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岭 第77章
热门推荐:
洪荒:三清首徒,拒绝分家
快穿:变成动物后反派求我当老婆
团宠日常:修炼和吃瓜
黏人哭包路子野,让总裁欲罢不能
我的读者遍布三千世界
轮回仙魔传
净化失败后,重来一次有什么不同
桃花岛的人生
洪荒:轮回之主
天亮后,王缃云下炕取了锅里溜的馍,看着丈夫青山吃完馍又喝了碗水,才让丈夫青山把豆腐搬到架子车上出门。
路过原来的老宅时,苗青山想起年迈的父母,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不管嫂子如何,毕定是一家人,他停下来,切了块豆腐送了进去,对一脸诧异的嫂子苗李氏说:“我做的豆腐,顺便送块,你跟父母尝尝。”
苗李氏看着还冒热气的豆腐,像看怪物般看着他:“这不年不节的做哪门子豆腐……”
青山憨厚的咧嘴一笑道:“这不下雪了,没法下地干活,我就寻思着做豆腐去卖,不管咋说多少是个挣钱的门道。”
苗李氏斜眼“嗯”了声,端着豆腐瞅着转身离去的小叔子发起呆来,她没想到分了家的小叔子还惦记着自己这边……
苗青山拉着架子车上还冒着热气的豆腐,开始走村串巷喊着:“豆腐,豆腐来了……”
叫卖声招来不少人,对着他指指点点:这不是财东家老二吗,咋改行卖豆腐了。
“你还不知道吧,日子过塌火了,地都卖了还账,如今怕是日子过不前去了,才想做起豆腐来。”
更有好事的,看着围观地人群,大声戏谑道:“财东家的,你这做大生意的人咋卖起豆腐来了,这豆腐该不是你赊来的吧?”
马瘦毛长,人穷志短,青山明知道是嘲讽自己,可他那有心情计较这些,只想着怎样才能把豆腐卖出去,抹把脸上的汗憨憨地笑道:“绝对是我做的,要不来块,尝尝我的手艺如何?”
戏谑青山的那人见状,故作大方的说:“要真是你做的,那我一定得买块尝尝。”
立刻引来围观的人一阵哄笑,也有买不起的问能不能用黄豆换,青山心想豆腐卖了,还得买黄豆,不如直接换成黄豆,也省得来回再折腾去买黄豆浪费时间,马上回道:“换,咋不换,一斤黄豆……换……二斤四豆腐。”
他本来想说能换二斤半豆腐,可转念一想,一斤黄豆换二斤半豆腐利润是不少,可谁都能算那个来回账,把黄豆背到邓家镇买了,能换二斤二两豆腐,关键是要来回跑划不来,二斤四两,对换豆腐的人来说,也比较划算,虽说自己挣得少了点,少就少了,至少能卖得快,薄利多销嘛,必定他跑过生意,懂得如何给货物标价,才能吸引顾客,现在一心把豆腐生意做起来,就把积累的那些经验用在卖豆腐上。
不管是买或者换了豆腐的人,拿了豆腐不免对围观的人来上句:“都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看看财东又能咋,日子过塌火了,还不是照样下苦卖豆腐。”
也有人不屑地说:“这能买几个钱……”
反正说啥的都有,可不管谁说啥,青山一概装做听不见继续喊着:“豆腐,豆腐来了……”
没人看好他卖豆腐,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青山卖豆腐长久不了,挣不了几个钱,而且还特别的累人。
第一趟出门卖豆腐,虽说遭人白眼,但豆腐却是卖的却是异乎寻常得快,只用了不到半天,就卖光了所有的豆腐,苗青山一算账,这一趟下来,不说卖了多少钱,光是换回的黄豆就翻了一倍,这让他是兴奋不已。
回家二话不说先泡黄豆,明天在出去卖,虽说没挣几个钱,可天天有进账也不错,不至于闲在家里坐吃山空,关键是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他是一刻都不敢停下来。
每天都会拉一筐豆腐去卖,一个村一个村转着去卖,忍受着各种冷嘲热讽,只要他进了那个村,马上会围过一群人,这些人大多不是为了买豆腐,而是为了看青山的恓惶劲,把苗青山戏谑够了才假装财大气粗的买块豆腐离去,不管那些人咋想,对苗青山来说只要买豆腐就行。
