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第70章 还是太年轻了
又是一个晴天的旁晚,区委英书记吃过晚饭后,习惯在那礼堂旁山边上了望学校,看到学校基建天天有进步,就说:“走,去看看学校修建去。”有两三位领导应声陪同。艾书急忙从厢架上下来迎接领导们。英书记说“修建进展不错,看来下学期开学就能用上新校舍。”
艾书说:“等不到下学期,上学期也就是秋季学期,就能搬进去。”
英书记:“我说的时间与你说的都一样。”
艾书:“哦?”
英书记一开口就被钻了空子,心中已不悦。又说:“艾书啊艾书,你倒是肯动脑筋,点子多,但你每个学生三背煤灰,欠周到。你看我三个孩子在读书,三三得九,九背灰,这又是热天,火烧得小,一个月箩把灰,要凑到哪个时候?三个月凑齐,只有专门买煤烧灰了。”
艾书说:“我们又有规定,家庭缺劳动力的,可以向班主任申请减免。”
英书记:我才40岁,是缺劳动力的吗?”
艾书说:“书记,如果资金是够的,我们也就不去求爷爷拜奶奶的要物资、开枯条了。”
扯到资金,刺到领导的痛处。英书记冒火了:“艾书啊艾书,你太不了解区委的难处了,是哪个有钱不拿给你们用呀?”随即呼唤左右:“走了,走了,一来就专说为难!”
艾书脑筋一直打转转:“我又是哪句说错了?”
艾书把老师家访定为硬任务:教师对所教学生每个学期要普遍家访一次,领导人员不少于访30家。
平时尽量抽时家访。
离学校约3公里远的一个老先生,有孙子在莺咀小学该读初中,大家都怕去他家家访,但又不得不去,这次去访,约艾书一道。
老先生姓蒙,本是孟子后裔,又有些学识,一生教书启蒙,大家都称他“蒙老先生。”
蒙老先生端坐床前板凳上,鹤发童颜,白须三寸长余。有老师以前来过似曾相识,他热情招呼:“老师们光临寒舍,蓬荜增辉,请坐、请坐。”
艾书回答:“过誉、过誉,晚生特来拜访蒙老先生,还望多多赐教。”
柯信指着艾书:“他是我们学校现在的总头头。”
蒙老先生:“那就是校长嘛。”
艾书:“禀告老先生,现在不称‘校长’了,长是‘四旧’要破除,统称同志。”
蒙老先生:“改去该来‘长’不要了,那队长称队头、家长称家头,意思都变了。哎,不可理喻。还是要称校长。”
“校长贵姓?”
艾书:“免贵姓艾名书。”
蒙老:“好名好名,艾书,爱书。”“何方人氏?”
艾书:“本区龙河公社。”
蒙老:“校长这样年富,想必令尊令堂一定健在?”
艾书:“家父腿残,家母旧疾,但精神可以。”
蒙老:“昆玉几何?”
艾书:“弟兄三个 我占行三。大哥参军战斗牺牲已十年又六。”
蒙老指着与艾书同坐一条板凳的秦惠:“可是令阃?”
艾书:“不不不不,是同仁秦老师。拙荆在家务农。”
蒙老:“老朽言语唐突,请谅请谅。”
艾书:“不知者不为过,何谈见谅。”
蒙老:“贵眷子女几何?”
艾书:“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之中。”
蒙:“弄璋?弄瓦?”
