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镇远侯 第83章 幸灾乐祸
热门推荐:
封我76个账号的家伙竟睡我身旁
带着超市到七零卖盒饭
港综开始修行
培养神兽很难?我有十只!
从乱世开始建立神话时代
农女有空间,一人两狼去逃荒!
御兽:看着图鉴养御兽
斩神:我女朋友红缨
大龄豪嫁,剩女逆袭豪门嫡长媳
乔鸿路面容冷漠地横跨一步,向着沈卿绾恭敬一礼。
“陛下先前之言有失偏颇!”
沈卿绾尚未启唇便见其又道:“此次雍州之战大获全胜,非镇远侯之功,实乃陛下英明决断与英国公援军神速之果,方才能令镇远侯化险为夷!”
顿了顿,乔鸿路接着开口:“诚然,雍州之役,镇远侯或许有微末功绩,但相较于其擅自违抗诏令,改道而行之举,便不值一提,更兼三州之乱,至今未见确凿证据,便是不予镇远侯责罚,已是皇恩浩荡,又如何还能再对其有所嘉赏呢?”
未待沈卿绾启齿,王茂清与墨青恬二人便坐不住了!
宁修言若是无功,那自家儿子岂不是就更没功劳了?
九死一生拿命换来的军功,若给乔鸿路这么一搅和岂不是等于白干了?
明面上他看似是不给镇远侯嘉奖,实则是断送了两家人的前程!
要知道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茂清与墨青恬二人几近被吓得瘫软在地。
那可是他们二人的心头肉,纵是有些许瑕疵,但也远胜过郕国公府那两位逆子千百倍!
没有丝毫犹豫,王茂清当即横身出列,朝着沈卿绾躬身行礼。
“陛下,臣以为郕国公之言,纯属无稽之谈!”
沈卿绾闻言,面上不禁掠过一抹讶异,她未曾料到,此刻王茂清竟会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与乔鸿路针锋相对。
随即饶有兴趣问道:“哦?不知王爱卿以为郕国公的哪句话不对?”
“回陛下,臣以为,镇远侯若非遭遇不可预知之险,断不会轻易更改既定路线。此等变故,显然是遭遇了迫使他不得不调整行程的棘手之事,逼不得已之下才决定转向雍州,也正因其临危不乱,方才令麾下众人避免落入敌人圈套之中!镇远侯此番果断决策,恰是为其证明领兵有方!故而,镇远侯此行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若陛下仅犒赏三军而忽略了对镇远侯的嘉奖,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所以,微臣斗胆,请陛下嘉奖镇远侯,以安军心!”
乔鸿路闻言,脸色骤变,一双虎目猛地睁大,直视着王茂清,气势汹汹。
“王尚书可是觉着老夫在针对镇远侯府?”
王茂清面色淡然,语气不吭不卑道:“郕国公多虑了,本官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并非意有所指!”
而乔鸿路却在此时指着王茂清的鼻子怒气冲冲。
“老夫跟随先帝身边征战四方的时候,你等不过是一介白身,战场之事你又懂什么?”
王茂清一时语塞,面露窘态,却也不得不承认乔鸿路所言直击自己要害。
“先不论三州之乱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他宁修言也该及时返回京都,将此事上奏陛下圣裁,而不是独断专行,贪功冒进,领着六千人就敢深入虎穴,若非陛下圣明,连夜派遣英国公领兵驰援,他宁修言一旦被梁、荆二州合围便会彻底孤立无援,届时六千人马损失殆尽不说,还平白无故给人送去粮草补给,难不成王大人想要自家儿子同他宁修言一起陪葬不成?”
见王茂清被堵的哑口无言,乔鸿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如刃,缓缓扫过朝堂上的群臣。
“诸位大人,莫非记性不佳?想当年,若非宁修言急功近利,武宁关何以险些落入敌手,危在旦夕?而今……”
墨青恬适时开口打断了乔鸿路想要继续下去的话。
“郕国公此言未免有失公允,当年之事孰是孰非先帝早已明察秋毫,盖棺定论。今日所议之事,何必牵扯陈年往事?若是我等犬子不幸陷于危难,即便身死,那也是为国尽忠,亦是忠魂昭昭,死得其所。陛下念其忠勇,自当厚待我等遗老,而我等为人臣、为人父者,亦能因子女之英勇而荣耀加身,郕国公,以为然否?”
