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夏镇远侯 > 第73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大夏镇远侯 第73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丁修缓缓扫视着地上的两具尸体,眼中闪过一丝深思后的释然,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

    这二人的身死于他而言,不过是意料之中罢了,但宁修言痴傻五年后,依旧行事杀伐果决,着实令他暗暗称奇。

    随口吩咐了贾世文一句,丁修便与郭子瑜一前一后步入了郡衙大堂。

    刚一踏过郡衙门槛,郭子瑜便迫不及待发问。

    “对于三州之乱,侯爷接下来有何打算?”

    岂料,宁修言轻轻摆了摆手,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开口:“先不急,眼下当务之急应当是清算好一应钱财,之后才是考虑平定三州之乱一事!”

    郭子瑜闻言,不由得一怔。

    面上浮现出愕然之色,疑惑地道:“侯爷此言何意?莫非在侯爷心中,银钱竟比平定叛乱之事还要紧迫?如此作为,岂不是将荆州万千黎民百姓的安危置于不顾?”

    宁修言轻轻瞥了郭子瑜一眼,却并未出言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英国公。

    此刻,场中唯一能制衡自己的,唯有丁修一人。

    若是应对稍有差池,便有可能被他趁机掣肘,打乱自己的谋划!

    一个国公,尤其还是女帝的亲舅舅,即便没有诏令,做起事来依旧百无禁忌!

    反观丁修正悠然自得地品着茶水,一副闲适之态,全然没有开口的打算。

    这让宁修言顿感无语。

    眼见这般,宁修言只得反问郭子瑜。

    “小郭大人以为我等现下应当如何处理?”

    郭子瑜神色凝重,声音低沉而坚定。

    “下官以为三州之乱乃当务之急,原先我等因兵力不足,只得蛰伏于扶风郡,静候朝廷援军,而今,英国公领兵驰援,我方虽不及三州兵力,但也兵多将广,何不趁此机会先去荆州解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随后兵分两路,英国公可率部阻截梁州军,我等直捣雍州,届时三州之乱可平矣!”

    宁修言闻言,轻轻颔首,眉宇间却未露出全然赞同之色。

    诚然,郭子瑜之策看似果断决绝,直击要害,但与宁修言心中所想却相差甚远!

    其一,攻城之战,其艰难程度远非守城可比,耗时冗长,一旦陷入胶着,便成了未知之数。更令人担忧的便是,万一雍、梁两州反应过来形成合围之势,即便我方人数众多,亦难以抵挡四面楚歌之困。

    届时,水源断绝,粮草告罄,自己这方恐将如砧上鱼肉,任人宰割

    其二,荆州痘疮肆虐,已逾一月有余,城内百姓,能活至今日者,想必定是寥寥无几,而存活下来之人必对朝廷心有怨恨,倘若受人蛊惑,到时候荆州军民一心,想要拿下更是要大费周章。

    其三,陛下直接遣凤鸣军远道驰援,而非近在咫尺的豫州军,此举深意,不言而喻。

    女帝对三州之乱,心存重重戒备,不敢贸然调动他州兵马,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综合上述几点考量,宁修言心中已然有数,他知道如今的局面唯有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取三州之地,方能令周边的宵小之辈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

    念及此处,宁修言轻轻启唇,声音淡然而又不失威严:“小郭大人所言,确有其理,然而,却非上策!”

    郭子瑜闻言,面上闪过一丝疑惑,正欲开口相询,却见宁修言已先一步为他细细道来其中缘由。

    “我军眼下当务之急并非是荆州,而在一举攻取雍、梁二州,此二州自以为行事天衣无缝,故而本身疏于增兵布防。此等心态,恰为我军直取要害之良机。反观荆州,长久以来饱受痘疮之苦,其兵马战力早已大不如前,即便营中尚有兵力留守,其实力相较于往日恐怕也是大打折扣。”

    “再者,一旦我军顺利拿下雍、梁二州,便可彻底孤立荆州,切断补给。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军越为有利。如此一来拿下荆州易如反掌”

    郭子瑜面色骤变,难以置信地伸出手指,颤抖着指向宁修言,声音中满是惊愕与愤慨:“宁修言,你……你竟要以荆州满城黎民的安危,作为你平定叛乱的功绩筹码?你怎忍心如此轻贱人命,视苍生如草芥?”

