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 > 第十一章 正好能交个朋友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 第十一章 正好能交个朋友

    “你已经给了我彩礼,那就是聘礼!我再也嫁不出去了,我只能给你做老婆。”

    “你要是不愿意要我,我今天就给你死在这里!”

    沈秋艳开始使用最后的大招,胡搅蛮缠耍赖皮。

    她咬定姜东的脸皮子薄,不愿意在这里丢人。

    姜东看她这个样子,心里面不由得冷笑。

    你的这种手段我早已经领略过了。

    上一世与你生活十几年,你的是什么样子我能不了解吗?

    刘运山在旁边看到这个景象,也是有点惊呆了,这样的女人她倒从没见过。

    “姑娘,你这……你这成何体统啊?”

    “姜东,这咋回事儿啊?这个女人?”

    “刘主任,说来话长……”

    姜东叹了口气,冷眼看着沈秋艳。

    沈秋艳还在地上哭哭泣泣,姜东直接把她的那只手给掰了开。

    “刘主任,让您见笑了。”

    刘运山见姜东脱了身,急忙拉着姜东往车里面去。

    “走,走,上车,不管她。这姑娘可真是的……”

    说着就把姜东推上了车。

    沈秋艳扑了过来,想要拉车门。

    “快开,快开!”刘运山催促着司机踩油门离去了。

    沈秋艳在后面大声呼喊着,“姜东!姜东!”

    等到车的背影在转角消失不见,沈秋艳才止住了啼哭和喊叫。

    刚才还红着脸,泪眼闪烁哭哭啼啼,下一刻,她就止住了泪水,擦干净脸庞,面容变得从容淡定,像是刚才那些事情、那些哭喊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她的变脸有多快,在上一世的时候,姜东就已经领略过了。

    所以,现在即便是她再哭喊、再求取原谅,姜东也根本不再搭理,心中不会生出一丝丝的怜悯。

    吉普车很快便驶上了公路。

    车里面,刘运山也终于说了自己的来意。

    姜东这才搞明白,原来是长河出版社专门给县里面的作协打了电话。

    因为今天便是约定好的时间,自己要去市里面跟出版社谈合作,编辑孙亚梅不太放心,便专门拜托作协的同志们帮忙把姜东带到市里来。

    这件事情本来派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过来就行了,刘运山知道后,却直接自己站了出来。

    作为办公室副主任,他现在是科级主任,大小也是个官儿。

    虽然说作协现在是清水衙门,但是却是一个博名利的地方。

    里面也少不了一些人情世故,勾心斗角。

    姜东很是诧异,这种事情居然要刘运山亲自跑一趟,还对他连连感激。

    “刘主任能够亲自跑一趟,我非常激动。受宠若惊,让您多劳累了。只不过这次去市里面我自己一个人就行,去了火车站,坐火车去市里没什么问题。”

    刘运山却哈哈一笑。

    “姜东,今天也是你第一次离开县城吧。这种情况最好还是有一个人给你带路比较好,市里面可繁华了!我经常去市里面跟长河出版社他们谈合作。”

    “今天就让我给你当一个领路人,能够提携一下后辈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外面世界变化很快,担心你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又是这么大的事情。走错路,要是走丢了,那可就不好了。”

    姜东暗道,前世的繁华,我已经见过。

    南城市,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虽然长河出版社是第一次接触,但是应该也没什么大问题。

    所以姜东对于刘运山这次的突然造访,也是心中有些诧异。

    难道真的只是带自己去认认路吗?我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吧。姜东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期望。

    对刘运山这种人,交谈下来,姜东就发现,他是属于无利不起早的那种人。

    车辆在马路上行驶着,过了镇上的公社,又路过了大姐上班的纺织厂,快速向着县城而去。

    车里面一时间安静了下来,刘运山忽然提起了一个话题。

    “虽然我是作协里面的办公室副主任,主要是做一些公务工作。但是,我也还是咱们县里的作家啊。你的小说我还专门看了,不错,是写的真不错。”

    “这一次去长河出版社谈合作,你听我的话,最好是跟他们要一个高价钱,这本小说值得!”

    “你要是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谈钱,好说,交给我来!哈哈,长和出版社的那些人我可太熟悉了。”

    “刘主任,经常跟出版社的人打交道吗?”姜东问道。

    “虽然也说不上多频繁吧,但是咱们县里面这些事情,但凡有一些作家要出书。基本上都是找长河出版社那边!这里面少不了作协在中间牵线搭桥。”

    姜东微微点头,对刘运山恭维的说道:“刘主任对咱们郡县的文学事业发展,贡献真大!”

    “没有没有,一点小小的本职工作罢了。”刘运山大笑着说道,“咱们县里面最有名的作家也就两个,这在省城也是挂了名的。”

    接着,他就开始讲述了起来。

    或许是为了在姜东面前显示下自己的渊博学识和人脉关系。

    话匣子一打开,刘运山便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从县委县政府某位领导,然后又说到政协的几个退休老干部。

    如今郡县这边最有名的作家丁景星、韦天春两位。

    不过这两个人现在年纪都比较大了,同样是六十多岁,本就是从省城最高学府燕州大学文学院的教授岗位上退下来的。

    从刘运山这边,姜东也知道了这两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车很快便到了县城。

    结果,这条路却不是去火车站的路。

    姜东诧异,这车怎么七拐八拐朝着居民区去了?

    刘运山这个时候解释道:“你说巧了不是,今天咱们县里还有一个青年作家。跟你年纪也差不多,也要去市里面长河出版社谈合作呢。”

    “拉你一个,正好顺带的把她也带上。”

    “县里面如今出现了你们两个人,作协可是很重视啊。”

    姜东点头称是,“太好了,那正好能交个朋友撒。”

    刘运山却微笑着不说话了。

    不多时,车辆驶进了一处大院。

    姜东看到,大院门口居然有人在站岗。

    这是什么地方?

    姜东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里好像是县里面那些当官的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