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黛玉清仇录 > 第71章 听八卦

重生黛玉清仇录 第71章 听八卦

    楼里不知何时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小宇轩更是兴奋地小脸红扑扑,眼睛亮晶晶的,一双小手已拍得通红。

    小师傅片完鸭,躬身轻施一礼,就要退下。

    黛玉从袖中掏出一个胖乎乎的银锭子,轻轻抛给了他。

    一旁的伙计看得一呆,忙上前阻止道:“客官,这不合规矩,楼里规定,片鸭师傅不得擅自接受客人的赏赐。”

    那小师傅也被黛玉的大方惊了一跳,忙不迭将黛玉抛给他的银锭子放回到桌上,神色中带着几分惶恐,慌慌张张地施了一礼,脚步匆匆地向后堂走了。

    因为慌乱,在拐弯处还碰到了桌子角上,“哐”的一声,听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那小师傅却再没有回头。

    只是肩膀垮着,背影透着几分颓唐。

    一点也没有了方才片鸭时的气势。

    黛玉奇怪地看了小师傅一眼。

    就算不能要赏赐,也用不着这么惊慌吧?

    她又不是洪水猛兽。

    小师傅背影转入后堂不见后,黛玉见那伙计仍站在原地,看着小师傅的背影出神,目光中透着……同情?

    看来,那小师傅,还是个有故事的人。

    黛玉实在欣赏他片鸭的那手刀法,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

    向那伙计打听道:“你们知味楼有几位片鸭师傅?东家为何不允片鸭师傅接赏银?你们楼里还有哪些人不能接赏银吗?”

    那伙计将手里的抹布往肩膀上一搭,拱手道:“回客官,知味楼片鸭师傅只有一位。”

    他抄着手,态度更恭敬了些,斟酌着答道:“东家说,知味楼烤鸭一只二两银子,比别处的要贵上几乎一倍,除了我们酒楼的烤鸭味道是一绝外,就是因为这片鸭技术,客官在点这道菜时,将随之而来的片鸭服务的银子也一并支付了,所以东家规定了,不得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说到这里,伙计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楼里再没有其它不准接受赏银的规定。”

    黛玉明白了,这东家明显就是在针对那小师傅。

    赏银是客人自愿给的,给时就清楚烤鸭的价格。

    连跑堂的小二都能随意接受客人的打赏,独片鸭师傅不行。

    明眼人都知道,这规定对那片鸭小师傅不公。

    黛玉从小受到的教育,对赏错罚。

    她觉得那小师傅别看年纪不大,也就十六七岁的模样,可是已将片鸭这门技艺发挥到了极致。

    她还未品尝美食,就先享受到了一场视觉盛宴。

    小师傅的这一手绝活,对得起她给的赏银。

    皆大欢喜的事。

    不明白知味楼东家,为什么会定下这样一条规矩,阻碍小师傅发财?

    按说有这样的技艺,知味楼东家更应该捧着他才是。

    怎么感觉像是在打压呢?

    就不害怕那小师傅甩手不干吗?

    黛玉摇摇头,将心中那股怪异的感觉赶走。

    她从桌子上抓起银锭,收回袖中。

    既然知味楼里有这么条规定,那她就不多事了。

    她拿起一张薄饼,用筷子夹了几片鸭肉并一块鸭皮,蘸了料,卷巴卷巴,送入口中。

    尽管早有预料,但,当那酥脆的鸭皮与鲜嫩的鸭肉在口中交织,像是一首绝美的乐曲,每一个音符都恰到好处,让人陶醉其中。

    她忍不住闭上双目,沉浸在那独特的味觉体验中!

    那滋味,简直妙不可言。

    她的嘴角不自觉上扬,细细回味着那触动她每一个味蕾的极致感受。

    过了好一会儿,黛玉睁开眼,眼里星河闪耀。

    睁眼第一句话是对林如海说的。

    “父亲,回程我们再来吃这知味楼的烤鸭,好不好?”

