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催着我和离,公主上门你哭啥? > 第103章 李想生意上的反击

催着我和离,公主上门你哭啥? 第103章 李想生意上的反击

    安国侯府,公孙良正在一处别院,盯着十几名书生,抄录书稿。

    院子里堆满了一卷卷的竹简书。

    这些都是大夏皇室的藏书,非常珍贵。很多都是孤品。

    公孙良也非常小心。

    不过,想到自己抄录完这些藏书,便能为家里至少赚十万两银子,公孙良又很开心。

    公孙良大哥已死,如果他将这次的任务处理好,说不定他老爹将来会把爵位传给他。

    毕竟,他那四个哥哥都是庶出。而且,他们四个都是莽夫,让他们打仗还行。让他们掌管公孙家这么大的家业,他们还是差了点。

    就在公孙良想着他的美好前程时,一名手下匆匆跑来报告。

    “小侯爷,造纸坊那边传来消息。他们说,那个给咱们提供药水的陶清半夜逃跑,被咱们的人抓了回来。

    可是那家伙虽然被抓了回来,却说他已经没办法再给咱们供药水。”

    公孙良皱眉。

    “怎么着,他还想跟我讨价还价不成?让人给我打呀!”

    “这种贱骨头,给他一顿鞭子,他就老实了。”

    手下赶紧回道:“他们也是按小王爷说的去做了。那陶清挨了打以后才说出实话。那造白纸用的药水,并不是他自己配制出来的,而是从别人那儿买的。

    可是前天他去找那人买药水时,那人却突然消失了。

    所以,我们就是把他打死,他也没办法再给咱们提供这种药水。”

    公孙良听了这话,终于急了。

    眼下他爹已经接下为皇家抄录藏书的任务。如果没有纸,这生意便没办法再进行下去。

    最让他头大的是,这生意他们还没办法退。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那你们快派人去找那个卖药水给陶青的人呀!”

    手下都快要哭了。

    “据我们得到的消息,那人早已经乘船逃到了海外。不可能再找到了。”

    公孙良大急。

    “那,马经武家那边的造纸作坊停了吗?”

    手下摇头。

    “没有!我听他们说,马家的造纸作坊不仅没有停,马经武还准备再扩建两个造纸作坊。”

    公孙良松了口气。

    虽然他们家造不出白纸了。但是只要马经武家的造纸作坊没有停,那他还可以向马经武买纸。

    公孙良马上叫来一名管事。

    “你现在就去马家,跟马经武买下他们造的所有纸。你跟马经武讲,我们可以加价三成。

    但你千万不能让马经武知道,你是我们安国侯府的人。

    如果马经武问起,你就说自己是来自楚国的商人。”

    管事答应一声,便马上去办。

    半天之后,管事苦着脸回来。

    “小侯爷,马经武说,咱们想要买他们的纸,要加三倍的价才行。”

    公孙良气的一拍桌子。

    “他马经武也太贪心了吧?”

    “给他们的纸加价三倍,我们这生意还怎么赚钱!”

    “你就不会跟他砍价吗?”

    管事轻声道:“我砍了。可是马经武一文钱也不肯让。他还说,大夏目前只有他们一家能造出白纸。我们要是不买,改天他还要涨价。”

    公孙良知道,马经武这是故意讹诈他,气得握紧了拳头。

    可公孙良又毫无办法。如果他爹没接这个替皇家抄书的生意,他这时候便可以不买马经武的账。

    但是如今公孙良却没办法不接受。如果不接受马经武的价格,他这抄书的事情便无法按期完成。

    那就不仅仅是没钱赚这么简单了。

    好在公孙良请的这些抄书人,都是出身寒门,工价倒是不高。如果精打细算一下,公孙良勉强还能赚两三万两银子。

    于是公孙良便让管事去跟马经武写下字据,免得马经武以后再涨价。

    等管事将字据拿回来,公孙良这才松了口气。

    但就在这时候,另一名管事匆匆跑来报告。

    “小侯爷,不好了!”

    公孙良刚松了口气,听到这话,抬脚便将那报信的管事踹翻在地。

    “老子这几天已经够倒霉了,你还跟老子讲这种不吉利的话!”

    管事被公孙良踹翻在地,又挨了一顿骂,吓得跪在地上不敢再说话。

    公孙良踢了这管事几脚,出了气,才问道:“说吧!出什么事了?”

    管事犹豫了一下,才轻声道:“刚才我在街上看到,李想他们青田社开始卖书了。”

    公孙良哼了一声。

    “我还当什么大事。青田社卖书,有什么了不起。他们爱卖,就让他们卖好啦!”

    管事继续道:“关键是他们一本百页的书,才卖一两银子。”

    公孙良又哼一声。

    “卖一两银子有什么了不起!”

    这话刚说完,公孙良突然一瞪眼。

    “你说什么?他们一本书卖多少钱?”

    管事慢慢伸出一根手指。

    公孙良用力摆手。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们家一本百页的书,就算光算人工和买纸的成本,也已经超过了五两银子。他们怎么可能才卖一两银子!

    那他们岂不是卖一本书,就亏四两多?

    李想有这么傻吗?”

    管事摇头。

    “这个,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公孙良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通。终于还是没忍住,让管事带他去现场看了一遍。

    见李想他们青田社的书,果然大多都只卖一两银子一本,公孙良彻底慌了。

    公孙良马上将管事拉到一旁,向他低声交代。

    “你马上给我找一批人过来,盯紧他们的铺子。如果有宫中的人过来,你就想办法将他们拦住。

    实在拦不住,你就提前把他们的书全买下来。”

    公孙良他爹给皇帝抄书,一本开的价格高达十两。公孙亮扬言,他们光光买纸和请人抄书,每本大概就要八两银子。

    要是让皇帝知道,李想这儿的一本书,才卖一两银子,皇帝一定会找他爹去问话。

    公孙良知道,他没办法阻止李想的书卖一两银子。但他可以想办法隐瞒此事,不让消息传进宫。

    公孙良以为,他派人暗中守着青田社的大门,便可以阻止此事传到宫中。

    可他却不知道,李想早就已经借着吴王妃之手,给宫中的太后和皇帝送去了他们青田社新印的几十本书。

    太后与皇帝看到李想印的书,不仅用纸比公孙良的还好,而且字也非常工整,都是赞不绝口。

    于是皇帝便随口问了一句。

    “这书应该花了不少钱吧?”

    吴王妃早就已经提前得到了李想的叮嘱,马上道:“皇上赎罪。这书是民间一家铺子新搞出来的。

    他们只卖一两银子一本。

    我是看这书用纸很好,字也清楚,所以便买了几本,送给太后与皇上当个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