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117章 大明朝的第一个广告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117章 大明朝的第一个广告

    京师。

    现在人们对于报纸这个物件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早上起来买一份《明报》,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是最廉价也是最享受的娱乐。

    一张几文钱的小小《明报》,就能见天下事,还有各种各样八卦新闻,连载故事,这是以前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不仅是底层百姓,达官贵人们也都离不开报纸。

    报纸成为了整个大明最时髦的物件,每天一早,京师的报纸都是销售一空。

    有些嗅到商机的商人更是复刻到外地去卖,同样是有多少卖多少。

    还有的商人则是瞄准了纸张,同样是赚了不少钱。

    最新一期的《明报》上报道了皇上去山西视察的消息,对于这则消息,大多数百姓并不是特别的关心,因为这更像是对皇上的一种政策性的宣传,而且里面很多东西他们好像也都看得不太懂。

    与之匹配的还有一则消息。

    “安太堡煤矿生产的蜂窝煤,由煤粉黏土等制作而成,燃烧时间长,随用随点,方便快捷,无色无味,便宜实惠,实乃寒冬居家必备之物!”

    大明朝的第一个广告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但是并没有太多的人在意,因为这似乎与他们无关,而且蜂窝煤究竟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不过他们也大都看见了。

    广告的意思是广而告之,不用深入了解,只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已经足够了……

    ……

    洪武四年的凛冬已至。

    今年的冬天还是一如既往的寒冷,刚入冬没多久,京师附近就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将天地间都融为白色的世界。

    下雪的时候还没有感觉太冷,但是雪融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冰冷刺骨了。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晴天,京师的街道上终于重新热闹了起来。

    而从安太堡煤矿运来的蜂窝煤也选择在这一天开始售卖。

    蜂窝煤。

    对于这个新鲜物件,百姓们并没有太陌生,因为之前在报纸上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广告。

    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还是许多人都来看个新鲜。

    城北的一处库房临时改造成了售卖点。

    此时,库房摆满了黑乎乎的东西。

    而在售卖点旁,还点了一个火炉,正是用所谓的蜂窝煤来点的,烧得很旺,散发出阵阵暖和的气息。

    许多人都在围着看,啧啧称奇。

    但是,并没有太多人上前购买,大都处于观望的状态,毕竟石炭在人们的认识当中是有毒的,烧石炭取暖很容易中毒,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更多的是观望与跟随。

    当然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

    这一小部分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购买了一些蜂窝煤,价格倒是比他们想象的便宜许多。

    一天下来,并没有卖出多少。

    然而……

    真金不怕火炼。

    当天晚上,口碑就开始发酵了。

    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敢于吃螃蟹的那一小部分人在点燃蜂窝煤之后,全都惊呆了。

    原来真的这么好用。

    比木炭还好用。

    更关键的是便宜,木炭因为到了冬天之后资源有限,所以价格都是节节攀升,寻常百姓都是可望而不可即。

    卖炭翁自己都快要冻死了,都不舍得烧炭取暖。

    但是现在这个蜂窝煤的价格相较于木炭而言,价格是寻常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

    第二天,人就多了。

    第三天,人更多了,直接排起了长队。

    第四天,彻底卖爆了。

    第五天,不得不开始限购,可是越限购人就越多……

    一连几天,朱元璋都带着人在对面的茶楼上看着。

    一切的发展,都在预想之中。

    而真的实现了预想中的事情,同样是感慨万千。

    严寒是困扰大明的老大难问题了,而且看过《明史》的他知道,大明的灭亡与小冰河时期的严寒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好在朱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大明这艘巨轮已经驶向了一个全新的航道……

    ……

    从蜂窝煤售卖的现场回来,朱元璋的心情很美丽,但是有个人的心情并不是很美丽。

    “怎么了,标儿?”

    朱元璋在宫道上遇上了朱标,对方似乎心不在焉,甚至都没有看到他,直到他叫起,朱标才反应过来。

    “儿臣见过父皇。”

    朱元璋看着有些憔悴的朱标,有些心疼。

    以前的朱标虽然肩负重担,但却总是干劲满满。

    自从自己给他减负以后,他反而不适应了,变得迷茫了,上一次倾诉过后,自己便安排他和徐达去捯饬最为关键的钢铁,怎么现在更憔悴了?

    难道因为自己知道了他英年早逝,想要阻止,反而适得其反,加速了他的死亡?

    想到这里,朱元璋一下子有些慌了。

    “标儿,你没事吧?”

    只听朱标长叹了一声,道:“难,太难了!”

    “难?”

    朱元璋眉头猛地一皱。

    朱标点头道:“是啊,太难了,平炉炼钢法太难了,按照书里面的记载,儿臣与魏国公试了一遍又一遍,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但还是不行,为什么?真的可行吗?还是儿臣不行?”

    看得出来,朱标大受打击。

    他一路走来太顺了,现在可谓是遭遇了当头一棒喝。

    朱元璋连忙道:“走,咱带你去找一下朱先生。”

    朱标一怔:“找他就行?”

    “嗯。”

    朱元璋毫不犹豫的点头。

    而朱标却是疑惑,道:“父皇,那个朱辰到底是谁?他到底是人是鬼?为什么他好像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