    一旁早吃得满嘴流油的小宇轩眼睛大亮,疯狂点动小脑袋。

    那点头的频率和幅度,让人忍不住担心他小脖子快要承受不住那点头的力道,好像随时都可能将小脑袋点得“啪嗒”一声掉下来似的。

    这一刻,权景瑶看着这一大一小,仿佛看到,黛玉从一个文静清雅、气质如兰的少女,一路向着不折不扣的小吃货的路上,被越带越远……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是彻底被小宇轩给同化了啊!

    权景瑶看了眼林如海。

    林如海却一点也没发现女儿的转变,只顾高兴地答应着:“好,好,好,我们回来时再来吃……”

    女儿以前病病歪歪的,这不能吃,那不能克化的,现在好不容易身体好了,不就是些口腹之欲么,怎么就不能满足了?

    又不是吃不起。

    难得玉儿对这烤鸭感兴趣,他都在暗戳戳考虑将这烤鸭师傅挖走的可能性。

    再不济,他派人来学这门烤鸭的技艺,也不是不可以。

    林如海哪里知道,黛玉可不仅仅是对烤鸭的技艺感兴趣。

    知味楼环境清雅。

    几人吃完饭,不急着走,又叫了几样茶点。

    一边悠闲品茶,一边听着楼里的客人低声聊八卦。

    距他们三四桌远,有一桌客人,刚刚落座不久。

    在等着上菜的间隙,其中一个穿湖蓝色长衫的年轻人,压低声音道:“唉,你们听说没有?说是又要海禁?”

    与他同坐的另一人身体立刻前倾,感兴趣道:“你听谁说的,啥时候的事?这次又是谁的主意?不是说海禁已经放开了么?怎么又要禁了?”

    旁边另外几人知道他家里有人在朝中做官,消息灵通,饭也顾不得吃,身体前倾,又往他跟前凑了凑。

    那湖蓝色长衫的人四处望了望,见好像没人注意他们,伸指悄悄往上面指了指,道:“是那位的主意,听说从大洋彼岸来了个叫什么马嘎尔尼的使臣,长得黄头发蓝眼睛的,好不吓人!那人求见圣上,但却拒绝跪拜,把圣上给惹怒了,差点一刀把人给砍了。”

    那人讲到这儿,估计口渴了,伸手从桌子上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另外几人正听到兴头上,不住地催促他,“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

    那人声音又压低了几分,道:“要不是太子和南安王劝阻,那使臣就人头落地了。”

    他稍顿了顿,咽了一口唾沫,接着讲下去:“最后被圣上下令赶走了,那人没达成目的,临走时恼羞成怒,还威胁送他离开的官差,吹嘘他们国家海军力量强大,早晚要灭了我们呢!”

    听的那几人义愤填膺,“我朝地大物博,从古到今,怕过谁来,让他尽管放马过来……”

    也许是心情激动,说到这里,声音渐大,被掌柜听到了,怕给酒楼惹祸,过来阻止他们再说下去。

    几人离得不远,他们的谈话一字不落地全落入了权景瑶耳朵里。

    与几人不同的是,权景瑶听了,心里却沉甸甸的。

    只有她知道,在遥远的西方,一场轰轰烈烈改变世界格局的变革正在开展……

    权景瑶扫了一圈周围,见所有人都不以为意,就连林如海都神色淡淡的。

    思忖再三,她还是决定,找个时间给林如海提个醒,最好能规劝圣上一二,别再闭关锁国了。

    毕竟涉及到子孙后代的命运。

    有了主意,权景瑶也将这件事暂时抛到了脑后,继续喝茶听八卦。

    期间,黛玉好似看到了从楼上下来的一群客人中,有一人背影神似北静王。

    黛玉一怔,凝神细看。

    正巧那人也似有所感,扭头向这边看了一眼。

    黛玉见他是个面容呈古铜色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

    刚要转头,灵一很肯定地告诉她,那就是北静王。

    他旁边那个弯腰驼背扮作痨病鬼的,是他的左右手傅佐。

    黛玉闻言立刻低下了脑袋,并严令灵一和文杰不得将这件事向父亲透露。

    她并不想再与他们同路。

    只心下赞叹:北静王这次倒学乖了!

    就凭这扮相,只凭肉眼,不是十分熟悉的人,绝计认不出来。

    北静王刚才觉得有人在看他,还以为又被人盯上了。

    扫视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人,便也不再理会,下楼出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