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岭 第76章
热门推荐:
夺气运害我媳妇死,让你后悔做人
狂飙:安欣你大胆地往前走
宜修重生:手撕纯元白莲花
什么凤主,我媳妇是妖界头子
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慢慢长大的少年
转生恶役贵族,异世界求生记
盛唐风云记
火影世界为了活命不停摆烂
村里得知青山遭遇的人,许多人都同情他们俩口的遭遇,加上感激王缃云把蛤蟆瘟的方子无私的奉献出来让自家娃不再受病痛折磨,原来没分家,大家碍于苗家母老虎苗李氏的淫威,只是见了王缃云客气地打声招呼就转身离去,如今青山两口分房另过,再也没任何顾虑,纷纷跑来说几句宽心的话,见一家三口的日子如此凄凉,不少人送来点吃食或者自家地里瓜果蔬菜,聊表心意,了尘和尚得知后,带着徒弟静慧扛来一袋粮食,摇摇头也是一脸无奈……
看着送来的东西,俩人都明白,这年头都不容易,谁不是赢从嘴里挤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也不可能一直被人接济,必定生活还得靠他们自己,俩人一商量,把娘家送来的麦拉到邓家镇偷偷换成包谷和黑豆,算算应该能勉强维持到年后,可要想熬到收麦,只能勒紧裤腰带,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再给人张口,王缃云只能每天熬锅稀汤寡水的苞谷碜就着参了一半的黑豆面和包谷面蒸的馍,可这那能吃饱,实在没法,王缃云把麦麸放在锅里炒熟,一家三口当炒面来吃。
分家时,分的地,因为还账被青山卖的只剩下沟底三亩的水浇地,那三亩地是他们的保命的地,就算是水浇地,那也不够一家人的吃喝,好在地头连着一片无主的荒坡,俩人就带着若画开起了荒,为了有口菜吃,把打麦场翻了一半来种菜,苗李氏见状倒也没说什么,王缃云比以前起来的更早,睡的也更晚了,她不光要给三人洗衣做饭,还要跟着青山下地干活,
当然一家三口干得最多的还是在满坡岭的挖草药,这也是王缃云最拿手的,虽说都是些常见的草药,值不了几个钱,可王缃云根据不同季节的易发病,挖需用量最大的草药,以此来换钱,打麦场里经常会晾晒出各种各样草药。
苗孝礼老俩口得知这些,也无能为力,除了唉声叹气外,也没办法,只能偷偷流泪。
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严重的营养不良,每天早上起来三人的嘴角都起一层厚厚的血痂,王缃云知道这是严重的营养不足,大人还好说,可正长身体的女儿若画跟着他们受煎熬,心里很不是滋味,除了变着法的熬点中药补补再无它法,可终究药补不如食补,若画还是没有缓过来,依旧面黄肌瘦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佘满堂看得心里不是滋味,一问俩人都说有啥吃,再送粮食,又死活不要,只能打发杏花或者诗音时不时的把若画拉到佘家吃顿,饭后再给若画揣上几个白面馍,让她打打牙祭。
嫁到董家的若草,隔三差五的送来一篮子馍,或者让凌霄送袋粮食来,每当这时,青山都羞愧地蹲在门口的碾盘上抽着烟不说话,王缃云坐在灶火里低头搂着女儿若画说:“屋里啥都有,别在送粮食来了。”
凌霄怕拉来让去,放下粮食就走,他们回头又送了回去……
若棋回来见青山一家过的如此艰难,在老宅埋怨母亲,可苗却蛮横的说:“这怨谁吗,他把扎花厂跟驼队烧没了,我没找他算账已经算便宜他了,再说分家也是他提出的,你要心疼你去跟他们过去。”
