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第12章 奉天殿内
奉天殿内
朱元璋刚上完朝会,还在奉天殿内批阅奏疏。
毛骧走了进来,看到朱元璋还在批阅,便静静站在一侧。
朱元璋看完手中的奏疏,抬头看了眼毛骧。
毛骧知道朱元璋是在等他说话,连忙将派去保护朱橚的百户汇报的情况跟朱元璋上报。
“周德兴?侵吞田产?”
朱元璋眉头一皱,整个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是的陛下,保护周王殿下的百户赵二传来的消息就是这么说的。”毛骧回声禀报。
“周王殿下现在在应天府衙状告江夏侯,同行的还有随身太监以及三名被江夏侯侵吞田产的百姓,还有曹国公之子李景隆,据说是周王殿下昨天晚上叫人去曹国公府送了信,应该是周王殿下安排去的。”
“哼!老五这鬼灵精,肯定是知道如果不暴露身份,光靠自己肯定扳不动周德兴,所以才把九江那小子叫上。”
九江是李景隆的字。
朱元璋心思电转,一番推断下便猜出了朱橚叫上李景隆的目的。
“那赵二可有去那赵家庄探查?周德兴是不是真的让人饲养蝗虫?”朱元璋脸上不见喜怒。
熟知朱元璋性格的毛骧知道,朱元璋此时正处于爆发边缘,他也不敢犹豫直接回报。
“赵二派人去地里仔细翻查,确实发现农田里有残留的蝗虫尸体和被蝗虫啃食过的庄稼。”
“混账东西!”
朱元璋暴怒站起,大脚一踹,整张案台直接被其踹翻。
正在这时,一名太监急冲冲走了进来。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朱元璋见是自己的好大儿来了,阴翳的脸色都好了几分,挥了挥手让太监传朱标进来。
朱标走进殿内,看到殿内一片狼藉便知道父皇心情不好,心中不由对那个惹父皇生气的人生出了一丝怜悯,不过想到自己是有事来找朱元璋的,便直接禀报:
“父皇,刚才九江让人给儿臣传了话,说是老五在应天府衙,似要状告江夏侯,不知您可知晓?”
朱元璋点点头,转身让毛骧将事情再说一遍。
听了毛骧说的,纵是以仁慈着称的朱标也是罕见地怒了。
“混账!我大明境内本就不时受到蝗灾侵扰,周德兴竟然还敢饲养蝗虫!”
“父皇!此事只大不小,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若是蝗虫在应天城周边爆发,大明立国十几年来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怕是要毁于一旦!”
朱标毕竟从小跟随名儒学习,又帮朱元璋处理了那么多年政务,政治敏感度这个东西还是有的。
朱橚只能看出周德兴利用蝗灾侵吞百姓田产,而朱标却从中看出了门道。
蝗虫历来是历朝历代都深恶痛绝的灾害之一。
一旦蝗灾成型,方圆数百里范围内的粮食作物都要毁于一旦。
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粮食价格暴涨,百姓民不聊生。
要说周德兴大费周章就是只为了侵吞一点百姓田地,这个朱标说什么都是不信的。
朱元璋看到自己大儿子竟然能从毛骧的只言片语中就判断出事情的严重性,也是心生欣慰。
朱标看到自己老爹盯着自己看,还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东西,摸了摸脸,没摸到什么,不由开口问道:“父皇,为何盯着儿臣看?”
朱元璋笑道:“你能说出国以民为本这句话,咱很高兴。”
随后又话锋一转:“不像老五那个混账,只想到一点田地。”
朱标走到朱元璋跟前,将被朱元璋踹翻导致掉落的奏疏捡了起来。
“老五从小没有接触到朝堂之事,能通过那老者的几句话就猜测出周德兴是如何造成蝗灾,又是如何解决那些蝗虫的,已经能看出老五的思维之敏捷了,换了儿臣,如果不是从毛骧这里得知周德兴从外地蝗灾地区运来含有虫卵的泥土,估计怎么都想不到蝗灾会是如此形成的。”
“哼!你就知道给这臭小子开脱!”