整整一个月,青山准时会出现在槐树岭附近的村子,几乎每天都有他卖豆腐的声音:“豆腐,豆腐来了……”
一个多月下来,青山除了挣到手的几块大洋跟一堆纸票外,最重要的是换回了几百斤豆子,若画也因每天喝豆浆,吃豆腐脑,脸也逐渐红润有了的光泽。
分家时,虽然说好家里的牲口可以使用,但嫂子苗李氏只允许在种地或磨面用,那能允许他套着牲口拉车去卖豆腐,再说他因为做豆腐,把家里的麦草烧去了大半,麦草本来是留给牲口过冬的草料,如今被他做豆腐烧火用了近乎一半,苗李氏看见圈里的牲口不能没了过冬的草料,便找上门,埋怨俩人只顾着卖豆腐挣钱,不管家里牲口的死活,每日在外面卖豆腐的苗青山那知道这些,可在家的王缃云却不得不面对她那冷嘲热讽地腔调,无奈只得带着女儿若画去割村外坡塄沟坎上干枯的蒿草来烧,青山看着王缃云被蒿草枝戳得满是伤口的手,一问才知是麦草的原因,叹息一声,红着眼圈拿过王缃云手里的镰刀,此后青山再拉着豆腐出门时,架子车上总放把镰刀,等卖完豆腐,无论多晚都割一架子车的蒿草回来。
由于青山的豆腐斤量足,口感好,很快赢得了人们的认可,生意慢慢的一天比一天好,要做的豆腐也一天比一天多,原来唐师傅送的那副小拐磨根本满足不了那么大的量,没办法俩人只好用门外的磨盘来磨豆浆,门口的磨盘,不说王缃云一个人根本推不动,光是围着磨盘转圈,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推一趟磨下,谁不是转得头晕眼花的,
刚开始俩人都不知道,为了早点磨完黄豆,不要命的推磨,结果一趟磨没推完,俩人都脸色苍白地靠着磨盘干呕,慢慢的摸索推磨不能着急,推几圈歇会,有时甚至推磨推到半夜,青山心疼不让她推磨,可王缃云知道,光靠丈夫青山一个人不行,每天推完磨就到半夜,还没睡多长时间又得起来做豆腐,时间长了就算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丈夫青山要是累倒了,那这个家也就彻底完了,为了不让青山太辛苦,她再难受也咬牙坚持着,只为了早点攒钱,俩人就这样苦苦的熬着,直到王国汉不放心来看他们,见俩人如此的拼命,皱着眉叹息一声,把烟锅别在后腰,给他们在后院搭了个牛棚,回赵庄把自家的牛送来,这才解决了推磨的难题。
自从有了牛拉磨,王缃云才稍有点空闲时间,可看着丈夫青山露出脚趾头的布鞋,哪里还顾得上歇,又跟打仗似的赶时间给缝起了鞋。
这期间苗孝礼俩口过来看着俩人浮肿的面庞上挂着一双因缺乏睡眠而通红的眼睛,再看看俩人裂满口子的手,除了流下几滴泪也是别无它法,在唉声叹气的离开。
青山做豆腐是越来越有经验,放石膏不会像唐师傅那样,大概估摸下,他总是用称称,多少黄豆,多少水,放多少石膏,把石膏的量做精确化,放石膏的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豆浆的温度也得把握到位,没有温度计,他只能根据豆浆从锅里到舀到瓮里,抽两袋烟,压豆腐的石头要重,尽量让多余的水沥出来,由于细节处理得好,做出来的豆腐当然就好,筋道,耐煮,好吃,再加上卖豆腐时,苗青山从不缺斤短两,自然豆腐就不发愁卖。
不觉临近了年关,槐树岭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外的人,该回来的都基本上回来了,扫扫庭院,给自家置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豆腐是家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周边村子的人纷纷跑来买过年用的豆腐,做好的豆腐根本不用出门就卖个精光,这还不算有过红白喜事的,怕误事提前来订豆腐,那还有没时间再穿街走巷的卖豆腐。
