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88章 儿臣看到了盛世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88章 儿臣看到了盛世

    因为来的时间有点早,所以朱元璋一家子在马车的车厢里虽然很暖和,很舒服,但着实等得有些百无聊赖。

    时间慢慢流逝,来到了酉时。

    马车外突然嘈杂了起来,朱元璋一大家子连忙掀开马车的窗帘往外看,一下子都傻眼了。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的人。

    原本冷清的街道上,此刻却全是人。

    乌泱泱的一片。

    而且奇怪的是,他们一个个都穿着统一的制服,有男有女,甚至有老人有孩子,他们有说有笑,脸上全都洋溢着放松惬意的笑容。

    夕阳下,他们身上披着霞光,涌向街头,让华亭这座县城一下子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与此同时。

    街边的商铺也是纷纷开门了。

    茶楼开了。

    饭馆开了。

    酒肆开了。

    ……

    青楼也开了……

    朱元璋一拍脑袋,自己咋就没想到呢,原来县里的人都到厂里干活去了。

    特区放开的搞纺织,纺织显然比种地的收益来得更高,无论是地主乡绅还是底层百姓,纷纷都投向了纺织的怀抱。

    白天,人们都在厂里干活,赚钱,街上自然没有什么人,商铺也是跟着关门了。

    不过想不到也不奇怪,因为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

    天很快黑了。

    华灯初上。

    整个华亭县街头巷尾就更加热闹了。

    工人们干完一天的活之后,纷纷涌入茶楼酒肆,饭馆,乃至青楼。

    一路走来,别处繁华之地的青楼,姑娘们都是凭栏吆喝,好几次,几位皇子都差点被强拉了进去,甚至朱元璋自己都被拉过。

    但是这里,客人络绎不绝,姑娘们几乎都招呼不过来,哪里还用去吆喝?

    虽然青楼这东西不是什么好玩意,但也是繁华的标志。

    青楼都如此,别处就更不用说了。

    街道上卖什么的都有,真正的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人流如织,宛若庙会。

    “你看你看,这个东西好好玩哦!”

    “是啊,我在京师都没有见到过……”

    “诶,这个又是什么?”

    几位小皇子被街边的一些小玩具给吸引住了,因为这些小玩具他们在京师也没有见到过,还有好多东西,比之京师竟是更加的丰富。

    皇城来的,却有种乡巴佬进城见世面的感觉。

    朱元璋看着眼前比京师还要热闹的景象,问向几位皇子:“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好多人!”

    “好热闹!”

    “好多新奇好玩的东西!”

    几位小皇子乐呵呵的回道。

    而朱棣却是认真的回道:“儿臣看到了盛世!”

    朱元璋却是微笑的摇了摇头:“不,这仅仅是盛世的开始。”

    朱棣闻言一怔……

    ……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朱元璋一家子都待在松江特区。

    这里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大开眼界,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白天上班,到各大大小小的纺织厂里干活,生产出一匹匹布匹,布匹被分销到各处换成银子,然后再层层分摊下来。

    底层的百姓虽然分得最少,但胜在稳定,而且比之前种地的收入高了不少。

    于是,消费的意愿也比以前高得多了。

    而那些赚更多银子的地主乡绅们和一些趁机做起来的厂主们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夜夜笙歌。

    有了消费,其他行业自然也跟着起来了。

    其他行业的从业者想方设法的推陈出新,吸引消费,就是青楼也都在引进更多高质量的姑娘。

    特区的变化,让朱元璋一家子惊叹。

    才不过半年时间,特区就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然而,就像朱元璋说的,这仅仅是个开始,松江特区正在渐渐变成一个真正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区。

    朱元璋知道,这一切变化的动力来源于利益

    纺织带来的利益成了这里发展的最大的驱动力,在这个驱动力下,特区的各行各业都在发展变化,甚至周边的城镇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里,为这里增加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里的纺织规模也越来越大。

    现在限制特区发展的问题,就剩下棉花是否供应得上了。

    关于这个问题,他也多次和朱辰商讨过。

    朱辰给出的建议是,利用合股的方式让那些社会资本深度参与进来,他们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以前的朱元璋也相信,但现在的他更加坚信了。

    他也不想过多操心。

    一切都交给刘基去操持吧,把特区搞出模样了,他不会亏待刘基的……

    ……

    即将过年,朱元璋和马皇后带着一众恋恋不舍的皇子们离开松江特区,打道回宫。

    “父皇,儿臣明年还要来!”

    “对啊,明年还来好不好?这里比京师好玩!”

    “母后,你看你新买的衣服比在京师买的还要好看,明年不再来买几件?”

    回去的路上,小皇子们纷纷撒娇,嚷嚷着明年还要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相视一笑。

    国家兴盛,一家人其乐融融,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高兴的事情?

    “好,我们明年再来!”

    朱元璋满口答应了下来,让皇子们一阵欢呼。

    其实不用皇子们说,朱元璋自己也想来,他真心想要看一看,这个松江特区明年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老二,你过来。”

    朱元璋把朱樉叫了过去。

    “过了年,你就要去山西安太堡开采石炭了,咱希望,你也能打造出石炭重镇来,就像华亭县那样。”

    朱樉认真点头:“儿臣一定尽力而为。”

    朱元璋道:“当初刘基去搞松江特区的时候,咱只给了他三十万两银子,这一次,咱给你准备了五十万两银子。”

    朱樉不由得一怔,五十万两是不是有点少了?

    刘基三十万两是怎么把特区搞出来的?

    其他皇子在一旁听着也是满脸疑惑,眼巴巴的望着朱元璋。

    朱元璋微笑着继续说下去:

    “所以,你不能完全依赖咱得这五十万两银子,光靠咱这五十万两银子你铁定做不成,你要学会去利用民间的那些资源来做成我们想要做的事。”

    究竟怎么利用民间的资源?

    一众皇子听得津津有味。

    朱元璋一脸淡定又略显高深莫测的道:“比如合股。”

    “合股?”

    众皇子的胃口完全被朱元璋吊了起来。

    朱元璋终于也体会到了朱辰教他们时候的爽感,笑道:“啥叫合股呢,咱给你们说道说道……”

    回宫的路上。

    朱元璋给一众皇子们说了好多好多的新鲜知识,让皇子们又惊又叹,对他们父皇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本来就觉得他们的父皇很厉害了,没想到这么厉害。

    就连马皇后也都被震惊到了。

    刮目相看都不足以形容马皇后看向朱元璋的目光。

    朱元璋自然是一阵暗爽。

    只有朱标知道,自己父皇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不过他看破不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