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1988:这条河被我承包了 > 第149章 排钩钓法丰收了

重生1988:这条河被我承包了 第149章 排钩钓法丰收了

    后院鱼池。

    “嘬嘬嘬!”

    李强嘴上发出声音,将‘来福’从远处唤回。

    鱼池里刚倒了鱼,后院旁的大树上,就站了不少想要不劳而获的鸟儿。

    要是以前,这些家伙估计早就得逞了。

    现在还在观望的原因,就是在李强脚边‘嗷嗷嗷’的小家伙‘来福’。

    经过一晚上的充电,又吃了几顿饱饭,‘来福’已经不像之前那般蔫不拉几的,早已恢复了小狗的天性,活泼好动。

    像是知道鱼池这块是它的地盘一样。

    一有鸟儿想要靠近吃鱼,小家伙就迅速出击,丝毫不在意双方之间,它还是体型小的一方。

    “来福,干得不错!”

    李强坐在水池边,一手玩水,一手撸狗。

    听到夸奖,‘来福’更是来劲,摇着小尾巴,不时朝着远处的鸟儿吼几声。

    奶味十足,也是威慑。

    经过李强一下午的作钓,鱼池里又多了几十斤大鱼。

    虽然离每天所需的渔获量还有一定的缺口,可他也不急。

    夏季作钓,晚上的收获,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父亲下午还放了排钩,几十个钩子,晚上收一波,再怎么也能搞个几十斤鱼。

    天色渐暗,李强见时间差不多了,拍了拍手,留下‘来福’看鱼池,就去河边钓鱼了。

    有了排钩,父亲李盛就不用一直待在河边,他也用不着钓几支鱼竿,就拿了“巨物杀手一号”和其他的几个老搭档。

    等到他钓得差不多了,李盛才打着手电,慢悠悠地来到河边。

    同行的,还有好久没参加夜钓的王惠兰。

    一到钓位,就连忙开口问道。

    “小强,收获如何?”

    李强将手电打开,给母亲照路,回应道:“还行,几十斤随便有。”

    “这么多!”王惠兰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又去鱼篓里看了看,看到李强还是在用鱼竿钓鱼,又继续说道。

    “小强,你爸不是说下好鱼钩,就不用管吗?怎么还有那个鱼钩钓鱼。”

    “嘿嘿。”李强笑道:“妈,爸说的那是排钩,还没收。”

    “哦。”王惠兰点点头。

    “小强,走吧,咱们去收鱼钩。”

    李盛提着另一个鱼篓,招呼道。

    “行,等我一下,我先把鱼竿收了。”

    李强将鱼竿收好,交给母亲后,便和父亲一起,将下午收上来的竹筏推到水里去。

    “妈,你就不去了。”

    见母亲靠过来,担心筏子承受不住,李强赶紧说道。

    王惠兰闻言,停下脚步说道:“我不去,你俩小心点,别掉河里了。”

    李盛笑道:“放心吧,有我在呢。小强下午都会了。”

    ---

    农村的夜晚,静得只能听到虫鸣和划水的声音。

    李强在筏子后面撑船,李盛在前面拿着手电照着。

    竹筏缓缓驶向河中央,手电筒的光束在水面上划出一道亮线。

    划了一会,李盛便指着前方水面漂浮的竹筒说道:“小强,第一副排钩就在前面,往那边划。”

    李盛下钩时,在末端绑了一个大竹节,用来当作浮漂物。

    村里钓鱼的少,捕鱼的更少。

    鱼钩放下去,根本不用担心有人来收。

    李强顺着手电的光亮看去:“看到了!”

    竹筏靠近浮标,李强将手中的竹竿撑到水底淤泥里,稳住筏子。

    趁此机会,李盛赶紧伸手将浮标捞起,慢慢拉起排沟的主线。

    都扯出好几个钩子了,一条鱼的影子都看不到。

    “小强,你这方法不行啊?”

    李盛有些担心地说道。

    “爸,这才几个钩子,别急嘛,好戏还在后面。”李强笑了笑,拿着手电筒往鱼线上照了照,“你看这几个钩子上的鱼饵都没了,肯定是有鱼的啊。”

    李盛不语,继续收着手里的鱼线。

    突然,主线微微颤动。

    “小强,有动静!”

    李盛激动地说道。

    李强笑了笑:“爸,别急,我给你照着,鱼大就拿抄网抄,前面别硬拉。”

    “知道。”

    李盛点点头,轻轻将主线往回收。

    果然,第一条鱼,慢慢地从水底里被拉了出来,鱼鳞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白光,不停地在鱼钩上挣扎。

    “小强,是条鲫鱼!”

    李盛压低声音,兴奋地说道。

    虽然只是一条鲫鱼,可也证明排钩钓鱼,是有效的。

    “不错,不错,开门红。”

    李强看着父亲将第一尾鲫鱼放进鱼篓里,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只要排钩作钓有收获,凭他家离河边的距离,他们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下钩子,源源不断地获取渔获。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地减少他作钓时间。

    想到这,李强也是心头一阵火热,连忙开口道。

    “爸,继续继续。”

    “好嘞。”

    有了开门红,李盛也是干劲十足,直接坐在竹筏子边上,继续收线。

    随着一个个钩子不断地收上来,竹筏子上,也不时传来父子二人的惊呼声。

    “哇,大货大货。”

    “小强,快帮我抄鱼。”

    “爸,慢点拉,这条鱼大。”

    “快抄快抄,别让它跑了。”

    ...

    这一幕,让一直在岸边等待的王惠兰,看得心痒痒,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出声询问。

    “小强,收了多少鱼啊?”

    父子二人没有回话。

    直到他俩将河中间的几副排钩收完,往回划的时候,李强才回应了一句。

    “很多!”

    听到这话,王惠兰还是很急,接着说道。

    “你这孩子,很多是多少啊!”

    “我不知道啊。”

    李强回应道,“估计有不少,最大的十来斤,都把渔线拉到河对岸了,差点让它跑了。”

    不是他敷衍,他一直在打手电,又不时帮忙抄网,根本没去注意到底上了多少条鱼。

    六七十个钩子,除开小鱼,凭着感觉,李强估计,大几十斤鱼是肯定有的。

    因为父亲说了,一个鱼篓快装不下了。

    所以他们收完深水区的几副钩子后,李强将竹筏子划到岸边,将装满鱼的鱼篓交给母亲看管,又重新拿了一个水桶,便和父亲往钓位附近的乱石堆里划去。

    那里,还剩下他专门让父亲放的,最后一副排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