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槐树岭 > 第34章

槐树岭 第34章

    当苗青山再次踏入佘家,令他没想到的是,对面董家岭的董志强也在佘家。

    董志强,苗青山也熟悉,只不过他很早的就出去忙于自家生意,基本上没啥联系,难免显得有些生疏,知道他有俩兄弟在省城上学,后来留在省城,哪知道满堂竟跟董志强倒处的这么好。

    董家自父辈董智兴起开始做泥瓦匠,老大董志强,十二岁就跟父亲着学泥瓦匠,没几年就出了师,从此父子俩一块领工给人盖房,挣下钱后就不断的买地,后来更是在老宅的基础上扩建了房屋。

    因董志强在县城盖过洋教堂,见教堂拱形的窗门很是好看,给自家盖房时,照着教堂的样,把自家的窗门也做成拱形,看着很是气派,惹得周边人眼红不已,编排董家:西式窗子,西式门,里面住的是董家人。

    虽说董家又盖房,又置地,但董智兴始终不想下面的俩儿子继续跟着他和大儿一样,给人卖苦力盖房,一心供他们读书,老二老三倒也争气,一口气把书念到省城,毕业后兄弟俩都留在省城干事。

    老三董志笙毕业后就从了军,听说在队伍里混的不错,回来时骑着高头大马不说,屁股后别着盒子枪,老二董志坚在省城毕业后就没再回来过,具体干啥,没人知道,就连董家人也是一头雾水,好像失踪了一样,光这事,满堂就不至一次给青山提说过,说这是董家现在最大的难肠。

    佘满堂指着进门的苗青山说道:“都是老熟人,也不用我介绍吧。”

    “青山快坐。”董志强站起来招呼青山坐下。

    “志强哥,你啥时候回来的?”

    董志强递过茶杯说道:“外面的活刚忙完,这不知道满堂这出事,就过来看看。”

    苗青山坐下后说了来意后,不禁想起嫂子对满堂的态度,又红着脸不自然的说道:“要是别人说啥闲话,满堂你别介意。”

    苗青山的话让董志强一愣,知道里面有些话他不便开口,低头拿起烟锅抽了起来。

    佘占奎磕着烟锅,一脸平静地说:“都不是外人,我就说实话,地里打的粮食够用,要不是担心满堂在家会闹出啥事来,我还不让满堂出去,目的不是挣钱,所有谈不上那些虚名。”

    “没事,我不在乎那些。”满堂闷着头说。

    董志强本来到佘家是给仁义提亲的,得知佘家出事,只好把话咽了回去,说了不少安慰的话,见满堂又要跟着青山出去,这一走不知道又耽搁多久,他也就没啥顾计,打算说出来。

    满堂对他提过不少次,说他给人盖房接触的人多,留意谁家有合适的姑娘,让他给仁义说门亲,正好他徒弟姜海也托他给女儿找个婆家,徒弟的女儿姜燕出落得倒也水灵,他一合计,何不促成这桩美事,再者徒弟家那可是见天地有人去提亲,他给徒弟保证过,佘家这门亲事他一定能促成,当下挠着头说道:“本来今不应该说这个事,可平常我忙的不沾家,满堂跟青山这一走不知道又拖到啥时候,刚好青山也不是外人,也好给合计合计。”

    几人疑惑的看着他,董志强放下烟锅咧嘴笑道:“我那徒弟姜海你应该也知道,人没啥说的,他家姑娘姜燕比咱仁义小两岁,姜海一直托我给女子找个可靠的婆家,这边满堂也托我给仁义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我琢磨着彼此我都熟悉,俩娃也正好合适。”

    佘占奎放下茶杯说:“这是好事,就冲姜海那实诚劲,这门亲我认。”

    苗青山在一旁忙道:“ 这是好事啊。”

    “事是好事,可屋里现在这个情况……”佘满堂抬头尴尬说道。

    “满堂,你别急,听我把话说完,我来就是讨个话,愿意的话,婚推后订都行,不然把姜燕这么好的娃错过去,我都觉得可惜。”

    佘周氏听说给孙子仁义说亲,忙凑着满是皱纹的脸笑问道:“好是好,就是不知道跟咱仁义八字合不合?”