一句话,噎的若棋眼泪吧嗒吧嗒的的往下掉,这么多年二大二娘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尤其是二妈在家过的,一点也不比二大轻松,每天不光洗锅做饭,纺线织布,熬夜给一家人做衣服,给兄妹几个做鞋,母亲还时不时的找她麻烦,到头来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被自私的母亲撵出家门,为了好让二大他们能过的轻松点。
若棋能做的也只是帮着青山他们把晾晒好的草药拉到邓家镇去卖了,回来时给买点油盐酱醋,另外再多留下几块大洋。
不觉进入了冬季,各种草药枯萎的很难辨认,王缃云就不再一家人去挖草药,而是一家三口把地头连着的荒坡开出一大片来,准备来年开春了,能多种庄稼外再留出点地种旱烟,再也不用老抽满堂的旱烟。
还没进入腊月,一场大雪捂了个严实,荒也开不成了,青山急得在屋里嘟囔道:
“这鬼天气,天寒地冻,啥也干不成。”,
王缃云看着厚厚的积雪,就发起来呆,她在想指望种地和卖草药啥时才能还上董佘两家的钱,尽管知道董佘两家不会上门催着要,可帮他们渡过难关已经是天大的人情,要是赖着一直不还那成了啥,以后咋好意思见面,况且也不能让若草在董家抬不起头。
心慌的苗青山把分家时留下的几十斤黄豆种从瓮里翻出来对王缃云说:“唉,地都没了,往那种去,还不如背到邓家镇给唐师傅,好歹还能换点粮,好歹让画多吃几顿饱饭。”
丈夫青山的话让王缃云猛然醒悟,抬头说道:“卖了能换多少粮,不如去学做豆腐,既能卖豆腐挣钱,又能让若画喝上豆浆补补营养。”
苗青山眼前也是一亮,要学做豆腐,当然得去邓家镇找唐师傅,唐师傅的豆腐不光筋道、而且耐煮,口感好,那可是远近出了名的好,邓家镇附近但凡家里有个红白喜事都会买他的豆腐待客。
原来苗青山是从他开豆腐坊起,就一直买他家的豆腐,不光自己吃,而且每次回家都少不了买几块带回家,唐师傅初来乍到,跟邓家镇的人不熟,自己的豆腐还没打出名声,知道没青山是开货栈的,认识的人多,也希望苗青山能帮着说几句好话,每次来买豆腐,唐师傅都会端一碗豆浆,或一碗豆腐脑让他喝了后再拿豆腐走,要多给钱,唐师傅说啥都不要,苗青山见唐师傅为人憨厚,又不想多沾这个便宜,买豆腐来偶尔也送唐师傅包茶叶或一把旱烟,当然也没少帮唐师傅宣传,来来去去跟唐师傅算不上莫逆之交,但关系也处的相当好,那料唐师傅的豆腐生意刚刚有点起色,一场连阴雨泡倒了他老家的房子,还没挣到钱的唐师傅找了好几家典当行,没一家愿意借。
常言道水火无情,这个时候,都害怕肉包子打狗,连本钱都亏了,就算付再高的利息,也没人敢借钱让他回家盖房,他要是不回来了,那个豆腐坊几口锅能值几个钱。
万般无奈,唐师傅抱着试试吧的态度找到货栈,苗青山二话没说,掏出三十块大洋,让唐师傅回家盖房,为此嫂子苗李氏没少说青山,过了半年后,唐师傅来还钱特意带了一大块豆腐,青山要给豆腐钱,他咋说都不要,只说这一街做生意的就你仗义,你这个人我交定了。
以后隔天送块豆腐,苗青山知道他是报恩,每每给钱,人家唐师傅咋说都不要,无奈,只好时不时的拿包茶叶或带瓶酒去豆腐坊和他坐坐,一来二去两人也算是成了至交,若棋到了货栈,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来送豆腐,把若棋当成自家侄子待。
见苗青山来,得知轧花厂一切的唐师傅,完全没有冷落,而是热情的拉着他说:“人这一辈子谁还没个坎,需要钱尽管吭声。”
