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岭 第54章
热门推荐:
夺气运害我媳妇死,让你后悔做人
狂飙:安欣你大胆地往前走
宜修重生:手撕纯元白莲花
什么凤主,我媳妇是妖界头子
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慢慢长大的少年
转生恶役贵族,异世界求生记
盛唐风云记
火影世界为了活命不停摆烂
邓家镇货栈,叔侄俩相对而坐,因为干旱,货栈的生意一落千丈,看着愁眉不展的若棋,苗青山则一脸开心地说:“虽说今年货栈亏空不少,但不用愁,可轧花厂的生意格外好,不但弥补了货栈的亏空,还有不少盈余。”
若棋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垂下头低声道:“大,你不用给我宽心,今年这情形,谁不是赔的一塌糊涂。”
苗青山如实说了扎花厂的事,让若棋大感意外的,不由感激地说道:“要不是有你在扎花厂撑着,今年的年都不知道咋过。”
“怎么回事,屋里没粮了?”
“不是。”
“那咋回事,快说屋里出了啥事?”苗青山急头白脸地问道。
若棋这才苦瓜着脸说了家里遭土匪的事,苗青山心里一惊,不由担心起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面对那种场面,不知道是如何熬过来的,同时又是一阵自责,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却不在家,靠嫂子一个女人来护着一家老小的周全。
苗青山一脸生气的说道:“我咋说也是家里的男人,发生这么大的事,你妈不说,你也不也说,一家老小万一有个好歹咋办。”
“叫你回来没用,仁义把我拉回去,水都没喝一口,就被我妈撵走了,她说我回去了也是两五一十,啥事都有我舅呢,不让我管,再说一家人都好好的,就我妈和二娘挨了打,不过都不严重。”若棋委屈的说道。
苗青山叹口气,不由得的问:“这饥荒闹得,人都疯了,为了一口吃的连命都不要,家粮食还有?”
“我妈说粮食一粒没动,就是钱全被抢了,损失的特别大。”若棋垂头丧气地说道。
青山这才松了口气,内疚的说:“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也不知道你妈受了多大的刁难。”
“都过去了,再说有我舅在,回去还不是照样被我妈撵走,不然我哪能一直在邓家镇待着。”
“说得也是。”
青山明白,嫂子苗李氏一直没让家里伙计去扎花厂告诉他,那是她清楚的知道,娘家哥都办不到的事,还能指望不上他,叫回去也是白搭,反正家里有吃有喝饿不着人就行,回不回来都无所谓。
若棋媳妇杨兰递过茶杯,青山抿了口对俩人说道:“你这没啥事的话,我马上回去,不然心里不踏实。”
“二大,吃了饭再回。”杨兰在一旁说。
若棋看了眼杨兰说:“咱大一听家里遭了土匪,那还有心思吃饭,是这,天冷的跟啥一样,货栈也左右没事,你收拾下咱跟着大一起回,有咱俩在,咱妈也不好再说大啥。”
于是若棋两口跟青山三人爬上马车,在满是冰雪的路上跌跌撞撞的往回赶,到了岭下,若棋和青山跳下来,叔侄俩拉的拉推的推,把马车赶上了岭。
进了家门,面对小叔子青山一脸担忧的询问,苗李氏捂着凄凄艾艾的说了被土匪抢的事,完了指着自己额头上的疤痕一脸悲伤地说道:“拿家里所有的钱跟这个疤换回一屋人的平安,你说值不值。”
“嫂子,让你受苦了……都怪我不好,光顾着扎花厂了。”青山一脸内疚的说道
“行了,不说这些了,谁让我是一家之主呢,你一走就是三个月,家里家里没顾上,货栈货栈你也没管,守着个扎花厂,也不知道能挣几个钱。”苗李氏愣着白眼仁埋怨道。
青山递过一包大洋和账本,又从贴身的口袋掏出几张大额的汇票交给她。
苗李氏愣着白眼仁,吃惊的看着手里的汇票愣是半天才反应过来。
“这场大旱,扎花厂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比往年都好,我知道货栈的没生意,自做主张的给棋留了一部分,剩下的全在这,包里的大洋是给家里过年用的,”青山解释道。
“怎么回事,渭北没闹饥荒还是咋的,今年就挣了这么多钱。”
青山说了缘由,苗李氏愣着白眼仁一脸开心地说:“这是真祖宗保佑,土匪那边刚抢完,扎花厂这边多少补上了点,明得去祠堂烧柱香,过年也要办的热闹些,冲冲这一年的晦气。”