朱元璋听到朱标为朱橚辩解,心中也是高兴的,毕竟老朱最看重的就是亲情。
不过笑归笑,事情还是要解决的,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又皱起了眉头。
“标儿,这事你怎么看?”
朱标沉吟了一会儿。
“儿臣觉得,此事如果是真,周德兴如此大费周章,定不止是侵吞田产这么简单。”
“哦?你是说?”朱元璋饶有心思地打量着朱标。
“儿臣想让毛骧调查一下,周德兴是从哪里运来的带有虫卵的泥土,除了周德兴还有谁插手了。”
朱标直言不讳,毛骧是朱元璋亲军,只有朱元璋能调动,朱标想让毛骧办事,自然要问过朱元璋。
“嗯,你不说咱也会叫毛骧去调查。”
朱元璋点头,转身对着毛骧道:
“毛骧,照太子说的去查,顺便查一下应天周边最近有没有什么人在大肆囤积粮食,查下幕后之人是谁!”
毛骧领命:“是!陛下”
说罢就要退下,但是又好似想起了什么一样,回头问道:“陛下,那周王殿下那边?”
朱元璋皱眉:“老五那边就让他继续闹,让你的人继续暗中保护他。”
“遵命!”说罢毛骧退出奉天殿,殿内只剩朱元璋和朱标父子。
朱标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爹,你是怀疑周德兴提前囤积粮食,准备利用蝗灾造成粮食短缺,囤积居奇?”
朱元璋点点头:“嗯,而且咱怀疑这件事不止周德兴一个人干的。周德兴那老小子咱清楚,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而且从他提前把蝗虫用在侵吞百姓田产这块儿上就能看得出来,这毒计绝不是他能想得出来的,他只是负责实施计划的,真正制定这个计划的人所图绝对不止几十亩田地,也绝对不会轻易暴露计划。”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解释,笑道:“还是爹你想的周到。”
朱元璋听到自己儿子夸自己,骄傲得脑袋都往上抬了几分。
“那还用说,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朱标看老朱嘚瑟上了,连忙打断:“那您说是谁和周德兴谋划的这个阴谋?”
“这个不好说,不过既然毛骧在调查这个事儿,老五又让人去江夏侯府抓人,那咱这边也帮他们一把,把老虎引开。来人!”朱元璋说罢,往殿外喊了一声。
殿外太监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连忙走了进来。
“传徐达、李善长、汤和、周德兴、耿炳文到御花园饮宴,让御膳房准备午膳。”朱元璋大手一挥,太监立马去传旨。
“爹!你这是?”朱标不解道。
“咱借老兄弟叙旧之名留周德兴在宫里,毛骧那边才好调查。”朱元璋胸有成竹道。
“原来如此,父皇英明!”朱标适时地送上一个马屁。
“既然咱要去御花园饮宴,这奏折就没时间看了。这样,等下你就别回东宫了,在这儿帮咱把奏章批了吧。”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一副老父亲很看好你的架势。
朱标一听,差点绷不住了,昨天老朱就把奏章甩给他,今天又来,当场就不干了。
“不行啊父皇!儿臣昨天才帮您批了一晚上奏章,忙到深夜都没时间回东宫,我已经两天没看到雄英了。”
朱元璋一听朱标不干,当场就板起脸来。
“什么叫帮咱!这江山将来不是你的吗?你是帮咱还是帮你自己?再说了!你现在有空就该多处理处理政事,再过两年咱就把皇位传给才不会手忙脚乱的!”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往殿外走去。
“至于雄英,咱等下和老兄弟喝完酒会代你去看他的,你就好好在这里批奏折就完事了!”
朱标看着自家老爹就这么自顾自地走出了奉天殿,很绝望,但是又能怎么样?
