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橄榄枝 第140章 五卫雏形
热门推荐:
校园联盟-永不坠落北极星
绑定微信,我能查看好友微信记录
百岁躺进棺材中,让我攻略女帝
开局分家:我带妻儿逆袭人生!
嫁给瞎眼总裁后她甜疯了
都市牧麟
强制游戏
扶摇九霄传
四合院的土地爷
王凡听完董皇后的诉说目瞪口呆,皇帝的口味还真的很重,用女人的那个炼丹?
还真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兄弟二人害人害己的行为最终玩死了自己。
最悲惨的还是那活下来的近三千女童,她们名节已毁在这个封建的社会很难生存。
无论是送去教坊司还是直接处死,都会对皇家的声誉造成伤害,刚刚继位的李治是不愿背这个锅的。
王凡深吸了口气道:“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会把她们训练成护卫,负责两宫的巡逻和守卫。”
董皇后听罢连连点头,她认为王凡的处理方法是极好的,原以为王凡会花钱养着这些女童,等这些女童长大了就能赚钱了。
没想到王凡处理的更好,既解决了皇帝的难题又给了这些女童最好的归宿。
那些发配去襄阳的前皇宫嫔妃们也是需要人伺候的,用了这些女童就省了宫里的用度,她可是清楚目前皇宫的开销有多大。
她笑吟吟的看着王凡道:“你近前来说话”
于是王凡走到了董皇后身边垂手而立,董皇后白了王凡一眼道:“怎么,现在胆子小了,以前欺负哀家的本事哪去了?”
王凡一听当然不会客气,于是……
半个时辰后,王凡神清气爽的走出皇宫,踏上马车扬长而去。
傍晚,帝后晚膳过后便一起到花园散步,李治问道:“那件事王凡答应了没有?”
董皇后笑道:“他不但答应了,还有了更好的处理方法。”
李治顿时来了兴趣:“皇后说来听听。”
董皇后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开口道:“我本想让他带回去养个几年再分头发卖了,也赔不了几个钱。
谁知他却说要对这些女童进行训练,以后负责襄阳那边两宫嫔妃的护卫和巡逻。
这样一来陛下不用出一两银子,就可以对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那些女童的父母亲人还可以去襄阳探亲,这宽宏爱民的美名陛下是推不掉了。”
董皇后说完两人便哈哈大笑,李治道:“这个王凡还真有点急智,比朝堂上那些老东西强多了。”
“可不是嘛,你看看那些臣子都出的什么主意,不是送到教坊司就是干脆杀掉。
事儿是前朝皇帝做的,骂名却要陛下来背,真是不当人子。”
董皇后气鼓鼓的说完后看了一眼李治,发现他在点头认可于是加了一句:“王凡还说了一件事”
“哦?他说了什么事?”李治边走边问道。
“自从陛下宣布这些前朝的嫔妃送去襄阳后,就有不少朝臣联络王凡打听情况,并且隐晦的表示可以出钱……”
“哼!这些混账东西,把主意打到皇家身上了,真是色胆包天!”李治勃然大怒。
董皇后看到李治如此愤怒很是诧异,她愈发觉得把两宫的前嫔妃们送去襄阳是正确的,她可没多少信心与那两个女人争宠。
她见气氛有些冷便又说道:“王凡给这些女童护卫取了个名字叫朱雀卫,陛下说多好笑,这些小人儿不如叫家雀卫算了。”
说完夫妻二人同时哈哈大笑,笑罢李治说道:“这些女童的安置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保护行宫还得真正的士兵才行。”
李治皱眉想了想道:“既然封了他襄阳将军,那就给他些人马吧,不然要受那些朝臣的欺负。”
董皇后心想,你不是怕王凡被欺负,你是怕你的美人被欺负吧?
第二天王凡接到圣旨,命他组建襄阳五卫,每卫二千人限额。
朝中文武大臣们只是议论了几句,并没有遇到强烈的反对。
大家都很清楚,襄阳五卫就是皇帝安置私兵而设置的,那五六千老弱病残京营是不会要的,这是武官的共识。
别说是老弱病残,就算是精兵也不会要。好不容易有空饷可吃,你却要给我填上,你这是断我财路啊!