那些原来戏谑嘲讽他的人见状,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好多,尤其是上门来买豆腐时,言语变得客气多了。
生意好了人就会更忙,苗和王缃云俩人一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忙着磨豆浆,就是忙着烧豆浆,董佘两家见青山这边忙得不可开交,一有时间就过来帮忙,满堂过来不是帮着担水烧锅,就是送来几担硬柴,凌霄跟若草几乎住在吊庄子帮忙。
看着红火的豆腐生意,青山就寻思着等过完年,找石匠专门打一副大的磨盘,放在场塄。
眼看着到了腊月二十七,整个槐树岭的年味越来越浓,在零星的炮仗声中,大部分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只有上了年龄的人靠在背风的旮旯拐角嗮太阳摸几把花花牌,享受着这轻松的时光
可苗青山和王缃云俩人别说准备年货了,就连打扫屋子都腾不出时间,来买豆腐过年的人是一波接一波,让他们是忙的连轴转,只能渴了喝碗豆浆,饿了凑合吃几口馍,本来青山还想着去省城接放寒假的若书回来,可那有时间,只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想着若书无非就是再省城多待几天。
在省城学医的若书一直盼着放假,这个学期自从开学,父亲送他来后就再没露过面,只是若棋哥每月给他送来生活费,令若书奇怪的是,最后这三个来月,不光姐夫凌霄哥给他送来生活费,赵庄的姥爷也给他来生活费,姐夫送生活费还说得过去,那是看在若草姐的情面上来,可赵庄老姥爷来就不正常了,而父亲一直没有露面,他着急地问是不是家里出了啥事,三个人好像商量好的一样,都说家里一切都好,只是父亲忙的顾不上来,别的再啥也不说,他隐约感到家里是出了啥事,为了不耽搁他的学业,都瞒着他。
忐忑不安的他,刚一放寒假,就想回家看看,虽说从省城到家有一百多里路,一直都是父亲或者大哥若棋来接送,可他早已熟悉走那条路回家,不就是一百多里路,天不亮就动身,天黑怎样都能赶回家,也免得父亲和大哥麻烦的拉接。
就在他收拾好行囊准备第二天动身回家时,却被一位很器重他的葛老师给留了下来,葛老师告诉若书,他省城的医院院长朋友车佑民想从若书他们这届学生里给自己的光明医院招几个出类拔萃的人才,车家不光是省城医学界是的权威,而且在省城久负盛名的光明医院也是车家开的,葛老师还告诉若书,车佑民的老家也是山北县,跟若书算是老乡,由于若书在医学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葛老师多次给对方推荐过若书,现在对方提出要来见见若书,这对还没毕业的若书来说,无论实习还是工作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
见到犹如长者般的车佑民,在葛老师的介绍下,腼腆地若书跟对方打了声招呼,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站着。
车佑民打量着眼前这穿着朴素,不爱说话的小老乡,一看就是那种稳重之人,心里不觉有了几分喜欢,但还是问了若书一些常见病症的西医治疗方法,若书是对答如流。
看着回答很专业的若书,令车佑民很是满意,转头对一旁的葛老师点点头,又问懂不懂中医。
若书说:“懂点。”
车佑民先是问了几种常见的病症,用中医如何治疗,若书一一回答,车佑民又问了最近困扰女儿的一个患者的病症。
若书的回答让他是大吃一惊,他要不是从葛老师口里得知若书的根底,说破天也不相信面前这个对中医有着如此深厚的见解,面容清廋的男孩,竟然是从偏僻的山北县农村来的,想看看若书究竟是有真本事还是纸上谈兵,当时就邀请若书去他的医院见习几天。
