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136章 黄巾归降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136章 黄巾归降

    刘辩摇头,“不可大意,要严加注意和他们接触之人。”

    千万别真是瘟病。

    说起来瘟病有爆发的可能。

    这次兖州之战,死了太多人了,尤其是不久前的巨野之战,尸骸遍布。

    再加上这个时代,不懂得卫生。

    说实话,如果真爆发了,他没什么好的应对方法。

    这方面的知识他一窍不懂,就知道隔离、戴口罩、保持卫生、消毒之类的。

    汉末倒有不少名医,还有专门对瘟病有研究的,可他一个没找到。

    刘辩也只能先防治着看看,保持警惕性。

    郭嘉这时候,又汇报道:

    “陛下,还有一事臣以为更为重要。”

    “讲!”

    “边让传回来消息,黄巾表示愿降,张燕、张饶提出诉求,他们希望归顺朝廷后,能保留自己的编制。”

    “嗯,倒是可以商量。”

    刘辩点头,沉思一会儿后,回道:

    “告诉他们,朕将青州黄巾,编为青州军,黑山军依旧名为黑山军,各自下辖五万人,任由此二人统兵,其余普通人等,编入屯田军,由屯田都尉枣祗安排,老弱妇孺需要遣散至各地官府安置。”

    根据郭嘉的建议,刘辩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

    保留青州军和黑山军的编制,也只是让他们先安心。

    等到那庞大的黄巾从众,全部被分化,等他们过上了吃饱饭的日子,自然不会去信什么太平道。

    至于什么狗屁天主,很快就能摘掉。

    郭嘉领命,准备写信去了。

    刘辩得以休息。

    ……

    时间转眼过去两日。

    许多封奏疏被送到了刘辩帐中。

    有洛阳送来的,有其他战线送来的。

    荀彧也来了信,着重提及了两件事,一,不少士族嚷嚷着祖坟被挖,开始闹腾,司马家担惊受怕,挖的越来越远,甚至挖到荆州去了。

    二,劝他小心身体,前方战事一旦有结果,建议他能回洛阳主持朝政。

    除此以外就没别的事了,说明洛阳很稳固很安全。

    刘备也派人来了信,他居然打到豫州鲁国去了。

    一些原本身上打着袁氏标签的人,居然都投靠他了。

    尤其是那沛国,提起沛国,别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那绝对是袁氏掌控的核心区域。

    沛国国相就是袁术不知道从哪搬出来的人,叫舒仲应。

    奏折中写到,舒仲应得知黄忠领兵而来,主动打开城门,号召百姓一起与刘备大军拥护朝廷。

    就挺离谱。

    还有就是冀州,出现大乱了,不仅鞠义反了,就连沮授等人也反了,跑去拥护公孙瓒入冀州。

    没人知道韩馥在冀州干什么,弄的个众叛亲离。

    奏疏中提到,韩馥可能已经丢了治所,准备跑去和冀州黑山军谈判,但又怕冀州黑山军要杀他,现在不知所踪。

    实在魔幻,不过韩馥局势再差,手下名将名士依旧众多,若是局势进一步变化,能顺势收回冀州就更好了。

    最后就是瘟病,刘辩虚惊一场,真的只是普通伤寒而已。

    不过他依旧没有大意,继续让人准备着一切防治手段。

    这一日,经过多轮的谈判,终于谈妥。

    黄巾怕了,火速接受朝廷的招降。

    郭嘉统筹全盘的归降事宜,首要的第一步,就是统计人数。

    统计了半天,最后给刘辩报了个大概的数目。

    黄巾军精壮不过十六七万,加上老弱一共七八十万。

    黑山军更寒碜,目前就剩下不到十万人。

    刘辩听到这个数字都无语了,他在来之前,以为兖州起码有三四百万作乱。

    什么这军那军的,结果就这么点人。

    推算归降前,朝廷干死的那些,再加上投降的那些,也凑不出三四百万人。

    好歹也是人力,精壮能派上大用,刘辩全盘接收,加上之前归降的那些人,目光他掌握着三十余万精壮,外加近百万老弱妇孺。

    除了十万人的军队编制外,剩下的二十万里,刘辩决定一半编入屯田军,一半送往各郡县补充人口。

    接下来还有一场盛大的仪式。

    在东平国,按照太平道的信仰拜了坛,张燕、张饶这两人,仅在几名亲兵的护送下,来到东平国觐见天子。

    在坛前宣布,尊刘辩为太平道天主,刘辩大手一挥,给他们各封了个杂号将军。

    天主的身份刘辩虽然看不上,但目前来说对他很有利。

    他能在名义上号令天下黄巾了。

    那些被分配到兖州各郡县的黄巾,暂时会老实的配合了。

    张燕、张饶这两货,只能任他摆布。

    战后需要处理的事太多太多,刚经历大战的兖州满目疮痍。

    刘辩撤回大军到山阳郡,以免给征调太多人力运送粮食。

    至于张燕、张饶两人,一个被调到冀州外,一个被调到青州外。

    夏侯渊领一万兵马陪着张燕,曹洪领一万兵马陪着张饶,防止他们作乱。

    刘辩来到山阳郡,召开了庆功宴。

    酒肉管够,宴席上热热闹闹的,直到刘辩出席,场中瞬间安静。

    “诸卿不必拘谨。”

    刘辩坐下,环视一圈后,目光落在孙策身上,笑呵呵的招手:

    “伯符,来,坐朕的左边来。”

    “谢陛下!”

    孙策兴奋的上前,来到了刘辩左边第一排的首座上。

    这一幕让营中将领羡慕的眼睛发红。

    孙策如此年龄,就能得到天子这般看重,未来前途无量,说不准是下一个霍去病呢?

    刘辩右边还有一个空位置。

    众将纷纷猜测什么人能得此殊荣。

    大汉以右为尊,此人怕是比孙策更得天子喜爱。

    刘辩视线在全场众人身上扫过,路过关羽时停顿了片刻。

    关羽虽然同样率军驰援,但比起孙策那连追几天几夜,还生擒单于于夫罗的功绩来说,要差上太多。

    所以刘辩继续往下一个人看,曹操……

    看到曹操他就来气,本来是打算借着这次机会,把曹操往上提一提。

    他还打算把金乡县改名为魏县,给曹操封个侯,毕竟平定一州之功,功劳可不小。

    可他不争气啊,吃了大败仗不说,最近他还收到消息,曹操水淹乘氏城,淹死了不少百姓。

    刘辩只能恨铁不成钢的略过他,望向皇甫嵩。

    “皇甫老将军老当益壮,坐镇中军,平定兖州,为首席功臣,当坐右席首位。”

    皇甫嵩满脸红光的起身:

    “老臣谢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