文臣很怕武将权力大了变得跋扈,但也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王凡的襄阳五卫才一万兵额,而且有五六千皇帝的私兵,不安排到襄阳难道安排到京城衙门里?
更别说还有三千女童……这能威胁到谁?教坊司吗?众人心中乐的不行。
留给王凡的也就是一两千人的空额,众人都在同情王凡这个倒霉鬼。
据说皇帝内帑没钱,那一百多个前朝嫔妃都要王凡出钱来养着,整个一冤大头。
这时候谁跳出来反对,谁就有可能去接手那八千老弱和女童,谁会这么傻?
对于让王凡养着前朝嫔妃这件事,李治也觉得不好意思,把襄阳城属于皇帝的八十三间店铺都给了王凡作为补偿。
王凡也提出了请求,希望扩大襄阳城,增加襄阳城的人口,通过新增的店铺增加税收,养活三千女童还有那五千老弱。
就在李治皱眉的时候,王凡又补充了一句,扩建城池不用朝廷出钱。
李治立刻愁眉舒展面带笑容,同意了王凡的请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王凡愿意自己掏钱扩建城池是好事啊!所有城池都有人出钱建设才好呢。
那朝廷岂不是坐享其成了吗?加油哦!镇南侯,朕看好你哦!
李治心里美滋滋,找到了接盘侠。王凡心里也是美滋滋,有了自己的地盘。
建好自己的城墙,囤积多多的粮食,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他不看好当今的朝政,一句话概括:积重难返。
就在李治召开朝会的时候,董皇后又召见了王凡。
李治召开朝会是讨论赵、钱、孙三个世家忤逆朝廷的事,朝廷命令三家解散非法武装,三家拒不服从该如何处之。
皇后招王凡是代表皇帝给王凡饯行,当然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里就不提了哈。
朝会结束,给三家定了调子,那就是抄家灭族。
满朝臣子没谁反对,谁让你追杀了人家三年呢?宏光都驾崩了你还不停手,又追杀了人家半个月。
你不抄家谁抄家?不抄你家抄谁家?之所以讨论了一个时辰才结束,就是研究谁去抄家?抄完家银钱归户部还是皇帝内帑?
几经讨价还价,最后是五五开达成共识。
皇帝、户部各一半,皇帝有银子选秀了,户部有银子给朝臣发俸禄了,皆大欢喜!
三个世家悲惨的命运在众人喜气洋洋的表决中定了下来,朝中隶属于三家的官员率先是遭了殃。
罢官的罢官,免职的免职,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禁军出动,抄了三个世家的老巢,还有他们经营多年的产业。
然而这些都跟王凡没关系了,他已经乘车返回了襄阳。
正如王凡想的那样,一路上不时有人骚扰,这个将军那个侯爷,表面都是来给王凡饯行,背地里都想对车里的嫔妃一亲芳泽。
王凡是一律装傻充愣,送行的礼物收下,想办的事情装糊涂。
没拿礼物?对不起皇命在身恕不接待。
一路上嫔妃们都很配合,没谁起幺蛾子。
主要是董皇后给她们提前开了会,董皇后说:“朝臣们痛恨先帝误国误民,先帝驾崩了恨意转嫁到了你们身上。
他们要求把你们送去教坊司,陛下不忍皇族受辱,又无法对抗满朝文武,最后决定把你们送去襄阳行宫颐养天年。”
一百多位嫔妃听说要送去教坊司纷纷色变,最后听说送去襄阳这才稳定下来。
如果真送去教坊司那还不如去死,她们也是有气节的,贵为皇室本身也是富家女,怎么受那侮辱。
最后听说新晋镇南侯会护送她们去襄阳,并且会一直保护她们,这让嫔妃们放心不少。
又听宫女介绍了不少关于王凡的事迹,心中对王凡的佩服又增添了不少。
宫女给王凡做铺垫当然是董皇后吩咐的,希望她们乖乖的跟着王凡去襄阳,十几二十年后就没了威胁。
宫女还把朝中大臣找王凡做交易的事说给嫔妃们听,得知大臣们无耻的嘴里她们气的要死,得知王凡果断拒绝又庆幸万分。
三千女童就简单了,宫里负责照顾她们的侍女说给她们换个地方,远离那些可怕的人,她们都很高兴。
至于那五千老弱病残,一半是襄阳的子弟,一半是李治逃命的时候招募的壮丁。
襄阳子弟还都是青壮,历时招募的就不行了,老少都有。
小的十几岁,老的五十多岁了,能跟着李治到京都都是奇迹了。
一听说去襄阳当兵,有不少人就想放弃,言说走不动了,想留在京都享福。
在他们想来,保着皇上进京登基了,那是多大的功劳,现在不是该享福了吗?