苗青山只好厚着脸说想跟他学做豆腐,不过也知道同行是冤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怕他不愿教,又对唐师傅说道:“你放心,我也就在岭上卖,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你说的这是啥话,邓家镇又不是我一家豆腐坊,再说这就是个苦累活,没啥大的诀窍,关键是要能吃下苦,其他的对你来说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几天,青山留在邓家镇唐师傅的豆腐坊,跟着学做豆腐,唐师傅告诉他,豆子泡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布过豆浆,啥时候放石膏,石膏少了豆腐嫩拿不到手里不说,而且出不了多少豆腐,石膏多豆腐太老,口感不好……具体的每一个环节,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他,看着苗青山独自做了点十豆腐,唐师傅笑着说:“你看就这么简单,你完全可以回去独自做豆腐了。”
亲自送苗青山回家时,专门把一副磨豆浆的小石磨,两豆腐筐,过豆浆的笼布等搬上马车,帮忙安顿好一切,临走时不放心地叮咛道:“ 这卖豆腐可是个苦累活,白天走村转巷卖豆腐,回来还得熬夜磨豆浆做豆腐,你也别太狠心,三天两头的卖一回就行,你要是想着每天都去卖,告诉你铁打的人也熬不住,我也是实在受不了那个苦,才在邓家镇上开豆腐坊的。”
说的王缃云把头转过一旁,悄无声息地抹着泪。
苗青山对他感激一笑道:“想想我欠的那么多钱,这点苦算个啥。”
唐师傅叹息一声,跳上马车回邓家镇去了。
送走唐师傅,俩人就开始张罗着做豆腐,按唐师傅交代的泡了二十斤黄豆,到了鸡叫头遍,俩人起来捞出泡好的黄豆,在屋内的石磨上加水磨,看着那浓浓的如乳汁般的豆浆顺着磨盘的缝隙间缓缓流了出来,流进早已准备好的木桶里,磨好了豆浆,用布过滤好倒进锅里开始烧。
躺在被窝里的若画揉着眼睛高兴地说道:“娘,我大现在做豆腐,我能不能请诗音喝碗豆浆?”
王缃云心里一酸,转擦去眼里的雾水,回身温柔地笑道:“能,以后天天都能叫诗音来喝豆浆。”
豆浆,若画也只是在邓家镇喝过几次,再放上点糖,那浓浓的香甜味真是太好喝,每次她都能喝一大碗,想着以后每天都能叫诗音来喝上碗,那肯定好,不然经常吃诗音的东西,自家又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请诗音吃,她都不好意思再吃人家的东西。
若画立马兴奋的爬了起来,帮忙拿这拿那,王缃云一脸心疼道:“小心点,别摔了。”
豆浆烧开后,王缃云舀了一大碗放在桌子上,此时的若画,一心只在面前的这碗豆浆上,馋得把小脸伸了过去,陶醉地闻着豆香味。
王缃云忙说道:“ 小心烫。”
“我不喝,等天亮了,叫诗音来一起来喝。”若画吸着鼻子咂巴着嘴说道。
见女儿若画眼巴巴地看着豆浆,王缃云心里不忍,舀了一小碗放了盐,对若画一脸无奈若画:“你先尝尝,,咸的也很好喝,回头等诗音来了,你俩再一起喝。”
知道家里没钱买糖,能喝上豆浆已经是很奢侈了,那还能奢望喝上放糖的豆浆,看着若画贪婪的砸吧着小嘴喝豆浆,俩人用盆把豆浆舀出来倒进一旁的瓮里,王缃云把早已称好的石膏倒在青山手上的长把木勺里,青山低头用脸试着豆浆冒出热气的温度,把石膏倒进去,慢慢搅拌着,直到看见出现雪花状时,才小心地盖上笼布,苗青山虽然在邓家镇做了十多次,但头一次独自做,而且家里的黄豆不够做几次,难免紧张的等待着,为了缓解情绪青山蹲在门外抽起了旱烟,王缃云宠溺的摸着若画的头,看着她喝完豆浆,催促着若画继续睡觉。