面对邀请,若书知道机会难得,如果这次提前见习,表现好的话,将会留在留在光明医院做大夫,这可是学医人梦寐以求的好事,若书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就这样,若书放下归心似箭的脚步,跟着车佑民去了光明医院,临走时让给学校看大门的人留下话,如果家里人来接他,就说他在车家的光明医院见习,让家里人去那找他。
路过原来的老宅时,苗青山想起年迈的父母,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不管嫂子如何,毕定是一家人,他停下来,切了块豆腐送了进去,对一脸诧异的嫂子苗李氏说:“我做的豆腐,顺便送块,你跟父母尝尝。”
苗李氏看着还冒热气的豆腐,像看怪物般看着他:“这不年不节的做哪门子豆腐……”
青山憨厚的咧嘴一笑道:“这不下雪了,没法下地干活,我就寻思着做豆腐去卖,不管咋说多少是个挣钱的门道。”
苗李氏斜眼“嗯”了声,端着豆腐瞅着转身离去的小叔子发起呆来,她没想到分了家的小叔子还惦记着自己这边……
苗青山拉着架子车上还冒着热气的豆腐,开始走村串巷喊着:“豆腐,豆腐来了……”
叫卖声招来不少人,对着他指指点点:这不是财东家老二吗,咋改行卖豆腐了。
“你还不知道吧,日子过塌火了,地都卖了还账,如今怕是日子过不前去了,才想做起豆腐来。”
更有好事的,看着围观地人群,大声戏谑道:“财东家的,你这做大生意的人咋卖起豆腐来了,这豆腐该不是你赊来的吧?”
马瘦毛长,人穷志短,青山明知道是嘲讽自己,可他那有心情计较这些,只想着怎样才能把豆腐卖出去,抹把脸上的汗憨憨地笑道:“绝对是我做的,要不来块,尝尝我的手艺如何?”
戏谑青山的那人见状,故作大方的说:“要真是你做的,那我一定得买块尝尝。”
立刻引来围观的人一阵哄笑,也有买不起的问能不能用黄豆换,青山心想豆腐卖了,还得买黄豆,不如直接换成黄豆,也省得来回再折腾去买黄豆浪费时间,马上回道:“换,咋不换,一斤黄豆……换……二斤四豆腐。”
他本来想说能换二斤半豆腐,可转念一想,一斤黄豆换二斤半豆腐利润是不少,可谁都能算那个来回账,把黄豆背到邓家镇买了,能换二斤二两豆腐,关键是要来回跑划不来,二斤四两,对换豆腐的人来说,也比较划算,虽说自己挣得少了点,少就少了,至少能卖得快,薄利多销嘛,必定他跑过生意,懂得如何给货物标价,才能吸引顾客,现在一心把豆腐生意做起来,就把积累的那些经验用在卖豆腐上。
不管是买或者换了豆腐的人,拿了豆腐不免对围观的人来上句:“都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看看财东又能咋,日子过塌火了,还不是照样下苦卖豆腐。”
也有人不屑地说:“这能买几个钱……”
反正说啥的都有,可不管谁说啥,青山一概装做听不见继续喊着:“豆腐,豆腐来了……”
没人看好他卖豆腐,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青山卖豆腐长久不了,挣不了几个钱,而且还特别的累人。
第一趟出门卖豆腐,虽说遭人白眼,但豆腐却是卖的却是异乎寻常得快,只用了不到半天,就卖光了所有的豆腐,苗青山一算账,这一趟下来,不说卖了多少钱,光是换回的黄豆就翻了一倍,这让他是兴奋不已。
回家二话不说先泡黄豆,明天在出去卖,虽说没挣几个钱,可天天有进账也不错,不至于闲在家里坐吃山空,关键是家里也没多少余粮,他是一刻都不敢停下来。
每天都会拉一筐豆腐去卖,一个村一个村转着去卖,忍受着各种冷嘲热讽,只要他进了那个村,马上会围过一群人,这些人大多不是为了买豆腐,而是为了看青山的恓惶劲,把苗青山戏谑够了才假装财大气粗的买块豆腐离去,不管那些人咋想,对苗青山来说只要买豆腐就行。
整整一个月,青山准时会出现在槐树岭附近的村子,几乎每天都有他卖豆腐的声音:“豆腐,豆腐来了……”