    “志强,你婶老糊涂了,你别理她。”佘占奎瞪了眼自己的老伴,没好气地说。

    “叔,别埋怨我婶,刚好姜家女子的生辰八字我知道,不妨让了尘师父给看看,也好让我婶也放心。”董志强看着几人笑道。

    “我看行,反正这会没事,去龙王庙看看也不耽搁啥。”苗青山在一旁赞许道。

    佘占奎见他二人都这么说,也不好佛二人的兴头,正好还能岔岔儿子满堂的心,放下手里的烟锅说道:“也行,你仨去龙王庙问问,如果合适,咱这边没啥问题。”

    “既然这样,满堂还犹豫啥,走,龙王庙去看看。”

    满堂本没心情去,奈何苗青山跟董志强都开了口,只好跟着二人出了门。

    龙王庙里打坐的了尘和尚见三人进来,打趣道:“啥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董志强不等满堂开口,迫不及待地说了三人的来意,完了把姜燕和仁义的生辰八字告诉了尘和尚。

    了尘和尚闭眼掐指算了半天没吭声,三人都有些纳闷。

    “师父如何?”董志强一脸急切的问。

    “怎样?”

    了尘和尚看着三张殷切的脸,慈眉善目地说了句禅语:“半贫半富半自安,人生一半靠自己,另外一半听自然,命中注定的事。”

    董志强转头激动的对俩人说道:“听见没,命中注定,多好的事。”

    满堂跟青山总觉那不对,想让了尘和尚说个仔细,谁知了尘和尚却岔开话题,拉着三人坐下。

    “不妨坐下听听今教愚徒的一段道家经文如何。”

    “师父,不念佛经,咋学起道家经文了?”董志强诧异的问。

    了尘和尚微微一笑说:“二者虽异,却源同一也,都是修心养性之道,我辈又何必拘泥于形式。”

    苗青山跟佘满堂对了尘和尚早已常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只等下面的话。

    徒弟静慧递过茶壶茶,问那一段,了尘和尚说:“早上教你的那几句。”

    静慧盘腿坐在蒲团上开了口:“静可化燥,和可化凶,善可制恶,慈可求吉……”

    “静慧,你可知其意?”

    静慧缓缓说道:“意思是保持内心的平静,可以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化解冲突和凶险……”

    细品这段话,是了尘和尚故意让徒弟说给满堂的,目的是让他静下心来,抛弃仇恨……不由暗暗佩服这了尘和尚。

    了尘和尚见佘满堂拧着脖子没吭声,微微一笑说道:“天道轮回,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得迟与早。”

    说完起身去偏殿,取出压在供桌下的一张黄表纸递给苗青山,却把头转向满堂说道:“忍一时风平浪静,你应该学学青山。”

    苗青山接过那张黄表纸,不禁红了双眼,原来了尘和尚把若草的八字一直放在庙里,只不过没告诉任何人。

    佘满堂抬头一脸不甘地说:“我知道了。”

    “一切皆虚,你我皆幻,守住本心,不生妄念……”

    不等了尘和尚说完,满堂抬头说道:“我明白师父的一片苦心。”

    了尘和尚默然一笑,看着出了庙门的三人,自语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隔天,苗青山带着王缃云去佘家,提醒满堂把出门的东西准备好。

    杏花倒了茶水,红着眼睛拉王缃云站在佘周氏身旁,看着对坐的三个男人。

    佘占奎放下茶杯,语重心长地对青山说:“难为你了,满堂这次出门跟以往不同,一路上你多担待些。”

    “叔,你放心,我跟满堂又不是第一次出门,收秋前一定回来。”

    佘周氏眼泪汪汪的拉着王缃云的手说:“画她娘,他们这一走,婶这心里咋感觉空落落的。”

    王缃云知道此次不同以往,佘周氏担心儿子满堂,忙柔声说道:“婶,别担心,再说还有书他大陪着。”

    佘满堂咧嘴一笑:“行了,不就是出趟门,弄的跟我上战场一样,我又不是第一次跟他出去。”

    佘满堂的一句话,让本来压抑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佘占奎在椅子上直了直身子说道:“不说了,晚上让杏花把出门的东西准备好,路上互相照顾点。”

    “嗯”佘满堂答应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