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第49章 还是结了婚
语文课,每天一段《zui高指shi》读、写、背、默写后再教些语文知识。
艾书在黑板上写:“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同学们,这是一篇古训,说的是一位80岁的老人讨了一个小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大女人生的是姑娘已有了女婿。老人对财产要有个交待,于是写下这篇遗嘱,叫女婿安心带好小舅子。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可以读出多种,至少两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读一遍或几遍,看此文表述的意思。给文章加标点符号。悟出点道理的请举手。”
约过分把钟,六年级的宁发举手:“老师,这篇文章可以这样读:‘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
同级同学艾忠举手:“老师,这之28个,可以读成一首诗:‘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
艾书很高兴:“两人读的都对。宁发理解的就是那女婿理解的,八十老翁当时也是这样故意停顿念的。艾忠理解的就是小儿子长大告官,县官这样判,把财产判给老翁儿子。所以标点符号很重要。标点符号也是文章。”
学校提倡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这个好人好事是师生做得最多的。一年多来,拾到钱上交的有268人次,上交1角钱的1人,上交5分钱的3人次,上交2分钱的8人次,其余全是拾到一分钱上交的,共计已积累2元9角7分钱,艾书与司、陆老师商量:用这个钱去买一把理发推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约需5元钱,帮学生理发。这里离街集太远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两年没理发了。三人商定,请公社书记进城开会时代买,超过的钱三人平摊。
推剪买到后,三人一人摊7角2分钱。工具到的第一个星期六半天和星期天,艾书和司老师两人就给41个学生理了发。
艾书暗暗计算婚期来到,不打算回去,也不告诉同事,也不告诉朋友。这个婚姻值不得庆贺。这个婚姻不打算长久,反正是要离婚的。
话说艾书在学校,先是老师一道,后一周只他一人,已坚守两个星期。除上课外,理了40多个学生和几个农民的发,时间打发得充实。这一周末是婚期,也不打算回家。一是路太远,回家一趟膝关节要痛二、三天。二是结婚事宜已交待好的,可以不去。三是在学校再理几十个学生的发。那全校学生的发都理一遍了。
陆老师从区中心校站队学习班回来了,说中心校“司令”安排他回校工作,换艾书下周一去区中心校参加“站队回炉补课学习班。”学习时间不限。
艾书星期六上午上完课,吃过早饭,匆匆上路。一路思考还是回家吧。不回家,如有人看见我在街上,结婚都不回家,怕要把老妈气死。
路过大姐家门口,顺便休息喝点水。大姐说:“正等你哩。你再不来,我得先去稳住老妈。你不去,媳妇倒也接的来,但老妈肯定有想法。”稍停片刻又说:“还有,两个老师给你打(织)的毛衣,一个织身子,一个织袖子和衣领,三天就打(织)好,你来正好带起回家穿。”
艾母看到艾书把大姐接起一道来了,格外高兴。那锥子式的脚踱踱地一会忙进,一会忙出。艾父说:“你妈就在这二十天没听哼过。”
晚上,大姐打听到艾书没有另外的衣裤,趁艾书睡下后,把他的衣裤拿来洗了,并连夜炕干。
一向重仪表的艾书穿二位女教师刚给他织的红毛绒衣,高领下翻,折处白布衬衣口稍露,显得与众不同,女方家亲戚邻居都来围观。人群中窃窃私语,有说:“嗨,这于一不咋,还找了个好姑爷。”有说“那姑爷好象不在乎”。艾书原只知女方的姓,这时才知道名叫“于一。”
