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100章 和蔼可亲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100章 和蔼可亲

    “喏!”钟繇抱拳应下。

    朱儁、鲍信二人,得到命令很快有了动作。

    百姓们傻眼了,他们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直到他们见到,一列列褪去甲胄的汉子,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下地。

    其中不少都是他们的熟人、亲人。

    北军不像南军到处募兵,朱儁的募兵地,一直在洛阳。

    有序的指挥下,那一名名汉子光着膀子,挥舞着农具,帮他们挨家挨户的劳作。

    从来只有收成的时候,当兵的全副武装,来地里抢着割粮,怕老百姓收完粮食藏起来。

    没见过春耕之日,军队褪去防护,在地里帮他们耕作……

    刘辩也要下地耕作,有几名大臣他先训斥了一番。

    那几名臣子,穿着华贵的衣服,哪是来下地的?

    当着众臣的面,刘辩毫不给面子,让他们滚回去换衣服。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诸卿,朕听闻你们最近连上数道奏疏弹劾韩卿?”

    天子要处理这件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臣子接二连三的站了出来。

    各种弹劾之词接二连三。

    刘辩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听完以后,立马点头。

    “朕向来听劝,那么韩卿,你可知罪?”

    呃……

    韩暨傻眼了。

    这是个什么情况?

    他硬着头皮弯腰,“臣韩暨知……”

    就在那个罪字快出来的时候,荀彧悄悄来到他身后,低声道:

    “知什么罪啊,陛下这是要在天下人面前给你长脸,你司金府那宝贝疙瘩呢?那就是你的底气,拿出来亮相!”

    韩暨瞬间明白过来。

    政治上他就是个小白,他朝荀彧投去感激的目光。

    随后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臣不知罪。”

    哗。

    大臣们瞬间哗然。

    王允气的胡子乱颤,指着他骂道:

    “陛下都把你叫出来了,你还不知罪,你想忤逆不成?”

    韩暨辩解道:“臣闭府是为了造东西,已经造出了曲辕犁,比起直辕犁能提高数倍效率!”

    这次刘辩没给其他官吏说话的机会,主动开口:

    “东西呢?拿出来给朕瞧一瞧,要是卿在糊弄朕和百官,别怪朕不客气。”

    韩暨招招手,立马有人把曲辕犁抬到众人面前。

    奇怪的外表,令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此物何用?”刘辩紧皱着眉头。

    韩暨开始侃侃而谈的解释。

    刘辩听后大喜,“哎呀,哎呀呀,若真是如此,那可是好宝贝啊,去,给朕演示一下。”

    “遵旨!”韩暨拱手,令人牵来牛,开始演示起来。

    操作一番过后,现场议论声小了很多,被倒吸凉气的声音取而代之。

    连年的天灾人祸,导致人少地多,大片田地荒芜,甚至都到了需要屯田军来统一开垦耕种的地步。

    如果能有曲辕犁,对于国库来说,压力会减少很多,收成时的粮食,更是能提升很多倍。

    “不错不错,不过百官对卿颇有微词,再加上这段时间卿确实张扬,朕就不给你封侯了,等到你再有巧妙之作,朕再一并对你封赏。”

    “谢陛下。”

    韩暨高兴的答应下来。

    刘辩视线望向其他众卿,笑道:

    “朕欲下令,全面生产曲辕犁,代替直辕犁,诸卿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

    百官齐呼。

    韩暨这些天,已经赶制出了不少,此刻带着司金府的官吏们,教百姓们使用新农具。

    百姓学习的很快,不一会儿就上手,兵士们也是同样,对曲辕犁赞不绝口。

    这一下,臣子们彻底不敢多嘴了。

    刘辩带着百官下田,不是让他们来看戏的。

    令人给每个人准备好农具,然后以身作则的下地耕种。

    臣子们再也没了侥幸之心,跟着刘辩下地干起活。

    这一干就干到了太阳西斜,围观的百姓也增多不少,都被眼前的一幕震惊的不轻。

    而且他们还听说了汉军子弟兵的事,这个称呼,让他们感到无比亲切。

    天子都下地了,百姓也干的更起劲,围观的人再也看不下去,纷纷投入进建设当中。

    要说最好的风景,当属下午时,许多百姓从家中拿来陶陶罐罐,为将士们倒水。

    这一幕把将士们自己都整的有点不会了。

    臣子们面面相觑,还没来得及乱想,高兴的百姓围上了他们,给他们也倒起水。

    最后他们默默喝下。

    刘辩直起身子,抬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欣慰怎么也散不去。

    这场耕籍礼,中兴大汉的种子,总算埋下了。

    天子的身影,在这田埂中的人群中,极为瘦小,夕阳的余晖照在他身上。

    远处王允等老臣,因为体力不支,暂时坐在田埂上休息。

    这些腐儒聚在一起,往往聊不出什么好东西,或是相互吹嘘,或是……

    但此刻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沉默着。

    刘辩的背影,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刘辩想要的效果已经达成,但他感觉浑身疲倦。

    这具身体,跟强壮完全不搭边。

    他有些羡慕的看着旁边劳作的典韦。

    典韦地种的很好,而且不知疲倦,在他身边忙前忙后,乐在其中。

    荀彧不放心的上前劝诫:“陛下,要不您先休息一下?明日的耕籍礼,臣来安排就是。”

    刘辩摇了摇头,“说好三日,就应当是三日,朕不会失信于天下人,只要朕还在一天,朝廷也不准失信。”

    这一瞬间,众人真在刘辩的身上,看到了文帝的影子。

    之前那名老者,得到北军将士的重点关注。

    汉子们一言不发的上前,两名汉子一左一右架住老者,吓他一大跳。

    老者害怕的想叫,但下一秒他就错愕住。

    又来了几个精壮的汉子,默默的抡起锄头。

    程普在旁边指挥着,“动作都快点,记住了,这十二亩地,是我们北军弟兄家的,要以最短的时间种完!”

    汉子们充满干劲,大喊一声喏,加快了速度。

    以后他们不幸阵亡,其他弟兄一定会接起接力棒,为他们家搭上一把手。

    老者面色涨红,开始挣扎起来,嘴唇都在哆嗦。

    程普注意到他的异常。

    或许是因为激动吧?

    他望向远处的天子,努力的扯动着自己的嘴角。

    他要学一学天子现在的样子,摆出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

    学了好一会儿,程普自信的来到老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