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王妃他又又又晕了 > 第102章 攻城

王妃他又又又晕了 第102章 攻城

    林中的营地里。

    黑压压的士兵如潮水般,静静的立在原地。

    手里的旌旗随着晚风飞舞着。

    五千骑兵身穿清一色的铁甲,背后背着弓箭。

    唐久清点完人数。

    左手拿着长剑。

    走进主营帐。

    “王爷,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准备出发。”

    澹台肆点点头。

    “丑时一到,便可攻城。”

    “是,属下这就吩咐下去。”

    说完。

    唐久看澹台肆一眼。

    犹豫道:“只是王爷,属下担心,若过了丑时还没有攻破主城,到那时,将士们的斗志怕是会降低。”

    “不用担心,林州城本王仔细研究过,只要专注攻打这个地方,半个时辰内一定能破了城门,只要枪盾兵挡住西江国军队的羽箭,便不会出现意外。”

    澹台肆虽和容辙接触不多。

    但对他在带兵打仗方面的实力他也知晓一二。

    容辙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熟读兵书,也擅于运用。

    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时间久了,总会有缺点暴露出来。

    丑时。

    林州城外寂静的可怕。

    容辙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

    龙源河对面的林子笼罩在一片黑暗中。

    让人不自觉心生寒意。

    这时。

    一个士兵走到容辙身旁。

    “将军,很晚了,您回去休息吧,这里属下来守着。”

    容辙看了士兵一眼。

    又望向远处的林子。

    眼里有些焦虑。

    “小王爷的信上说澹台肆在这几日一定会攻城,可你看,这都过了三日了,怎么还是毫无动静?”

    “这......想来是小王爷派去的人让宸王的军队元气大伤了吧,将军,这也是好事啊,若是宸王在行军途中便损失了大半人马,那到时候我们取他的首级岂不是更容易了。”

    “你说的对。”

    容辙转身往回走。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看来澹台肆战无不胜这话也不可信嘛.......”

    他说着往阶梯的方向走去。

    正准备下城门去歇息。

    忽然。

    背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动静。

    容辙还没来得及回头。

    跟在他身旁的士兵被划破黑夜的利箭一箭穿喉;

    当场毙命。

    紧接着,无数利箭从黑暗中飞出来。

    将那一批守在城门上的士兵全部射杀。

    “有人偷袭——!”

    容辙大喊着趴在地上。

    “有人要攻城,快放箭!放箭!”

    后方的侍卫反应倒还快。

    听到容辙的话便急忙补上来。

    没多久就将弓箭和投掷器架好了。

    城门外穿过龙渊河。

    一棵巨大的古树后面。

    澹台肆收起手中的弓箭。

    抬手挥了挥。

    “上——”

    “是王爷!”

    后方五千精兵齐声吼道。

    洪亮的声音震起了林子里的无数飞鸟。

    喊杀声四起。

    无数士兵快速越过先前修好的木桥。

    举着枪往前方冲去。

    容辙眼睁睁看着远处涌过来的兵队。

    挥手嘶吼着:“愣着做什么,放箭啊!”

    “是,将军——”

    士兵拉上弓箭,瞄准冲过来的人。

    只是还未等他放箭。

    上空忽然明亮了起来。

    众人微微一愣。

    抬头看去。

    无数的火球像是暴雨一般朝他们飞过来。

    西江国的士兵愣了愣。

    下一秒反应过来。

    疯狂的大喊:“是火球,快让开!躲开———!”

    这场袭击太让人猝不及防了。

    西江国的士兵看着从天而降的火球。

    来不及放箭。

    便吓得四处躲避。

    “就是现在——”

    唐久对身后的一众士兵喝到:“上,一定要破了城门!”

    “是将军——!”

    众人扛起圆木。

    在盾兵的掩护下。

    很快到了城门下。

    “来,听我号令——!”

    一大汉举着手。

    扯着嗓子道:“一、二、三,撞!!”

    话音落。

    抱着圆木的士兵眼神坚定。

    一下一下,凶猛的撞击着城门。

    这一夜。

    厮杀声、哀嚎声传遍了龙渊河一带。

    ..................

    天蒙蒙亮时。

    澹台肆带着士兵进了城。

    林州被西江国的军队占领了不过五日。

    里面却仿佛成了人间炼狱。

    西江国的那些士兵在里面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林州知府一家。

    也惨死在容辙的手下。

    澹台肆骑着马进来将这一幕幕惨剧看在眼里。

    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

    林州的百姓见澹台肆的军队进城。

    像是看见了救世主一般。

    又哭又笑的跪下给澹台肆行礼。

    澹台肆拉了拉手上的缰绳。

    马儿便停了下来。

    澹台肆转头对身后的一众统领吩咐:“分出一队人马去救治百姓,再分出一队人马去搭建一处住所,不能让这些百姓幕天席地的睡在大街上。”

    其中两个统领领命。

    各自带上一队人马先行离开了。

    澹台肆径直来到容辙住过的地方。

    是个十分奢豪的宅院。

    不过待了几天。

    这弄的倒像是他自己的府邸一样了。

    澹台肆挥挥手。

    手下的人会意。

    在这座宅子里四处搜寻着。

    澹台肆打量着这地方。

    想了想。

    他来到书房。

    看到书案上的纸笔。

    拿着手中的悯生剑快步走过去。

    离开京师那么久。

    寄回去的信屈指可数。

    这次那么久没给容浔寄信。

    澹台肆都担心容浔是不是生气了。

    否则怎么会这么久也不见他寄信过来。

    想着。

    澹台肆拿起笔在纸上写着———

    “浔儿,展信佳;为夫很是想念你,不知你可有想念我,昨夜我军破城门,将林州夺了回来,你一定不知道我在这里遇到了谁.......”