看到这种情况,随行军官果断的把他们关进了城外的军营。
没到三天,五千多受气包鼻青脸肿的主动要求去襄阳,在军营同僚万般挽留之下他们仍不动摇,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襄阳。
看着一群叫花子般的士兵,王凡无语凝噎。
襄阳子弟还好,离开的时候都带着刀枪,后招的百姓那什么的都有。
镐把、铁锹、粪叉子,菜刀、锄头、耗夹子……
王凡把他们分好队,护在马车两边。这次王凡一共调集了三百辆马车,二百辆客运马车,一百辆货运马车。
再加上宫里的贵人专属马车,一行队伍超过四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官道上。
来自襄阳的青壮护在车队两旁保护贵人,后招募的老弱病残跟在车队后面保护粮草。
队伍沥沥拉拉的绵延几十里,看的路边行人啧啧称奇。
这个民不民军不军的队伍开始了回家之旅。
王凡带着自己的卫队走在队伍的前面,美其名曰开路,实际上就是不想在队伍里被熏到。
这一日到了休息时间,队伍停下准备午餐,对面却来了一支军队停在他们身侧。
王凡下令警戒,襄阳的青壮立刻拿起武器摆开阵势,那些老弱病残却都有气无力的瘫在地上。
他们还在嚷道:“那不是官军吗?我们也是官军,都是自己人警什么戒?”
王凡也不理他们,只命护卫去盘问对方想干什么?
没一会儿护卫回来说对方要见皇后,至于是什么人却不肯告知。
王凡走到两个前皇后车边问道:“两位贵人可认得对面之人?”
两辆香车挨着,刚才的话早已听到,几乎同时打开车窗,里面的人向外看了一眼又几乎同时关上。
一个宫女道:“回禀侯爷,贵人不认得那马上之人,也不想见那些人。”
王凡让护卫把两位前皇后的话转告马上将军,护卫策马而去。
没想到那马上之人不但没走还叫嚣起来,说什么王凡的这些乌合之众怎么能护的贵人周全,他要替代王凡护送两位贵人。
眼看双方就要冲突,王凡拿出宝弓跳上车顶,高声喝道:“十息之内不撤走杀无赦!”
对面将领听完一呆,随即哈哈大笑,后面跟随的亲兵也跟着哈哈大笑。
他们笑王凡不知好歹,一群叫花子还敢威胁他们这些正规军。
王凡没有管他们是哭是笑,只是在车顶数着:“一息!”
王凡的卫队开始列阵。
“二息!”
王凡的卫队列阵完毕。
“三息!”
卫队的一百零八人张弓搭箭。
对面的狂笑渐渐停了下来…
“四息!”
对面的将军挥了挥手,他的队伍开始展开队形。
那些襄阳来的子弟开始列队,各持刀枪如临大敌。
这些人已经不是三年前的普通青壮了,三年多的颠沛流离,一场场的搏命厮杀,三千多的队伍现在还剩两千多人。
他们也算是百战老兵了,面对挑衅他们心中虽怒不慌,只等主将下令就冲上去厮杀。
后面的几千老弱也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他们不再躺在地上休息,有样学样站起身来拿起家伙,但是有些茫然。
对面军士拉了拉为首将军的马道:“将军,不用玩这么大吧?”
“你个怂货,被这些叫花子吓退了,还有什么脸回营?”为首将军怒道。
“七息!”
“他们可是奉旨护送贵人的,您确定承担得起后果?”那个军士有些着急了。
将军略有迟疑,然后坚定的点点头。
“八息!”