艾书:“是个女儿。”
蒙老:“甚好,甚好。校长春秋正富,以后肯定儿女绕膝。”
艾书:“托老先生吉言,谢过谢过。”又说:“老先生学富五车,晚生一行,今后常来拜望,还望多多赐教。”
蒙老:“老朽何德何能,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艾书一行与蒙老先生边喝茶边聊一会,告辞出门,秦惠说:“你是从哪里学的这些?你们简直像打苗话。去年跟冯头头来,象扯相声,话不投机,急忙告别。”
一路上,秦惠等几位女教师问,要如何才能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柯信说:“第一、到老百姓家不要嫌灰,喊你坐,再灰再脏也要坐下去。第二、拿什么都要接受,比如喝酒,要接来喝一口,比如敬你的叶子烟,你要接住还要包一支,点火吸几口,这样家长老百姓才能瞧得起你。第三、农村留歇,就是留宿,要很亲近的才说留歇,不要轻易拒绝歇。”她们问艾书:“真的?”艾书:“嗯。”
到了岩头上一家长家,那家长尤如喜从天降:“我们两个老人一百多岁了,就这个儿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第一次看见老师,今天无论如何不走了,要同我歇一晚上。”随即拿出上好的山烟叶——骑马叶,每人递了两匹。这骑马叶,一匹四张叶子,两匹就是八张叶子,柯信示意秦惠等女老师收下。一行人其实只有柯信吸山烟,她们学着柯信的动作,各包了一支卷山烟,点火一吸,呛得“吭吭”直咳,眼泪花子都出来了。那家长又一再挽留要同他歇一晚上,秦惠等女老师更是接连催:“走了,走了,怕黑了。”越催,那家长越是要留与他歇一晚上。秦惠催的急,那叶子烟气就越呛,要走又不识路。出了门来,女老师们有位坐了一屁股灰,有位坐到猪食水,把屁股坐湿了,有位甚至坐的鸡屎。再加上两匹骑马叶子烟把那衣袋揣得胀鼓鼓的,艾书看来忍不住侧转身去笑,秦惠问:“你笑什么?”艾书说:“我笑那母牛吃草多了,肚子胀鼓鼓的。”秦惠忽然意识被奚落了,给艾书和柯信几个巴巴锤。大家乐得肚子都笑疼起来。
一天清晨,天微微亮,艾书看了看手表,才6点过。他不准备再睡着了,像往常一样,睡醒后习惯,思考着一些事情,或今天或明天或昨天。“一转眼来中心校五个多月,和教师相处4个月中,有冲突有和平,但更多的是冲突,需尽力缓解一下矛盾。”“要过端午节了,放端午节!端午不逢星期。星期天就把端午节的课提前上,端午节连星期六半天,这样教师们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过节。”早学习时,艾书宣布了此事,然后说:“能回家的、想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不想回家的同我回家玩风景、游百病。决定去的考虑好,下午给我讲一声,我好带信给家里做好中午饭,好好玩一天。”
艾书的决定,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欢迎。中心校20几名教师,除几个选择回家外,其余20人选择同艾书一道游玩。一路欢歌笑语,心情愉快。艾树在区工作时,和一些老师相识,陪吃中午饭后带来鱼网,下河网鱼助兴。晚饭后,多数教师赶回莺咀,教过艾书的三位老师和洪才留宿,第二天再回去。艾父艾母见儿子的同事们来,乐呵呵的,做饭煮腊肉,磨浆作菜豆腐,忘记了自己身残有病。
游玩时,老师们看见艾书家山后有茂密的山林,有人提出请帮助买床枋,有人提出买木板做个木箱。艾书一概应承。因为他家楼上有现成 的。第二天,请赶马车的侄儿把这些木材运到学校,让需要的人各取所需。
艾书的一些不寻常举措引起了区委领导的注意,书记说:“这人还是太年轻了!”
艾书说:“等不到下学期,上学期也就是秋季学期,就能搬进去。”
英书记:“我说的时间与你说的都一样。”
艾书:“哦?”
英书记一开口就被钻了空子,心中已不悦。又说:“艾书啊艾书,你倒是肯动脑筋,点子多,但你每个学生三背煤灰,欠周到。你看我三个孩子在读书,三三得九,九背灰,这又是热天,火烧得小,一个月箩把灰,要凑到哪个时候?三个月凑齐,只有专门买煤烧灰了。”
艾书说:“我们又有规定,家庭缺劳动力的,可以向班主任申请减免。”
英书记:我才40岁,是缺劳动力的吗?”
艾书说:“书记,如果资金是够的,我们也就不去求爷爷拜奶奶的要物资、开枯条了。”
扯到资金,刺到领导的痛处。英书记冒火了:“艾书啊艾书,你太不了解区委的难处了,是哪个有钱不拿给你们用呀?”随即呼唤左右:“走了,走了,一来就专说为难!”
艾书脑筋一直打转转:“我又是哪句说错了?”
艾书把老师家访定为硬任务:教师对所教学生每个学期要普遍家访一次,领导人员不少于访30家。
平时尽量抽时家访。
离学校约3公里远的一个老先生,有孙子在莺咀小学该读初中,大家都怕去他家家访,但又不得不去,这次去访,约艾书一道。
老先生姓蒙,本是孟子后裔,又有些学识,一生教书启蒙,大家都称他“蒙老先生。”
蒙老先生端坐床前板凳上,鹤发童颜,白须三寸长余。有老师以前来过似曾相识,他热情招呼:“老师们光临寒舍,蓬荜增辉,请坐、请坐。”
艾书回答:“过誉、过誉,晚生特来拜访蒙老先生,还望多多赐教。”
柯信指着艾书:“他是我们学校现在的总头头。”
蒙老先生:“那就是校长嘛。”
艾书:“禀告老先生,现在不称‘校长’了,长是‘四旧’要破除,统称同志。”
蒙老先生:“改去该来‘长’不要了,那队长称队头、家长称家头,意思都变了。哎,不可理喻。还是要称校长。”
“校长贵姓?”
