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27章 新的年号,新的气象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27章 新的年号,新的气象

    光熹元年,十一月。

    距离刘辩回宫,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众卿都来到了章德殿,汇报着最近的政事,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

    等众人都汇报完了,曹操起身,向着刘辩躬身一礼,这才恭声道:

    “启禀陛下,臣已逮捕审查官吏共计三百二十人,犯重罪者四十六人,轻罪二百人,无罪七十四人,收得赎金两千万钱,请陛下过目。”

    说罢,他就呈上来一份名单。

    在场众臣,无不是心惊肉跳。

    好家伙,一口气就抓了三百多人,曹操的手是真的又黑又狠。

    最近洛阳骂他的人不少,什么难听的话都骂的出来,甚至还拿他宦官之后的身份说事。

    几乎是天天都在戳曹操的肺眼子。

    但曹操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甚至有时候还能笑出声,让人觉得他就是个疯子。

    刘辩拿来名单一看,乖乖,还真不少。

    觉得心满意足。

    又来了一波收入,这不是比什么卖官鬻爵来的快?

    灵帝把三公中的司徒,卖出了五百万钱的高价。

    他光一波收赎金,就收了两千万钱。

    这一个个简直肥的让人眼馋。

    而且以后他还可以多来几次,也能给朝堂多空出一些位置。

    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他手里得握有兵权。

    还得保证军队不会哗变。

    得一步步来。

    “曹卿干的不错,赎金收归国库,重罪者斩首,轻罪者贬官释放,无罪者放了吧。”刘辩摆摆手。

    “遵命!”曹操领命,坐了回去。

    一次性斩首四十六名大臣,是一起重大事件。

    但在现场,哪怕是王允都没有反驳。

    谁会去替他们喊冤?

    就是刘辩张口要砍一万人,他都有足够的理由。

    这已经算是极轻的处置方式了。

    其实并不是刘辩不想大开杀戒,实在是没那个实力,杀多了四海人心惶惶,得不偿失。

    而且曹操和荀彧同时规劝,刘辩不得不重视。

    “陛下,老臣有事要奏。”

    王允忽然出声,刘辩和蔼的问道:

    “太师何事?”

    王允这老东西,能好好相处的,还是好好相处比较好。

    “陛下,老臣认为,董贼已诛,洛阳乱象得以拨正,朝政不可荒废,陛下应当请皇太后还政,改元亲政。”

    “陛下,老臣也附议!”

    朱儁杨彪同时点头。

    其他人也全都赞同。

    这一回,刘辩倒是没有搪塞,询问道:

    “诸卿可想好了年号?”

    “老臣早就准备好了。”

    王允脸上笑的跟菊花一样,掏出一份奏折递了过去。

    “有劳太师。”

    刘辩接过来一看,王允倒是贴心,给他准备了好几个年号挑选。

    “建宁、建安、昭宁、昭武……”

    刘辩嘴角微抽,都不如光熹好听,不过,昭宁这个年号,倒是原本就属于他。

    刘辩略微沉吟,便道:

    “就昭宁吧,元服大典的事,还需太师操劳,朕就一个意见,现在国事为重,不宜铺张浪费,另外,此事还需询问太后意思。”

    想了想,刘辩还是怕王允因为面子的事胡来,于是补充道:

    “朕只给五百万钱。”

    嘶。

    五百万钱啥概念?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一匹合格的战马要十万钱,五百万钱只够买五十匹马!

    刘辩也知道现在的物价是个什么水平,可没办法,他穷啊。

    杀了一拨人,国库现在有七千万钱没错,但他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北军要扩军,马匹得有吧?一匹十万!

    倒是有四千钱一匹的驮马,但那是能打仗的吗?

    另外,一匹马一年要吃四十石的粮食!

    一个普通的士兵也得吃东西吧?盐也得备上吧?衣物甲胄武器不能少吧?

    更别说烧钱的大头,轻骑兵和重骑兵了!

    看似他手握七千万,实则在国家这个庞大机器面前,这是杯水车薪。

    其实主要还是董卓那帮人,来洛阳的时间并不长,皇陵董卓也没掘上,大部分钱还被他换成粮食了。

    谁让他们都是一群外来户呢,靠这些天的抢和挖,才给刘辩带来了一波收入。

    这波清洗,刘辩实际上并没有对真正的肥羊,也就是世家大族动手。

    因为他现在还要靠着士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不然也不会群臣全都赞同让他尽快亲政。

    “陛下,五百万钱是不是太少了点,不足以彰显皇室的规格,可能会有损陛下的形象。”

    荀彧忍不住站出来谏言。

    虽然他也觉得,现在不宜铺张浪费。

    甚至他还打算,待会天子说出一个惊骇的数字,花销实在太大时,自己站出来劝诫一番。

    可没想到,天子却是这般的语出惊人。

    元服大典再如何寒碜,也不能寒碜成这个样子。

    刘辩摇了摇头,毫不犹豫道:

    “国家积弱,朕的子民不知多少食不果腹,朕又如何能大手大脚?朕欲效仿文帝,与民休息恢复国力,诸卿不必再劝,元服大典朕影响不了那么多人,就尽可能的在洛阳多摆宴席,让朕的子民能敞开吃上一回,至于其他撑面子的项目,就免了吧。”

    见众臣还想再说什么,刘辩立马道:

    “朕意已决,众卿都回去吧,明日百官上朝可再议。”

    说完,刘辩起身离去。

    留下的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皆露出苦笑。

    “唉,五百万钱能做什么?元服大典一出,怕是会遭四海耻笑。”

    王允叹气,紧皱着眉头,随后看向其他人,说道:

    “老夫准备明日早朝,再劝诫陛下一番,诸位是何意见?”

    没办法,元服大典这件事甩在了他的手上。

    到时候他可真是四海闻名了,堂堂太师,为天子办元服大典,却办的跟乞丐开年会一样,晚节不保啊!

    其他人面色各异,没有第一时间回话,唯独荀彧,沉吟一番后,忽然道:

    “彧倒是有些愚见。”

    “哦?”众人望向他。

    荀彧放低了些姿态,这才道:

    “我认为,天子此举虽然可能遭受一些非议,但能让万民归心,知晓当今天子励精图治,使贤名传的更远。”

    王允无语道:“威仪不存,让万民归心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