可喝完豆浆的若画,哪还能睡着,满脸兴奋的看着父母把瓮里变成的豆腐脑,舀到铺了龙布的木框里包好,压上石头,看着沥出水,才不舍的回到炕上。
做完这一切,天也快亮了,俩人躺在炕上怎么都睡意,索性都坐起来,苗青山跳下在锅里给自己热了几个黑馍,王缃云坐在炕上取了鞋底,抬头对丈夫青山嘱咐道道:“一会别忘了,留两块豆腐,让画给两家送去。”
“我知道。”
夫妻俩都知道,没董佘两家的倾囊相帮,他们那能像现在这样,那些债主还不知道怎样逼他们,虽然现在没法还上两家的钱,但这种大恩不能不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送去块豆腐,表示下谢意。
看着送来的东西,俩人都明白,这年头都不容易,谁不是赢从嘴里挤出来的,俗话说得好,救急不救穷,也不可能一直被人接济,必定生活还得靠他们自己,俩人一商量,把娘家送来的麦拉到邓家镇偷偷换成包谷和黑豆,算算应该能勉强维持到年后,可要想熬到收麦,只能勒紧裤腰带,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再给人张口,王缃云只能每天熬锅稀汤寡水的苞谷碜就着参了一半的黑豆面和包谷面蒸的馍,可这那能吃饱,实在没法,王缃云把麦麸放在锅里炒熟,一家三口当炒面来吃。
分家时,分的地,因为还账被青山卖的只剩下沟底三亩的水浇地,那三亩地是他们的保命的地,就算是水浇地,那也不够一家人的吃喝,好在地头连着一片无主的荒坡,俩人就带着若画开起了荒,为了有口菜吃,把打麦场翻了一半来种菜,苗李氏见状倒也没说什么,王缃云比以前起来的更早,睡的也更晚了,她不光要给三人洗衣做饭,还要跟着青山下地干活,
当然一家三口干得最多的还是在满坡岭的挖草药,这也是王缃云最拿手的,虽说都是些常见的草药,值不了几个钱,可王缃云根据不同季节的易发病,挖需用量最大的草药,以此来换钱,打麦场里经常会晾晒出各种各样草药。
苗孝礼老俩口得知这些,也无能为力,除了唉声叹气外,也没办法,只能偷偷流泪。
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严重的营养不良,每天早上起来三人的嘴角都起一层厚厚的血痂,王缃云知道这是严重的营养不足,大人还好说,可正长身体的女儿若画跟着他们受煎熬,心里很不是滋味,除了变着法的熬点中药补补再无它法,可终究药补不如食补,若画还是没有缓过来,依旧面黄肌瘦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佘满堂看得心里不是滋味,一问俩人都说有啥吃,再送粮食,又死活不要,只能打发杏花或者诗音时不时的把若画拉到佘家吃顿,饭后再给若画揣上几个白面馍,让她打打牙祭。
嫁到董家的若草,隔三差五的送来一篮子馍,或者让凌霄送袋粮食来,每当这时,青山都羞愧地蹲在门口的碾盘上抽着烟不说话,王缃云坐在灶火里低头搂着女儿若画说:“屋里啥都有,别在送粮食来了。”
凌霄怕拉来让去,放下粮食就走,他们回头又送了回去……
若棋回来见青山一家过的如此艰难,在老宅埋怨母亲,可苗却蛮横的说:“这怨谁吗,他把扎花厂跟驼队烧没了,我没找他算账已经算便宜他了,再说分家也是他提出的,你要心疼你去跟他们过去。”
一句话,噎的若棋眼泪吧嗒吧嗒的的往下掉,这么多年二大二娘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尤其是二妈在家过的,一点也不比二大轻松,每天不光洗锅做饭,纺线织布,熬夜给一家人做衣服,给兄妹几个做鞋,母亲还时不时的找她麻烦,到头来却落了个这样的下场,被自私的母亲撵出家门,为了好让二大他们能过的轻松点。
