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29章 除非你是皇上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29章 除非你是皇上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决定上层建筑,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

    这个概念在上一次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朱辰已经跟朱元璋说过,但是当时的朱元璋不理解,这才有了后面朱辰拿出《马哲的基本原理》,而朱元璋则将其买回去的事。

    先前,朱元璋不理解那句话的意思。

    但是现在,经过朱辰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进行的推演,朱元璋似乎开始有些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而第一次听到这些的朱标和刘基,已经呆若木鸡。

    王朝国祚不过三百年。

    他们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

    仔细一想,也真是这样!

    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的提升,有了产品剩余,从而导致私有制出现,进而出现贫富差距,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同样是因为生产力的提升,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直至不可调和,进一步进化成为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缓和了矛盾,这才有了大明那样的封建王朝。

    可是在封建王朝中,土地兼并不可抑制,最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再一次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点,引发封建王朝的兴衰浮沉。

    封建王朝就在这样一个循环中轮回往复。

    原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还隐藏着这样一条规律。

    这让他们想起了一句话。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很玄,但是朱辰却将它具象化了,推演出了其中的根本所在。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究竟是什么人?

    历代帝皇先贤都看不透的问题,竟被他推演得通通透透,王朝国运不再虚无缥缈,而是成了一条可以摸清的客观规律。

    他们现在也已经分不清眼前这个年轻人说的究竟是对还是错?

    然而……

    不知为何,皇上却是对这个年轻人很是信任。

    朱标的感受更深,因为他知道,他一生要强的父皇甚至为这个年轻人做出了改变,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这个年轻人确实太不简单了。

    看看刘基就知道了,大明第一智囊此时被惊得呆若木鸡。

    朱辰看着三人震撼莫名的表情,心中却是忍不住在吐槽。

    不是……

    他刚刚说的虽然有不少他自己的理解在里面,但是其根本理论书里面都有阐述啊。

    这个老黄把书买回去,敢情只是当个摆设?

    不过做过老师的他也理解。

    《马哲的基本原理》一书中都是一些纲领式的理论,如果没有基础的话,靠自己确实是不好理解。

    他以前培训过不少学生,他们大都以为马哲主要靠背诵。

    其实不然。

    马哲更重要的是理解,只要你理解了,吃透了,其实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背诵。

    另外,理解了马哲,你会发现马哲其实非常的有意思,不单单是马哲,哲学也都是一样。

    场间沉默了片刻。

    朱元璋皱着眉头问道:“可是,该怎么提升大明的生产力?”

    朱标和刘基这才反应过来。

    是啊。

    说了这么多,确实找到了解决之道,但也只是一个方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措施。

    朱辰回道:“记得我之前跟你说过的话吗?有解决之道,但是很难,难到几乎不可能实现。”

    朱元璋想起来了。

    当初朱辰确实是这么跟他说的,当时还给他一种算命先生的感觉。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找到了解决之道,却是无法实现?

    朱元璋一脸不解的道:“难道说,那个什么……生产力就无法提升吗?”

    “不是生产力无法提升。”

    朱辰摇了摇头:“而是在大明的封建制度下,生产力很难提升,难到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

    朱元璋情绪有些激动,声调都不禁提高了几分。

    朱标和刘基同样一脸的疑惑。

    他们都是学富五车之辈,但是来到了这里,感觉自己好像啥都不会了。

    在三人灼灼的目光下,朱辰并没有着急,依旧是不疾不徐的道:

    “所谓生产力,便是人们生产创造的能力。但是在封建制度下,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奉行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讲究的是礼仪仁孝信,循规蹈矩,安贫乐道,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也契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但作为一个王朝的指导思想,它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儒家学说是单向的,它只重视社会的伦理问题,只解决社会的秩序问题,却很少关注天文地理,器物革新等科技问题,这就使得民众的思想趋向于服从而缺少创造力。”

    “所以,封建王朝奉行的儒家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首先就将人们想要创造,想要提高生产力的想法直接扼杀了。”

    “其次,封建王朝以农桑为立国之本,如《商君书》所讲:‘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所以,封建王朝坚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而重农抑商,甚至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固然能够求得一时的安稳,但是却也让整个国家失去了创造力。”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了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驱使人们创造的动力,但是现在动力没了,又哪来的创造力?没有了创造力,又如何提升生产力?”

    “所以从大秦一统六国,进入铁器时代以后,一直到封建王朝的消亡,生产力的提升几乎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按理说,如此长的时间,就算是原始社会也都有提升,但封建却几乎没有提升。”

    “第三点,也是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压根就不希望生产力提升,甚至想方设法扼杀生产力的提升,因为生产力一旦提升,就有可能会改变已经稳固下来的地主农民这一套生产关系,影响到封建王朝的统治。”

    “所以你说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力又如何提升?又怎么可能提升?”

    “生产力无法得到提升的封建王朝就只能陷入土地兼并的无限循环当中,直到有一天,生产力经过漫长的积累得以突破,亦或是外面的侵略者无情的将其打破,这才有可能跳出这个循环。”

    朱辰的话音落下,场间三人再一次陷入呆若木鸡,鸦雀无声的状态。

    刚刚朱辰说的这段话,如果是放在外面,朱辰已经被诛九族了。

    即使不放在外面,他现在应该也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因为在他面前的就是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年号洪武,以铁血着称,杀起人来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是现在,朱元璋却能够耐心听完朱辰如此逆反的话,非但没有动怒,而且看样子还听进去了,甚至露出认真思考的神色。

    怎么会这样?

