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 > 第五十七章 牛主席您好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 第五十七章 牛主席您好

    等到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他的时候,他说的更加来劲了。

    孙亚梅心中咒骂不已,觉得这个祝德行完全就是来捣乱的。该死,刚才就应该把这个人给拉出去。

    董文瑞这个时候脸色也非常不好,因为祝德行的他也骂了。

    徐光邀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上,虽然祝德行滔滔不绝,他却正在低头在本子上面画着什么。

    参加读书会的其他人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祝德行的身上。

    很多读者被他这富有“远见”的批评给震惊了。

    姜东皱眉,腹诽不已。祝德行你这是想要搞砸这读书会是吧!我偏不让你得逞!

    “对!祝先生所批评的那些建议我全部悉心接受,非常感谢前辈能够对我提出如此宝贵的批评。”

    “并且在接下来的创作之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改进我的写作方法,提升文学修养,创作出更加有深度,而且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

    姜东直接打断了正在说到心头上的祝德行的话。

    大家本来以为姜东会做出什么反驳和辩解,没有想到姜东居然全盘承认,虚心接受批评。

    电视台终于把镜头对准姜东。

    祝德行还想继续说,姜东哪还肯给他这个机会呀?开始延续地说了下去。

    说到精彩的地方,参会的人还会不断地鼓掌。

    祝德行的脸色铁青,好几次要抢话打断姜东,都被姜东硬生生截断他的话头,自己继续讲了下去。

    这是我的主场,还能让你夺了mVp不成!

    连着讲了一个小时,姜东也说得口干舌燥了,终于停了下来。

    祝德行还要说话。

    徐光邀却开口了,他一开口,所有人都没有不敢打断。毕竟是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身份摆在这里呢。

    祝德行只能闭嘴。

    接下来,徐光邀又对姜东的这本书进行了一些夸赞。

    剩下的时间全是徐光邀在说,等到十二点的时候,读书会终于结束了。

    祝德行临走的时候对姜东说了这么一句话:“哼,你写的这本书根本毫无价值,就你这种水平,我每年都能写一本出来,只不过是不屑罢了。”

    “那您要是真有本事的话,就回家去写吧!我可等着捧读您的大作呢!不过,要是写不出来的话,也可以找我来请教,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哼!我用得着请教你?”说吧,祝德行拂袖而去。

    下午,姜东和徐光邀畅聊了许久。

    最后,徐光邀返回省城之前给姜东留下的地址和电话,对姜东说道:“好好写,祝德行说的那些批评狗屁不通,你可别听他的,就按照自己的风格来写。”

    当天晚上回到招待所后,吃晚饭时,潘晓筠找了过来。

    “我专门多打了两份肉菜请你吃,也算是今天给你的道歉!等回到郡县之后,我再单独请你吃饭。”

    姜东见潘晓筠打过来的菜是一份青椒肉丝,一份炸带鱼,也不愿意再跟她客气,直接哐哐吃了起来。

    潘晓筠见他这个吃相,“慢点,别急,我再给你打两个菜去!”

    姜东忙道:“别了,饱了!”“嗝……”

    第二天,又是文化局的文艺座谈会。今天中午开完这会就能回到县城去了。

    这一次参加会议的还有南城市四区五县作家协会的主席,规模比昨日的读书会大了很多。

    一个大会场里面,姜东看了一下有一百多人。

    而他只能坐在第二排的座位上。

    郡县还有几个作家也来了,姜东跟这些人打过了招呼。

    潘晓筠坐在了姜东旁边,经过昨天的事情,姜东感觉对这个人的讨厌少了很多。开会的时候,她居然从包里拿出来了一串葡萄。

    “吃不吃?”

    “这不好吧?”

    “你不吃?”

    “吃!”

    新上任的文化局局长傅翠兰正在台上面长篇大论南城市的大好文艺创作局面。

    姜东和潘晓筠在下面吃葡萄。

    “这葡萄不错,挺好吃。”姜东道

    “一块六毛八一斤,价格摆在这儿了。”潘晓筠说:“你要是喜欢吃的话,开完会我再给你买两斤。”

    姜东诧异,这玩意儿这么贵。是金子做的吧!

    如果是自己的话,还真不舍得买来吃。

    “下面有请郡县青年作家姜东上来发言!”

    正吃着呢,姜东急忙将葡萄皮、葡萄籽都一通咽到肚子里。

    等到会议结束之后,姜东和潘晓筠两人正要往外走,却有一个工作人员把姜东叫了过来。

    “姜东,潘晓筠,局长想请你们去她办公室一趟!”

    姜东本来计划会议结束之后立马就走,赶着去火车站坐回郡县的火车,但听到这话立刻改变了主意。

    市文化局的局长要见,说不定能够攀上这层关系!

    这个傅翠兰办公室的时候,姜东发现这里面已经有一个人。

    这个人一个国字脸,头发短寸发白,身着夹克,脚上黑色皮鞋。

    姜东不认识此人,但潘晓筠却非常熟识:“牛主席!”

    此人名为牛八稳,乃是郡县作家协会的主席。

    “晓筠,姜东,你们两个在下面偷吃葡萄的事情我可都看到了啊,呵呵!”牛八稳开着玩笑的说道。

    “看来什么都瞒不过牛主席的眼睛!”

    “牛主席您好,我是姜东,很高兴见到您。我能够有这本书,也少不了您和作家的大力扶持。”

    傅翠兰还没回来,三人坐下闲聊了起来。

    沙发上,正有几份刊物,上面标着内部参考的字样,这种刊物不涉密,但不对外发行,外人要想接触的话也不容易。

    姜东拿了起来,开始翻看里面的一些经济政策和新闻等。

    如果能够从这种刊物上面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今天也不白来一趟。

    翻着,姜东发现了一条特别的消息。

    隔壁石江市的最大国营养殖场,从新省引进了良种牛羊。下个月新一批皮料出栏,预计共有六万斤,将以市场均价的五折出售,可缓解当下省内的皮革市场原料供应紧张问题。

    姜东皱眉,六万斤还是太少,而且这个价格非常低。这要是投入市场,不得抢疯了!

    而如果能够事先把这批货拿在手中,转手一卖,必然能赚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