若棋无奈的说了句“妈,这关祖宗啥事,这都是我二大辛苦得来的。”
“别乱说,没祖宗保佑能,你二大能做得这么顺?”苗李氏一脸虔诚的说道。
……
苗青山从嫂子屋里出来,照例去了父母跟前坐了会,父亲苗孝礼又说起家里进土匪的事,苗青山只是自责着一阵叹气。
父母看着自责的他,反倒安慰着他:“行了,别埋怨了,就算你在家,也是一样,难道土匪见你在家就不抢咱了,再说你守着轧花厂也算没白守,这么久没回来,快回你屋去,画她娘也挨打了。”
回到自己的屋子,听王缃云说土匪来的情形,她很感激嫂子苗李氏在关键时候,挡在一家老小前面,舍钱保全一家的性命。
“你都不知道,当时能吓死人,一家老小都被枪指着,说是先灭了小的再灭了大人,要不是嫂子果断的舍了钱,保不住出啥大事,不说她脾气怎样,这个家还真少不了她。”王缃云一脸佩服地说道。
“论精明,谁也比过她,也是没了哥以后,她的性子才变得喜怒无常,你多担待点。”
王缃云一脸释怀的说:“你不说我也知道,她其实也不容易,长时间的守寡,才导致她性情大变,我给几个娃都说了,不管啥时候,都不许忌恨她,关键时候,是她保住她们的命。”
青山埋头听着,他能想象到当时的场面,感激王缃云的的通情达理,不由伸出胳膊深情的抚去她额头的乱发……
由于青山带回来了大洋,让用一直郁闷的苗李氏心情好了起来,提前给刘六几个伙计算清了工钱,折成粮食,在正常价格上额外多给两斗杂粮,让他们拿回家过年。
佘家伙计少,大部分是农忙的短工,但佘占奎跟满堂不忍看到他们断了粮,趁着天黑偷偷给送去点麦子和杂粮,所谓的杂粮,就是黑豆,苞谷,扁豆掺杂在一起,往常年景是喂牲口吃的,但在饥荒年,这好歹也算是救命的口粮。
不觉就到了年三十,槐树岭少了往年的喧闹,一片死气沉沉,只有苗家跟往年一样没啥太大的变化,但也只是几个孩子在院门口不时的放几挂鞭炮。
转眼过了正月,槐树岭大部分人都靠着采回来的竹米还能度日,槐树岭以外地方就没这样的好运气,有些人实在揭不开锅的,就剥了榆树皮来充饥,剥了皮的榆树,就像脱了衣服的人一样光秃秃的,在倒春寒的风中瑟瑟发抖。
剥回的榆树皮晒干,放在石磨上磨成面,舀一碗倒锅里加水熬,稀的能照到人影 ,熬熟的榆树面比浆糊还粘,好不容易舀到碗里,饿急了的人们,不等凉就吸一口,一吸就把一碗滚烫的榆树面糊糊全吸进了肚里,烫了嘴,烫了食道,最后也烫了胃,有人被活活的烫死。
更有人家把陈年的稻糠,包谷芯碾成面煮着吃,这东西吃下去,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于是婆娘拿棍给撅着屁股的丈夫抠,母亲拿棍给撅着屁股的孩子抠,丈夫拿棍给婆娘抠。
更有人饿急了,去挖那观音土来吃,吃下去消化不了,肚子胀的像鼓,没几天就得胀肚病死了,只要能活命,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只为了能填饱肚子。
实在没办法,为了一口吃的活下去,有人开始卖孩子,最开始还能换点粮食,到最后只要给几个馍,就把孩子送人,奈何家里没吃的,留着也是养不活,全当为孩子讨个活命。
不时地有人饿死,开始时互相还帮忙挖坑埋,到最后连挖坑埋人的力气都没有,把人抬到坟地,胡乱挖个坑扬几掀土算是把人埋了,夜晚不断的有死人被狼刨了出来,这里一块骨头,那里一颗被狼吃剩下的人头,很是碜人,所有的孩子一到傍晚就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好在民国政府以工代赈,开工修建山北到山南的官路,所有人像那觅食的雀儿,呼啦一声全都跑去修路,为了自己吃个饱饭,傍晚回家还能给婆娘娃挣回一点粮食,这才逐渐缓解了饥荒,不再有人饿死。
山上的竹子虽然大片枯死,可挽救了槐树岭上的人,终于熬到槐花冒出花骨朵,周边的人不等槐树岭上的人开始捋,便急不可待的来捋,拿回家拌糠,拌黑豆,有的实在没啥拌,直接蒸着吃,煮着吃,倒也救了不少人,槐花又一次救了命。
槐树岭上的人不禁感叹自己出生在个好地方,有龙王爷的护佑,没遭这样的罪。
若棋不可置信地看着他,垂下头低声道:“大,你不用给我宽心,今年这情形,谁不是赔的一塌糊涂。”
苗青山如实说了扎花厂的事,让若棋大感意外的,不由感激地说道:“要不是有你在扎花厂撑着,今年的年都不知道咋过。”
“怎么回事,屋里没粮了?”