    宁修言面色阴沉如水,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言辞间透出一股令人背脊发凉的寒意。

    “仁慈之人不掌兵权,重义之士难涉商海。古语云,一将功成,需踏过万千枯骨。对于荆州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本侯心中甚是同情。然而,酿成这场浩劫的元凶,并非我等。本侯也绝不会因一念之仁,让麾下将士前去送死!真正应该感到愧疚的是沈元年及其党羽,而非本侯!”

    面对郭子瑜那满腔愤慨的指责,宁修言只是淡然一笑,仿佛那些言辞不过是秋风中飘散的落叶,轻触即落,未在他心湖激起半点涟漪。

    这世间总有人心怀慈悲,即便明知前路布满荆棘,是精心布置的陷阱,也要义无反顾地踏上前去,只为博取那虚无缥缈的名声,仿佛那是比生命更加闪耀的光环。

    可在宁修言看来,世间万物皆是平等,百姓的命是珍贵无匹的瑰宝,而那些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他们的生命同样沉重如山,不容轻忽。

    战士们以身许国,誓死守卫疆土,沙场之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是他们身为军人的荣耀与归宿,而非成为某些人手中随意摆布的棋子,无端牺牲,只为成全他人的战功簿。

    没有再多费唇舌,只是轻轻扬声,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陆景云,将小郭大人请至厢房歇息,务必确保他安然无恙,待他清醒些再放他出来!”

    “喏!”

    随着陆景云将郭子瑜“请”出堂外,整个郡衙之内也就剩下零星几人。

    此刻,丁修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目光中带着几分玩味,转向了宁修言,缓缓问道:“镇远侯心中,可有下一步的筹谋?”

    宁修言微微挑眉,反问:“国公爷难道不觉得,本侯此行稍显冷漠,不通人情世故?”

    丁修轻笑一声,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豁达。

    “镇远侯言重了,本公此行乃是奉诏协理,一切事务自然以镇远侯为首。镇远侯如何安排,本公便如何行事,至于其余琐碎之事,与本公无关!”

    宁修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却也没有深究,转而向陈巍廷与廖忠吩咐道:“有劳陈将军与廖大人,清点财物,稍后回来汇报与本侯。”

    “喏!”

    约莫一炷香后,二人快步走入郡衙恭敬道:“侯爷,钱财皆已清点完毕,除去古董字画,布匹珠宝外,白银共计二十万两,黄金总计十万两!”

    点了点头,宁修言看向英国公,“不知凤鸣军此行一共来了多少人?”

    没有迟疑,丁修随口答道:“约莫一万五千人!”

    “一万五千人吗?”

    宁修言喃喃自语,心中暗自计算,加上魏天生投诚的两千人外,眼下自己这边一共有两万三千人的兵马,每人分上五两银子,还有剩余,多出来的就当作是悬赏。

    唯有如此,才能尽快地拿下三州。

    毕竟当兵的也不过是来混口饭吃,为了养家糊口!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宁修言烂熟于心!

    “去,传本侯的命令,先将这批银钱迅速分发给每位将士,每人五两白银,以资鼓励。至于后续奖赏,告知众军,凡能斩获三州境内五品将领之首者,每人加赏白银十两;若是四品将领,则赏黄金五两,以示嘉奖。至于那三品统帅……”

    宁修言语调一顿,深吸一口气,双眸闪烁着坚定与激励的光芒,沉声续道:“斩三州统帅者,赏黄金百两,以昭显其赫赫战功!”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这等丰厚的奖赏,不仅令底层士卒血脉贲张,就连在场的廖忠等人也不禁心中澎湃。

    见几人目光炙热,宁修言对此并不意外。

    一个普通人家一年下来也不过就能存五到十两的白银,足以见得自己的这份奖赏有多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