老爹撂挑子他不能撂啊,无奈之下只能让太监将奏章送到文华阁,继续当一个没有感情批阅奏章的机器。
朱元璋刚上完朝会,还在奉天殿内批阅奏疏。
毛骧走了进来,看到朱元璋还在批阅,便静静站在一侧。
朱元璋看完手中的奏疏,抬头看了眼毛骧。
毛骧知道朱元璋是在等他说话,连忙将派去保护朱橚的百户汇报的情况跟朱元璋上报。
“周德兴?侵吞田产?”
朱元璋眉头一皱,整个朝堂上的大臣都知道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是的陛下,保护周王殿下的百户赵二传来的消息就是这么说的。”毛骧回声禀报。
“周王殿下现在在应天府衙状告江夏侯,同行的还有随身太监以及三名被江夏侯侵吞田产的百姓,还有曹国公之子李景隆,据说是周王殿下昨天晚上叫人去曹国公府送了信,应该是周王殿下安排去的。”
“哼!老五这鬼灵精,肯定是知道如果不暴露身份,光靠自己肯定扳不动周德兴,所以才把九江那小子叫上。”
九江是李景隆的字。
朱元璋心思电转,一番推断下便猜出了朱橚叫上李景隆的目的。
“那赵二可有去那赵家庄探查?周德兴是不是真的让人饲养蝗虫?”朱元璋脸上不见喜怒。
熟知朱元璋性格的毛骧知道,朱元璋此时正处于爆发边缘,他也不敢犹豫直接回报。
“赵二派人去地里仔细翻查,确实发现农田里有残留的蝗虫尸体和被蝗虫啃食过的庄稼。”
“混账东西!”
朱元璋暴怒站起,大脚一踹,整张案台直接被其踹翻。
正在这时,一名太监急冲冲走了进来。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朱元璋见是自己的好大儿来了,阴翳的脸色都好了几分,挥了挥手让太监传朱标进来。
朱标走进殿内,看到殿内一片狼藉便知道父皇心情不好,心中不由对那个惹父皇生气的人生出了一丝怜悯,不过想到自己是有事来找朱元璋的,便直接禀报:
“父皇,刚才九江让人给儿臣传了话,说是老五在应天府衙,似要状告江夏侯,不知您可知晓?”
朱元璋点点头,转身让毛骧将事情再说一遍。
听了毛骧说的,纵是以仁慈着称的朱标也是罕见地怒了。
“混账!我大明境内本就不时受到蝗灾侵扰,周德兴竟然还敢饲养蝗虫!”
“父皇!此事只大不小,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若是蝗虫在应天城周边爆发,大明立国十几年来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怕是要毁于一旦!”
朱标毕竟从小跟随名儒学习,又帮朱元璋处理了那么多年政务,政治敏感度这个东西还是有的。
朱橚只能看出周德兴利用蝗灾侵吞百姓田产,而朱标却从中看出了门道。
蝗虫历来是历朝历代都深恶痛绝的灾害之一。
一旦蝗灾成型,方圆数百里范围内的粮食作物都要毁于一旦。
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粮食价格暴涨,百姓民不聊生。
要说周德兴大费周章就是只为了侵吞一点百姓田地,这个朱标说什么都是不信的。
朱元璋看到自己大儿子竟然能从毛骧的只言片语中就判断出事情的严重性,也是心生欣慰。
朱标看到自己老爹盯着自己看,还以为自己脸上有什么东西,摸了摸脸,没摸到什么,不由开口问道:“父皇,为何盯着儿臣看?”
朱元璋笑道:“你能说出国以民为本这句话,咱很高兴。”
随后又话锋一转:“不像老五那个混账,只想到一点田地。”
朱标走到朱元璋跟前,将被朱元璋踹翻导致掉落的奏疏捡了起来。
“老五从小没有接触到朝堂之事,能通过那老者的几句话就猜测出周德兴是如何造成蝗灾,又是如何解决那些蝗虫的,已经能看出老五的思维之敏捷了,换了儿臣,如果不是从毛骧这里得知周德兴从外地蝗灾地区运来含有虫卵的泥土,估计怎么都想不到蝗灾会是如此形成的。”
“哼!你就知道给这臭小子开脱!”
