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惊魂录:恐怖故事合集 > 第156章 援朝归乡诡事

惊魂录:恐怖故事合集 第156章 援朝归乡诡事

    在我家的记忆深处,藏着一段尘封已久、透着悚然寒意的往事,那是关于我太姥爷——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传奇经历。

    太姥爷当年从内蒙古响应号召,奔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那是个通讯基本靠吼、写信都艰难无比的年代,一别便是近五年。五年里,家中老小只能在无尽的思念与担忧中,苦盼亲人归。

    终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太姥爷和战友们完成使命。上级领导看重太姥爷的英勇,在北京特意划出一亩地,邀他接家人来京定居,开启安稳新生活。然而,对于在内蒙古深山土生土长的太姥爷来说,故乡的山水、老宅的烟火,是心底最无法割舍的眷恋。更何况,与妻儿分别太久,那份思念如潮水般汹涌,归乡的念头无比强烈。于是,太姥爷婉拒好意,与一位同乡战友结伴,骑马踏上归乡路。

    内蒙古的山连绵起伏,路途遥远且崎岖。二人在马背上颠簸了近一周,才终于望见同乡兵家乡的轮廓。傍晚时分,夜幕如墨,只有几点寒星在天际闪烁。马蹄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敲打着归乡者的心。

    晚上10点左右,他们终于来到同乡兵家所在的小山村。村子在群山环抱中,一片死寂,不见一丝灯火。同乡兵兴奋地呼喊着家人,然而回应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声。太姥爷心中莫名涌起一丝不安,却又安慰自己,或许大家都睡了。

    推开那扇摇摇欲坠的木门,“嘎吱”声在静谧夜里格外刺耳。屋内弥漫着一股腐臭与陈旧混合的怪味,令人作呕。借着微弱月光,太姥爷看到同乡兵的老婆孩子正坐在炕沿,眼神空洞呆滞,仿佛两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的脸在黑暗中泛着诡异的青白色,嘴唇毫无血色。

    同乡兵的老婆缓缓起身,声音沙哑含糊:“你们饿了吗,我给你们做饭吃?”那声音仿佛从地底下传来,透着彻骨寒意。这时,他家小孩突然蹿到同乡兵身边,几乎贴着他耳朵,一字一顿地说:“我要吃爸爸的耳朵。”那声音尖锐又怪异,仿佛带着某种不可名状的恶意。

    太姥爷头皮一阵发麻,一股强烈的恐惧涌上心头。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同乡兵老婆已走到土灶前,拿起那口布满铁锈的锅。她缓缓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个扭曲的笑容,张开嘴,“噗噗噗”吐出三口浓稠的黑血,溅落在锅里,阴森地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东西。”

    太姥爷再也忍不住,一把拉住同乡兵,转身就往门外冲。他们飞身上马,疯狂地抽打马背。身后,同乡兵的老婆孩子像被一股无形力量操控,紧紧追随。他们的身影在月光下愈发模糊,双脚似未着地,而是在空中飘行,嘴里还不断重复着:“为什么不留在家里吃饭,你们跑什么?”那声音如鬼魅般在耳边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不知跑了多久,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洒下,那两个恐怖身影才在光芒中渐渐消散。太姥爷和同乡兵早已大汗淋漓,仿佛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太姥爷虽胆大,但心中疑惑如麻,决定中午回去弄个明白。中午,烈日高悬,可那座小山村依旧透着丝丝寒意。再次走进那间屋子,一股更为浓烈的腐臭扑面而来。炕上,两具白骨赫然在目,空洞的眼窝仿佛在诉说着无尽冤屈。而在屋子角落里,两只黄皮子正上蹿下跳,眼神狡黠又诡异。

    太姥爷心中明白,这绝非寻常之事。他赶忙从镇上请来一位颇有名望的先生。先生一进屋子,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他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在屋内四处撒下糯米,燃起几炷香。随着香烟袅袅升起,屋内温度骤降,一股阴森之气扑面而来。

    先生告诉太姥爷,这家人很可能是遭土匪杀害,死后怨气不散,才引来了黄皮子借尸还魂。只有让他们入土为安,超度冤魂,才能平息这场灾祸。在先生主持下,他们将两具白骨妥善安葬,又在坟前做法事。随着法事结束,那股萦绕在村子上空的阴森气息渐渐消散。

    多年后,太姥爷讲起这段经历,眼中仍会闪过一丝恐惧。那是一段充满战火与诡秘的岁月,也是家族历史中一段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