这番话,字里行间暗含机锋,即便是懵懂无知之人,也能品出几分弦外之音,更遑论这满朝的人精,又岂会不解其意?
要不说文人这张嘴堪比武将手中利刃呢,当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闻言,乔鸿路霎时间老脸涨红,手指颤抖地指向面前二人,眼中怒火中烧。
“老夫不过是循事而论,你二人却这般胡搅蛮缠,含沙射影,难不成是以为老夫有意阻碍你等爱子的仕途坦荡?”
“京都上下,谁人不晓郕国公清廉正直,胸怀国家,尤善发掘英才,委以军中要职,岂会对我等子嗣的成长之路设障?再者,我等后辈在雍州大捷中的微薄之功,相较于全局而言,实乃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怕就怕郕国公……”
说到这里,王茂清故意一顿,言辞间留给群臣无限遐想。
而这番言辞无异于是将乔鸿路架在火上烤了。
若就此偃旗息鼓,难免落下个心虚胆怯的名声;可倘若紧咬着此事不放,又恐被人诟病别有企图。
一场唇枪舌剑的争执,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果不其然,乔鸿路猛地跨前一步,双目如炬,怒视着王茂清,声音低沉而有力。
“王茂清,你究竟是何居心?难道是在暗指老夫蓄意刁难镇远侯?见不得镇远侯立功?”
若是往日王茂清必不会与其争辩,甚至会袖手旁观,任由乔鸿路往宁修言身上泼脏水。
但雍州一事涉及自家儿子的前程,说不得也要争上一争!
故而其未被乔鸿路那逼人的气势所震慑,反倒是脖子一梗,毫不退缩地迎上了那双仿佛能吞噬人的目光,声音同样尖锐而坚定。
“本官可未曾有过此言!但文德殿内诸位大人心中自有公论!”
不给乔鸿路开口辩解的机会,王茂清的神情已转为戏谑,嘴角勾起一抹讥讽之色。
“郕国公与其在此与我们这些不懂战事之人争执不休,何不将心思多放在管教您那两个不争气的公子身上?我们两家的儿子即便是出身文官世家,亦敢于上战场,持刀与镇远侯并肩作战,生死相依!反观您家那两位,出身武将世家,整日里却只知道游手好闲,与一群酒肉朋友四处晃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简直是辱没了门楣!”
“王大人所言是极,郕国公有心管别人家的事儿,不如多操心操心自家儿子,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也!”
墨青恬适时地插话进来,言语间同样不乏尖酸刻薄。
“够了!”
女帝娇斥之声骤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给朕闭嘴,这般吵闹成何体统?当朕的文德殿是闹市场吗?”
沈卿绾知道,倘若自己再不出面打断这场无休止的纷争,接下来指不定这三人还能说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便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他们也能拿出来搅得朝堂不得安宁。
“陛下息怒!”
眼见女帝龙颜大怒,群臣皆惶恐不安,纷纷跪倒在地,大气不敢喘一口。
而恰在此时,一名小太监自文德殿大门悄然步入,绕过群臣,轻手轻脚地靠近陈恩,附在其耳畔低语了几句。
陈恩微微颔首,以一个不易察觉的手势示意小太监退下,随即转身,压低声音对沈卿绾低语了几句。
沈卿绾秀眉轻蹙,眼神不经意间瞥向一旁静默不语的乔鸿路神色复杂。
思索良久方才幽幽一叹,缓缓开口。
“眼下纪元清已经在文德殿外等候传召,郕国公心系之事,也不用争论了!”
闻言,乔鸿路面庞上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僵硬。
纪元清与沈元年这两个名字,于众多老臣而言,并不陌生。
先帝仁厚,当年为雍梁二王保留了一缕血脉,这在某些老臣心中,早已是半公开的秘密。
纪元清的到来,无疑为那三州风云添上了确凿的一笔,证明了三州之乱并非空穴来风。
反之,宁修言之决断,确有先见之明。
但如此一来,岂不意味着自己先前所言不过是一场笑话。
王茂清与墨青恬对视一眼,均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谁能想到打脸来得竟这般快!