率领襄阳青壮的孙立果断举起钢刀喝道:“预备!”
“九息!”
对面骑马的将军挥手向下一劈!
“十息!”
他身后的士兵齐齐一声呐喊冲了上来!
还真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兄弟二人害人害己的行为最终玩死了自己。
最悲惨的还是那活下来的近三千女童,她们名节已毁在这个封建的社会很难生存。
无论是送去教坊司还是直接处死,都会对皇家的声誉造成伤害,刚刚继位的李治是不愿背这个锅的。
王凡深吸了口气道:“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会把她们训练成护卫,负责两宫的巡逻和守卫。”
董皇后听罢连连点头,她认为王凡的处理方法是极好的,原以为王凡会花钱养着这些女童,等这些女童长大了就能赚钱了。
没想到王凡处理的更好,既解决了皇帝的难题又给了这些女童最好的归宿。
那些发配去襄阳的前皇宫嫔妃们也是需要人伺候的,用了这些女童就省了宫里的用度,她可是清楚目前皇宫的开销有多大。
她笑吟吟的看着王凡道:“你近前来说话”
于是王凡走到了董皇后身边垂手而立,董皇后白了王凡一眼道:“怎么,现在胆子小了,以前欺负哀家的本事哪去了?”
王凡一听当然不会客气,于是……
半个时辰后,王凡神清气爽的走出皇宫,踏上马车扬长而去。
傍晚,帝后晚膳过后便一起到花园散步,李治问道:“那件事王凡答应了没有?”
董皇后笑道:“他不但答应了,还有了更好的处理方法。”
李治顿时来了兴趣:“皇后说来听听。”
董皇后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开口道:“我本想让他带回去养个几年再分头发卖了,也赔不了几个钱。
谁知他却说要对这些女童进行训练,以后负责襄阳那边两宫嫔妃的护卫和巡逻。
这样一来陛下不用出一两银子,就可以对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那些女童的父母亲人还可以去襄阳探亲,这宽宏爱民的美名陛下是推不掉了。”
董皇后说完两人便哈哈大笑,李治道:“这个王凡还真有点急智,比朝堂上那些老东西强多了。”
“可不是嘛,你看看那些臣子都出的什么主意,不是送到教坊司就是干脆杀掉。
事儿是前朝皇帝做的,骂名却要陛下来背,真是不当人子。”
董皇后气鼓鼓的说完后看了一眼李治,发现他在点头认可于是加了一句:“王凡还说了一件事”
“哦?他说了什么事?”李治边走边问道。
“自从陛下宣布这些前朝的嫔妃送去襄阳后,就有不少朝臣联络王凡打听情况,并且隐晦的表示可以出钱……”
“哼!这些混账东西,把主意打到皇家身上了,真是色胆包天!”李治勃然大怒。
董皇后看到李治如此愤怒很是诧异,她愈发觉得把两宫的前嫔妃们送去襄阳是正确的,她可没多少信心与那两个女人争宠。
她见气氛有些冷便又说道:“王凡给这些女童护卫取了个名字叫朱雀卫,陛下说多好笑,这些小人儿不如叫家雀卫算了。”
说完夫妻二人同时哈哈大笑,笑罢李治说道:“这些女童的安置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保护行宫还得真正的士兵才行。”
李治皱眉想了想道:“既然封了他襄阳将军,那就给他些人马吧,不然要受那些朝臣的欺负。”
董皇后心想,你不是怕王凡被欺负,你是怕你的美人被欺负吧?
第二天王凡接到圣旨,命他组建襄阳五卫,每卫二千人限额。
朝中文武大臣们只是议论了几句,并没有遇到强烈的反对。
大家都很清楚,襄阳五卫就是皇帝安置私兵而设置的,那五六千老弱病残京营是不会要的,这是武官的共识。
别说是老弱病残,就算是精兵也不会要。好不容易有空饷可吃,你却要给我填上,你这是断我财路啊!
文臣很怕武将权力大了变得跋扈,但也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王凡的襄阳五卫才一万兵额,而且有五六千皇帝的私兵,不安排到襄阳难道安排到京城衙门里?