“不是。”
“那咋回事,快说屋里出了啥事?”苗青山急头白脸地问道。
若棋这才苦瓜着脸说了家里遭土匪的事,苗青山心里一惊,不由担心起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面对那种场面,不知道是如何熬过来的,同时又是一阵自责,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却不在家,靠嫂子一个女人来护着一家老小的周全。
苗青山一脸生气的说道:“我咋说也是家里的男人,发生这么大的事,你妈不说,你也不也说,一家老小万一有个好歹咋办。”
“叫你回来没用,仁义把我拉回去,水都没喝一口,就被我妈撵走了,她说我回去了也是两五一十,啥事都有我舅呢,不让我管,再说一家人都好好的,就我妈和二娘挨了打,不过都不严重。”若棋委屈的说道。
苗青山叹口气,不由得的问:“这饥荒闹得,人都疯了,为了一口吃的连命都不要,家粮食还有?”
“我妈说粮食一粒没动,就是钱全被抢了,损失的特别大。”若棋垂头丧气地说道。
青山这才松了口气,内疚的说:“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也不知道你妈受了多大的刁难。”
“都过去了,再说有我舅在,回去还不是照样被我妈撵走,不然我哪能一直在邓家镇待着。”
“说得也是。”
青山明白,嫂子苗李氏一直没让家里伙计去扎花厂告诉他,那是她清楚的知道,娘家哥都办不到的事,还能指望不上他,叫回去也是白搭,反正家里有吃有喝饿不着人就行,回不回来都无所谓。
若棋媳妇杨兰递过茶杯,青山抿了口对俩人说道:“你这没啥事的话,我马上回去,不然心里不踏实。”
“二大,吃了饭再回。”杨兰在一旁说。
若棋看了眼杨兰说:“咱大一听家里遭了土匪,那还有心思吃饭,是这,天冷的跟啥一样,货栈也左右没事,你收拾下咱跟着大一起回,有咱俩在,咱妈也不好再说大啥。”
于是若棋两口跟青山三人爬上马车,在满是冰雪的路上跌跌撞撞的往回赶,到了岭下,若棋和青山跳下来,叔侄俩拉的拉推的推,把马车赶上了岭。
进了家门,面对小叔子青山一脸担忧的询问,苗李氏捂着凄凄艾艾的说了被土匪抢的事,完了指着自己额头上的疤痕一脸悲伤地说道:“拿家里所有的钱跟这个疤换回一屋人的平安,你说值不值。”
“嫂子,让你受苦了……都怪我不好,光顾着扎花厂了。”青山一脸内疚的说道
“行了,不说这些了,谁让我是一家之主呢,你一走就是三个月,家里家里没顾上,货栈货栈你也没管,守着个扎花厂,也不知道能挣几个钱。”苗李氏愣着白眼仁埋怨道。
青山递过一包大洋和账本,又从贴身的口袋掏出几张大额的汇票交给她。
苗李氏愣着白眼仁,吃惊的看着手里的汇票愣是半天才反应过来。
“这场大旱,扎花厂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比往年都好,我知道货栈的没生意,自做主张的给棋留了一部分,剩下的全在这,包里的大洋是给家里过年用的,”青山解释道。
“怎么回事,渭北没闹饥荒还是咋的,今年就挣了这么多钱。”
青山说了缘由,苗李氏愣着白眼仁一脸开心地说:“这是真祖宗保佑,土匪那边刚抢完,扎花厂这边多少补上了点,明得去祠堂烧柱香,过年也要办的热闹些,冲冲这一年的晦气。”
若棋无奈的说了句“妈,这关祖宗啥事,这都是我二大辛苦得来的。”
“别乱说,没祖宗保佑能,你二大能做得这么顺?”苗李氏一脸虔诚的说道。
……
苗青山从嫂子屋里出来,照例去了父母跟前坐了会,父亲苗孝礼又说起家里进土匪的事,苗青山只是自责着一阵叹气。
