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 第20章 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

重生大明:帝王的雕刻术 第20章 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

    十几个后金精英,不少是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侄儿,全部死了。

    糟糕的是,朱由校竟敢阉了,然后才~千刀万剐。。

    一直把大明压着打的努尔哈赤,怎-能咽下这口气?

    他要报仇,要为那些死了的建奴儿郎报仇雪恨。

    以前为了得到大明文官利益集团的好处,能为后金输血,能持续作战。

    所以给了大明孔家很多好处,甚至抛出开国封公的爵位,成为吞并大明后建立的帝国文人圣地。

    孔家店可以在他建立的国度里面重塑儒家。

    这可是儒家未曾有过的荣耀。

    能在蛮夷之地传授儒家之学,乃至治国之学,对孔家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

    现在孔家在大明的影响就是个屁,根本不是文人吹嘘的那般,天子都要妥协。

    大明天子不但没有妥协,在文人拯救一群被俘贝勒中,被朱由校一锅端了。

    全部打包送到了辽东这个四战之地。

    说白了,就是把这些人以及家族送到这里成为炮灰。

    给这些所谓大明大儒两条路都是死路。

    他们坚持儒道气节,那他们和族人都要陪葬。

    投降了,成为后金文臣,同样是个汉奸,朱由校的屠刀更有理由对其诛九族。

    “皇帝小儿,气死本汗了……”

    “本汗一定要你碎尸万段……”

    “这群祸国殃民的腐乳,软骨头,都是废物。”

    “这点小事情都不能解决,还敢在本汗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厉害?”

    努尔哈赤对这些儒家文人,打心里瞧不起,更喜欢用拳头说话。

    这个世界不论如何交锋,最后都是拳头决定真理。

    儒家那一套,就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除非把他们的内核修改,转为奴役万民,成就君王天下。

    那这样的文化倒是可以。

    毕竟任何文化,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统治。

    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的死,可是兴奋了好几晚都没有睡得着。

    自家成为下一任可汗的最大竞争对手皇太极已经被朱由校残忍地杀了。

    内心里多尔衮对朱由校感激无比,觉得日后若灭了大明,至少给朱由校一个帝王死的待遇。

    至于自家父亲的话,多尔衮直接无视。

    这就是屁话,如果父汗死了,决定权在他。

    皇太极以及和有竞争力的几个兄弟也嗝屁了。

    活着的兄弟,他都有信心干翻,全不是他对手。

    尤为重要的是,皇太极统帅的旗全军覆没,他的拥趸同样全军覆没。

    这才是多尔衮在父汗努尔哈赤哭得伤心的原因。

    现在表现一下猫哭耗子假慈悲,日后才能做人上人。

    做后金第一人!

    “父汗,八哥的仇,儿臣愿意统兵八十万南下,灭了朱由校这个小皇帝。”

    努尔哈赤平息了身上的怒火,看着多尔衮情真意切的表演,很是感动。

    “本汗在你们一众阿哥中,最看好你和老八。”

    “如今老八不在了,被那皇帝小儿残忍地杀害,甚至 ……”

    “朱由校死是一定要死的。”

    “你去计划一下,看能不能把辽东熊廷弼和登莱袁可立灭了。”

    “这两个老东西不死,我后金便难以灭明。”

    说罢,努尔哈赤又道:“去挑选百万我后金包衣奴才,为老八等后金贝勒人葬。”

    在他眼里,大明百姓就是一群畜牲,为一众侄儿和儿子杀百万陪葬,这是奴才的荣耀。

    人命在这些后金人眼里,那都是随时可以猎杀的对象。

    这是大漠三州之地的特色,更是展示他们武功的惯常手段。

    中原百姓,不论是哪个皇朝的, 一旦落在北方蛮夷手中,其悲剧都非常凄凉。

    生不如死就是这些百姓的真实写照。

    ·……………

    多尔衮虽然反对父汗的做法,不过他眼里,明人的确不值钱。

    他眼里最有价值的便是那些文人才有价值,不可否认,想要走上文明之路。

    这些文人的确要用,但必须经过调教,让他们臣服,从骨子变成软骨头,成为奴才后才能大力提拔。

    本质上两人都是屠夫,体内的残暴从未消失。

    只是手段不同罢了。

    不过,中原皇帝玩了一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后,他们反而不适应了。

    觉得这不是中原应有的特性,更应该温顺、温和,如同绵羊一样,任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宰杀。

