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351章 天佑大汉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351章 天佑大汉

    王允当了这么久太师,在朝中说话还是顶用的。

    在他的命令下,不相干的臣子逐渐散去。

    太师府的刘氏被请来,一路上都在碎碎念。

    一见到王允,刘氏就着急的问:“该不是龙子要降生了吧?”

    王允面色微变,上前捂住她的嘴,“嘘,这事不好瞎说。”

    看宫里的动静应当不太顺利。

    “先进宫。”

    王允拉着刘氏步入宫门,跟皇甫嵩等人走了截然相反的一条道。

    刘氏不久前才参加过宫宴,看出这不是往章德殿的路。

    “往哪去啊?”

    王允简短的回应:“去椒房殿瞅瞅。”

    一路上羽林军倒没阻拦。

    ……

    椒房殿,五十丈外围满甲士,刘辩身着黑色衮服,焦急的来回踱步。

    今早本打算前去上朝,顺便宣布宣布组织新一年春耕、耕籍礼之类的事。

    谁知道刚出宫就听到椒房殿传来噩耗。

    唐皇后的官属大长秋带来消息,羊水破了。

    接着在椒房殿伺候的宫廷女医师淳于兰,又传来一连串坏消息,难产。

    “太后驾到!”

    刘辩无暇他顾,脸上毫无血色,时不时的望向椒房殿深处。

    两世为人,他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

    虽然隔得远,但总感觉自己能听到深处皇后的惨叫。

    何太后在伏寿的搀扶下走来,看他那六神无主的样子,顿觉心痛,上前拉住他冰冷的手。

    “辩儿,祖宗会保佑皇后。”

    伏寿在旁忧心忡忡道:“皇兄莫要太过担心,淳于兰世代居于宫廷,在她的接生下,定会保佑母子平安。”

    刘辩完全听不进去她们的话,他心里清楚,在这个时代,发生难产不是小事。

    加之女性结婚又早,身子骨弱,一旦出事,生出死胎、一尸两命都不足为奇。

    届时还不知道外面会如何风言风语。

    这时候,椒房殿内传来脚步,刚刚提到的淳于兰浑身是血的走了出来,带着哭腔禀告:

    “陛下……皇后血崩了。”

    刘辩僵硬在原地,大脑轰的一声瞬间空白,整个世界都在嗡嗡作响。

    反应过来后,他低吼道:

    “快去治,一定要将人保住!”

    这句话吼完,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和恐惧爬上他的心,再也控制不住情绪。

    他推开人往里闯,想亲自进去看看皇后。

    周围人面色骤变,郭嘉都慌了神。

    这可不兴去

    何太后咬着嘴唇,呵斥道:“辩儿不得胡来,来人拉住皇帝。”

    今日天子闯了进去,那还得了。

    且不说会给唐姬招来多大麻烦,对汉室来说,无异于扇了一响亮耳光。

    再说了,让他进去除了添乱,或许什么也做不了。

    何太后经历过类似之事,怎会坐视悲剧重现。

    好在国贼之祸后,何太后改变了许多,现场没有厉声来一句妖女毁汉嗣。

    她充当主心骨,利用自己的经验冷静的下着命令。

    “来人,速取紫葳酒、热牛筋缚腹,令三壮仆妇自梁上垂绳,悬产妇倒立,此乃孝元皇帝时傅昭仪顺产之法!”

    到底是曾手握权柄的何太后,严肃起来倒能镇住全场,大长秋迅速下去准备,不过现场依旧是乱糟糟的。

    刘辩不清楚何太后此招到底是个什么法子,但如今只能听她的。

    谁知这个时候,又有脚步传来,紧接着就是一道喊。

    “陛下、太后,可否让老妇进去看看?”

    太师王允拽着刘氏来了。

    两人气喘吁吁,刘氏已经挽起双袖。

    谁都没想到,王允会跑到椒房殿来,还把家中夫人拉来了。

    王允顾不上行礼,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陛下,老臣以性命为夫人作保。”

    经过这么一会儿,刘辩冷静了不少,沙哑着嗓音道:

    “进去看,无论是什么办法,只要能将人保住就好,优先保大。”

    周围安静了。

    刘氏点完头,羽林军让开一条道,放刘氏进入椒房殿。

    “皇兄……”伏寿看着刘辩,心里一阵抽痛。

    时间又过去半个时辰,王允陪同在刘辩身边安慰着,让刘辩躁动的情绪安稳了不少。

    刘辩注意到王允的气色不太好,或许是一路狂奔,加上心急过度,又站的太久导致。

    “朕让人安排个偏殿,太师先去歇着吧。”

    王允鼻子发酸,摇头道:“陛下在哪,老臣就在哪。”

    刘辩看了他一眼,没再多劝。

    又等待一阵,太后吩咐的东西准备就绪,刘氏也从里面出来了。

    刘氏汇报道:“陛下,皇后骶骨狭而胎横,倒悬必使儿臂脱臼穿破胞宫,需以豆囊垫左腰,再缓缓正之,可使母子平安。”

    难题摆到了刘辩面前。

    一是太后所言的孝元皇帝时傅昭仪顺产之法,二是相信刘氏。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毫不犹豫采用太后的方式。

    但此刻,他觉得刘氏说的更有道理。

    “去正吧,以朕的话为准。”

    刘氏得到命令,转身进入椒房殿。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再生不出来,怕是神仙来了都只能望洋兴叹。

    刘辩又焦急的来回走动,途中再次传来禀告声。

    “阳安长公主到。”

    阳安长公主还未离开洛阳,刚到现场,见何太后情绪不太对,选择先上去安慰对方。

    何太后外强中干,见到长公主,或许是想起了先帝,在她面前居然出现了小女人姿态。

    慢慢的,现场人越来越多,深宫中太妃之类的女眷,也闻听消息而来。

    各种乱七八糟的议论声接踵而至。

    难产对于皇家来说,是极为晦气之事。

    幸亏长公主在,何太后压不住的场面,长公主几道呵斥就压住了。

    到底是桓帝长女,太妃们在其面前都不敢放肆。

    刘辩无心关注她们,一门心思都在皇后身上,焦急的等待中,总算有了结果。

    刘氏双手沾血出殿,喜极而泣的喊道:

    “生了,生了,是名小皇子,已移入侧殿保暖,母子平安!”

    王允浑身一震,带头高呼道:

    “祖宗保佑,天佑大汉!”

    刘辩推开挡着的羽林郎,笔直的往产房而去。

    王允心里咯噔一跳,

    现在产房可还不能去,急忙跟上拦住,苦口婆心道:

    “陛下实在忧虑,可先入侧殿看看小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