父母看着自责的他,反倒安慰着他:“行了,别埋怨了,就算你在家,也是一样,难道土匪见你在家就不抢咱了,再说你守着轧花厂也算没白守,这么久没回来,快回你屋去,画她娘也挨打了。”
回到自己的屋子,听王缃云说土匪来的情形,她很感激嫂子苗李氏在关键时候,挡在一家老小前面,舍钱保全一家的性命。
“你都不知道,当时能吓死人,一家老小都被枪指着,说是先灭了小的再灭了大人,要不是嫂子果断的舍了钱,保不住出啥大事,不说她脾气怎样,这个家还真少不了她。”王缃云一脸佩服地说道。
“论精明,谁也比过她,也是没了哥以后,她的性子才变得喜怒无常,你多担待点。”
王缃云一脸释怀的说:“你不说我也知道,她其实也不容易,长时间的守寡,才导致她性情大变,我给几个娃都说了,不管啥时候,都不许忌恨她,关键时候,是她保住她们的命。”
青山埋头听着,他能想象到当时的场面,感激王缃云的的通情达理,不由伸出胳膊深情的抚去她额头的乱发……
由于青山带回来了大洋,让用一直郁闷的苗李氏心情好了起来,提前给刘六几个伙计算清了工钱,折成粮食,在正常价格上额外多给两斗杂粮,让他们拿回家过年。
佘家伙计少,大部分是农忙的短工,但佘占奎跟满堂不忍看到他们断了粮,趁着天黑偷偷给送去点麦子和杂粮,所谓的杂粮,就是黑豆,苞谷,扁豆掺杂在一起,往常年景是喂牲口吃的,但在饥荒年,这好歹也算是救命的口粮。
不觉就到了年三十,槐树岭少了往年的喧闹,一片死气沉沉,只有苗家跟往年一样没啥太大的变化,但也只是几个孩子在院门口不时的放几挂鞭炮。
转眼过了正月,槐树岭大部分人都靠着采回来的竹米还能度日,槐树岭以外地方就没这样的好运气,有些人实在揭不开锅的,就剥了榆树皮来充饥,剥了皮的榆树,就像脱了衣服的人一样光秃秃的,在倒春寒的风中瑟瑟发抖。
剥回的榆树皮晒干,放在石磨上磨成面,舀一碗倒锅里加水熬,稀的能照到人影 ,熬熟的榆树面比浆糊还粘,好不容易舀到碗里,饿急了的人们,不等凉就吸一口,一吸就把一碗滚烫的榆树面糊糊全吸进了肚里,烫了嘴,烫了食道,最后也烫了胃,有人被活活的烫死。
更有人家把陈年的稻糠,包谷芯碾成面煮着吃,这东西吃下去,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于是婆娘拿棍给撅着屁股的丈夫抠,母亲拿棍给撅着屁股的孩子抠,丈夫拿棍给婆娘抠。
更有人饿急了,去挖那观音土来吃,吃下去消化不了,肚子胀的像鼓,没几天就得胀肚病死了,只要能活命,一切能吃的,不能吃的,都往肚子里塞,只为了能填饱肚子。
实在没办法,为了一口吃的活下去,有人开始卖孩子,最开始还能换点粮食,到最后只要给几个馍,就把孩子送人,奈何家里没吃的,留着也是养不活,全当为孩子讨个活命。
不时地有人饿死,开始时互相还帮忙挖坑埋,到最后连挖坑埋人的力气都没有,把人抬到坟地,胡乱挖个坑扬几掀土算是把人埋了,夜晚不断的有死人被狼刨了出来,这里一块骨头,那里一颗被狼吃剩下的人头,很是碜人,所有的孩子一到傍晚就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好在民国政府以工代赈,开工修建山北到山南的官路,所有人像那觅食的雀儿,呼啦一声全都跑去修路,为了自己吃个饱饭,傍晚回家还能给婆娘娃挣回一点粮食,这才逐渐缓解了饥荒,不再有人饿死。
山上的竹子虽然大片枯死,可挽救了槐树岭上的人,终于熬到槐花冒出花骨朵,周边的人不等槐树岭上的人开始捋,便急不可待的来捋,拿回家拌糠,拌黑豆,有的实在没啥拌,直接蒸着吃,煮着吃,倒也救了不少人,槐花又一次救了命。
槐树岭上的人不禁感叹自己出生在个好地方,有龙王爷的护佑,没遭这样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