    他心里有许多话和容浔说。

    不知不觉。

    洋洋洒洒写满了好几张信纸。

    就连唐久进来站了半天;

    他也不曾察觉。

    唐久十分有眼见力;

    硬是等到澹台肆写完他才开口:“王爷,容辙逃脱了。”

    澹台肆方笔的动作一顿。

    抬眼望着唐久:“他的武艺并不高超,怎会在你的眼皮子底下逃出去?”

    “属下无能。”

    唐久先是抱拳给澹台肆行一礼。

    才开口道:“有人暗中帮他,属下防不胜防。”

    “可看清了是谁?”

    “当时场面很是混乱,属下没看清楚,只知道那人的箭术十分厉害,差点,属下和手下的人便回不来了。”

    “..........“

    澹台肆沉默片刻。

    打量着这间十分讲究的书房。

    “不对劲........”

    唐久听了有些疑惑。

    “王爷,哪里不对劲?”

    “本王总觉得,这次破城太过顺利了些,关键时刻又有高手护着容辙逃离,似乎,像是故意输给我们一般。”

    澹台肆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唐久,你让人去守着那些重要的地方,尤其是主城门,万万不能松懈。”

    “属下遵命——”

    唐久下去后

    澹台肆看了看手中的信。

    小心的折起来揣在怀里。

    林州城重新夺回。

    但西江国的军队还未撤离。

    在澹台肆带兵苦守林州的时候。

    京师————

    体元殿上。

    赵忍冬站出来朗声道:“皇上,近日京师来了许多潭州的难民,臣斗胆提议,开设粥棚、修建住所,也让他们有个避风雨的地方。”

    他说完。

    澹台尧还未开口。

    颜卓越便站出来反对。

    “皇上不可,那潭州来的难民人数不少,此时正逢和西江国的战事,国库紧张,实在没有多余的银钱去安置难民。”

    “那按照左相大人的意思;”

    赵忍冬冷着脸问颜卓越:“你要那些难民如何,活活饿死吗?”

    颜卓越不回答赵忍冬的问题。

    自顾自对澹台尧道:“皇上,既然慕侍郎已经去了潭州解决此事,臣以为,将那些难民重新赶回潭州即可,近日这些难民涌入京师,可是对京师的百姓带来了许多困扰。”

    “嗯....颜相这提议不错,那就......”

    “皇上不可——!”

    赵忍冬跪在殿前。

    打断澹台尧的话。

    他强忍着悲愤的心情开口:“皇上,那些百姓是在潭州活不下去了,才不远万里来京师求一条生路,若此时将他们赶走,那在回潭州的路程中,一定会饿死很多人的。”

    “那中丞大人要如何?”

    赵忍冬一再和他作对。

    澹台尧脸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怒气了。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国库紧张,不将那些难民赶走,那你要如何?”

    “皇上,臣倒是有一计。”

    赵忍冬说着看了看澹台尧。

    深吸一口气,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臣以为,眼下应该停止修建行宫,将多余的银钱拿去安置难民。”

    ..........

    体元殿上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静。

    澹台尧脸上的怒气渐渐变成了杀气。

    他望着赵忍冬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将死之人。

    好一会儿。

    他缓缓开口:“中丞大人,是朕的事情重要?还是那帮难民的事情重要?”

    “.......”

    这实在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朝中许多暗中支持赵忍冬的官员胆战心惊的暗暗看了赵忍冬一眼。

    赵忍冬眯了眯眼睛。

    开口一字一顿道:“百姓是江山之本,自然是百姓的事情更重要。”

    他这话在仪元殿响起。

    犹如一道雷炸起。

    身后好几个大臣悄悄抬手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心里也不停的嘀咕———

    这中丞大人和宸王待久了。

    这性子都和那位爷有几分像了。

    他说这话,不是明摆着将皇上得罪了吗。

    果不其然。

    澹台尧将手边的竹简拿起来砸在赵忍冬身上。

    “你竟敢对朕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赵忍冬被斥责。

    依旧硬气:“皇上,臣说的是实话。”

    “来人——!”

    澹台尧扬声道:“赵忍冬以下犯上、不敬君主、言行荒谬,传朕旨意,将他囚禁在府中,无诏不得出!”

    “皇上.....”

    “慕琛!”

    澹台尧冷冷望着慕琛。

    “你儿子私自去潭州一事,朕还没有追究你的罪,你还敢求情?待他从潭州回来,朕定不会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