“陛下先前之言有失偏颇!”
沈卿绾尚未启唇便见其又道:“此次雍州之战大获全胜,非镇远侯之功,实乃陛下英明决断与英国公援军神速之果,方才能令镇远侯化险为夷!”
顿了顿,乔鸿路接着开口:“诚然,雍州之役,镇远侯或许有微末功绩,但相较于其擅自违抗诏令,改道而行之举,便不值一提,更兼三州之乱,至今未见确凿证据,便是不予镇远侯责罚,已是皇恩浩荡,又如何还能再对其有所嘉赏呢?”
未待沈卿绾启齿,王茂清与墨青恬二人便坐不住了!
宁修言若是无功,那自家儿子岂不是就更没功劳了?
九死一生拿命换来的军功,若给乔鸿路这么一搅和岂不是等于白干了?
明面上他看似是不给镇远侯嘉奖,实则是断送了两家人的前程!
要知道当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王茂清与墨青恬二人几近被吓得瘫软在地。
那可是他们二人的心头肉,纵是有些许瑕疵,但也远胜过郕国公府那两位逆子千百倍!
没有丝毫犹豫,王茂清当即横身出列,朝着沈卿绾躬身行礼。
“陛下,臣以为郕国公之言,纯属无稽之谈!”
沈卿绾闻言,面上不禁掠过一抹讶异,她未曾料到,此刻王茂清竟会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与乔鸿路针锋相对。
随即饶有兴趣问道:“哦?不知王爱卿以为郕国公的哪句话不对?”
“回陛下,臣以为,镇远侯若非遭遇不可预知之险,断不会轻易更改既定路线。此等变故,显然是遭遇了迫使他不得不调整行程的棘手之事,逼不得已之下才决定转向雍州,也正因其临危不乱,方才令麾下众人避免落入敌人圈套之中!镇远侯此番果断决策,恰是为其证明领兵有方!故而,镇远侯此行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若陛下仅犒赏三军而忽略了对镇远侯的嘉奖,恐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所以,微臣斗胆,请陛下嘉奖镇远侯,以安军心!”
乔鸿路闻言,脸色骤变,一双虎目猛地睁大,直视着王茂清,气势汹汹。
“王尚书可是觉着老夫在针对镇远侯府?”
王茂清面色淡然,语气不吭不卑道:“郕国公多虑了,本官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并非意有所指!”
而乔鸿路却在此时指着王茂清的鼻子怒气冲冲。
“老夫跟随先帝身边征战四方的时候,你等不过是一介白身,战场之事你又懂什么?”
王茂清一时语塞,面露窘态,却也不得不承认乔鸿路所言直击自己要害。
“先不论三州之乱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他宁修言也该及时返回京都,将此事上奏陛下圣裁,而不是独断专行,贪功冒进,领着六千人就敢深入虎穴,若非陛下圣明,连夜派遣英国公领兵驰援,他宁修言一旦被梁、荆二州合围便会彻底孤立无援,届时六千人马损失殆尽不说,还平白无故给人送去粮草补给,难不成王大人想要自家儿子同他宁修言一起陪葬不成?”
见王茂清被堵的哑口无言,乔鸿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如刃,缓缓扫过朝堂上的群臣。
“诸位大人,莫非记性不佳?想当年,若非宁修言急功近利,武宁关何以险些落入敌手,危在旦夕?而今……”
墨青恬适时开口打断了乔鸿路想要继续下去的话。
“郕国公此言未免有失公允,当年之事孰是孰非先帝早已明察秋毫,盖棺定论。今日所议之事,何必牵扯陈年往事?若是我等犬子不幸陷于危难,即便身死,那也是为国尽忠,亦是忠魂昭昭,死得其所。陛下念其忠勇,自当厚待我等遗老,而我等为人臣、为人父者,亦能因子女之英勇而荣耀加身,郕国公,以为然否?”
