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开局炼制百万傀儡阴兵 > 第79章 你拿上这颗头颅,回去如实禀报!

大秦:开局炼制百万傀儡阴兵 第79章 你拿上这颗头颅,回去如实禀报!

    两位前辈见到王翦后,都不由自主地轻摇了一下头。

    想当年,王翦也是驰骋在六国战场上的英雄。

    没想到他年纪越大,反而越胆小,竟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吓得魂不附体。

    因此,二人并不打算多言。

    他们只是淡然扫了一眼地上的胡亥头颅,冷冷说道:“这是夷陵老祖吩咐我们做的。

    你拿上这颗头颅,回去如实禀报!”

    说完,两人转身消失在人群之中,留下王翦和一众秦军茫然无措。

    咸阳宫中的麒麟殿里,嬴政稳坐龙椅,俯瞰着殿下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则坐立不安,交头接耳,满脸忧虑。

    昨日,龙家的三十万大军从大泽山蜂拥而出,气势汹汹地席卷帝国各地。

    各地城池纷纷失守,叛军占领的消息接连传来。

    短短一天内,战火蔓延到了秦国一半的领土。

    再加上农家在各地串联, ** 地方势力。

    顿时,揭竿而起者遍地皆是,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

    尽管文武百官都知道秦军的强大,但面对三十万众的农家叛军,加上农家在全国的深厚根基和长久预谋,还是感到无比担忧。

    百官们聚集在麒麟殿内,私下里议论纷纷,气氛不甚乐观。

    然而,当他们抬起头来,看到宛如山岳般 ** 的嬴政时,顿时觉得底气十足,心中的不安也烟消云散。

    他们昂首挺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上方,望向那身穿龙袍、威武凛然的身影。

    没错!

    害怕什么呢?

    我们的大秦皇帝,曾经以铁蹄踏平六国,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战国乱局。

    这样的英雄人物,怎么可能被区区几十万乌合之众所打倒?

    虽然农家实力强劲,但也远不及战国六国之和,更何况要对抗国力雄厚的大秦呢!

    思及此处,百官们的内心犹如吃了定心丸。

    他们停止了私下的议论,安静地站在殿中,等待着那位如同神明般的男子召开新一天的朝会。

    在龙椅上,嬴政的目光俯瞰着殿堂,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威严,双唇紧闭,未有半点言语。

    因为他正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振奋军心,能让文武百官安心的消息——秦公子胡亥已死!

    自儒家小圣贤庄一事后,胡亥彻底投入了反秦势力。

    作为秦国公子、嬴政的儿子,他却屡次与秦国作对,尤其是此次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咸阳,公然站在帝国的对立面。

    如果是普通人,那倒也没那么多顾忌,直接斩首即可。

    但胡亥身份特殊,他是嬴政的儿子。

    想起这一点,嬴政深吸了一口气。

    大约此时此刻,不少官员与权力者正屏息以待。

    他们迫切想知道嬴政会如何处置这位背叛国家的儿子——究竟杀之以谢天下还是赦其一死,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势必引发不同的社会反响。

    倘若下令诛杀这位身为十八公子的人,必将震撼四海,昭示嬴政对公正律法的执着。

    表明无论贵族平民一律平等,触犯刑法者必究其责,无人可恃权贵自傲。

    这样的举措无疑会振奋军民之心。

    然而同时,也有别有居心者将此曲解为嬴政残忍暴虐,即便身为父亲也无法容忍亲骨肉,只为了巩固自身权力,便舍弃亲子情谊。

    相反,如果宣布赦免胡亥性命,定会让民众失望。

    质疑者将斥责秦王朝的法制形同虚设,仅仅用于约束普通百姓,而对于皇室成员则是宽松放任。

    纵使犯罪性质如此严重,亦能轻易逃避法律责任。

    此举必然导致士气民心皆失,秦朝的法治基础将摇摇欲坠。

    如因身份特殊而不受到法律严惩,秦朝法律将变成众人笑柄,成为空文一纸,失去对普通民众应有的制约效力,甚至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嬴政明白,

    无论采取何种决策,

    总会有人借此恶意攻击自己。

    不过,别无选择,胡亥非死不可!

    这是他一得知农人 ** 阴谋的最初反应。

    并且至今未有任何犹豫与改变,即使对方是他的亲生儿子。

    更确切地说,正是因为他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所以他的罪行绝不能姑息。

    为了使大秦千秋万代,他嬴政必须以身作则,消除一切不利子孙后代效仿的不良示范。

    如此决断方能确保后代遵循正途,避免重蹈覆辙。

    念及此,嬴政的目光骤然锐利如剑,

    向外望去自言自语道:\"想来此时王翦统领的大军已经与叛贼遭遇。

    \"

    紧接着,一阵疾步匆匆的脚步声传入耳内。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章邯神色凝重地捧着一个方形盒子急速走进殿内。

    “陛下。”

    “前线王翦将军发来了最新消息。”

    嬴政眉头微蹙,沉声道: “宣读!”

