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1988:这条河被我承包了 > 第147章 竹筏子

重生1988:这条河被我承包了 第147章 竹筏子

    王惠兰现在这个样子,李强也经历过。

    想当年他去南方,第一次买电瓶车时,也是激动得一晚上都没睡着。

    磕着碰着,心痛得不行。

    骑得久了,也就那样了。

    虽说他前两天才骑回来一辆自行车,父母也觉得稀罕。

    可那是别人送的。和自己挣钱买的,那完全是两码事。

    三轮车好歹也是父母的第一辆车,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他不说还好,他这一说,王惠兰看着丈夫还在车上不下来,也是没好气地说道。

    \"摸摸摸。都骑一路了,还没摸够啊?\"

    “嘿嘿!”李盛憨憨一笑,“没够。”

    “瞧你那样。”

    王惠兰假装用扫帚赶人,才让李盛从车上下来。

    先是围着三轮车转了一圈,检查没什么问题后,才跑到屋里拿出一张用过的烂毛巾,擦了擦刚才拉张老头带上的泥巴,才拍拍车座说道。

    “惠兰,你也来试试。”

    “这有什么好试的,不就和二伯那一样的嘛。”

    王惠兰看着丈夫一副爱惜的模样,嘴上说着没什么,身体却很诚实。

    放下扫帚一屁股坐到了车斗里。

    晃了晃,宽敞又扎实。

    “老李,这车花了多少钱啊!”王惠兰道。

    “一百七,送了个车锁。”

    李盛拿出车锁,回应道。

    \"一百七!啧啧啧!\"王惠兰的声音拔高了一个八度,\"还好,也不是很贵。\"

    ???

    此话一出,李盛倒没什么。

    李强偷偷看了母亲一眼。

    一百七不贵?

    他家什么时候这么阔了,他怎么不知道?

    我妈有点飘了。

    ...

    王惠兰并不知道李强在想什么。

    家里要买三轮车的事,昨晚上李盛已经给他说过了。

    她并不知道三轮车要多少钱。

    只是听李强说一辆自行车要一百多,想着三轮车还比自行车多个轮子,怎么说也要贵一点,就给了李盛二百块钱。

    这下钱没花完就买到车了,可不就是便宜。

    也就新奇了一会,王惠兰就不稀罕了。

    三轮车再好,后座也就是个大铁板,还没李盛做的躺椅坐着舒坦。

    只是以后出门或者拉东西,就方便了。

    东西也买了,鱼也卖了。

    李盛把车子停到连夜搭好的棚子里,把剩下的钱主动上交,就拿着砍刀出门了。

    回来的路上,父子二人也沟通了一番。

    光是靠钓鱼,是不能百分百保证能支撑起现在的每天至少一百斤的渔获。

    他家的鱼塘又少,现养也不现实。

    只能是钓鱼加用网捕鱼,双管齐下,才能供应得上。

    可光有网没船就想下河捕鱼。先不说能不能捕到,就说几十米的渔网,拉着在水里游一圈,父子俩都没这个本事。

    只能是先做个竹筏子过渡一番。等到哪天得空了,再去找找有没有船之类的。

    父亲出门砍竹子,母亲把钱一收,也忘了扫地这回事。

    李强看着新打的水泥地上,斑斑点点格外明显的隔夜鸡屎,只能拿起扫帚,接替母亲的工作。

    一边扫地,一边想着等下的安排。

    鱼是必须要钓的,竹筏子也是要做。

    趁着时间还早,他去找村长大爷爷,谈谈承包河道的事情。

    ...

    村长李成忠家里。

    李强慢条斯理地将张颖父亲张志杰给他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说给了村长大爷爷听。

    说完后,他又把之前提到的分成方案,具体地说了一遍。

    简单地来说,就是河道他名义上承包了。

    除了他或者他安排的人外,其他人不能在李家村这段河道内,进行生产性的捕捞。

    至于代价。

    深思熟虑后,李强决定按照每年给村里2000块,按月交付的方式,交由村里安排,用于修路,资助孩子上大学等。

    李成忠听后,望了望面前放着的瓶装美酒,对李强所说的方案,很是满意。

    这年代种地都还得交税,大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里有闲钱干其他的。

    李强能主动分出一部分收益交由村里安排,他也很赞同。

    甚至当李强说出2000块这个数字时,他心里也咯噔一下,想这是不是李强这个乖孙书读太多,染上吹牛的毛病。

    毕竟这河里的大鱼,总有抓完的时候。

    没了鱼,李强又谈何挣钱。

    直到李强说完后续的规划,李成忠才算信了一些。

    李强想得也很明白。

    光靠捞鱼钓鱼,短时间内是有的搞得。

    就算是不想努力,长期捕鱼为生,也不是不行。

    一条不算太小的河流,只要水不干,不被污染,鱼是捞不完的。

    但李强并不打算守着小河,做一辈子的钓鱼佬,当个渔民。

    他要当老板。

    搞养殖,做生态,带动乡亲致富,不出村,就能天天有鱼钓的日子。

    为此,他也是提前做了谋划。

    先靠卖鱼,挣得第一桶金。

    然后购入网箱,进行半生态养殖。

    最后,依靠充沛的水源优势,开挖鱼塘。

    养鱼养虾都行。

    但最直接,也是母亲最简单的,还是得养甲鱼。

    他家旁边那个甲鱼产卵地,他可是一直记在心里。

    和村长大爷爷沟通好,约定第二天就召开社员大会说明情况,李强就离开了。

    他不光要回去钓鱼,还得试试父亲新做的竹筏子到底能不能用。

    ...

    李盛这边。

    他砍了不少老竹子,笔挺厚实。

    做竹筏,很简单。

    它不像做钓鱼竿,需要韧性好,腰力足的竹子。

    竹筏子只需要在水里浮得起,撑得住,耐用就行。

    将粗细均匀的竹子一根根并排摆好,再用麻绳紧紧捆扎,竹筏的骨架就算是成形了。

    再挑出几根细长的竹竿,削成撑杆和横梁,固定在竹筏两侧。

    最后,在竹筏的前端用几根弯曲的竹条搭了一个简易的扶手,方便撑杆时借力。

    “差不多了。”李盛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竹屑,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

    他从来没做过竹筏子,也不知道该做多大,才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

    所以李盛这次做的竹筏子,略微有些超纲。

    做好后,五米长,一米宽的竹筏子,光靠他一人,完全没法抬到水里,只能等李强回来,才能下水测试。

    好在他把筏子做好不久,李强就从村长家里回来了。

    看到摆在院子里的竹筏子,李强也是眼前一亮,惊呼道。

    “爸,这竹筏可以啊。”

    听到儿子夸赞,李盛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微笑。

    要说挣钱,他可能没有儿子脑子灵光。

    但用竹子搞点手艺活,那他手艺可是出了名的。

    既然筏子也做好了,李强和父亲也不啰嗦。

    把渔网和工具放在竹筏上,二人抬着筏子,就去河边搞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