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 第26章 俩孩童朗诵的诗词
热门推荐:
美食:ktv卖饭?我真的很正经
我天生八字全阴
狼奔:从被贬为兽开始
无敌之我在末世捡垃圾
同时穿越:我的九十九个分身
王妃他又又又晕了
官途从县长秘书起飞
继女服下绝育药离府后,大少慌了
绝处又逢春
明公公望向皇上,在得到皇上的首肯后,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
“好,两位小孙孙接下来准备朗诵哪首诗词呢?”
两个孩童对视一眼,眨动着明亮的大眼睛,回应道:
“我们朗诵《咏牡丹》。”
台下顿时一片喧哗:
咏牡丹?从未听闻过这样的诗词。
这两个小娃娃着实聪明伶俐,今日百花宴,牡丹乃是花中之王啊。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如此绝世惊艳的佳作,竟从两个小娃娃口中朗诵而出,全场掌声雷动。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还未等台下众人从兴奋中平复过来,第三首诗词赫然亮相全场。
皇上亦深感不可思议,这样惊艳的诗词千载难逢,堪称魁首,怎会轻易出自两个孩童之口?
明公公匆忙地将旁人刚刚递来的一本诗集,呈送至皇上手中。
台下坐着的侯府世子之妹白娇楹,再也按捺不住,脸色煞白,失声呼喊:
“这……这怎么可能?”
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她是在惊叹诗词的魅力。
只有慕容羽汐明白,他们兄妹二人准备好的诗词,已经由两个孩童代劳了,已经没他们什么事了。
两个孩童朗诵得声情并茂,一首接着一首,竟一口气朗诵了五六首诗词,引来全场阵阵喝彩。
席位上,世子兄妹二人呆若木鸡。
妹妹脸色苍白地望着哥哥,哥哥则不停地擦拭着脸上的汗珠,口中喃喃道:“完了完了,怎会如此?”
这两个孩童虽年纪尚小,然表演仪态极佳,尽显大家族的良好教养风范。
皇上高坐楼台之上,见众人兴致盎然,亦高兴地大喊一声:“赏!”
随后,下面的宫人们依次端上早已准备好的赏赐。
两个孩童各获赏一个小玩具九连环和一方端砚。
此端砚石质细腻,色泽温润,其上雕刻着精美的山水图案。
明公公将端砚递给两个孩童,说道:
“此乃端砚,珍贵之物。皇上赐予你们,望你们日后勤勉向学,书写锦绣文章。”
孟筱筱和李熙然则各赏赐了一串由南海珍珠串成的项链。那珍珠颗颗圆润饱满,光泽莹润,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大人小孩纷纷谢恩,美滋滋地领着自家孩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有了这两个孩童率先登台表演节目,随后各家也纷纷上台展示才艺以助兴。
此时的白梓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白娇楹心急如焚地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哥哥,先前准备的诗词怎会泄露出去了?我们该如何是好啊?要不你再即兴作几首吧。”
“诗词岂是能随便作出来的?”白梓良瞪了妹妹一眼,接着说道:“这样,你去宫门口,找到林木。”
“找他作甚?”
白梓良咽了口唾沫:“他是唐嫣儿,你去让她再作几首诗词。”
“什么?她?女扮男装?找她作诗词?难道先前的诗词都不是哥哥你所作?”
白娇楹惊得张大了嘴巴,脑子瞬间陷入混乱:
被誉为京城绝世才俊的哥哥,诗词竟然不是他自己所作?!
“别再啰嗦了,赶紧去。”白梓良此刻也是心乱如麻。
那两个小孩儿朗诵的诗词可以说已经惊艳了整个京城。
倘若唐嫣儿作不出更好的诗词,那一直被众人看好的自己这个青年才俊岂不是要遭人耻笑?