艾书:“免贵姓艾名书。”
蒙老:“好名好名,艾书,爱书。”“何方人氏?”
艾书:“本区龙河公社。”
蒙老:“校长这样年富,想必令尊令堂一定健在?”
艾书:“家父腿残,家母旧疾,但精神可以。”
蒙老:“昆玉几何?”
艾书:“弟兄三个 我占行三。大哥参军战斗牺牲已十年又六。”
蒙老指着与艾书同坐一条板凳的秦惠:“可是令阃?”
艾书:“不不不不,是同仁秦老师。拙荆在家务农。”
蒙老:“老朽言语唐突,请谅请谅。”
艾书:“不知者不为过,何谈见谅。”
蒙老:“贵眷子女几何?”
艾书:“只有一个,尚在襁褓之中。”
蒙:“弄璋?弄瓦?”
艾书:“是个女儿。”
蒙老:“甚好,甚好。校长春秋正富,以后肯定儿女绕膝。”
艾书:“托老先生吉言,谢过谢过。”又说:“老先生学富五车,晚生一行,今后常来拜望,还望多多赐教。”
蒙老:“老朽何德何能,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艾书一行与蒙老先生边喝茶边聊一会,告辞出门,秦惠说:“你是从哪里学的这些?你们简直像打苗话。去年跟冯头头来,象扯相声,话不投机,急忙告别。”
一路上,秦惠等几位女教师问,要如何才能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柯信说:“第一、到老百姓家不要嫌灰,喊你坐,再灰再脏也要坐下去。第二、拿什么都要接受,比如喝酒,要接来喝一口,比如敬你的叶子烟,你要接住还要包一支,点火吸几口,这样家长老百姓才能瞧得起你。第三、农村留歇,就是留宿,要很亲近的才说留歇,不要轻易拒绝歇。”她们问艾书:“真的?”艾书:“嗯。”
到了岩头上一家长家,那家长尤如喜从天降:“我们两个老人一百多岁了,就这个儿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第一次看见老师,今天无论如何不走了,要同我歇一晚上。”随即拿出上好的山烟叶——骑马叶,每人递了两匹。这骑马叶,一匹四张叶子,两匹就是八张叶子,柯信示意秦惠等女老师收下。一行人其实只有柯信吸山烟,她们学着柯信的动作,各包了一支卷山烟,点火一吸,呛得“吭吭”直咳,眼泪花子都出来了。那家长又一再挽留要同他歇一晚上,秦惠等女老师更是接连催:“走了,走了,怕黑了。”越催,那家长越是要留与他歇一晚上。秦惠催的急,那叶子烟气就越呛,要走又不识路。出了门来,女老师们有位坐了一屁股灰,有位坐到猪食水,把屁股坐湿了,有位甚至坐的鸡屎。再加上两匹骑马叶子烟把那衣袋揣得胀鼓鼓的,艾书看来忍不住侧转身去笑,秦惠问:“你笑什么?”艾书说:“我笑那母牛吃草多了,肚子胀鼓鼓的。”秦惠忽然意识被奚落了,给艾书和柯信几个巴巴锤。大家乐得肚子都笑疼起来。
一天清晨,天微微亮,艾书看了看手表,才6点过。他不准备再睡着了,像往常一样,睡醒后习惯,思考着一些事情,或今天或明天或昨天。“一转眼来中心校五个多月,和教师相处4个月中,有冲突有和平,但更多的是冲突,需尽力缓解一下矛盾。”“要过端午节了,放端午节!端午不逢星期。星期天就把端午节的课提前上,端午节连星期六半天,这样教师们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过节。”早学习时,艾书宣布了此事,然后说:“能回家的、想回家的回家,不能回家的、不想回家的同我回家玩风景、游百病。决定去的考虑好,下午给我讲一声,我好带信给家里做好中午饭,好好玩一天。”
艾书的决定,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欢迎。中心校20几名教师,除几个选择回家外,其余20人选择同艾书一道游玩。一路欢歌笑语,心情愉快。艾树在区工作时,和一些老师相识,陪吃中午饭后带来鱼网,下河网鱼助兴。晚饭后,多数教师赶回莺咀,教过艾书的三位老师和洪才留宿,第二天再回去。艾父艾母见儿子的同事们来,乐呵呵的,做饭煮腊肉,磨浆作菜豆腐,忘记了自己身残有病。
游玩时,老师们看见艾书家山后有茂密的山林,有人提出请帮助买床枋,有人提出买木板做个木箱。艾书一概应承。因为他家楼上有现成 的。第二天,请赶马车的侄儿把这些木材运到学校,让需要的人各取所需。
艾书的一些不寻常举措引起了区委领导的注意,书记说:“这人还是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