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176章 君如皓月,我如繁星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176章 君如皓月,我如繁星

    杨彪紧皱着眉头,眼前的局势一团乱麻,他似乎看懂了,又好似没看懂。

    他清楚的事情只有一件,杨家的荣辱和大汉强绑定。

    杨家传承至今,出过历代先贤大儒,是和四百年大汉携手走过来的。

    大汉若长久安定,不仅他能当上太尉,他的儿子、孙子,以及后代,可以一步步走到他如今的位置。

    大汉不安定,指不定他儿子哪天就没了,他这一脉就消失了,杨氏只能指望旁系苟出个能人。

    杨家与大汉一体!

    于是,杨彪果断走出来道:

    “尚书令如今正在牢中,目前情况良好。”

    千户面对杨彪没摆半点架子,主动抱拳道:

    “请太尉带路,我奉令将剑交由荀令君暂管。”

    杨彪主动让开路,“请。”

    他请的是天子剑。

    众人朝大牢涌去。

    士大夫短暂迟疑后选择跟上。

    他们没兴趣看荀彧得势,但对贾诩太有兴趣了。

    内讧没问题,士人自己也会内讧。

    可贾诩内讧的同时把他们所有人都玩了,大伙打着忠臣的旗帜,结果发现自己快成了逆贼,谁不气?

    牢内。

    贾诩完全不清楚外面发生的事。

    他一直在和淳于琼拉关系,并极力撇清自己和荀彧认识。

    在他的描述中,荀彧成了十恶不赦的人,他今日就准备送荀彧上路。

    淳于琼听多了也听烦了。

    他望了一眼隔壁牢房的荀彧,对方能听清贾诩的话,却并未出来反驳,倒是给贾诩增加了些可信度。

    淳于琼不耐的答应道:

    “知道了知道了,你的事我会向上禀告给太尉。”

    贾诩长呼一口气,接着谄媚道:

    “能否让太尉来一趟,或者带我去见太尉,我亲自和太尉说此事。”

    淳于琼皱起眉头,刚想呵斥他两句,结果听到外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他赶紧板正面色站直身子。

    贾诩荀彧都意识到了什么,两人视线重合。

    贾诩挣扎了一瞬,忽然一咬牙开始大声嚷嚷。

    “荀彧你个乱臣贼子逆贼,敢假传圣旨,简直是岂有此理。”

    “别等我出去了,出去后我非要将汝大卸八块。”

    “得亏我贾诩最早发现你假传圣旨,要不然满堂公卿都被你蒙蔽,我不在乎什么功劳,我只知道天子亲封我为司隶校尉,我就注定和你这样的奸贼势不两立!”

    “荀文若啊荀文若,唯独我贾诩看穿了你君子表皮下的腌臜,我……”

    朱儁杨彪等人隔着老远,就听见有人在叫骂。

    走进来才看到,贾诩正上蹿下跳,唾沫星子飞溅。

    贾诩瞧见来人,整个人懵住。

    倒不是装的,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大阵仗。

    北军怎么都来了。

    不管了先骂了再说。

    荀彧啊,别怪我不厚道,你都要死了,也不在乎我骂你两句吧?

    再说了,我完全是被你们硬拽进来的,什么假传圣旨本来就跟我没关系啊。

    跟着你们我背了太多黑锅了,现在总不能让我跟着你丢了小命吧?皮肉之苦都不应该让我承受啊。

    贾诩安慰自己,心里好受了许多,心安理得的把手探出去。

    “抓错人了抓错人了,我是贾诩,我正要宰了荀彧呢,最先察觉逆贼的是我,也是我把他逮进来的,而且我……”

    话说到一半,贾诩忽然噎住了,他看到了谁?

    荀攸!

    荀攸怎么好端端的跟在朱儁杨彪他们身边。

    背后还有一群士人,分明是一副怒火朝天的样子,可为什么望向的不是荀攸,而是他贾诩?

    不对劲,很不对劲。

    贾诩打了个哆嗦,颤颤巍巍的收回胳膊,眼巴巴的看着大伙。

    荀彧也没搞清楚状况。

    “文若!”

    荀攸激动的跑上前,“太好了,赶上了。”

    “怎么回事?”

    荀彧依旧不解。

    他犯下死罪,按理来说,这么多人过来,应该是押他去斩首的。

    可看架势又不像。

    杨彪望向淳于琼,命令道:

    “把牢门打开。”

    淳于琼三下五除二打开牢门。

    荀攸这才解释道:“文若,你不用死了。”

    “什么?”

    荀彧和贾诩共同惊讶出声。

    贾诩最为震惊,调转方向,扒在荀彧的牢墙上,都快把半个脑袋塞进荀彧的牢房了。

    怎么个事儿?

    荀彧不用死了,那他刚刚嚷嚷半天算什么。

    更为震惊的还在后面。

    千户抱着天子剑走进荀彧牢房中。

    “荀令君,天子有旨,天子令尚书台统筹三公九卿,并将天子剑暂交由你保管,凡犯四斩令者,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宗氏宗亲,皆可请此剑斩之。”

    荀彧贾诩再次异口同声,“四斩令?”

    “以下犯上,惹是生非,不遵号令,忤逆天子剑四者皆斩,另外,陛下还有一封信交给你。”

    荀彧飞快将信拿来查看,仅仅过去一会儿,他整个人开始颤抖,眼眶随之湿润。

    信里写了什么?贾诩挤破头也没看清。

    该说的千户已经说完,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尚书令荀彧接剑!”

    能拿到这把剑,什么持假节,什么录尚书事都得靠边站。

    天子回来之前,荀彧名为尚书令,实则能行丞相之权。

    如果单封他一个丞相,朝里或许会有极大的阻力,刘辩在的时候还好,走了不乱套才怪。

    尚书令这个职位,虽掌握着实权,但名义上只是皇帝的秘书处,在荀彧的名望未匹配之前,别说丞相了,给个三公他都不一定坐的住位置。

    回过神的荀彧颤抖着跪了下去,“臣……荀彧接旨。”

    千户将剑郑重的交在他手里,至此,使命完成一半。

    接下来他只需要待在洛阳,为天子传递消息。

    朱儁杨彪等人的目光,随着那把剑落在荀彧身上。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竟然就得此殊荣,得到天子毫无保留的信任,未来会达到什么地步?

    天子还年轻,荀彧也还年轻。

    天子的宏图、荀彧的治世都有目共睹,十年二十年后,这对君臣还正值壮年,大汉会是何等模样。

    荀彧快噙不住泪水,努力仰头不让眼泪滴在剑上。

    他缓了一口气,挪动膝盖,面向东方,那是兖州的方向。

    荀彧嘴唇颤抖,好几次想要发出声音,喉咙都被堵塞住。

    好在在他努力之下,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

    “君如皓月,我如繁星,粉身碎骨,誓死相随。”

    说罢,他朝地面叩了下去。

    贾诩惊恐的睁大双眼,拼命的往回拽脑袋,坏菜的是脑袋还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