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 第343章 敲定

乡村振兴:提桶回家开民宿 第343章 敲定

    刁妍看着孙平,眼中满是爱意:“那就好,我相信只要咱俩一起努力,肯定行的。”

    三人相视而笑,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这幅画面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而不远处,李老爷子和三爷爷听闻孙平的计划,停下了棋局,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李老爷子大声说道:“孙平啊,好样的!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咱肯定支持你!” 三爷爷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年轻人有想法就得去干,这村子以后就靠你们这些有干劲的人啦!”

    沈宇轩和苏昕也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计划后,纷纷表示支持,还说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一时间,院子里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大家都在为孙平和刁妍的未来出谋划策,也为小岗子村即将迎来的新变化而期待着。

    村委办公室内,陈旧的木桌在日光的轻抚下,反射出温润的光泽,桌面上摊开着两家建筑公司的资料。

    窗外,微风轻拂,村头那棵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偶尔有几只麻雀停歇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似是在讨论着村子里即将发生的大事。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在地上洒下一片片光影,偶尔有路过的村民,身影在光影中穿梭。

    张远神色认真地坐在张文大爷对面,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大爷,之前我通过林晓联系考察了两家建筑公司。一家是宏盛建筑,老板叫赵宏,这家公司相当专业,各方面都很规模化,施工流程规范,技术团队也很过硬。另一家是恒通工程队,老板是赵虎,这人江湖气息重,为人特别豪爽。” 说着,张远分别将两家公司的资料往张文大爷面前推了推。

    张文大爷拿起宏盛建筑的资料,仔细翻看着,眉头微微皱起。办公室里安静极了,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宏盛建筑听起来确实不错,专业规范,这修路可是个精细活儿,就怕施工过程出岔子。” 他放下宏盛的资料,又拿起恒通工程队的,“不过这恒通工程队,老板豪爽,说不定在沟通协调上有优势。”

    张远微微点头,补充道:“大爷,您顾虑得对。宏盛建筑虽然专业,但咱这是在农村修路,情况复杂。这条路不仅涉及小岗子村,还经过其他好几个村子。您也知道,农村事儿多,村民们想法也多,施工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些纠纷。就比如之前有个村子修路,因为占了点村民的地,赔偿问题没谈拢,工程就耽搁了好久。”

    此时,窗外一阵大风吹过,老槐树的枝叶剧烈摇晃起来,似乎在应和着张远所说的复杂状况。

    张文大爷靠在椅背上,沉思片刻。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泛黄的村子地图,那蜿蜒曲折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村子多年来交通不便的历史。“是啊,这种事儿在咱农村太常见了。要是碰到个死板按流程来的,还真不好解决。”

    张远接着说:“赵虎这人我接触过,特别讲义气。他说要是接了这活儿,肯定会提前和各村村委沟通,把赔偿、占地这些事儿都提前解决好。

    而且他在这一片人脉广,要是施工过程中遇到啥问题,他能快速协调各方关系。就像上次他在邻村施工,遇到了施工设备和村民家畜运输冲突的事儿,他三两下就把双方说和了,没耽误工程进度。”

    张文大爷眼睛一亮:“哦?还有这事儿,看来这赵虎还挺有本事。” 这时,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似是在为赵虎的能力点赞。

    张远继续说道:“大爷,我知道您担心工程质量。我打听过了,恒通工程队虽然规模比不上宏盛建筑,但他们的施工人员经验都很丰富,之前也修过不少农村道路,质量都过关。而且赵虎承诺,会严格按照咱们的要求施工,要是质量不达标,他愿意承担责任。”

    张文大爷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不过,这修路的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 张远挺直了腰杆,认真说道:“大爷,我之前给小岗子村注资了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可以先拿出来用。”

    张文大爷听后,思索片刻,开口道:“张远啊,你为村子已经付出不少了。但这路修好了,是惠及所有村里人,咱也得号召村子里的人出份力。

    我估算了一下,按赵虎那边的报价,整个工程大概需要 80 万,你出 30 万,剩下的 50 万咱们发动村民众筹一部分,再去申请一些上面的扶持资金,应该能凑齐。”

    张远赞同地点点头:“大爷您说得对,村民们肯定也盼着路能修好,大家齐心协力,肯定没问题。”

    张文大爷重重地拍了下桌子:“行,张远,我看就选恒通工程队。这修路是造福村民的大事,能顺利推进才是关键。有赵虎这样的人牵头,遇到问题也好解决。”

    张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嘞,大爷。我这就联系赵虎,让他尽快安排施工计划,同时也着手准备资金的事儿。”

    说完,张远起身,和张文大爷握了握手,带着资料匆匆走出了村委办公室。此时,阳光愈发耀眼,洒在张远身上,映照着他充满希望的背影。

    他准备为小岗子村通往外界的道路修筑开启新的篇章,满心期待着在赵虎的带领下,工程能顺利进行,也盼望着道路修好后,破石头能带来新的记忆碎片。

    沅陵县的街头,车水马龙,喧嚣声此起彼伏。张远怀揣着精心准备的修路项目材料,脚步匆匆地朝着约定的茶楼走去。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他坚定的神情。

    这家名为 “逸香楼” 的茶楼,在街角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木质的招牌高悬,上面刻着的 “逸香楼” 三个大字,在岁月的洗礼下依旧苍劲有力。门口两侧,摆放着两盆郁郁葱葱的绿植,给这古色古香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