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第113章 国库吃紧
“因为我?老五难道你想......”朱标与朱元璋差不多,下意识也想到了朱橚对太子之位有想法,没办法,古往今来太多兄弟因为太子之位反目成仇的了。
想到这,朱标直接开口道:“老五,你要是对这个位置有想法,我可以帮你跟父皇说的,把太子之位让给你!”
这下轮到朱橚不会了,“不是,大哥,你说啥呢?我要什么太子之位?”
“你小子不是想要太子之位嘛?给你就是了!”朱标摆出一副洒脱的样子道。
其实朱标确实不太想当太子,主要他的很多想法都跟老朱背道而驰,老朱喜欢杀鸡儆猴,更喜欢斩草除根,他则觉得凡事只诛首恶,不宜牵连过大。
父子俩常因政见不合闹矛盾,但最后都是朱标认怂,没办法,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极为看重忠孝悌,所以只要朱元璋一发火他就怂了。
当然怂完之后朱元璋也会稍微收起一点杀心,比如诛九族改成夷三族,虽然如此,但朱标还是有些厌倦时不时要和父亲吵一架的生活,他更希望父子俩能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因此他对太子之位并不是很想要。
哦对朱标还是有一次没怂的,正是朱橚给孙贵妃守孝之事,朱标觉得朱元璋让朱橚为孙贵妃守孝太过荒唐,于情不合、于法更不合。
只有庶子为嫡母守孝的,哪有嫡子为庶母守孝的?
也就是后面朱橚自己松口了答应守孝之事,才让事态缓和下来,不过因为此事,朱标一直觉得朱橚受到了亏待。
朱橚见朱标这么说,吓得他急忙开口:“大哥,咱不带这么坑弟弟的啊,咱爹都说了,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你这哪是让位给我,你这是要坑弟啊!”
朱标不解道:“我哪里坑你了?不是你说的你是因为我么?我身上有啥值得你图的?就剩个太子之位了...”朱标觉得自己说的没错。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厮如果不是图他的太子之位,难道...
‘之前审问吕氏之后,爹和老五走出奉天殿后,我还隐隐听到爹和老五的声音,爹当时好像说了句什么龙阳之癖?坏了,老五不会真有这癖好吧?难怪刚才娘说要给老五相看亲事的时候,老五那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
朱标脑回路清奇,一下就把事情串在一起了,感觉自己发现了真相。
朱橚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家大哥挪了挪椅子,与自己拉开距离。
“大哥,你怎么了?”
“呃...没事,有些热了,坐开一点透透气......”朱标一脸便秘之色,含糊其辞道。
“哦...”朱橚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大哥,我对太子之位真没啥想法!”
“嗯嗯,我知道你对太子之位没想法...”朱标点点头。
‘但是我怕你对我有想法啊!’这是朱标的心声。
“那就好...”朱橚长出一口气,朱标能相信他就好。
其实他也知道老朱的担忧,但是系统之事又不能向其他人说,一个藩王拒绝封藩,任谁都会多想。
朱橚正了正神色,颇为诚恳地看向朱标:“大哥,有些事情我不能说,但是我希望你能相信我!”
朱标闻言抬头,看向朱橚,朱橚的眼眸清澈泛着光芒,看不出一丝虚情假意。
“嗯,我相信你!”玩笑归玩笑,朱标对朱橚还是极其信任的。
“老五,你说为了我是怎么个说法?”
朱橚闻言叹了口气,“大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国库应该没有多少银钱了吧?”
朱标闻言一惊,国库乃是一个国家的机密,除了户部相关官员外,便只有朱元璋和他知道具体情况,朱橚竟然开口问起国库,而且还能猜出国库没钱?
确实国库正如朱橚所说,如今国库异常空虚,整个大明境内一年收缴上来的银两和粮食折合成大明宝钞仅有千余万贯,也就是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别看这个数字大得吓人,但大明建国才十几年,各地还有不少动乱需要大军平定,每次大军开拔,光大军粮饷所需,少则十万两,多则数十万两,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事足有十多起。
尤其是冬天,虽然蒙元残余已经被赶到塞北之地,但每到冬天,这些小股的残余势力便会突袭城池,抢掠粮食和女人。
因此每年冬天塞北之地都要驻扎不少士兵,甚至时不时还得打出去,威吓威吓那些北元鞑子,令他们不敢进犯。
光是一年大军所需军费便需要五百万两银子,更别提还有各地官员薪俸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之不时有洪水泛滥,亦或是烈日旱灾等等,国库也都要支出粮食钱财去赈灾救济。
以至于一年下来国库余钱经常只有三十几万两银子,要说这三十多万两银子也不少了,但是一旦哪年天灾频繁,亦或是战事吃紧,这三十多万两银子怕是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摇了摇头,“国库确实有些吃紧,不过好在蝗虫案后,锦衣卫将白莲教和周德兴、吕本三家收购的粮食收归国库,又抄了周家和吕氏一族的私库,也算收缴了十余万两,充实了几分国库。”
说着说着朱标不由暗道一声侥幸,若是让白莲教密谋得逞,以国库目前的情况,应付蝗虫案也是稍显吃力,更别提还能从中收缴十余万两。
朱橚对此并不意外,继续问道:“那不知去年商税共收了多少银子?”
“商税?去年大明全年商税合计共收九十余万两。”朱标是个勤政之人,对大明税收一清二楚,稍加思索便报了出来。
户部每年都会在朝堂上向朱元璋汇报税收情况,因此每年税收多少算不得秘密,当然就算是秘密,朱标也不见得会瞒着朱橚。
“九十余万两...”朱橚暗自思忖一番后,犹如智珠在握一般,悠悠开口道,“大哥,我有一计,可以让国库每年多收入两百万两白银!”