中午饭后,是发亲的 时候了,艾书站在路口,两位正接二叔二婶在里屋轻声交谈片刻,没在堂屋举行发亲仪式,也没有向岳母及亲人辞别,正送直径把新娘带来一同上路。沿路是很闹热的。接亲队伍12人,送亲队伍24人,天久雨,路稀滑,特别是几处田埂小路,一不小心就要摔进田里。大家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踩实前进,30多人拉长6、70米,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沿途寨子里的人们都站在门口观看。
陪奁与一般农民无异:一口红泥水漆的米粮柜子和一口装针线用的箱子上搭一付枕头。
农村红白喜事是不请客的,听到的来了欢迎,不来的理解。因此筹办时,只凭分析客数作准备。八人一桌。艾书的喜酒,时间紧迫知道的人不多,总预计12桌,堂屋里摆席,一巡三桌。受物质和经济条件所限,自己家没有肥猪,平价买肉买不到,议价肉买不起,只能办素席,炒菜全用菜籽油。菜就这么几个:“油炸洋芋,炒洋芋丝,炒红萝卜片、炒豆腐干、白菜丝煮面条、油煮白萝卜坨,各一碟。汤是连渣闹菜豆腐,只有汤是随便吃,吃完可加。饭以玉米面为主,添加少量大米,玉米面大米八比一。
送礼、礼金礼品几乎各半。礼金,本寨子多是送五角。外村寨多是八角,亲戚有送1元、1元2角、1元5角的,有几人送2元、3元,最多的一户是大姐家送5元。礼品有半升、一升包谷、大豆、芸豆的,有两升洋芋(约10斤)的,有送红萝卜、白萝卜的。有10个、12个、15个鸡蛋的,有送1包(约半斤)茶叶的。艾书家一个进出屋子,外屋是收礼室,里屋(称房圈)是新房也是储物室。
艾书是北半公社唯一在职、领国家工资的”县校“老师,又是原高级社主任的儿子,举办婚礼,无论是原有礼尚往来的,或只是认识的,或是一知半会的,来客不少。客人超过原预计两倍,饭菜不够又做,加饭三次,造成席间断断续续的。席从午餐摆起,一直摆到半夜。近客走完,远客安置好,礼品摆满新房地下,需归类收拢堆放,收拾洗涮完炊具碗碟瓢筷,已是鸡叫。新娘新郎和衣躺了一会,客人们就来了。新娘急忙先起来待客。
新房布置:新松木造的3尺3寸宽的、来不及上漆的木床,新竹床巴上铺稻草、稻草上铺新蒲草席、新棉絮理上新里子、帐架来不及做,就用新绳拉四角在楼枕上新蚊帐,艾书从心底感受腿疾父亲和沉疴母亲用心何等良苦,超短时间何等辛苦!母亲脚都走得红肿了,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艾书一个人先吃了点早饭,告别在坐客人,急忙上路去区中心校“回炉补课”。一路上思考着用何策略摆脱这没完没了的纠缠。
艾书在黑板上写:“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同学们,这是一篇古训,说的是一位80岁的老人讨了一个小女人生了一个儿子。大女人生的是姑娘已有了女婿。老人对财产要有个交待,于是写下这篇遗嘱,叫女婿安心带好小舅子。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可以读出多种,至少两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读一遍或几遍,看此文表述的意思。给文章加标点符号。悟出点道理的请举手。”
约过分把钟,六年级的宁发举手:“老师,这篇文章可以这样读:‘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
同级同学艾忠举手:“老师,这之28个,可以读成一首诗:‘八十老翁生一子,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他人不得占,用此书作官判据。”
艾书很高兴:“两人读的都对。宁发理解的就是那女婿理解的,八十老翁当时也是这样故意停顿念的。艾忠理解的就是小儿子长大告官,县官这样判,把财产判给老翁儿子。所以标点符号很重要。标点符号也是文章。”
学校提倡做好人好事。“拾金不昧”这个好人好事是师生做得最多的。一年多来,拾到钱上交的有268人次,上交1角钱的1人,上交5分钱的3人次,上交2分钱的8人次,其余全是拾到一分钱上交的,共计已积累2元9角7分钱,艾书与司、陆老师商量:用这个钱去买一把理发推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约需5元钱,帮学生理发。这里离街集太远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两年没理发了。三人商定,请公社书记进城开会时代买,超过的钱三人平摊。
