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 第151章 新的危机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第151章 新的危机

    自剿灭倭寇后,岭南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胡秋水的医学培训班办得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的学员从这里毕业,带着云南白药的技艺奔赴各地。然而,在这看似安宁的日子里,胡秋水却察觉到自己身体出现了异样。

    近来,他在调配药材时,双手时常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初,他并未在意,只当是太过劳累所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颤的症状愈发明显,这让他深感不安。身为医者,他深知这绝非小事,可每次尝试为自己诊断,却总是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戚继光在军中推广云南白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虽然云南白药在战场上的疗效显着,但一些将士反映,在使用过程中,药粉容易受潮变质,影响药效。这一情况让戚继光十分重视,他再次来到济世药堂,与胡秋水商讨解决办法。

    “胡先生,这云南白药的功效毋庸置疑,可药粉受潮的问题若不解决,在军中大规模推广还是困难重重。” 戚继光皱着眉头说道。

    胡秋水微微点头,刚要开口回应,双手却突然剧烈颤抖起来,手中的茶杯险些掉落。戚继光见状,关切地问道:“胡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胡秋水苦笑着放下茶杯,无奈地说:“不瞒戚将军,近来我的双手总是莫名颤抖,且愈发严重,连简单的配药都难以完成。”

    戚继光神色凝重,他深知胡秋水对于云南白药的重要性,若是他的身体出现问题,云南白药的传承和发展必将受到影响。“胡先生,此事不可小觑,您一定要尽快找出病因,加以治疗。”

    胡秋水叹了口气:“我尝试过多种方法,可都毫无头绪。也许是上天在考验我,在这关键时候让我陷入困境。”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药堂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只见一个年轻的男子背着一位老者匆匆赶来,大声呼喊着:“大夫,救救我爹!”

    胡秋水和戚继光连忙迎了出去。胡秋水为老者把脉后,发现他的病症十分罕见,不仅身体虚弱,还伴有严重的肢体麻木和颤抖,与自己的手颤症状竟有几分相似。

    “这位公子,令尊的病症持续多久了?之前可有看过大夫?” 胡秋水问道。

    年轻男子焦急地回答:“已经有好几个月了,看过许多大夫,都不见好转。听闻胡先生医术高明,特地前来求医。”

    胡秋水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或许可以通过研究老者的病症,找到治疗自己手颤的方法。于是,他决定将老者留在药堂,悉心诊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秋水查阅了大量的医书,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他发现,老者的病症与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以及经络受阻有关。他开始尝试用针灸和中药调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与此同时,胡秋水也没有忘记云南白药的改进工作。他与戚继光一起,对药粉的包装和保存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药瓶,添加防潮剂,力求解决药粉受潮的问题。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用特制的瓷瓶,内衬防潮纸,再加入一小包干燥的石灰粉作为防潮剂,有效地解决了药粉受潮变质的问题。

    然而,就在他们为云南白药的改进感到欣喜时,胡秋水在治疗老者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新的难题。老者的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始终无法彻底治愈。而胡秋水自己的手颤症状,也在不断加重。

    一天夜里,胡秋水独自一人在药堂里研究医书,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面容慈祥,对他说道:“欲解此症,需寻一味奇药,此药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名为‘静心草’。但此药十分罕见,且采摘艰难,需有莫大的勇气和毅力。”

    胡秋水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记忆犹新。他深知这或许是治疗自己和老者病症的唯一希望。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深山寻找 “静心草”。

    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戚继光时,戚继光坚决反对:“胡先生,您身体本就不好,这深山之中危险重重,万一有个闪失,如何是好?还是让我派几个士兵陪您一同前往吧。”

    胡秋水摇摇头:“此事太过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虽不懂武功,但行医多年,对山林中的情况也略知一二,我会小心的。”

    戚继光见他心意已决,只好叮嘱道:“那先生一定要多加小心,若遇到危险,务必及时发出信号,我定会派人前去支援。”

    次日清晨,胡秋水带着简单的行囊和一些必备的药品,踏上了前往深山的征程。一路上,他翻山越岭,历经艰辛。山林中荆棘丛生,道路崎岖难行,他的衣衫被划破,手脚也被划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在一片云雾弥漫的山谷中,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草药。这草药叶片翠绿,形状如心,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与他梦中所见的 “静心草” 极为相似。

    胡秋水心中一阵激动,他小心翼翼地采摘了一些草药,然后迫不及待地赶回药堂。回到药堂后,他立刻将 “静心草” 与其他药材搭配,制成了药丸。

    他先让老者服用了药丸,自己也同时服下。经过几天的观察,奇迹发生了。老者的肢体麻木和颤抖症状逐渐消失,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而胡秋水自己的手颤症状,也明显减轻。

    “太好了,终于成功了!” 胡秋水激动地握着戚继光的手说道。

    戚继光也为他感到高兴:“胡先生,您真是医术高明,连如此罕见的病症都能治愈。”

    胡秋水感慨地说:“这并非我一人之功,或许是上天眷顾,让我在梦中得到指引。”

    随着老者的康复和胡秋水手颤症状的缓解,药堂里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胡秋水将 “静心草” 的药用价值记录下来,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不久后,边境地区传来了战争的消息。一股新的势力崛起,对明朝的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戚继光接到朝廷的命令,再次奔赴前线。

    “胡先生,此次出征,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云南白药的传承和发展,就全靠您了。” 戚继光临行前,对胡秋水说道。

    胡秋水坚定地说:“戚将军放心,我定会竭尽全力。愿您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戚继光走后,胡秋水更加专注于医学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他将自己治疗手颤和老者病症的经验传授给学员们,希望他们能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在这段时间里,胡秋水还对云南白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他将云南白药与 “静心草” 相结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药物,不仅具有云南白药的止血、消肿、止痛功效,还能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随着战争的持续,云南白药和新研制的药物被源源不断地送往战场,为受伤的将士们提供了有效的救治。许多将士在服用了药物后,伤势迅速好转,重新投入到战斗中。

    “这云南白药真是神药啊!多亏了胡先生,让我们在战场上有了保障。” 一位受伤的将领感激地说道。

    胡秋水听到这些赞扬,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虽不能像戚继光那样驰骋沙场,但他可以用自己的医术,为保卫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胡秋水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的医疗救助工作中。他带领学员们深入民间,为那些因战争而受伤或患病的百姓提供免费的治疗。他还将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授给百姓,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乡亲们,战争虽然残酷,但我们不能放弃希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胡秋水经常这样鼓励着百姓。

    在胡秋水的努力下,岭南地区的百姓在战争的阴影下,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他们对胡秋水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将他视为救星。

    而远在战场的戚继光,也在为保卫国家而浴血奋战。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带领着士兵们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戚继光身负重伤。士兵们急忙将他送回后方,胡秋水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亲自为戚继光治疗,用自己研制的药物和精湛的医术,将戚继光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戚将军,您一定要好好养伤。这场战争还需要您来指挥。” 胡秋水关切地说道。

    戚继光握着胡秋水的手:“胡先生,多亏有您。若不是您的医术和药物,我这条命恐怕就没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戚继光的伤势逐渐康复。他再次回到战场,带领着士兵们继续战斗。在胡秋水的药物支持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下,明军终于取得了胜利,保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战争结束后,戚继光凯旋而归。他和胡秋水再次相聚,两人感慨万千。他们知道,在这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也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先生,此次胜利,您功不可没。” 戚继光说道。

    胡秋水谦虚地说:“戚将军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英勇奋战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