更别说还有三千女童……这能威胁到谁?教坊司吗?众人心中乐的不行。
留给王凡的也就是一两千人的空额,众人都在同情王凡这个倒霉鬼。
据说皇帝内帑没钱,那一百多个前朝嫔妃都要王凡出钱来养着,整个一冤大头。
这时候谁跳出来反对,谁就有可能去接手那八千老弱和女童,谁会这么傻?
对于让王凡养着前朝嫔妃这件事,李治也觉得不好意思,把襄阳城属于皇帝的八十三间店铺都给了王凡作为补偿。
王凡也提出了请求,希望扩大襄阳城,增加襄阳城的人口,通过新增的店铺增加税收,养活三千女童还有那五千老弱。
就在李治皱眉的时候,王凡又补充了一句,扩建城池不用朝廷出钱。
李治立刻愁眉舒展面带笑容,同意了王凡的请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王凡愿意自己掏钱扩建城池是好事啊!所有城池都有人出钱建设才好呢。
那朝廷岂不是坐享其成了吗?加油哦!镇南侯,朕看好你哦!
李治心里美滋滋,找到了接盘侠。王凡心里也是美滋滋,有了自己的地盘。
建好自己的城墙,囤积多多的粮食,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他不看好当今的朝政,一句话概括:积重难返。
就在李治召开朝会的时候,董皇后又召见了王凡。
李治召开朝会是讨论赵、钱、孙三个世家忤逆朝廷的事,朝廷命令三家解散非法武装,三家拒不服从该如何处之。
皇后招王凡是代表皇帝给王凡饯行,当然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里就不提了哈。
朝会结束,给三家定了调子,那就是抄家灭族。
满朝臣子没谁反对,谁让你追杀了人家三年呢?宏光都驾崩了你还不停手,又追杀了人家半个月。
你不抄家谁抄家?不抄你家抄谁家?之所以讨论了一个时辰才结束,就是研究谁去抄家?抄完家银钱归户部还是皇帝内帑?
几经讨价还价,最后是五五开达成共识。
皇帝、户部各一半,皇帝有银子选秀了,户部有银子给朝臣发俸禄了,皆大欢喜!
三个世家悲惨的命运在众人喜气洋洋的表决中定了下来,朝中隶属于三家的官员率先是遭了殃。
罢官的罢官,免职的免职,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禁军出动,抄了三个世家的老巢,还有他们经营多年的产业。
然而这些都跟王凡没关系了,他已经乘车返回了襄阳。
正如王凡想的那样,一路上不时有人骚扰,这个将军那个侯爷,表面都是来给王凡饯行,背地里都想对车里的嫔妃一亲芳泽。
王凡是一律装傻充愣,送行的礼物收下,想办的事情装糊涂。
没拿礼物?对不起皇命在身恕不接待。
一路上嫔妃们都很配合,没谁起幺蛾子。
主要是董皇后给她们提前开了会,董皇后说:“朝臣们痛恨先帝误国误民,先帝驾崩了恨意转嫁到了你们身上。
他们要求把你们送去教坊司,陛下不忍皇族受辱,又无法对抗满朝文武,最后决定把你们送去襄阳行宫颐养天年。”
一百多位嫔妃听说要送去教坊司纷纷色变,最后听说送去襄阳这才稳定下来。
如果真送去教坊司那还不如去死,她们也是有气节的,贵为皇室本身也是富家女,怎么受那侮辱。
最后听说新晋镇南侯会护送她们去襄阳,并且会一直保护她们,这让嫔妃们放心不少。
又听宫女介绍了不少关于王凡的事迹,心中对王凡的佩服又增添了不少。
宫女给王凡做铺垫当然是董皇后吩咐的,希望她们乖乖的跟着王凡去襄阳,十几二十年后就没了威胁。
宫女还把朝中大臣找王凡做交易的事说给嫔妃们听,得知大臣们无耻的嘴里她们气的要死,得知王凡果断拒绝又庆幸万分。
三千女童就简单了,宫里负责照顾她们的侍女说给她们换个地方,远离那些可怕的人,她们都很高兴。
至于那五千老弱病残,一半是襄阳的子弟,一半是李治逃命的时候招募的壮丁。
襄阳子弟还都是青壮,历时招募的就不行了,老少都有。
小的十几岁,老的五十多岁了,能跟着李治到京都都是奇迹了。
一听说去襄阳当兵,有不少人就想放弃,言说走不动了,想留在京都享福。
在他们想来,保着皇上进京登基了,那是多大的功劳,现在不是该享福了吗?
