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修仙小县令 > 第89章 反向征兵

修仙小县令 第89章 反向征兵

    王守名想道:“姜还是老的辣,张梦这厮读书厉害,但对为官之道,大是一窍不通。否则早便睡在公主床上,我也需费劲巴结。”

    “如今大病在床,治理一偏远小县,着实可怜兮兮。唉,说归到底,这一切是他咎由自取,又能怨得了谁?”

    当时殿试。

    王守名虽未在场,但也能想象到当时场景。

    一众年迈老者中,一名俊秀青年,才华可称前三甲,样貌更盖亚一众官员。

    如此风华正茂。

    身处金殿大堂,却傲骨笔挺。只怕整个大周,都为其黯然失色。

    便是高坐在金龙大椅的帝王,血脉尊贵的皇子公主,又怎比得上此刻的张梦。

    这是真刀真枪,凭借过硬学识,从数不清的“笔下败将”,杀出的真正神人。

    相比之下。所谓皇族,不过仰仗“血脉”,享受先祖遗福的幸运者罢了。

    皇子公主……只怕尽皆求贤若渴,崇拜仰慕。

    不怪权势最大的公主,主动献酒,抛出橄榄枝。

    设身处地一想。

    如此神人,谁不想睡?

    更不怪为何张梦下场凄凉。竟要被贬到这偏远之地。

    因为此人不在掌控,而年纪轻轻,却已是探花。日后成长,有拜相的机会。而大周官员,向来是比皇族长寿的。

    有些朝中老臣,帝王换了几轮,他还长久根植朝廷中。

    试想一下。

    日后公主或某位皇子称帝,见张梦如此风华,如此出彩。却无法得到,无法蛰伏。

    再后来,自己身体衰弱,只能瞻仰张梦的风采。

    如此落差,又怎能忍受。岂不一生都留遗憾。

    是以彻底毁掉,才可纾解心中恶气,才可尽显皇家威严作风。

    王守名也是“进士”出身。他中进士时,已是五十九岁。当时灰头土脸,满脸胡渣。

    与山间土汉子并无差异。甚至更为丑陋。

    并非他不想打理。而是科举太过残酷,自决定参考起,心便要绷紧如弦。

    再容不下其它。

    甚至夜里睡眠,也会忽然惊醒,翻开书册,快速朗读一遍。确定并未忘却,这才又睡去。

    数十年不断刻苦钻研。这才有一缕,得见“天光”的时机。

    他当时甚至忘了自己是何样貌。

    但他一生之中,从未踏进那座金黄宝殿。从未见到天家真容。

    他是进士末尾。也算“中”了,他容貌便再没大变过。

    大周朝廷,一旦中榜,进士或以上。

    样貌便会停留在中榜的那一刻。容貌不老。

    但若有神丹妙药,却可显得年轻一二。

    但中榜者,大多已是中老年。以至朝廷“老气横秋”。几十年也不见一年轻面孔。

    是见不到年轻面孔。

    由此可见。

    张梦说是容貌冠绝大周,丝毫不为过。且不会再老了。

    王守名能有如今成就,除却他科举出身,本身便有过硬学识外。

    重中之重,是他极擅揣摩上意。平日里,对郡内公务不甚在意,就爱对着“公主”“皇子”画像,看其面容,猜其性格、心理。

    精通“面相”“手相”“卜算”等等杂学。

    他自认已经把公主心思,揣摩得明白了。公主虽人间至尊至贵,但对那小县令张梦,怕是有些爱而不得的恼羞成怒。

    贬到此处。

    未必便全然不理会了。日后张梦若妥协,说不定还能爬到公主床上。

    但官路决计不会走得太高,仕途是到头了。

    归根结底,还是那副容貌惹得祸。皇族自古很少能活到寿寝正终之时。

    若张梦真回到公主身旁,公主绝不会容许,张梦风华福照后世。她定会要“张梦”二字,在史书上从始至终,都与她赵念念写在一起。

    无论是好是坏。

    怕藏有炫耀之心。因为二十不到的探花郎,大周后世不会再有了。

    王守名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有时恨不得想,自己若是那张梦,当真是再好不过了。他决计从了公主。

    这等貌美如花,尊贵至极的女子,从了又能何妨?难道还觉得委屈不成?

    能得她青睐,何其之荣幸。干什么非要闹到这副田地?公主的滋味……啧啧啧

    王守名浮想联翩,暗骂张梦“读书把脑子读坏啦。”

    但慎重考虑。

    哪怕他日,仅有万一机会重回公主身旁。也不把张梦得罪太死,至少……言语措词需要尽量客气。

    王守名心想:“张梦把烫手山芋甩给我。我又直接甩回去,未免太过直白,太过小气。岂不拉低我郡守规格。”

    王守名又想:“此事尽量委婉,既将烫手山芋甩开,又尽显我爱民如子,体贴下属,宅心仁厚,德行兼具的美好品质为上。”

    心下已有主意。

    提笔写道:“张兄受染风寒,老哥牵挂得紧,然郡内公务繁忙,实抽不开身,心虽似箭,却该以民生为上,不能前去探望,实在抱歉。”

    反复琢磨。

    提笔稍做修改,第一段已经写成。再写第二段:“不忍张兄操劳,征兵之事,暂且不必着急。老哥已让龙爪县、龙须县、龙鳞县帮忙担待,山海县虽无‘龙’字打头,却在‘龙王郡’辖内。本是一家,互帮互助也是应该。”

    又写“今我有闲兵六百,听闻山海县山匪甚多。赠予张老弟剿匪。你我之间,虽未曾见面,但实已惺惺相惜良久。忽念。”

    其时军中瘟疫肆虐,染病者已有近四百人。其中山海县仅有百人。

    只将这百人送回,显得王守名未免小气。且瘟疫仍流传在军营,麻烦并不能解决。

    王守名便想,将这小山芋引起的大山芋,一口气丢出去。留郡里一个清净。

    但其余患病之人,总要有个由头送走。

    于是忍痛割爱,凑个“六百”人,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一齐送给张梦。里面有部分无病之人。

    好让张梦挑不出毛病。

    王守名心想:“张梦这等官场新人,谁人对他好,谁人对他坏,他未必能分清。我将山芋丢出,兴许还在感激我呢。”

    大为自得,自认聪明绝顶。

    殊不知,正中张梦下怀。

    想征山海县的兵,却被张梦反向征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