一个多月下来,青山除了挣到手的几块大洋跟一堆纸票外,最重要的是换回了几百斤豆子,若画也因每天喝豆浆,吃豆腐脑,脸也逐渐红润有了的光泽。
分家时,虽然说好家里的牲口可以使用,但嫂子苗李氏只允许在种地或磨面用,那能允许他套着牲口拉车去卖豆腐,再说他因为做豆腐,把家里的麦草烧去了大半,麦草本来是留给牲口过冬的草料,如今被他做豆腐烧火用了近乎一半,苗李氏看见圈里的牲口不能没了过冬的草料,便找上门,埋怨俩人只顾着卖豆腐挣钱,不管家里牲口的死活,每日在外面卖豆腐的苗青山那知道这些,可在家的王缃云却不得不面对她那冷嘲热讽地腔调,无奈只得带着女儿若画去割村外坡塄沟坎上干枯的蒿草来烧,青山看着王缃云被蒿草枝戳得满是伤口的手,一问才知是麦草的原因,叹息一声,红着眼圈拿过王缃云手里的镰刀,此后青山再拉着豆腐出门时,架子车上总放把镰刀,等卖完豆腐,无论多晚都割一架子车的蒿草回来。
由于青山的豆腐斤量足,口感好,很快赢得了人们的认可,生意慢慢的一天比一天好,要做的豆腐也一天比一天多,原来唐师傅送的那副小拐磨根本满足不了那么大的量,没办法俩人只好用门外的磨盘来磨豆浆,门口的磨盘,不说王缃云一个人根本推不动,光是围着磨盘转圈,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推一趟磨下,谁不是转得头晕眼花的,
刚开始俩人都不知道,为了早点磨完黄豆,不要命的推磨,结果一趟磨没推完,俩人都脸色苍白地靠着磨盘干呕,慢慢的摸索推磨不能着急,推几圈歇会,有时甚至推磨推到半夜,青山心疼不让她推磨,可王缃云知道,光靠丈夫青山一个人不行,每天推完磨就到半夜,还没睡多长时间又得起来做豆腐,时间长了就算铁打的人也受不了,丈夫青山要是累倒了,那这个家也就彻底完了,为了不让青山太辛苦,她再难受也咬牙坚持着,只为了早点攒钱,俩人就这样苦苦的熬着,直到王国汉不放心来看他们,见俩人如此的拼命,皱着眉叹息一声,把烟锅别在后腰,给他们在后院搭了个牛棚,回赵庄把自家的牛送来,这才解决了推磨的难题。
自从有了牛拉磨,王缃云才稍有点空闲时间,可看着丈夫青山露出脚趾头的布鞋,哪里还顾得上歇,又跟打仗似的赶时间给缝起了鞋。
这期间苗孝礼俩口过来看着俩人浮肿的面庞上挂着一双因缺乏睡眠而通红的眼睛,再看看俩人裂满口子的手,除了流下几滴泪也是别无它法,在唉声叹气的离开。
青山做豆腐是越来越有经验,放石膏不会像唐师傅那样,大概估摸下,他总是用称称,多少黄豆,多少水,放多少石膏,把石膏的量做精确化,放石膏的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豆浆的温度也得把握到位,没有温度计,他只能根据豆浆从锅里到舀到瓮里,抽两袋烟,压豆腐的石头要重,尽量让多余的水沥出来,由于细节处理得好,做出来的豆腐当然就好,筋道,耐煮,好吃,再加上卖豆腐时,苗青山从不缺斤短两,自然豆腐就不发愁卖。
不觉临近了年关,槐树岭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外的人,该回来的都基本上回来了,扫扫庭院,给自家置办年货,迎接新年的到来,豆腐是家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周边村子的人纷纷跑来买过年用的豆腐,做好的豆腐根本不用出门就卖个精光,这还不算有过红白喜事的,怕误事提前来订豆腐,那还有没时间再穿街走巷的卖豆腐。
那些原来戏谑嘲讽他的人见状,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好多,尤其是上门来买豆腐时,言语变得客气多了。