若棋能做的也只是帮着青山他们把晾晒好的草药拉到邓家镇去卖了,回来时给买点油盐酱醋,另外再多留下几块大洋。
不觉进入了冬季,各种草药枯萎的很难辨认,王缃云就不再一家人去挖草药,而是一家三口把地头连着的荒坡开出一大片来,准备来年开春了,能多种庄稼外再留出点地种旱烟,再也不用老抽满堂的旱烟。
还没进入腊月,一场大雪捂了个严实,荒也开不成了,青山急得在屋里嘟囔道:
“这鬼天气,天寒地冻,啥也干不成。”,
王缃云看着厚厚的积雪,就发起来呆,她在想指望种地和卖草药啥时才能还上董佘两家的钱,尽管知道董佘两家不会上门催着要,可帮他们渡过难关已经是天大的人情,要是赖着一直不还那成了啥,以后咋好意思见面,况且也不能让若草在董家抬不起头。
心慌的苗青山把分家时留下的几十斤黄豆种从瓮里翻出来对王缃云说:“唉,地都没了,往那种去,还不如背到邓家镇给唐师傅,好歹还能换点粮,好歹让画多吃几顿饱饭。”
丈夫青山的话让王缃云猛然醒悟,抬头说道:“卖了能换多少粮,不如去学做豆腐,既能卖豆腐挣钱,又能让若画喝上豆浆补补营养。”
苗青山眼前也是一亮,要学做豆腐,当然得去邓家镇找唐师傅,唐师傅的豆腐不光筋道、而且耐煮,口感好,那可是远近出了名的好,邓家镇附近但凡家里有个红白喜事都会买他的豆腐待客。
原来苗青山是从他开豆腐坊起,就一直买他家的豆腐,不光自己吃,而且每次回家都少不了买几块带回家,唐师傅初来乍到,跟邓家镇的人不熟,自己的豆腐还没打出名声,知道没青山是开货栈的,认识的人多,也希望苗青山能帮着说几句好话,每次来买豆腐,唐师傅都会端一碗豆浆,或一碗豆腐脑让他喝了后再拿豆腐走,要多给钱,唐师傅说啥都不要,苗青山见唐师傅为人憨厚,又不想多沾这个便宜,买豆腐来偶尔也送唐师傅包茶叶或一把旱烟,当然也没少帮唐师傅宣传,来来去去跟唐师傅算不上莫逆之交,但关系也处的相当好,那料唐师傅的豆腐生意刚刚有点起色,一场连阴雨泡倒了他老家的房子,还没挣到钱的唐师傅找了好几家典当行,没一家愿意借。
常言道水火无情,这个时候,都害怕肉包子打狗,连本钱都亏了,就算付再高的利息,也没人敢借钱让他回家盖房,他要是不回来了,那个豆腐坊几口锅能值几个钱。
万般无奈,唐师傅抱着试试吧的态度找到货栈,苗青山二话没说,掏出三十块大洋,让唐师傅回家盖房,为此嫂子苗李氏没少说青山,过了半年后,唐师傅来还钱特意带了一大块豆腐,青山要给豆腐钱,他咋说都不要,只说这一街做生意的就你仗义,你这个人我交定了。
以后隔天送块豆腐,苗青山知道他是报恩,每每给钱,人家唐师傅咋说都不要,无奈,只好时不时的拿包茶叶或带瓶酒去豆腐坊和他坐坐,一来二去两人也算是成了至交,若棋到了货栈,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来送豆腐,把若棋当成自家侄子待。
见苗青山来,得知轧花厂一切的唐师傅,完全没有冷落,而是热情的拉着他说:“人这一辈子谁还没个坎,需要钱尽管吭声。”
苗青山只好厚着脸说想跟他学做豆腐,不过也知道同行是冤家,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怕他不愿教,又对唐师傅说道:“你放心,我也就在岭上卖,不会影响你的生意。”
“你说的这是啥话,邓家镇又不是我一家豆腐坊,再说这就是个苦累活,没啥大的诀窍,关键是要能吃下苦,其他的对你来说不在话下。”
