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槐树岭 > 第69章

槐树岭 第69章

    在厦房里隔着窗户看看若草跟着女婿凌霄出了厅房,担心对面嫂子苗李氏看到她难受的样子,王缃云并没从厦房里出来送他们,尽管她很想亲眼看着女儿回去,可腿却像灌了铅一般,迈不出厦房的门,豆大的泪珠从王缃云白皙的脸庞断了线的往下落,她用手捂嘴,努力的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哭声,怕嫂子苗李氏发现,更怕新婚的女儿若草看见更加难受。

    中午,才有机会呆在一起的娘俩,尽管王缃云知道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儿若草的秉性,可那个做娘的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她还是不放心地想对若草嘱咐些夫唱妻随孝敬公公婆婆的话,若草不等她开口,从炕头拉过带回家的包袱递了过来,郑重地说道:“娘,回头你把这钱还给我哥。”

    王缃云心里一阵刺疼,拉着女儿若草的手心酸地说:“那是你哥给的压箱底钱,娘知道你懂事,娘跟你大没能力让你体面的出门,你哥给你的你拿着,别让你哥寒了心。”

    “娘,我知道我哥一片苦心,可我不能要,咱家里啥情况,我还能不知道,别为了这些钱,让大妈埋怨我哥时,会连你跟我大也一起骂,再说万一货栈或者扎花厂跟驼队有个紧事,拿啥应急?”若草一脸认真的说道。

    “家里不用担心,有你大跟你若棋哥呢,人常说好女不论嫁妆,可哪有你这样寒酸的出嫁……就算你大妈知道,她还好意思开口。”王缃云没底气地说道。

    “娘,你就听我的,董家那边啥都不缺,再说这也是凌霄的意思,不想让我哥跟你们为难。”若草红着眼说。

    王缃云撂起衣襟擦模糊的双眼哽咽道:“就是委屈了你,跟从家里撵出去没啥两样,我一想这些就难受的不行。”

    若草抱着王缃云的胳膊一脸幸福地说:“娘,别这样说,不是有赵庄我姥爷他们送来的几身衣服和两床被子,还有你给我的医书,这些是我最好的嫁妆。”

    尽管如此寒酸的出嫁,可懂事若草没有埋怨任何人,还把若棋给的钱退了回来,王缃云紧紧的搂着女儿若草说不出话来……

    她也是实在没法,总不能全用董家的钱买嫁妆,总不能自己这边一根线也不给添,才求娘家给送来衣服和被褥,多少算是苗家给若草的陪嫁。

    若草临出院门时对着院里叫了声:“娘,我回去了。”

    清醒过来的王缃云,不管不顾的迈着小脚追了上去,可惜街巷里已没了若草的身影,一路出了村,站着岭头看着缓缓而去的马车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潸然泪下……

    神情黯然的丈夫青山扶着她,也不禁潸然泪下,直到马车拐进岭对面的村里,一旁看得心酸的满堂说:“娃这是喜事,要是让娃知道你们俩人这样,她也不好受……”

    “草懂事,受这大的委屈还想着这个家。”王缃云泪眼婆娑地说。

    青山凄然的对王缃云说道:“别难过了,草打小就懂事。”

    落日的余晖中,三人默然的站在岭头……

    看着王缃云难受的样子,佘满堂把俩人拉到自家屋里,本想让媳妇杏花安慰安慰她,谁知一进门却被仁义给打乱了节奏,反倒成了叫青山俩人来,是商量仁义的婚事。

    三人刚进院门,仁义就凑上来嬉笑着对青山说:“伯,我若草姐结婚了,我连个喜糖都没吃上。”

    佘满堂没好气地说:“给你个巴掌你吃不?”

    “这大的人了,还不嫌羞,要吃喜糖还不简单,明就让你大给你把媳妇娶回来,吃自个的喜糖去,”坐在院里的佘占奎笑骂道。

    仁义吐着舌头,一脸怪相的说:“我才不!”说完跑去去端茶壶。

    看似无意的一句话,让佘满堂萌生了给仁义结婚的想法,这半大不小的仁义,整天在外面疯的不沾家,又没个正事,说又不听,心想要不给仁义把婚也结了,有媳妇管着,或许能拴住他这头野牛。

    不觉对青山俩口说了想给仁义结婚的事,

    王缃云抬头说道:“按说仁义也不小了,整天在外面疯也不是一回事,结了婚,好歹能拴住他的心。”

    “画她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你还愣着干嘛,还不快跟青山找志强商量去。”佘占奎磕着烟锅笑道。

    苗青山犹豫的说道:“这刚送走回门的草俩人,我们又去董家”

    “这有啥,一码归一码,趁着董家刚给草成婚,还有酒菜。”佘满堂笑着拉青山出了门。

    董家俩人说了来意,董志强说:“我徒弟姜海一家也盼着早点把女子嫁出门,了却一桩心愿,就看你想放到啥时候,姜海那边没啥问题,回头给他说声就行。”

    佘满堂吐出嘴里的烟说道:“我琢磨着,最好放到明年前半年,一来仁义也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再者姜家也不至于太仓促,虽说咱这边把棉花、布啥的都送过去,可总得给姜家留出点缝被褥做衣服的时间。”

    “给俩娃看好日子?”

