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凭实力截胡 > 第362章 拥兵十八万

三国凭实力截胡 第362章 拥兵十八万

    “琳以为可!”陈琳一脸认可。

    “如此,大善。”

    袁绍面色缓和了些,点点头后转头看向亲卫,命令道:“传吾命令,让东莱董昭多加招兵买马,多多打探徐州情报。准备好随时出兵徐州。”

    “诺!”

    他的亲卫恭敬行了一礼,离开大帐。

    “主公,董公仁才去东莱数月,便稳固了东莱,可谓是大才啊!有董公仁在东莱,我等谋划徐州想必也会轻松很多。”郭图笑着称赞。

    “嗯!”

    袁绍点了点头,对董昭的能力还是认可的。

    董昭是他的参军,还兼任东莱郡守。

    能力还是强的,才去东莱,不但把东莱的世家治理的服服帖帖。

    连东莱的民生也治理得非常不错。

    确实是个能力很强的大才。

    想到东莱,他又想到北海,眉头一皱,心中有了疑惑。

    看向众人问道:“这北海?”

    “主公,北海可不管不顾。亦可给那个周仓添一把火,逼迫逼迫这个周仓。”

    郭图赶忙开口,他心中也是有些想法。

    全都让许攸说了,岂不是显得自己没用?

    “此话怎讲?”

    袁绍有些欣喜。

    谋士多就是好,什么问题都有计谋。

    郭图笑了笑:“主公,不管不顾,则是因为北海不能威胁我等,故而我等不用管之。而逼迫周仓,则是我大军压去周仓背后,逼迫周仓拼命攻打北海。”

    袁绍想了想,轻声命令道:“还是逼迫周仓吧!这北海,还是想办法夺取的好。如此,这件事就交给公则了。”

    “诺!”郭图抱拳应诺。

    ......

    五月初五。

    早晨。

    韩明才起床,还没洗漱,典韦许褚韩勇三人便来到他们面前。

    许褚抱拳禀报道:“主公,邺城有消息传来,众文武已经在大殿等候。”

    “嗯,可知是说什么?”韩明轻声问道。

    “应该是关于兵马和后勤。”韩勇回道。

    “嗯!”

    韩明点点头:“待某洗漱!”

    在侍女的服侍下洗漱一番后,韩明直接前往大殿。

    到了大殿,众文武已经整整齐齐的站好了。

    看着众人脸上的喜色,韩明心中一动。

    莫非有什么好事?

    众文武看见韩明,齐声拜道:“拜见主公!”

    “诸公免礼!”韩明笑着点点头,看向沮授。

    问道:“公与,邺城消息?”

    沮授一脸喜色:“回禀主公,邺城消息传来,今我军五万新兵已经募齐。”

    “新兵募齐了?”

    韩明眼中一亮。

    田丰沉声道:“没错,主公,今我们算了一下,我冀州足足有十八万大军。”

    “十八万?嘶~”旁边的典韦惊呼出声。

    “那么多大军?”许褚也是瞪大双眼。

    众文武此刻也是满脸兴奋之色。

    十八万大军啊!

    比之董卓,丝毫不弱啊!

    没想到短短数月,主公兵马差不多翻了个倍。

    是了!

    新兵五万,主公得上党至少一万,白波好像也是两万左右。

    韩明呼吸有些急促,惊讶道:“十八万大军?那么多了?”

    要知道,要是真的有十八万大军,自己绝对是兵马第二多的诸侯了。

    只不过按二十抽一,二十万大军自己也养得起。

    当然,这种抽,肯定要排除一些老幼。

    甚至也要排除官吏工匠商人那些。

    但对冀州来说,肯定是算不上穷兵黩武的。

    冀州加上河内和平原,足有六百万人。

    如今占据上党和河东的一些地盘,加上白波那十余万老弱妇孺,至少多了三十万人。

    这时候,六百余万的大地盘,还是冀州,养二十万大军是肯定能支持的。

    对人口,他也是有了大致了解。

    书上记载,157年冀州人口差不多六百万。

    如果加上隐藏人口,可能要接近七百万人。

    毕竟那时候冀州养得起。

    然后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乱,加上黄巾之乱,冀州差不多损失了一百多万人。

    能登记的人口在五百万左右,也是正常。

    毕竟冀州是华北平原,河流也多,恢复快,很多人都跑来冀州避乱。

    损失人口多的,却是中原。

    南北两地人口损失是没有中原多的。

    十抽一,属于穷兵黩武。

    麾下六百多万人,二十万大军,又是冀州,和穷兵黩武倒是没多大关系。

    沮授打断了韩明的思考,他恭敬说道:“主公,不多了,其中差不多三万是我们新得的。并且,邺城那边传来消息,后勤那边眼下可能有些吃力。但只要数月,便可处理好。”

    “十八万大军,公与,你细细道来。”韩明有些好奇地问。

    虽然心中有个大致猜测,但还是让麾下详细说出来比较好。

    “诺!”

    沮授正色的点点头,舔了舔嘴唇。

    不紧不慢地开口:“回禀主公!”

    “我冀州本有大军,邺城六万六千余。”

    “河间一万五千余,平原一万五千余,河内一万余。”

    “涉县魏县各五千余,计一万。”

    “渤海乐平常山中山各数千郡兵,不记入战兵。”

    “故我冀州大军原为十一万六千余。”

    “攻打上党,得一万余兵,攻河东,得一万八千兵。”

    “共得二万八千余兵,但我军却损失六千余人。故计二万一千余。”

    “属下估计,济南损失兵马三四千。”

    “如此,便有大军十三万三千兵马。”

    “今五万新兵募齐!”

    “我冀州实际兵马,为十八万三千余,计十八万大军。”

    他说完,也是欣喜地看着韩明。

    主公有了那么多大军,冀州会更加稳固。

    实力会更强。

    虽然兵马多了后勤吃力是正常。

    但利远远大于弊。

    “这粮草......足够吗?”韩明有些不确定的问。

    但心中却不怎么担忧。

    历史上诸侯讨董。

    也是二十多万大军,冀州都能养一年。

    至少需要两百万石粮草。

    自己来了,不但为冀州省了很多粮草。

    冀州还发展了一两年。

    加上甄家也给了三十万石粮草。

    十八万大军,粮草肯定是足够的。

    何况,吃完了再过不到半年又是秋收。

    “主公放心,眼下我冀州府库粮草不下二百万石。”

    “就算十八万大军每日按战时算粮,一日一人五斤,也足够我十八万大军吃八月。”

    “何况,不上战场的士卒一日不过三四斤粮。”

    “不但能支撑到秋收,还能有剩余。”

    “只不过,加上我军救助流民和援助并州。”

    “或要消耗数十万石。”

    “到秋收时,恐我冀州府库粮草可能会没多少库存。”

    “若是将来占据河北,养兵数十万,或需要冀州世家大族相助。”

    田丰一脸笃定的回道。

    他知道并州和那些流民是拖冀州的步伐。

    但这是为了长久利益,也是必须要资助这些流民和贫困地区的。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