接下来的几天,青山留在邓家镇唐师傅的豆腐坊,跟着学做豆腐,唐师傅告诉他,豆子泡多长时间,用什么样的布过豆浆,啥时候放石膏,石膏少了豆腐嫩拿不到手里不说,而且出不了多少豆腐,石膏多豆腐太老,口感不好……具体的每一个环节,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他,看着苗青山独自做了点十豆腐,唐师傅笑着说:“你看就这么简单,你完全可以回去独自做豆腐了。”
亲自送苗青山回家时,专门把一副磨豆浆的小石磨,两豆腐筐,过豆浆的笼布等搬上马车,帮忙安顿好一切,临走时不放心地叮咛道:“ 这卖豆腐可是个苦累活,白天走村转巷卖豆腐,回来还得熬夜磨豆浆做豆腐,你也别太狠心,三天两头的卖一回就行,你要是想着每天都去卖,告诉你铁打的人也熬不住,我也是实在受不了那个苦,才在邓家镇上开豆腐坊的。”
说的王缃云把头转过一旁,悄无声息地抹着泪。
苗青山对他感激一笑道:“想想我欠的那么多钱,这点苦算个啥。”
唐师傅叹息一声,跳上马车回邓家镇去了。
送走唐师傅,俩人就开始张罗着做豆腐,按唐师傅交代的泡了二十斤黄豆,到了鸡叫头遍,俩人起来捞出泡好的黄豆,在屋内的石磨上加水磨,看着那浓浓的如乳汁般的豆浆顺着磨盘的缝隙间缓缓流了出来,流进早已准备好的木桶里,磨好了豆浆,用布过滤好倒进锅里开始烧。
躺在被窝里的若画揉着眼睛高兴地说道:“娘,我大现在做豆腐,我能不能请诗音喝碗豆浆?”
王缃云心里一酸,转擦去眼里的雾水,回身温柔地笑道:“能,以后天天都能叫诗音来喝豆浆。”
豆浆,若画也只是在邓家镇喝过几次,再放上点糖,那浓浓的香甜味真是太好喝,每次她都能喝一大碗,想着以后每天都能叫诗音来喝上碗,那肯定好,不然经常吃诗音的东西,自家又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请诗音吃,她都不好意思再吃人家的东西。
若画立马兴奋的爬了起来,帮忙拿这拿那,王缃云一脸心疼道:“小心点,别摔了。”
豆浆烧开后,王缃云舀了一大碗放在桌子上,此时的若画,一心只在面前的这碗豆浆上,馋得把小脸伸了过去,陶醉地闻着豆香味。
王缃云忙说道:“ 小心烫。”
“我不喝,等天亮了,叫诗音来一起来喝。”若画吸着鼻子咂巴着嘴说道。
见女儿若画眼巴巴地看着豆浆,王缃云心里不忍,舀了一小碗放了盐,对若画一脸无奈若画:“你先尝尝,,咸的也很好喝,回头等诗音来了,你俩再一起喝。”
知道家里没钱买糖,能喝上豆浆已经是很奢侈了,那还能奢望喝上放糖的豆浆,看着若画贪婪的砸吧着小嘴喝豆浆,俩人用盆把豆浆舀出来倒进一旁的瓮里,王缃云把早已称好的石膏倒在青山手上的长把木勺里,青山低头用脸试着豆浆冒出热气的温度,把石膏倒进去,慢慢搅拌着,直到看见出现雪花状时,才小心地盖上笼布,苗青山虽然在邓家镇做了十多次,但头一次独自做,而且家里的黄豆不够做几次,难免紧张的等待着,为了缓解情绪青山蹲在门外抽起了旱烟,王缃云宠溺的摸着若画的头,看着她喝完豆浆,催促着若画继续睡觉。
可喝完豆浆的若画,哪还能睡着,满脸兴奋的看着父母把瓮里变成的豆腐脑,舀到铺了龙布的木框里包好,压上石头,看着沥出水,才不舍的回到炕上。
做完这一切,天也快亮了,俩人躺在炕上怎么都睡意,索性都坐起来,苗青山跳下在锅里给自己热了几个黑馍,王缃云坐在炕上取了鞋底,抬头对丈夫青山嘱咐道道:“一会别忘了,留两块豆腐,让画给两家送去。”
“我知道。”
夫妻俩都知道,没董佘两家的倾囊相帮,他们那能像现在这样,那些债主还不知道怎样逼他们,虽然现在没法还上两家的钱,但这种大恩不能不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送去块豆腐,表示下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