    章邯点头,于文臣武将的注目之下缓缓展开情报,大声朗读起来:“吾皇听奏。”

    鉴于此次战役对于整个帝国和农派叛乱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因此,嬴政与众臣倾耳细听,唯恐漏过任何细微之处。

    根据王翦发来的报告概述,昨日午后,

    王翦指挥的大军与胡亥带领的数十万农派叛匪狭路相逢。

    正如嬴政先前预测,这场较量几乎毫无悬念,农派大军不堪重负,

    迅速崩溃,随后遭到我方帝国精兵铁蹄 ** 。

    尽管如此,由于对手人数众多,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网,敌人后方两支部队伺机逃脱。

    眼睁睁看着叛逃队伍远离战场却无力拦截,

    毕竟战线拉得过于漫长。

    正当局势陷入胶着之时,两支未知重装骑兵悄然杀到,每支约十万人马。

    一队身披白色战甲,一队身罩红色战袍,在各自佩戴面具的将领带领下展现出强大战力,直接冲击了企图逃离的农军。

    在对方的援助下,王翦得以扭转乾坤,

    连续奋战直至夜幕降临,赢得了首次胜利!

    经事后交谈,王翦确认了这些外援的背景信息。

    他们分别是驻扎于夷陵的地方武装力量——名为白袍军与背嵬军。

    这场战役中,

    秦军与夷陵的精锐部队联袂出击,

    消灭了超过一百万农军叛乱分子,所有叛乱 ** 皆命丧黄泉,其中当然包括胡亥。

    在场众人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

    “啧!”

    ### 139

    在宏伟的大殿内,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偶尔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

    文武百官的脸色充满了震惊。

    夷陵,竟然再次出兵!而且是两支完全陌生的新部队。

    人们原本以为夷陵只有修罗和魔神所率领的大军,然而事实证明,夷陵还拥有如此强大的重骑兵。

    更为令百官惊讶的是,夷陵竟与王翦将军默契配合,成功取得平叛的首战胜利,消灭了一百多万农民 ** 军!

    这一战绩,堪称恐怖,令人胆寒。

    龙椅上的嬴政却含笑不语。

    自知晓夷陵乃其先祖所创后,他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大事,他都不会感到惊慌,因为大秦的背后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

    #### 咸阳宫,麒麟殿。

    文武百官的脸上写满了震惊,而嬴政则带着淡淡的笑意。

    通过章邯诵读的情报,昨日的一场大战已尽人皆知。

    无论是百官还是嬴政,内心的感受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百官主要是震惊和激动,而嬴政则是满心感激和安心。

    相同的,是在两者心中对这场战争的坚定信心,因为他们知道:大秦背后站着如此强大的势力,小小农军再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在麒麟殿上,嬴政的目光落到了章邯手中的木盒上,眼神闪现光芒,面色逐渐沉静下来。

    “章邯,你手中拿的是何物?”嬴政的语气冰冷而犹豫。

    听到这句话,章邯身子微微一颤。

    他知道手中的木盒里装着什么——那是秦国第十八公子胡亥的头颅!

    被嬴政的眼神这么一扫,章邯顿感双腿无力,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心中前所未有的不安和慌乱。

    毕竟,站在 ** 面前,手里捧着陛下的亲生子的头颅,这事儿换了谁都会忐忑。

    **“砰!”**

    章邯双膝跪地,低头恭敬道:“陛下。”

    “这木盒中,盛放的……”

    “乃是叛徒……胡亥的头颅!”

    章邯的话断断续续,声音微微颤抖。

    好在最后终于把意思表达清楚了。

    这一番话刚说完,整个麒麟殿中再次掀起一阵 * 动。

    众人交头接耳,心中纷纷猜测那木盒中是否真的有胡亥的头颅。

    毕竟,光凭一个木盒不能证明什么。

    许多事情都是需要眼见为实的。

    于是,大臣们虽不敢当面讨论,但目光中的质疑愈发明显。

    要知道,胡亥不仅是陛下的亲儿子,更曾经深受宠爱,在诸公子中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众人心中的太子候选人。

    而现在……

    想到这里,文武百官的目光齐齐投向章邯手中的木盒,眼中的疑惑与猜疑愈加浓烈。

    胡亥的头颅……真的在那木盒里吗?换句话说,胡亥真的死了?

    坦白说,他们心中并不相信。

    麒麟殿

    嬴政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冷冽地注视着章邯手中的木盒。

    他沉默片刻,最终缓缓开口:“章邯!”

    “将木盒呈上来!”

    嗯?

    章邯的心中更加惶恐。

    陛下希望亲自行礼摆上那木盒,他这是打算亲自动手验看么?章邯心中一震,忙摆手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