    “这不先跟你商量呢,回头就让咱叔找了尘师父去。”佘满堂苦笑着说道。

    “先去龙王庙让了尘师父看好日子再说。”

    两天后,佘满堂来董家,掏出张黄表纸,上面有了尘和尚写的结婚日子。

    董志强放下手里的放大镜说道:“有日子就行,这就去姜家说这事。”

    “那我陪你去。”佘满堂咧嘴笑道。

    董志强磕掉烟灰喊凌霄套马车,说要去姜家。

    董志强的徒弟姜海,自打女儿姜燕跟仁义订亲后,满堂时不时地给姜家送这送那,饥荒年不时地让忠义跟仁义兄弟俩给姜家送些粮食,虽说岭上的规矩是没成婚的男女不能见面,可必定是饥荒年,那顾得了这些,再说姜家是小门小户,也没那么多讲究,见忠义仁义兄弟俩来送东西,姜海也不避讳,直接让女儿姜燕给他兄弟俩端茶递水,不说仁义对姜燕如何,那姜燕可是把仁义活脱脱地刻在了心里,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感激佘家的活命之恩。

    俩人到了姜家,董志强对姜家一说,姜海一家人是高兴的不行,姜海一脸真诚的对董志强说:“ 说句不怕你笑的话,要不是亲家帮衬,饥荒年都熬不过去,更别说平日里送这送哪的,燕子娘可是早盼着把燕子嫁过去,好好侍奉老人几年,尽尽孝心。”

    一听姜家人同意,佘满堂忙不好意思的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哪能看着你一家日子过得艰难而不管不顾。”

    董志强笑着说道:“你俩都别光说客气话了,依我说,彩礼还按咱岭上的规矩走,另外粮食,棉花,布啥的这些回头让满堂都送过来,你这边也好慢慢准备着。”

    老实的姜海点头说:“让我说啥好,亲家啥都替我想好了,无非就是让燕子娘辛苦几天,师傅你说啥时候就啥时候,我这边绝对没二话。”

    “那我回头把棉花,粮食送过来。”满堂一脸恭敬地说道。

    董志强笑道:“满堂你也是爽快人,我替姜海一家谢谢你了。”

    佘满堂从姜家回来没停,带着忠义仁义给姜家送去粮食,棉花,布,仁义结婚的日子算是正式定了下来。

    谁料想董志坚回了趟家,彻底打断了这个场婚事,以至于后来苦等多年的姜燕,得知仁义回来,找上门见仁义和若画已然结为夫妻,一时接受不了的她上吊自杀,让仁义和若画陷入深深的自责,始终无法面姜燕的死,躲到千里之外,多年都没有勇气回家看望亲人。

    由于对渭北起义充满了盲目的希望,而严重低估不利形势的他们,去的时候几乎带走了所有的装备,再退回来已是弹尽粮绝,董志坚和伊全林带着仅有的十多人退回山南县的根据地,在山里艰难辗转了三个多月,期间他不止一次的想岭上看看,毕定渭北起义闹得动静太大,整个山北县都知道他董志坚的大名,好在他谨慎,多年未回家,就算受到牵连,也不至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不知道家里怎样应付,一直疲于奔命的他,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就迫不及待地返回岭上,趁着天黑找到满堂,满堂告诉他最近岭上发誓的一切。

    令他欣慰的是陈敏文碍于老三志笙的情面,并没过分的为难一家人,他这才松了口气,不过让董志坚最为吃惊讶的,是俩侄子的枪法竟然那么准,就连隐忍多年的占奎叔也拿起了枪,他们一起打死七个土匪,只是现在还没人知道罢了,这也让他看到一丝希望。

    当从满堂嘴里得知老三从部队给家里弄回来不少新式快枪和两个枪法很准的侄子,董志坚就动了回家的念头,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枪支弹药,就想着能不能把家里的枪拿走,他知道,父母年龄大了,大哥眼睛又看不见,自己又常年不沾家,这是老三为了一家人的安危,在暗中安排的这一切。

    想到自己回家开口问父亲大哥讨要老三留给保障一家人安危的枪,董志坚不觉一阵愧疚,奈何他干的事比那个家重要多了,那是一个很大的家,那个家叫国,那是他的信仰,他的理想,更是他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事。

    这么多年,他不敢回家,不敢娶妻生子,一是怕绊住他的腿,再就是担心连累家人,事实上,他何尝不想回家看看,不想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替瞎了眼的大哥守着自己这个家,可为了那个叫国的家,他不得不狠下心来。

    自从学校出来,他一直咬着牙狠不回家,那是因为他见惯了太多的生死离别,好端端的一个人,因叛徒出卖而被逮捕的、填了井的、暗杀的,让他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虽然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不能因为自己任何一个疏忽而牵连到自己的亲人,包括对满堂都一直不敢完全说明自己的身份。

    现在他动了回家看看的念头,当然也是为了需要,家里的枪只有在他手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听完满堂说了岭上发生的一切,董志坚犹豫了半天,才说想回家里看看,让满堂给大哥提前打声招,不然冒冒失失的回家,要是走露了风声,那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当佘满堂把董志坚要回家看看的消息告诉董志强时,做为董家老大的董志强激动不已,紧紧地抓住满堂的手,连着问了好几遍

    “满堂,你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真的,我还能拿这事骗你不成。”

    “老二真要回来吗?”

    佘满堂一脸认真的说:“真的,他亲口对我说的,你也知道他的处境,为了以防万一,千万不能让外人知道。”

    “我知道,我给家里的伙计放一天假,让他安心回来。”

    董志强用手抹着脸哽咽道:“早该回来见父母一面,也好了俩老人的一桩心事。”

    年迈的父母那能不想自己的儿子,问他,他不敢说,只能说找不到人,问老三,老三也说联系不到,这么多年了,老二凭空消失,是死是活父母是一点都不知道,父母该有多牵肠挂肚的想念,这些他不是不知道,但在家里始终只字不提老二的话,如今志坚回来了好,了却父母的心愿,知道他们的二儿还好好的活着,父母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中午,佘满堂还是不放心,又来董家转了一圈看,见只剩下董家一家人才放心的说:“晚上,我一准把人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