看到这种情况,随行军官果断的把他们关进了城外的军营。
没到三天,五千多受气包鼻青脸肿的主动要求去襄阳,在军营同僚万般挽留之下他们仍不动摇,毅然决然的选择去襄阳。
看着一群叫花子般的士兵,王凡无语凝噎。
襄阳子弟还好,离开的时候都带着刀枪,后招的百姓那什么的都有。
镐把、铁锹、粪叉子,菜刀、锄头、耗夹子……
王凡把他们分好队,护在马车两边。这次王凡一共调集了三百辆马车,二百辆客运马车,一百辆货运马车。
再加上宫里的贵人专属马车,一行队伍超过四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行走在官道上。
来自襄阳的青壮护在车队两旁保护贵人,后招募的老弱病残跟在车队后面保护粮草。
队伍沥沥拉拉的绵延几十里,看的路边行人啧啧称奇。
这个民不民军不军的队伍开始了回家之旅。
王凡带着自己的卫队走在队伍的前面,美其名曰开路,实际上就是不想在队伍里被熏到。
这一日到了休息时间,队伍停下准备午餐,对面却来了一支军队停在他们身侧。
王凡下令警戒,襄阳的青壮立刻拿起武器摆开阵势,那些老弱病残却都有气无力的瘫在地上。
他们还在嚷道:“那不是官军吗?我们也是官军,都是自己人警什么戒?”
王凡也不理他们,只命护卫去盘问对方想干什么?
没一会儿护卫回来说对方要见皇后,至于是什么人却不肯告知。
王凡走到两个前皇后车边问道:“两位贵人可认得对面之人?”
两辆香车挨着,刚才的话早已听到,几乎同时打开车窗,里面的人向外看了一眼又几乎同时关上。
一个宫女道:“回禀侯爷,贵人不认得那马上之人,也不想见那些人。”
王凡让护卫把两位前皇后的话转告马上将军,护卫策马而去。
没想到那马上之人不但没走还叫嚣起来,说什么王凡的这些乌合之众怎么能护的贵人周全,他要替代王凡护送两位贵人。
眼看双方就要冲突,王凡拿出宝弓跳上车顶,高声喝道:“十息之内不撤走杀无赦!”
对面将领听完一呆,随即哈哈大笑,后面跟随的亲兵也跟着哈哈大笑。
他们笑王凡不知好歹,一群叫花子还敢威胁他们这些正规军。
王凡没有管他们是哭是笑,只是在车顶数着:“一息!”
王凡的卫队开始列阵。
“二息!”
王凡的卫队列阵完毕。
“三息!”
卫队的一百零八人张弓搭箭。
对面的狂笑渐渐停了下来…
“四息!”
对面的将军挥了挥手,他的队伍开始展开队形。
那些襄阳来的子弟开始列队,各持刀枪如临大敌。
这些人已经不是三年前的普通青壮了,三年多的颠沛流离,一场场的搏命厮杀,三千多的队伍现在还剩两千多人。
他们也算是百战老兵了,面对挑衅他们心中虽怒不慌,只等主将下令就冲上去厮杀。
后面的几千老弱也感受到了气氛的紧张,他们不再躺在地上休息,有样学样站起身来拿起家伙,但是有些茫然。
对面军士拉了拉为首将军的马道:“将军,不用玩这么大吧?”
“你个怂货,被这些叫花子吓退了,还有什么脸回营?”为首将军怒道。
“七息!”
“他们可是奉旨护送贵人的,您确定承担得起后果?”那个军士有些着急了。
将军略有迟疑,然后坚定的点点头。
“八息!”
率领襄阳青壮的孙立果断举起钢刀喝道:“预备!”
“九息!”
对面骑马的将军挥手向下一劈!
“十息!”
他身后的士兵齐齐一声呐喊冲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