白娇楹无奈,只得寻了个借口起身离开御花园,火急火燎地前往宫门口找唐嫣儿。
白梓良虽坐在席位上,心却早已不知飞到何处,眼睛紧紧盯着御花园的入口处。
“白世子,白世子。”太子身边的太监陈富贵趋近白梓良身旁,连喊数声。
“待会儿百花宴诗会即将正式开启,太子殿下命我转告你,做好准备便可上场了。”
白梓良闻声回头,见是陈富贵,赶忙起身。
“陈公公,你来的正是时候。我先前筹备的诗词,竟都被那两个孩童朗诵了。”
“啊?竟有此事?你是说那两个孩童朗诵的诗词乃是你的?”
陈公公瞬时慌了神,在这关键节点,竟发生这样的事。
“正是,那些都是我早已备好的诗词啊,如今该如何是好?”白梓良说着,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哎哟,你怎么不早些告知。”陈公公不愿在席位上过多谈及此事,他无法做主,只能向太子如实禀报:“你且随我去见太子殿下吧。”
白梓良急忙跟随陈公公去拜见太子,一路上还不时回头望向御花园入口处。
在御花园角落的一座亭子里,太子匆匆赶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宫好不容易从父皇那里才求得筹办这场百花宴诗会。
想着你能为本宫撑撑场面,未曾想你……”
白梓良连忙跪倒在太子面前:“臣知罪,臣亦不知自己的诗词怎会被那两个孩童朗诵,臣该死。”
“如此,你即刻作两首诗词,以解燃眉之急,一首用于开场,一首用作压轴。”
太子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眼下唯有让这位青年才俊临场发挥了,至于是否应景,符合今日的百花宴,唉,暂且不论吧。
“殿下,我……我此刻心中纷乱如麻,一时难以作出更好的诗词……”白梓良跪在地上,浑身颤抖。
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根本不会作什么诗词,若不是唐嫣儿,他压根不会触碰这些诗词。
“你……”太子气得拿起石台上的茶盏,狠狠地摔落在地。
“殿下,殿下。”陈公公气喘吁吁地一路跑来,手中拿着一本册子。
“何事如此惊慌?”太子正因诗词之事头疼,不知该如何应对。
“殿下,您看这本《墨香雅韵》,其中前面几首便是那两个孩童朗诵的啊。”陈公公赶忙将册子呈给太子。
太子一把夺过册子,翻阅起来,一本册子里面的诗词就有将近一百八十首,翻到最后连个作者的名字也没有,最后就只有“佚名”两个字。
“好,两位小孙孙接下来准备朗诵哪首诗词呢?”
两个孩童对视一眼,眨动着明亮的大眼睛,回应道:
“我们朗诵《咏牡丹》。”
台下顿时一片喧哗:
咏牡丹?从未听闻过这样的诗词。
这两个小娃娃着实聪明伶俐,今日百花宴,牡丹乃是花中之王啊。
“何人不爱牡丹花,
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
千娇万态破朝霞。”
如此绝世惊艳的佳作,竟从两个小娃娃口中朗诵而出,全场掌声雷动。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还未等台下众人从兴奋中平复过来,第三首诗词赫然亮相全场。
皇上亦深感不可思议,这样惊艳的诗词千载难逢,堪称魁首,怎会轻易出自两个孩童之口?
明公公匆忙地将旁人刚刚递来的一本诗集,呈送至皇上手中。
台下坐着的侯府世子之妹白娇楹,再也按捺不住,脸色煞白,失声呼喊:
“这……这怎么可能?”
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她是在惊叹诗词的魅力。
只有慕容羽汐明白,他们兄妹二人准备好的诗词,已经由两个孩童代劳了,已经没他们什么事了。
两个孩童朗诵得声情并茂,一首接着一首,竟一口气朗诵了五六首诗词,引来全场阵阵喝彩。
席位上,世子兄妹二人呆若木鸡。
妹妹脸色苍白地望着哥哥,哥哥则不停地擦拭着脸上的汗珠,口中喃喃道:“完了完了,怎会如此?”
这两个孩童虽年纪尚小,然表演仪态极佳,尽显大家族的良好教养风范。
皇上高坐楼台之上,见众人兴致盎然,亦高兴地大喊一声:“赏!”