    父子俩心里都明白,大明在朱由校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崛起。

    … …

    大明开始变得强大起来。

    一支六七十万的新军,就能把皇太极的三十万后金精锐全歼。

    说明大明的战斗远不是他们先前猜测的那般不堪一击。

    显然他们在辽东的战绩,那是大明战争造就的。

    非大明军队不强,而是因为内部各类因素造成的结果。

    熊廷弼和袁可立得到了所在辖区的生杀大权后,大明的战斗力已经上来了。

    他们用尽全力,仍旧未能攻克大明在辽东的重镇。

    没有中原那些卖国贼输血,后金的日子难过了。

    现在更是损失惨重。

    如果只是死了皇太极和三十万精锐,他们仍旧可以维持现状。

    他们丧失后续作战的能力,是因为晋商覆灭,没有为他们输血了。

    本来他们在辽东和大明打得就很艰难,虽然每次都是他们主攻。

    但是他们的消耗极大,已经露出了疲态,打不动了。

    多尔衮和努尔哈赤都明白得很,如不能继续消耗大明国力,那朱由校真有可能翻盘。

    时间拖得越长,对大明越有利。

    朱由校亲政后,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便已扭转大明的不利因素。

    在大明内部,朱由校真正轰轰烈烈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又在反腐。

    有为之君,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帝国长盛不衰,那反腐便是关键儿.

    以前诸国都没有在意,现在九州诸国都开始关注大明。

    朱由校出手后,表现过于出色,堪称是个冉冉升起的铁血皇帝。

    对内对外都是如此,宁可让辽东和登莱成为割据军阀的危险,也要遏制住后金的侵蚀。

    这是宁可让肉烂在锅里,也不愿便宜外邦的决心。

    朱由校这是要把大明的坛坛罐罐都要砸碎,然后重建的魄力。

    这样的魄力,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君能做到。

    其他皇朝的国君不知道拯救自己国家的颓势,就要整顿吏治。

    整顿吏治的内核便是反腐倡廉。

    反腐,已成了九州诸国皇帝的头等大事,却没有一个皇帝敢像朱由校这般明目张胆地推行。

    内政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便让每一个皇帝头疼得睡不着。

    强大如赢政这样的皇帝,“八九七”都没有勇气拿出来执行。

    只能通过底层百姓的牺牲,在完善自己制定的各类战略。

    定州更是乱得很,简直就是武者的修炼圣地。

    在那里皇权就是个屁!

    陆地神仙这样的强者一抓一大把,是九州陆地神仙最多也是最强大的存在。

    其余的州,与定州的强者相比,弱爆了。

    真正的强者都生活在定州,那里的灵气最浓郁了。

    大宗师去了哪里,真的就是个瘪三,只能成为别人的狗腿子和打手。

    一派掌门,若无天人境的实力,连建立帮派的资格都没有。

    天人境在定州才是高手,大宗师遍地,宗师更是不如狗。

    朱由校看着这些皇家秘闻录,脸上露出了一丝兴奋。

    九州太玄幻了!

    各州实力差距都很大。

    大明在九州皇朝中算是垫底的货色,因为陆地神仙的数量非常少。

    定州就有神通境强者,乃至更高强者都有。

    这就是区别啊……

    实力悬殊太大了。

    像大明这样的国度,好多强者连看都不看一眼。

    原以为他可以量产陆地神仙,便已可统一九州,显然有点想屁吃。

    至少也要能量产神通境才行,这是往好了的想。

    丹王开始还有点嚣张,但看了朱由校给他的大明秘闻录后,都惊呆了。

    这方世界的神奇,并不比他所在世界的上限低。

    “万年前,这方世界的历史便已断层,后来出现的历史同样是千年一个断层的节奏。”

    “这方世界最大的恐怖在于千年一个轮回。”

    “里面要是没有大恐怖大秘密,鬼都不信。”

    朱由校颔首道:“是啊!”

    左千户附和道:“原先以为陆地神仙便是高手,岂料这不过是武者的起步。”

    朱由校道:“之所以把这些秘闻让你们看,就是让你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能骄傲自满,我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全民推广武道已势在必行。”

    “现在距离千年的时间,两百年都没有,才一百八十年。”

    这是朱由校故意给这些心腹压力,免得他们骄傲自满。

    他有底气!

    拥有悟性逆天和木偶具现复活两大底牌。

    对于别人而言,百来年太短。

    对而言, 一百八十年可以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

    丹王的炼丹能力,大明征战九州,胜算非常高。

    没有必要现在就去纠结,按部就班地进行即可。

    努尔哈赤这个老奴儿在咆哮,喊打喊杀。

    朱由校除了冷笑还是冷笑。

    现在后金对大明而言,已不足为虑。

    两人所在的高度都不在一个层次。

    灭后金,五年时间便足以解决。

    努尔哈赤蹦哒不了几年,他创立的后金便将烟消云散。

    海瑞、信王、杨涟、毕自严、顾秉谦、孙承宗等人都惊呆了。

    这是大明最高的一次机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