推剪买到后,三人一人摊7角2分钱。工具到的第一个星期六半天和星期天,艾书和司老师两人就给41个学生理了发。
艾书暗暗计算婚期来到,不打算回去,也不告诉同事,也不告诉朋友。这个婚姻值不得庆贺。这个婚姻不打算长久,反正是要离婚的。
话说艾书在学校,先是老师一道,后一周只他一人,已坚守两个星期。除上课外,理了40多个学生和几个农民的发,时间打发得充实。这一周末是婚期,也不打算回家。一是路太远,回家一趟膝关节要痛二、三天。二是结婚事宜已交待好的,可以不去。三是在学校再理几十个学生的发。那全校学生的发都理一遍了。
陆老师从区中心校站队学习班回来了,说中心校“司令”安排他回校工作,换艾书下周一去区中心校参加“站队回炉补课学习班。”学习时间不限。
艾书星期六上午上完课,吃过早饭,匆匆上路。一路思考还是回家吧。不回家,如有人看见我在街上,结婚都不回家,怕要把老妈气死。
路过大姐家门口,顺便休息喝点水。大姐说:“正等你哩。你再不来,我得先去稳住老妈。你不去,媳妇倒也接的来,但老妈肯定有想法。”稍停片刻又说:“还有,两个老师给你打(织)的毛衣,一个织身子,一个织袖子和衣领,三天就打(织)好,你来正好带起回家穿。”
艾母看到艾书把大姐接起一道来了,格外高兴。那锥子式的脚踱踱地一会忙进,一会忙出。艾父说:“你妈就在这二十天没听哼过。”
晚上,大姐打听到艾书没有另外的衣裤,趁艾书睡下后,把他的衣裤拿来洗了,并连夜炕干。
一向重仪表的艾书穿二位女教师刚给他织的红毛绒衣,高领下翻,折处白布衬衣口稍露,显得与众不同,女方家亲戚邻居都来围观。人群中窃窃私语,有说:“嗨,这于一不咋,还找了个好姑爷。”有说“那姑爷好象不在乎”。艾书原只知女方的姓,这时才知道名叫“于一。”
中午饭后,是发亲的 时候了,艾书站在路口,两位正接二叔二婶在里屋轻声交谈片刻,没在堂屋举行发亲仪式,也没有向岳母及亲人辞别,正送直径把新娘带来一同上路。沿路是很闹热的。接亲队伍12人,送亲队伍24人,天久雨,路稀滑,特别是几处田埂小路,一不小心就要摔进田里。大家都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踩实前进,30多人拉长6、70米,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沿途寨子里的人们都站在门口观看。
陪奁与一般农民无异:一口红泥水漆的米粮柜子和一口装针线用的箱子上搭一付枕头。
农村红白喜事是不请客的,听到的来了欢迎,不来的理解。因此筹办时,只凭分析客数作准备。八人一桌。艾书的喜酒,时间紧迫知道的人不多,总预计12桌,堂屋里摆席,一巡三桌。受物质和经济条件所限,自己家没有肥猪,平价买肉买不到,议价肉买不起,只能办素席,炒菜全用菜籽油。菜就这么几个:“油炸洋芋,炒洋芋丝,炒红萝卜片、炒豆腐干、白菜丝煮面条、油煮白萝卜坨,各一碟。汤是连渣闹菜豆腐,只有汤是随便吃,吃完可加。饭以玉米面为主,添加少量大米,玉米面大米八比一。
送礼、礼金礼品几乎各半。礼金,本寨子多是送五角。外村寨多是八角,亲戚有送1元、1元2角、1元5角的,有几人送2元、3元,最多的一户是大姐家送5元。礼品有半升、一升包谷、大豆、芸豆的,有两升洋芋(约10斤)的,有送红萝卜、白萝卜的。有10个、12个、15个鸡蛋的,有送1包(约半斤)茶叶的。艾书家一个进出屋子,外屋是收礼室,里屋(称房圈)是新房也是储物室。
艾书是北半公社唯一在职、领国家工资的”县校“老师,又是原高级社主任的儿子,举办婚礼,无论是原有礼尚往来的,或只是认识的,或是一知半会的,来客不少。客人超过原预计两倍,饭菜不够又做,加饭三次,造成席间断断续续的。席从午餐摆起,一直摆到半夜。近客走完,远客安置好,礼品摆满新房地下,需归类收拢堆放,收拾洗涮完炊具碗碟瓢筷,已是鸡叫。新娘新郎和衣躺了一会,客人们就来了。新娘急忙先起来待客。
新房布置:新松木造的3尺3寸宽的、来不及上漆的木床,新竹床巴上铺稻草、稻草上铺新蒲草席、新棉絮理上新里子、帐架来不及做,就用新绳拉四角在楼枕上新蚊帐,艾书从心底感受腿疾父亲和沉疴母亲用心何等良苦,超短时间何等辛苦!母亲脚都走得红肿了,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艾书一个人先吃了点早饭,告别在坐客人,急忙上路去区中心校“回炉补课”。一路上思考着用何策略摆脱这没完没了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