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大名着大乱战 > 第58章 大名府新篇:信仰为魂启新途

四大名着大乱战 第58章 大名府新篇:信仰为魂启新途

    曹的治理经验,如同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富矿,贾宝玉与王熙凤等一众头领在其磨砺中收获颇丰。

    彼时曹县涌入大量流民,物资匮乏、秩序混乱,可众人齐心协力,从安置百姓、调配物资再到恢复生产。

    桩桩件件皆摸索出独到门道,而这也为大名府的革新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大名府在梁山军的整饬下已初现生机,然众人深知。

    欲使民心凝聚、城基永固,非有强大精神支柱与妥善治理之法不可。

    于是,一番思量谋划后,他们决意从传奇人物身上汲取力量,为百姓铸就独特信仰之魂。

    更要借鉴曹县过往,推行集体制改革,引领众人砥砺前行。

    孙悟空,那石破天惊而生、搅乱天宫的齐天大圣,其勇往直前、无畏神魔的烈性被奉为圭臬。

    府衙广场前,立起高大巍峨的悟空雕像,火眼金睛怒睁,金箍棒擎天而立,仿若时刻警示众人莫惧艰险。

    学堂之中,先生讲述悟空大闹蟠桃会、三打白骨精诸事,孩童们听得热血沸腾,心间种下勇敢种子;

    军中校场,将领以悟空战天兵之勇激励士卒,冲锋陷阵时高呼“学大圣,何所畏”,

    士气如虹贯日。逢灾年赈济,志愿者们效仿悟空无畏担当,冒风雨、穿泥泞,送粮送药至深山僻壤。

    救助每一户困厄人家,再难的路、再险的境,皆无人退缩。

    猪八戒,看似贪吃懒做,却有着肚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豁达胸怀。

    茶馆酒肆,评书艺人拍案讲起八戒在西行路上受窘不嗔、调和矛盾的趣事,引得众人捧腹,也让“容人容事”之风渐起。

    邻里纠纷,便有人以八戒为镜,主动释怀,一笑泯恩仇;市集交易,商人们学那八戒不计小利,互谅互让,和气生财。

    大名府专设“八戒和解堂”,德高望重耆老坐镇,效仿八戒的宽厚化解民事积怨。

    吵嚷数月的地界争端、家产纠葛,入堂数刻,便能在诙谐劝诫中冰消瓦解,百姓关系愈发融洽和睦。

    杏仙娘娘,源自山林灵秀,满是创新灵动之气与爱民如子柔情。

    城中辟出“杏仙百工坊”,鼓励匠人以杏仙追求新奇多变之心钻研技艺,木工雕出杏枝缠绕桌椅,精巧绝伦;

    绣娘刺出杏花漫野锦缎,栩栩如生。每年春日,举办“杏仙嘉会”,花雨缤纷下。

    百姓展示新创农具、织物、食谱,嘉奖创新能手,新奇点子层出不穷,农作效率飞升,生活趣味盎然。

    医馆效仿杏仙施药济世之举,郎中定期义诊,研发新方,为穷人祛病除灾,街巷常闻感恩之声。

    白骨娘娘,虽出身诡谲,却有着精明狠辣、护国安民的决然风姿。

    城防军研习白骨娘娘洞察先机、迅猛制敌之术,于城楼暗哨布防,如她隐匿身形,待敌军斥候靠近,瞬间出击,将来犯者一网打尽;

    谍报人员学其狡黠多变,乔装改扮,深入敌境,探得机密军情,屡次助大名府化险为夷。

    遇外敌围城,全城妇孺亦学白骨娘娘坚韧守护家园,搬运石块、熬煮金汁,助军御敌,军民一心,坚不可摧,令觊觎者望而却步。

    在这股精神力量与曹县经验的双重指引下,大名府大刀阔斧地推行集体制改革。

    土地分配乃是关键起始,参照曹县整合零散田亩、公平划界之法,按户均衡分配大名府周遭沃土,百户为一集体单位。

    农忙时节,集体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晨曦微现,家中青壮便携着农具奔赴田亩。

    田间地头瞬间热闹起来,耕犁的、播种的、浇水的,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老人们坐在田边,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指导后生。

    孩童们也没闲着,蹦蹦跳跳地帮忙递水送饭,或是驱赶鸟雀。

    收获之际,金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谷穗摇曳生姿,收割后的粮食统一归仓。

    再依据各户贡献公平分配,仓廪充实,从此告别缺衣少粮的困窘往昔。

    工坊经营也纳入集体范畴,汲取曹县组织手工生产、拓展销路的思路,青壮年农闲时便投身其中。

    铁匠坊里,炉火熊熊,锤声叮当,大家跟着老师傅精心锻造农具、兵器,火星四溅中技艺日益精湛;

    纺织间内,机杼声声,丝线穿梭,妇人们齐心协作,织就的布匹细腻精美。

    原料统一调配,产品统筹售卖,盈利按户分红,技艺传承有序,家家户户都能从工坊劳作中获得殷实收益。

    就如城中的“锦华布坊”,原是几家零散小织户艰难维持。

    改革后并入集体工坊,统一引进新织机、优质丝线。

    绣娘们日夜钻研针法,所产布匹花色新颖、质地柔软,一经推出便广受赞誉。

    订单如雪花般从周边郡县乃至更远之地飞来,不仅工坊盈利大增。

    分红让各户过上富足日子,还带动了养蚕、缫丝等上下游产业蓬勃发展。

    整条街巷都因这繁荣的纺织业热闹非凡,日夜灯火通明。

    商铺运营由梁山军统一调度,聘用老弱妇孺看管,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难题,又盘活了商业脉络。

    街头巷尾,店铺林立,货品琳琅满目。老叟在茶馆悠然煮茶,茶香四溢,笑迎来客;

    老妪于杂货摊前耐心盘点,童叟无欺;妇人们在布庄精心整理布料,热情招揽顾客。

    孩子们则背着书包,欢欢喜喜地步入学堂,接受知识的熏陶,为未来奠基。

    像是城东门的“集贤茶馆”,老掌柜本孤苦无依,接管茶馆后,凭借一手精湛茶艺,每日宾客盈门。

    他还别出心裁地在馆中设“故事角”,邀请往来旅人讲述奇闻轶事,引得众人纷纷驻足。

    茶馆声名远扬,成了城中信息交流汇聚之地,周边卖茶点、小吃的摊贩也跟着沾光,生意兴隆,一带的市井烟火气愈发浓郁。

    医疗全面免费,医馆星罗棋布,良医汇聚。

    不论头疼脑热还是伤病急症,百姓皆能及时就医,药材上乘,医者仁心。

    郎中们还时常深入街巷,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施种痘苗,悉心守护每一个人的健康。

    曾有疫病暗流涌动,医馆迅速响应,联合各集体单位组织隔离、熬煮防疫汤药分发全城。

    同时派遣郎中逐户排查,及时掐灭疫病苗头,百姓安然无恙,城内秩序井然,商贸活动未受丝毫影响,依旧繁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