想到这,朱标直接开口道:“老五,你要是对这个位置有想法,我可以帮你跟父皇说的,把太子之位让给你!”
这下轮到朱橚不会了,“不是,大哥,你说啥呢?我要什么太子之位?”
“你小子不是想要太子之位嘛?给你就是了!”朱标摆出一副洒脱的样子道。
其实朱标确实不太想当太子,主要他的很多想法都跟老朱背道而驰,老朱喜欢杀鸡儆猴,更喜欢斩草除根,他则觉得凡事只诛首恶,不宜牵连过大。
父子俩常因政见不合闹矛盾,但最后都是朱标认怂,没办法,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极为看重忠孝悌,所以只要朱元璋一发火他就怂了。
当然怂完之后朱元璋也会稍微收起一点杀心,比如诛九族改成夷三族,虽然如此,但朱标还是有些厌倦时不时要和父亲吵一架的生活,他更希望父子俩能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因此他对太子之位并不是很想要。
哦对朱标还是有一次没怂的,正是朱橚给孙贵妃守孝之事,朱标觉得朱元璋让朱橚为孙贵妃守孝太过荒唐,于情不合、于法更不合。
只有庶子为嫡母守孝的,哪有嫡子为庶母守孝的?
也就是后面朱橚自己松口了答应守孝之事,才让事态缓和下来,不过因为此事,朱标一直觉得朱橚受到了亏待。
朱橚见朱标这么说,吓得他急忙开口:“大哥,咱不带这么坑弟弟的啊,咱爹都说了,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你这哪是让位给我,你这是要坑弟啊!”
朱标不解道:“我哪里坑你了?不是你说的你是因为我么?我身上有啥值得你图的?就剩个太子之位了...”朱标觉得自己说的没错。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厮如果不是图他的太子之位,难道...
‘之前审问吕氏之后,爹和老五走出奉天殿后,我还隐隐听到爹和老五的声音,爹当时好像说了句什么龙阳之癖?坏了,老五不会真有这癖好吧?难怪刚才娘说要给老五相看亲事的时候,老五那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
朱标脑回路清奇,一下就把事情串在一起了,感觉自己发现了真相。
朱橚一脸懵逼地看着自家大哥挪了挪椅子,与自己拉开距离。
“大哥,你怎么了?”
“呃...没事,有些热了,坐开一点透透气......”朱标一脸便秘之色,含糊其辞道。
“哦...”朱橚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大哥,我对太子之位真没啥想法!”
“嗯嗯,我知道你对太子之位没想法...”朱标点点头。
‘但是我怕你对我有想法啊!’这是朱标的心声。
“那就好...”朱橚长出一口气,朱标能相信他就好。
其实他也知道老朱的担忧,但是系统之事又不能向其他人说,一个藩王拒绝封藩,任谁都会多想。
朱橚正了正神色,颇为诚恳地看向朱标:“大哥,有些事情我不能说,但是我希望你能相信我!”
朱标闻言抬头,看向朱橚,朱橚的眼眸清澈泛着光芒,看不出一丝虚情假意。
“嗯,我相信你!”玩笑归玩笑,朱标对朱橚还是极其信任的。
“老五,你说为了我是怎么个说法?”
朱橚闻言叹了口气,“大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国库应该没有多少银钱了吧?”
朱标闻言一惊,国库乃是一个国家的机密,除了户部相关官员外,便只有朱元璋和他知道具体情况,朱橚竟然开口问起国库,而且还能猜出国库没钱?
确实国库正如朱橚所说,如今国库异常空虚,整个大明境内一年收缴上来的银两和粮食折合成大明宝钞仅有千余万贯,也就是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别看这个数字大得吓人,但大明建国才十几年,各地还有不少动乱需要大军平定,每次大军开拔,光大军粮饷所需,少则十万两,多则数十万两,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战事足有十多起。
尤其是冬天,虽然蒙元残余已经被赶到塞北之地,但每到冬天,这些小股的残余势力便会突袭城池,抢掠粮食和女人。
因此每年冬天塞北之地都要驻扎不少士兵,甚至时不时还得打出去,威吓威吓那些北元鞑子,令他们不敢进犯。
光是一年大军所需军费便需要五百万两银子,更别提还有各地官员薪俸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之不时有洪水泛滥,亦或是烈日旱灾等等,国库也都要支出粮食钱财去赈灾救济。
以至于一年下来国库余钱经常只有三十几万两银子,要说这三十多万两银子也不少了,但是一旦哪年天灾频繁,亦或是战事吃紧,这三十多万两银子怕是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
想到这里,朱标不由摇了摇头,“国库确实有些吃紧,不过好在蝗虫案后,锦衣卫将白莲教和周德兴、吕本三家收购的粮食收归国库,又抄了周家和吕氏一族的私库,也算收缴了十余万两,充实了几分国库。”
说着说着朱标不由暗道一声侥幸,若是让白莲教密谋得逞,以国库目前的情况,应付蝗虫案也是稍显吃力,更别提还能从中收缴十余万两。
朱橚对此并不意外,继续问道:“那不知去年商税共收了多少银子?”
“商税?去年大明全年商税合计共收九十余万两。”朱标是个勤政之人,对大明税收一清二楚,稍加思索便报了出来。
户部每年都会在朝堂上向朱元璋汇报税收情况,因此每年税收多少算不得秘密,当然就算是秘密,朱标也不见得会瞒着朱橚。
“九十余万两...”朱橚暗自思忖一番后,犹如智珠在握一般,悠悠开口道,“大哥,我有一计,可以让国库每年多收入两百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