,一个是老人,头发花白,但却精神矍铄。

    而且两人和老黄一样,都是古人打扮。

    朱辰打量了一眼二人。

    朱标和刘基二人也在打量朱辰。

    他们一路上对书店主人脑海中的形象,是一位白发苍苍的智者形象,否则皇上为何会如此信任他?没想到竟是这般年轻,而且穿着打扮与他们以往见过的年轻人都不一样。

    只听这位年轻的书店主人问向朱元璋:“这二位是……你的同事?”

    “啊?”

    朱元璋怔了一下,连忙点头:“哦……同事,对,同事,呵呵……”

    朱辰也没有太奇怪。

    毕竟老黄都是古人打扮了,和他一样打扮的也就大概率是同事了,在景区扮古人拍照,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况且,无论他怎么想,都不可能想得到,这三人是跨时空而来的真正古人。

    “介绍一下。”

    朱元璋介绍道:“这是……阿标,这是……基伯。”

    “这位是书店的东家,朱辰。”

    东家?

    朱辰听得有点别扭。

    毕竟东家这个词在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了,现在开口闭口都是老板。

    不过这老黄还真是个讲究人,穿古装也就算了,说话也古里古气的,真把自己当古人,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景区扮演,但给人的代入感真的很强,相当的专业。

    朱辰心中吐槽,不过表面上还是带着微笑和朱标刘基二人点头致意。

    朱元璋继续道:“上次从你这买回去的书,我们仨都看了,但是都有些看不懂,所以特意过来向朱先生请教。”

    朱辰谦虚道:“老黄你看你又言重了,大家探讨一下而已。”

    “坐吧。”

    朱辰招呼三人坐下,然后给三人都倒来了一杯热茶。

    朱元璋已经习惯了,悠然的喝起茶,而朱标和刘基则是第一次品尝现代的茶叶,品了一口后,便是一声忍不住的赞叹。

    “好茶!”

    事实上,朱辰的茶叶算不上顶级,而且在大明也有这样的茶叶,但是茶叶在大明是相当珍贵的东西,属于国家管控的物资,即使是刘基也很少能喝到这样品质的茶叶,更不要说普通人了。

    朱辰倒是没有想太多,坐下后问道:“说吧,有什么地方是看不懂的?”

    朱元璋瞬间把目光看向朱标和刘基。

    意思很明了,你们两个上,我负责听就完事了。

    场间沉默了片刻。

    刘基率先开口道:“《坛经》中说:有一次风吹幡动。一个和尚看见了说是风动,另一个和尚看见了说是幡动。两个人因此争吵不已。这个时候慧能法师过来了,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请问朱先生,孰对孰错?”

    朱辰微微皱眉,这倒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哲学问题,但这个问题一般上过高中的都会知道答案。

    这二人也和老黄一样没上过高中?

    看来都是爱好读书却没有条件读书的苦命人啊。

    想到这里,朱辰心中不免有些触动。

    他本身就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很乐于去教授他人知识,而这个社会有时候往往很魔幻,有条件读书的不好好读,而想好好读书的却没有条件。

    朱辰收回心思,反问道:“那你觉得呢?”

    刘基不假思索的回道:“自然是慧能法师,慧能法师曾有诗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的便是和‘仁者心动’一个道理。风本无形,幡本自静,因缘和合而声动,缘起性空,诸法无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皆因心动。”

    朱辰有些诧异的看向刘基。

    这个基伯当真没有上过高中吗?怎么一开口便是引经据典?

    不过朱辰还是摇了摇头。

    这回轮到刘基诧异了:“难道朱先生的意思是……慧能法师错了?”

    “朱先生莫不是认为,那两个和尚才是对的吧?”

    朱标有些不以为然的开口。

    自从进了书店,朱标就一直在观察朱辰。

    那本《马哲的基本原理》他也看了,里面的许多观点他都不认同,但他父皇非要他去看去学习。

    他实在是搞不懂,父皇怎么会如此信任一个比他年长不了几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究竟给父皇灌了什么迷魂汤?

    然而朱辰的回答却出乎朱标的意料。

    只见朱辰还是摇了摇头,回道:“其实,他们都没有错,又或者说他们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