朱元璋听到朱标为朱橚辩解,心中也是高兴的,毕竟老朱最看重的就是亲情。
不过笑归笑,事情还是要解决的,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又皱起了眉头。
“标儿,这事你怎么看?”
朱标沉吟了一会儿。
“儿臣觉得,此事如果是真,周德兴如此大费周章,定不止是侵吞田产这么简单。”
“哦?你是说?”朱元璋饶有心思地打量着朱标。
“儿臣想让毛骧调查一下,周德兴是从哪里运来的带有虫卵的泥土,除了周德兴还有谁插手了。”
朱标直言不讳,毛骧是朱元璋亲军,只有朱元璋能调动,朱标想让毛骧办事,自然要问过朱元璋。
“嗯,你不说咱也会叫毛骧去调查。”
朱元璋点头,转身对着毛骧道:
“毛骧,照太子说的去查,顺便查一下应天周边最近有没有什么人在大肆囤积粮食,查下幕后之人是谁!”
毛骧领命:“是!陛下”
说罢就要退下,但是又好似想起了什么一样,回头问道:“陛下,那周王殿下那边?”
朱元璋皱眉:“老五那边就让他继续闹,让你的人继续暗中保护他。”
“遵命!”说罢毛骧退出奉天殿,殿内只剩朱元璋和朱标父子。
朱标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爹,你是怀疑周德兴提前囤积粮食,准备利用蝗灾造成粮食短缺,囤积居奇?”
朱元璋点点头:“嗯,而且咱怀疑这件事不止周德兴一个人干的。周德兴那老小子咱清楚,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而且从他提前把蝗虫用在侵吞百姓田产这块儿上就能看得出来,这毒计绝不是他能想得出来的,他只是负责实施计划的,真正制定这个计划的人所图绝对不止几十亩田地,也绝对不会轻易暴露计划。”
朱标听了朱元璋的解释,笑道:“还是爹你想的周到。”
朱元璋听到自己儿子夸自己,骄傲得脑袋都往上抬了几分。
“那还用说,咱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朱标看老朱嘚瑟上了,连忙打断:“那您说是谁和周德兴谋划的这个阴谋?”
“这个不好说,不过既然毛骧在调查这个事儿,老五又让人去江夏侯府抓人,那咱这边也帮他们一把,把老虎引开。来人!”朱元璋说罢,往殿外喊了一声。
殿外太监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连忙走了进来。
“传徐达、李善长、汤和、周德兴、耿炳文到御花园饮宴,让御膳房准备午膳。”朱元璋大手一挥,太监立马去传旨。
“爹!你这是?”朱标不解道。
“咱借老兄弟叙旧之名留周德兴在宫里,毛骧那边才好调查。”朱元璋胸有成竹道。
“原来如此,父皇英明!”朱标适时地送上一个马屁。
“既然咱要去御花园饮宴,这奏折就没时间看了。这样,等下你就别回东宫了,在这儿帮咱把奏章批了吧。”
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一副老父亲很看好你的架势。
朱标一听,差点绷不住了,昨天老朱就把奏章甩给他,今天又来,当场就不干了。
“不行啊父皇!儿臣昨天才帮您批了一晚上奏章,忙到深夜都没时间回东宫,我已经两天没看到雄英了。”
朱元璋一听朱标不干,当场就板起脸来。
“什么叫帮咱!这江山将来不是你的吗?你是帮咱还是帮你自己?再说了!你现在有空就该多处理处理政事,再过两年咱就把皇位传给才不会手忙脚乱的!”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往殿外走去。
“至于雄英,咱等下和老兄弟喝完酒会代你去看他的,你就好好在这里批奏折就完事了!”
朱标看着自家老爹就这么自顾自地走出了奉天殿,很绝望,但是又能怎么样?
老爹撂挑子他不能撂啊,无奈之下只能让太监将奏章送到文华阁,继续当一个没有感情批阅奏章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