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 第33章 内阁提议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第33章 内阁提议

    于是朱元璋说道:“既然你看出了这些奏章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朱橚正要开口,突然耳边传来系统的声音:

    “叮!检测到新任务!”

    任务描述:献策

    任务要求:解决一直困扰朱元璋的批阅奏章难题

    任务奖励:积分500

    失败惩罚:无

    没想到竟然触发了个小任务,虽然任务奖励少,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而且正好他也听说过内阁制度,是后世中老四朱棣即位后设立的。

    虽然内阁制度有很多弊病,但是只要适当调整一下再给老爹讲讲,算是帮老四孝敬一下老爹了,相信朱老四知道了也不会介意的。

    于是朱橚正了正神色,道:“爹,您别说,我还真想到了一个方法。”

    朱元璋神色莫名地看了一眼朱橚,要知道他都被这些奏章折磨了那么久了。

    到朱橚这儿只是看了一眼就能说出方法来,不会是随便说几句来博取他的好感吧?

    “既然如此,那你给咱说一说。”老朱清了清嗓子道,他倒想听听朱橚能说出什么来。

    朱橚看向朱元璋,直接问道:“您知道这些百官为什么会写这种无病呻吟的奏章吗?”

    朱元璋不屑地将手中的奏章扔到桌面上:“还不就是想奉承咱?”

    “是的,因为他们知道所有奏章都您亲自批阅,他们的心思其实很容易理解,最初写这些的人可能是觉得奏章您亲自批阅,如果能在奏章内都说点您的好话,您大喜之下说不定给他们加官进爵。即使不加官进爵,也能让您多看两眼,而后面写这些的人无非是觉得别人都在写,他们不写,怕您觉得他们对您有意见。”

    朱元璋点点头,确实一开始看到有大臣在奏章里夸赞自己,他还是很高兴的。

    可是渐渐他发现跟风的官员越来越多,当时刚诛杀胡惟庸不久,朝局动荡时期,他怕如果再因此惩治这些官员,会令百官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因此只得放任他们,没想到后来形成这个局面。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跟锦衣卫一样,建立一个直属于您管辖的机构!”朱橚抑扬顿挫道。

    “又建立机构?”朱元璋不解道。

    “是的,从朝中百官抽调,组建一个专司批阅奏章的机构。”朱橚悠悠说道。

    “专司批阅奏章?”朱元璋一愣,随后大惊,一拍桌子!

    “不行!批阅奏章关系的乃是国家大事!怎么能由下边的人拍板决策?这么一来岂不又是另一个胡惟庸?再则如果奏章都给官员批阅了,那要咱这个皇帝做什么?”

    “爹,别着急,您听我说!”朱橚宽慰朱元璋道。

    “我所说的批阅奏章只是让他们负责筛选。首先,由太监按照六部及地方递交的奏章进行分类,分配给几名官员进行初审,让他们将那些无病呻吟的奏章从中剔除,其余的按轻重缓急分类,并以批注的方式将奏章重点以及自己的见解写在白纸之上,夹于奏章之中,您只要在他们审核之后将通过审核的奏章一一批阅即可,并且让他们批注,一来可以参考意见,二来也可以考验这些官员对于政务的见解,如果有能力突出者,也可以加以重用。”

    朱橚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朱元璋眼睛一亮,喃喃道:“是啊,按照你这么说,只让官员负责审核并且给出见解,咱可以节省出时间来,还可以考察官员。”

    “还不止这样,当天所有奏章审核结束之后,再他们对剔除掉的奏章进行复审,避免遗漏重要奏章。但是复审时需要注意,必须交叉复审,即初审负责审核户部奏章的官员,复审时改为审核吏部或兵部的奏章,不能再复审户部奏章,否则容易粗心大意漏掉重要奏章。另外,这些负责筛选奏章的官员需设定每三年一任,不得连任,以免他们再这个位置上待久了,产生勾结朋党的心思,任满的官员管复原职,如果有表现好的官员则可酌情擢升。”朱橚继续补充自己的想法。

    听完朱橚的全部计策,朱元璋大喜过望,连声称赞:“妙啊!老五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出这个主意。”

    朱橚嘿嘿一笑:“那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您可是堂堂的洪武大帝,我这可是随了您!”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一记马屁直接拍到朱元璋心坎里了,加上还有这么一个好计策,朱元璋此时高兴极了。

    “叮!任务‘献策’已完成,获得奖励:积分+500”

    听到系统声音响起,朱橚确定老朱已经完全接受了自己的提议,便转身向朱元璋告退。

    朱元璋拦住朱橚:“且慢,老五你帮咱想想,这个专司批阅奏章的机构要设立在哪?又要叫什么名字?”

    朱橚想了想道:“我记得午门之内有一处文渊阁,好像自您登基以来便一直空闲,不如就将这个机构设立在那儿?”

    朱元璋想了一下,发现确实有这么一个地方,想到这地方空闲许久,刚好也可以利用起来,便点点头道:“那就在文渊阁吧,至于名字?”

    “既然是午门之内,又是文渊阁,不如便叫内阁?内阁所属官员称为阁臣。”朱橚继续道。

    “好,既然如此,那便叫内阁了!”朱元璋大手一挥,当即拍板决定。

    随后朱橚见没有其他事,便告退转身走出了谨身殿。

    谨身殿内朱元璋一人坐在椅子上,暗自思忖:“先是诊出妹子的身体情况,再是揭露周德兴阴谋,最后又是提出这等国策,老五这小子,倒是有点东西。”

    随后朱元璋又自己独自思考了关于成立内阁的的事项。

    一个直属于皇帝管辖的机构,可不是朱橚想的那么简单就能建立的。

    哪怕是锦衣卫改制,也是老朱仔细衡量许久才决定的,锦衣卫改制尚且有亲军都尉府这个前身,内阁可没有底子。

    想要建立内阁,最重要的一点是遴选百官。

    那些位高权重的二三品大员不能调用,七八品的小官小吏又哪里能看得懂国事?

    只能从四五品的官员中抽调了,但是他老朱即使再勤政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四五品官员。

    为今之计看来只有等下午的小朝会与各部尚书商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