随后,下面的宫人们依次端上早已准备好的赏赐。
两个孩童各获赏一个小玩具九连环和一方端砚。
此端砚石质细腻,色泽温润,其上雕刻着精美的山水图案。
明公公将端砚递给两个孩童,说道:
“此乃端砚,珍贵之物。皇上赐予你们,望你们日后勤勉向学,书写锦绣文章。”
孟筱筱和李熙然则各赏赐了一串由南海珍珠串成的项链。那珍珠颗颗圆润饱满,光泽莹润,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大人小孩纷纷谢恩,美滋滋地领着自家孩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有了这两个孩童率先登台表演节目,随后各家也纷纷上台展示才艺以助兴。
此时的白梓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
白娇楹心急如焚地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哥哥,先前准备的诗词怎会泄露出去了?我们该如何是好啊?要不你再即兴作几首吧。”
“诗词岂是能随便作出来的?”白梓良瞪了妹妹一眼,接着说道:“这样,你去宫门口,找到林木。”
“找他作甚?”
白梓良咽了口唾沫:“他是唐嫣儿,你去让她再作几首诗词。”
“什么?她?女扮男装?找她作诗词?难道先前的诗词都不是哥哥你所作?”
白娇楹惊得张大了嘴巴,脑子瞬间陷入混乱:
被誉为京城绝世才俊的哥哥,诗词竟然不是他自己所作?!
“别再啰嗦了,赶紧去。”白梓良此刻也是心乱如麻。
那两个小孩儿朗诵的诗词可以说已经惊艳了整个京城。
倘若唐嫣儿作不出更好的诗词,那一直被众人看好的自己这个青年才俊岂不是要遭人耻笑?
白娇楹无奈,只得寻了个借口起身离开御花园,火急火燎地前往宫门口找唐嫣儿。
白梓良虽坐在席位上,心却早已不知飞到何处,眼睛紧紧盯着御花园的入口处。
“白世子,白世子。”太子身边的太监陈富贵趋近白梓良身旁,连喊数声。
“待会儿百花宴诗会即将正式开启,太子殿下命我转告你,做好准备便可上场了。”
白梓良闻声回头,见是陈富贵,赶忙起身。
“陈公公,你来的正是时候。我先前筹备的诗词,竟都被那两个孩童朗诵了。”
“啊?竟有此事?你是说那两个孩童朗诵的诗词乃是你的?”
陈公公瞬时慌了神,在这关键节点,竟发生这样的事。
“正是,那些都是我早已备好的诗词啊,如今该如何是好?”白梓良说着,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哎哟,你怎么不早些告知。”陈公公不愿在席位上过多谈及此事,他无法做主,只能向太子如实禀报:“你且随我去见太子殿下吧。”
白梓良急忙跟随陈公公去拜见太子,一路上还不时回头望向御花园入口处。
在御花园角落的一座亭子里,太子匆匆赶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本宫好不容易从父皇那里才求得筹办这场百花宴诗会。
想着你能为本宫撑撑场面,未曾想你……”
白梓良连忙跪倒在太子面前:“臣知罪,臣亦不知自己的诗词怎会被那两个孩童朗诵,臣该死。”
“如此,你即刻作两首诗词,以解燃眉之急,一首用于开场,一首用作压轴。”
太子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眼下唯有让这位青年才俊临场发挥了,至于是否应景,符合今日的百花宴,唉,暂且不论吧。
“殿下,我……我此刻心中纷乱如麻,一时难以作出更好的诗词……”白梓良跪在地上,浑身颤抖。
只有他自己清楚,他根本不会作什么诗词,若不是唐嫣儿,他压根不会触碰这些诗词。
“你……”太子气得拿起石台上的茶盏,狠狠地摔落在地。
“殿下,殿下。”陈公公气喘吁吁地一路跑来,手中拿着一本册子。
“何事如此惊慌?”太子正因诗词之事头疼,不知该如何应对。
“殿下,您看这本《墨香雅韵》,其中前面几首便是那两个孩童朗诵的啊。”陈公公赶忙将册子呈给太子。
太子一把夺过册子,翻阅起来,一本册子里面的诗词就有将近一百八十首,翻到最后连个作者的名字也没有,最后就只有“佚名”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