这番话,字里行间暗含机锋,即便是懵懂无知之人,也能品出几分弦外之音,更遑论这满朝的人精,又岂会不解其意?
要不说文人这张嘴堪比武将手中利刃呢,当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闻言,乔鸿路霎时间老脸涨红,手指颤抖地指向面前二人,眼中怒火中烧。
“老夫不过是循事而论,你二人却这般胡搅蛮缠,含沙射影,难不成是以为老夫有意阻碍你等爱子的仕途坦荡?”
“京都上下,谁人不晓郕国公清廉正直,胸怀国家,尤善发掘英才,委以军中要职,岂会对我等子嗣的成长之路设障?再者,我等后辈在雍州大捷中的微薄之功,相较于全局而言,实乃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怕就怕郕国公……”
说到这里,王茂清故意一顿,言辞间留给群臣无限遐想。
而这番言辞无异于是将乔鸿路架在火上烤了。
若就此偃旗息鼓,难免落下个心虚胆怯的名声;可倘若紧咬着此事不放,又恐被人诟病别有企图。
一场唇枪舌剑的争执,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果不其然,乔鸿路猛地跨前一步,双目如炬,怒视着王茂清,声音低沉而有力。
“王茂清,你究竟是何居心?难道是在暗指老夫蓄意刁难镇远侯?见不得镇远侯立功?”
若是往日王茂清必不会与其争辩,甚至会袖手旁观,任由乔鸿路往宁修言身上泼脏水。
但雍州一事涉及自家儿子的前程,说不得也要争上一争!
故而其未被乔鸿路那逼人的气势所震慑,反倒是脖子一梗,毫不退缩地迎上了那双仿佛能吞噬人的目光,声音同样尖锐而坚定。
“本官可未曾有过此言!但文德殿内诸位大人心中自有公论!”
不给乔鸿路开口辩解的机会,王茂清的神情已转为戏谑,嘴角勾起一抹讥讽之色。
“郕国公与其在此与我们这些不懂战事之人争执不休,何不将心思多放在管教您那两个不争气的公子身上?我们两家的儿子即便是出身文官世家,亦敢于上战场,持刀与镇远侯并肩作战,生死相依!反观您家那两位,出身武将世家,整日里却只知道游手好闲,与一群酒肉朋友四处晃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简直是辱没了门楣!”
“王大人所言是极,郕国公有心管别人家的事儿,不如多操心操心自家儿子,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也!”
墨青恬适时地插话进来,言语间同样不乏尖酸刻薄。
“够了!”
女帝娇斥之声骤然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给朕闭嘴,这般吵闹成何体统?当朕的文德殿是闹市场吗?”
沈卿绾知道,倘若自己再不出面打断这场无休止的纷争,接下来指不定这三人还能说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便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他们也能拿出来搅得朝堂不得安宁。
“陛下息怒!”
眼见女帝龙颜大怒,群臣皆惶恐不安,纷纷跪倒在地,大气不敢喘一口。
而恰在此时,一名小太监自文德殿大门悄然步入,绕过群臣,轻手轻脚地靠近陈恩,附在其耳畔低语了几句。
陈恩微微颔首,以一个不易察觉的手势示意小太监退下,随即转身,压低声音对沈卿绾低语了几句。
沈卿绾秀眉轻蹙,眼神不经意间瞥向一旁静默不语的乔鸿路神色复杂。
思索良久方才幽幽一叹,缓缓开口。
“眼下纪元清已经在文德殿外等候传召,郕国公心系之事,也不用争论了!”
闻言,乔鸿路面庞上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僵硬。
纪元清与沈元年这两个名字,于众多老臣而言,并不陌生。
先帝仁厚,当年为雍梁二王保留了一缕血脉,这在某些老臣心中,早已是半公开的秘密。
纪元清的到来,无疑为那三州风云添上了确凿的一笔,证明了三州之乱并非空穴来风。
反之,宁修言之决断,确有先见之明。
但如此一来,岂不意味着自己先前所言不过是一场笑话。
王茂清与墨青恬对视一眼,均是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谁能想到打脸来得竟这般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