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57章 太师你瘦了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57章 太师你瘦了

    章德殿。

    刘辩和三公九卿在议政。

    钟繇给每人端上一杯的热水驱寒,墙炉、地炉也都烧了起来。

    既然是议政,大家畅所欲言,没有其他大臣的掺和,政事沟通的很快。

    聊了一阵,春耕及元服大典都被敲定。

    元服大典被确立在年后的二月二十四日。

    王允神叨叨的说了一堆这个日子的好,刘辩一句也没听进去。

    他更关心的是春耕的事。

    “荀卿,农具打造的如何?”刘辩望向荀彧。

    荀彧回道:“司隶各郡都已准备完毕,粮种也在河南尹的调配下全部到位。”

    刘辩还没忘,他手上还有千万亩田呢。

    虽然其中良田很少,但这些田产,足以让司隶百姓不再受饿。

    为了避免土地兼并,刘辩沉吟一番后,严肃道:

    “朕定下一条规矩,从今以后,田产不再作为封赏之物,赏赐出去过的朕不管,但今后国库所属田地归国家所有。”

    只要这条规矩定下了,以后国家的田总会一年比一年多。

    土地再怎么兼并,只要大头的田产都在国家手里,那就翻不起浪花。

    众臣都没吭声,你总不能伸手直接要,让皇帝把他的东西赏出来吧?

    皇帝想赏啥,那是皇帝的事,皇帝不想赏的东西,你能说啥?

    盐铁亦是如此,反正别把他们嘴里的肉给夺走就行。

    “陛下,如此多的田产,国库又打算如何处理?”

    杨彪一句话说到点子上。

    这么多田不赏出去,猴年马月都种不完。

    这还不简单吗?

    他想给谁种给谁种,司隶这么多百姓,以超低价租给他们种不就行了。

    刘辩算盘打的很好,虽然田产大多集中在弘农,但是能置换啊。

    他大不了亏点,找商人、地主、豪强、士族交易交易。

    等到田产均匀的铺开,就可以全部租出去。

    中等田现价是两千钱一亩,

    良田是四千钱,他全部打骨折,普通的田地,五十钱一亩租一年不过分吧?

    他还给这些田免赋税,不用交粮。

    正好粮食运来运去的有损耗,而且容易被官吏贪墨。

    这一千多万亩地,每年能至少稳定的给他带来五亿钱的租金收入!

    以后还可以去别的郡,多宰点田多的豪强士族。

    唯一不好的就是,以前收上来的赋税,粮食居多,以后就没粮食了。

    但都有钱了,缺粮的时候,再去找老百姓买就是。

    没地的老百姓呢,有地能种了,有粮食吃了,朝廷不仅不收他们田地的赋税,还反而花钱找他们买粮。

    当然,为了避免豪强士族闻着味就来占便宜,刘辩打算一户不得租超过三十亩,对租户的家庭收入情况,也得制定一个标准。

    只有生活不富裕的百姓,才能租。

    三十亩够一大家子种,生活的也能不错了吧?

    另外,还得避免有钱人买通一户户百姓去购田,对此刘辩的对策是,建立农业钱庄,直属大司农旗下,直通国库,借钱给老百姓,省的他们被地主坑。

    你说你没地,朕给你!

    你说你连超低价的租金都付不起,朕借你!

    你说没有粮种,当地官府按照每亩多少的标准给你发!

    你说你没农具,全给打造好了!

    生活还能没奔头吗?

    老百姓的脸上能没笑容吗?

    有人敢抢他们地,刘辩觉得自己振臂一呼,百姓们就是扛着锄头,也要来保卫天子!

    当然,每年五亿钱的租金养不起朝廷这么多人。

    刘辩打算发展商业赋税,把宋朝的路子搬上来。

    不过首要的第一步,得先让商业繁荣起来,不然这么着急的把商业税赋搬上来,搞不好彻底把商业打的一蹶不振。

    这倒是简单,现在的商人地位很低,比老百姓还低,甚至是不入流的角色。

    他可以先提高商人的地位,再鼓励经商,自己再办一些皇家商行之类的。

    他虽然不是什么理数化的高材生,简单的造纸术啊香水啊香皂啊细盐啊酒啊,这些东西还是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就算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回头找几个聪明人,自己说个大概的方向,让他们慢慢研究去就是了。

    商业的事情,刘辩并没说,先当着大伙的面,把田产的事情说了一遍。

    说完他就在观察着大伙的表情,出人预料的是,居然没人反驳?

    刘辩怀疑自己没说清楚,轻咳一声,小心翼翼问道:

    “诸卿是何意见?”

    “臣以为甚好。”杨彪如此说。

    卢植也赞同:“这么多田产,老臣可种不完。”

    荀彧也是一脸赞赏,“如此便可使各地流民迅速落户。”

    “老臣也觉得尚可。”

    王允都没拒绝,不过他补充道:

    “但老臣认为,五十钱太少,应该再往上提一提。”

    少?

    刘辩觉得完全不少,如果再杀十个郡的士族呢?天下各州归一呢?

    翻个十倍就是五十亿钱的租金了。

    王允根本就不懂收租的艺术,刘辩清楚的很,金额要控制的合理,才能让老百姓充满斗志,年年有斗志!

    此政议完以后,就轮到了一些人事变动上。

    首先,有功之人尚书台正在拟赏,其次,刘辩对五个人做了着重关照。

    于禁被他任命为屯田将军,率军至京兆屯田,也就是长安那边。

    京兆东临荆州,南靠益州,还能西望凉州,算是战略要地。

    刘辩把从曹阳亭抓来的一万降兵都交到他手上。

    其次是关羽,刘辩任命他为新的虎贲中郎将,统筹虎贲军。

    然后是曹纯,升任虎豹骑校尉,统领虎豹骑,归属南军。

    还有高顺,刘辩调高顺回来,升任陷阵营校尉,归属南军。

    随后是孙策,升任解烦营校尉,归属南军。

    另外就是吕布的步兵营,改为飞熊军,北军另行募兵重新组建步兵营。

    刘辩郑重的宣布他的决定,在场无人拒绝。

    大事商量的差不多了,王允也开始办他的正事。

    他要继续弹劾荀彧!

    刘辩早有准备,认真的看着王允。

    “最近朕不在,国事操劳,太师,你瘦了,朕心痛啊。”

    刘辩说的很煽情,王允老眼一热:“陛下……”

    刘辩大手一挥:“朕不忍再操劳太师,太师回去好好休息两日吧。”

    王允吸了吸鼻子,刚想谢恩,他又想到一件事,叮嘱道:

    “陛下,那袁隗不宜大动啊。”

    刘辩满口答应:“太师放心,关他几日,让他冷静一下,朕会亲自去接他出来。”

    王允长松一口气,满脸笑容。

    还是得他出马,不然一个不好,袁隗真要什么三长两短,大汉可怎么办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