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140章 大年过完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第140章 大年过完

    新书记、区长简单几句表态后,汪主任也简单说了些对新班子的希望和大家对新班子支持的要求,半小时草草散会。汪主任还有两个区要去,一个是下午一点,一个是下午四点。

    人们走得差不多了,汪主任对着艾书:“艾书同志,这次机构改革,组织上也是不好安排,受职数限制,结构要求,文化结构:新进的都是高中以上,又要考虑老中青。再说秘书人员难选,所以你就不能交叉任职,没有进班子,不要有想法。”艾书认为,汪主任这句话也可能是真的。随即表态:“汪主任,我服从组织安排,干工作不是为职务干的。”

    会后,有人议论县委这个安排没道理。艾书倒是解释:“世上的事往往都是戏剧性的。你看,我们多么崇敬的县委书记国行,原是地委常委来兼任县委书记。38岁,还说是放下来锻炼的。地委一改革,说不交叉任职,他的常委改不见了,后来,连县委书记也免了,去当地委经委第八副主任。跟他多年的秘书郭文现在当了副专员,台上台下又交换坐了。”

    艾书常想:“从教育过来,过去说你是从“臭老九”行业里来的;现在讲文凭,你又没有文凭了。没有文凭任你口吐莲花、笔底生花,都没有用。好了,这回不是班子成员,可以不下乡、少参会,能集中精力学习了。原来就是因为忙于工作,自己参加的“中国语言与逻辑函授大学大专班”、三大类七门课程《大学语文》学了五课,《逻辑》和《写作》各学了20多页,辅助课程《逻辑病例分析》、《写作文选》、《语言学习百问》、《文章病例分析》只学习了几页至10多页,离考试不到一年时间了,要把逝去的时间补起来。即将大年十五,回家休息几天后,回来好好抓一下学习。

    艾书由于昨天晚上与堂兄艾树聊天之后又读了大学语文课《菊花》,鸡叫两遍时才睡觉。天已大亮还在梦乡,朦朦胧胧中听到有人来家,是多么熟悉的声音。他急忙翻身起床,刚从内房门出来,几人齐声说道:“我们几个伙夫来看你了!”艾书说:“什么伙夫,是厨师,没有你们,我们就饿肚子了。”艾书甚是兴奋,随便洗了一帕脸,就坐下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艾书在区工作期间经历的四任炊事员。

    艾书说:“你们不要书记书记的喊了,本来就没接到过文件,最好喊名字,退一步谦虚的说喊‘艾老师’,是最好的,只是有愧不敢当。”

    大家说:“好吧,我们以后就喊艾老师吧。”首个炊事员穆开说:“我这个人没什么能力,又不会说话,但你帮助我识字,让我读报锻炼,后还让我去区酒厂当出纳。”

    第二任炊事员艾萍说:“我父亲劳动教养还未平反时,全家六个人靠母亲30多元的工资,你冒着风险安排二哥到农机厂当工人,把我安排到区食堂当炊事员,缓解了我家庭困难,这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第三任炊事员洪英说:“你在大家的眼中就是公道正直,不欺人。那位区干部,我因不知他要回来吃饭,没有给他留汤菜,他骂我“烂母狗”。你当场回击他:‘你家有姐妹没有?’顶得他羞愧无言。”

    第四任炊事员说:“我爸爸退休,我得顶替参加工作,安排在区里当炊事员,后你教我当事务长。你听到我奶奶九十岁大寿,你说我父亲是大孝子,我是大孝孙,约起10多个人去祝寿。”“还有,我们有时顶撞你,你宽宏大量不计较。但不知新领导如何了,他上次来买化肥,在化肥堆子上去试重、挑选,几次劝说不行,我说‘你这人怎么不听话?’昨天他说:‘这回看是哪个不听话?’我们几个有挨整的思想准备了。”

    艾书说:“不会的,小人小量,大人大量,不要多有想法。”

    艾书在家两天,机关干部、街上农民都有来拜年看望的,好得姨夫哥回来探亲,他在工厂是食堂炊事员,这两天过来帮忙做些菜,什么猪冻皮啦,糖拌西红柿啦,玉米面的千层皮啦,干煸洋芋丝啦,洋芋粑粑啦……,反正那张小四方桌上是有摆的,使没有思想以及物质准备的艾书少有了些尴尬。

    元宵大年过完。十六日早晨,艾书吃过早餐,辞别老父,上路返区,途中遇到卯义书记。他说:“交友以来十多年了,每年春节拜年,初二、三出门,我都是先走你家,再走别的,包括娘舅和老书记家。今年晚来,是因为初二、三大雪凝,初五进城开会,回来的这两天还是忙,今天新出门,还是先到你家。”

    艾书说:“不必了,你重任在身,我们一道回区。”

    卯义坚持往前走,并说:“我是去看望老人,你不去,也行,就当我没碰见你。”

    艾书感动万分,返程回家。一路上,艾书向卯义介绍了全区情况,包括各地特点、风土人情以及会议类、开法等等,他认真听,连称“受益不浅。有兄弟助我,老师教我,是我的福分,我不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