生意好了人就会更忙,苗和王缃云俩人一天大部分的时间不是在忙着磨豆浆,就是忙着烧豆浆,董佘两家见青山这边忙得不可开交,一有时间就过来帮忙,满堂过来不是帮着担水烧锅,就是送来几担硬柴,凌霄跟若草几乎住在吊庄子帮忙。
看着红火的豆腐生意,青山就寻思着等过完年,找石匠专门打一副大的磨盘,放在场塄。
眼看着到了腊月二十七,整个槐树岭的年味越来越浓,在零星的炮仗声中,大部分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只有上了年龄的人靠在背风的旮旯拐角嗮太阳摸几把花花牌,享受着这轻松的时光
可苗青山和王缃云俩人别说准备年货了,就连打扫屋子都腾不出时间,来买豆腐过年的人是一波接一波,让他们是忙的连轴转,只能渴了喝碗豆浆,饿了凑合吃几口馍,本来青山还想着去省城接放寒假的若书回来,可那有时间,只能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想着若书无非就是再省城多待几天。
在省城学医的若书一直盼着放假,这个学期自从开学,父亲送他来后就再没露过面,只是若棋哥每月给他送来生活费,令若书奇怪的是,最后这三个来月,不光姐夫凌霄哥给他送来生活费,赵庄的姥爷也给他来生活费,姐夫送生活费还说得过去,那是看在若草姐的情面上来,可赵庄老姥爷来就不正常了,而父亲一直没有露面,他着急地问是不是家里出了啥事,三个人好像商量好的一样,都说家里一切都好,只是父亲忙的顾不上来,别的再啥也不说,他隐约感到家里是出了啥事,为了不耽搁他的学业,都瞒着他。
忐忑不安的他,刚一放寒假,就想回家看看,虽说从省城到家有一百多里路,一直都是父亲或者大哥若棋来接送,可他早已熟悉走那条路回家,不就是一百多里路,天不亮就动身,天黑怎样都能赶回家,也免得父亲和大哥麻烦的拉接。
就在他收拾好行囊准备第二天动身回家时,却被一位很器重他的葛老师给留了下来,葛老师告诉若书,他省城的医院院长朋友车佑民想从若书他们这届学生里给自己的光明医院招几个出类拔萃的人才,车家不光是省城医学界是的权威,而且在省城久负盛名的光明医院也是车家开的,葛老师还告诉若书,车佑民的老家也是山北县,跟若书算是老乡,由于若书在医学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天赋,葛老师多次给对方推荐过若书,现在对方提出要来见见若书,这对还没毕业的若书来说,无论实习还是工作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
见到犹如长者般的车佑民,在葛老师的介绍下,腼腆地若书跟对方打了声招呼,就站在一旁静静的站着。
车佑民打量着眼前这穿着朴素,不爱说话的小老乡,一看就是那种稳重之人,心里不觉有了几分喜欢,但还是问了若书一些常见病症的西医治疗方法,若书是对答如流。
看着回答很专业的若书,令车佑民很是满意,转头对一旁的葛老师点点头,又问懂不懂中医。
若书说:“懂点。”
车佑民先是问了几种常见的病症,用中医如何治疗,若书一一回答,车佑民又问了最近困扰女儿的一个患者的病症。
若书的回答让他是大吃一惊,他要不是从葛老师口里得知若书的根底,说破天也不相信面前这个对中医有着如此深厚的见解,面容清廋的男孩,竟然是从偏僻的山北县农村来的,想看看若书究竟是有真本事还是纸上谈兵,当时就邀请若书去他的医院见习几天。
面对邀请,若书知道机会难得,如果这次提前见习,表现好的话,将会留在留在光明医院做大夫,这可是学医人梦寐以求的好事,若书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就这样,若书放下归心似箭的脚步,跟着车佑民去了光明医院,临走时让给学校看大门的人留下话,如果家里人来接他,就说他在车家的光明医院见习,让家里人去那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