    就算朱辰推演得再精彩,分析得再有道理,说出这样的话来,都应该要挨上皇上的一刀。

    要知道当初叶巨伯只是一句反对封王,便差点被射死在朝堂上。

    怎么现在……

    皇上就这么信任这个叫做朱辰的年轻人吗?

    皇上怕不是被灌了迷魂汤吧?

    不过话说回来,朱辰的迷魂汤着实骇人,就连他们两人都感觉自个快要陷进去了。

    刚刚的一番话虽然几乎都是反动的话,但是却又何尝不是实话?而且由前面的生产力引申而来,有理有据,逻辑密不透风,让他们连漏洞都找不出来。

    恐怖如斯。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在这间神秘的书店里,还有一个比书店还神秘的年轻人。

    又是沉默了好一会。

    朱元璋这才缓缓开口,声音已然有些沙哑:“既然知道了这一切,难道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吗?”

    他不甘心。

    他明明已经看见了整个大明的历史,却无力去改变什么。

    即使救了朱标,改变大明未来的走势,但依旧改变不了大明的结局,大明一样会在后期的土地兼并中走向灭亡。

    这种无力感,让他难受得宁愿自己不知道这一切。

    可是现在偏偏自己已经知道了。

    他不可能甘心看着大明还走以前王朝的老路,如果只有他自己,他也许真的只能望洋兴叹,但是现在还有朱辰。

    朱辰就是他的希望。

    朱元璋眼巴巴的看着朱辰,就像是溺水的人希望得到拯救。

    然而,朱辰却又给了他当头一棒喝。

    “有什么办法?我就算你穿越回去,你知道了一切,但你总不能跑去跟皇上说,不要奉行儒家思想,不要重农抑商,你看看皇上诛不诛你九族就完事了。”

    “……”

    朱标和刘基忍不住对视一眼,都是一阵无言。

    你现在不就是在这么做吗?

    穿越回去又是什么?朱标和刘基有些听不懂,不过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去搞懂,便听朱辰突然来了一个转折。

    “除非……”

    见朱辰没有连续说下去,而是端起了茶杯,朱元璋立马追问道:“除非什么?”

    朱辰喝了一口茶,润了一下嗓子后,一边放下茶杯一边说道:“除非你就是皇上。”

    “……”

    朱标和刘基又是一阵无言。

    你还真说对了。

    不知道这个朱辰如果真的知道坐在他对面的就是皇上,还敢不敢这样说话。

    “咳咳。”

    朱元璋清了一下嗓子,犹豫片刻,还是说道:“如果……如果咱就是朱元璋呢?”

    “呵——”

    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朱辰却是忍不住轻笑了一声,道:“你是朱元璋,那我还是秦始皇呢,要不要你V我五十,助我回宫,然后我封你个大将军或者国师?”

    “呵,呵呵——”

    朱元璋嘴角忍不住一阵微微抽搐,跟着有些尴尬的笑了起来。

    一旁的朱标和刘基不敢插话。

    不过朱元璋还是不死心。

    “如果,咱说的是如果,如果咱真的是朱元璋,那有没有机会改变呢?”

    “如果你是朱元璋……”

    这回轮到朱辰沉吟了,沉吟了片刻后,朱辰道:“如果你是朱元璋,而且知道了这一切,嗯……只能说有可能,也不对,还是不可能,因为你不可能是朱元璋。”

    按照正常的思维,一个穿着古装的人进入书店,跟你说他是朱元璋,你会信吗?

    估计只有疯子或者傻子会信了。

    然而朱辰并没有疯,也没有傻。

    朱元璋讪讪笑了一下,道:“咱只是说如果嘛,你刚刚也说了,一起探讨探讨,就……就假设咱是朱元璋,那咱该如何改变这一切?”

    朱辰点了点头。

    自己确实说过只是探讨,刚刚倒是自己过于较真了。

    不过,这也是被老黄的情绪给带进去了,这个老黄的代入感真是强得过分,说个历史说得仿佛他就是里面的人一样,把自己都带进去了。

    朱辰稍微整理了一下情绪,把自己放到了一个观察者的中立角度,道:“如果你是朱元璋,要改变这一切,说难也难,说不难,其实也不难。”

    这话有点把朱元璋给绕进去了,请教道:“愿闻其详。”

    朱辰回道:“在不考虑政策推行等阻碍的理想条件下,大明其实只要放开就行了,放开民众的思想,放开重农抑商的束缚,放开闭关锁国,让民众自主的发展和生产,民众的创造力会超乎你的想象。”

    朱元璋一怔:“这么简单?”

    朱辰却是摇了摇头:“听着简单,但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儒家思想,重农抑商,这些都是传承了千年的东西,根深蒂固,想要改变,想要放开,谈何容易?即使你是皇上,想要推行这一系列的开放政策,一样是阻碍重重,更不要说能够让让民众自主的发展和生产了,真正做到民主那是难上加难。”

    听罢,朱元璋陷入了沉默。

    如果不是他知道朱辰是未来的人,见证了大明的历史,他其实也无法接受朱辰所说的这一切。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他废除儒家思想,废除重农抑商,那将会在朝野上下掀起多么恐怖的波澜。

    他真的没有把握。

    见老黄目光暗淡,朱辰知道他又代入进去了,不由得安慰道:

    “不过你也不用灰心,假如你真的是朱元璋,你只要能够种下星星火种,相信终有一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听到这话,朱元璋朱标刘基三人都是一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话他们是第一次听到,但竟是让他们忍不住一阵神往。

    好一会。

    朱元璋悠悠问道:“如果,咱说的还是如果,如果大明真的做到了,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